正如片名,影片中真相的呈现也像一把利刃一样,干脆利落地被展现给观众。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利刃出鞘》热门电影观后感大全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利刃出鞘》热门电影观后感篇一
复古风制作精良,充满致敬、现实讽喻和小反转。啼笑皆非的追车戏、充满寓意的马克杯、斯隆比家族各个人物的展现,都能令人忍俊不禁。
但是,备受称赞的剧情,个人觉得反倒并无太多惊喜。前半程用上帝视角展示女护工玛塔对老爷子的“过失注射”,遗产归属揭开之后,后半程展现兰森与玛塔的一系列“合谋”,最终侦探揭开兰森的所作所为。
真正的大反转只有一层,那便是由“护工过失注射,引发老头自杀”,反转为“兰森调包及一系列连锁反应”。但这一大反转,积压到了最后,且全靠侦探的嘴说出来。中间遗产争夺的部分,则显得拖沓。
这部电影有两点与传统侦探片不同:一是侦探不重要,护工玛塔才是头号角色,观众全程跟随玛塔的视角,侦探沦为给出最后答案的道具;二是真凶兰森迟迟未露面(电影进行一半时才出现)。
这两点既有创新度,也使得本片缺失了侦探片最重要的一环——推理过程。随着剧情推进,层层展开真相,这才是侦探片的魅力所在。但目前的设置,是一直在铺设谜团,观众跟随玛塔一起陷入重重迷雾,最后忽然由侦探“嘴炮”直接说出全部真相。
诚然,本片反映了一些当下美国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移民问题),但除了玛塔的移民身份,与案情本身并无太多关联,是游离于主线剧情之外的。电影的小亮点确实不少,但由于推理过程简单粗暴,就更显因小失大。
侦探类型很难再玩出新花样,本片的“创新”虽然个人不太喜欢,但这种创新精神值得鼓励。
《利刃出鞘》热门电影观后感篇二
悬疑类影片层出不穷,大多情节架构雷同,首先原创就值4分以上。
再看看外媒评论,《洛杉矶时报》称:“导演莱恩·约翰逊不仅拍出了一部假相丛生的‘客厅谋杀案’, 还精心铺陈出了一环扣一环的叙事情节,无愧是最杰出的悬疑类型导演。”这个评价确实不为过,故事在阿加莎经典探案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颠覆性创新,与现当下社会背景相融合,不仅探案,还犀利地探讨了当下诸多关于移民、阶级、财富、分配机制、贫富差距等火爆的社会话题,映射部分政治,看过之后引人深思,而且越是细节,越能表现出本片的现实意义。
演员阵容不多赘述,光看海报007和美队的对弈就值得去电影院一探究竟,其他演员也都是奥斯卡级别的演绎,悬疑之余频频展现出美国式的幽默,轻松诙谐。不得不说确实值得二刷,对一刷的疑问一探究竟。
最后我提个疑问,电影中老奶奶贯穿始终,并且在最后家里人都被赶出去后也没见到她的身影,有什么现实意义,希望广大影迷带着此疑惑支持这部年底最佳影片。
《利刃出鞘》热门电影观后感篇三
反转密集,节奏紧张,伏笔不露声色,结尾升华的也很舒适,非常享受这种被编剧导演戏弄的快感。
1/4处就把案发现场展露在观众眼前,难免想到,就这样了,这怎么反转??带着担忧剧情简单的心情一路向下,很快就发现电影着重笔墨在真凶的见招拆招和人性碰撞上。
既给你上帝视角,又要在你将将自满以为看透全局的时候抽你一巴掌~
最后告诉你,这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意外!实在是让人抓心挠肝遗憾不已,又虐又爽
我觉得可以三刷~
《利刃出鞘》热门电影观后感篇四
精彩的推理戏往往很考验剧本功力,可喜的是,本片完全没有令人失望!导演巧妙地将线索打散组合成多重“谜底”,每每看似给观众过早地泄密,都有另一重反转来兜底,回忆的插叙制造了罗生门式的混淆视听,层层引人入胜。和盘托出的真相充满了未被细节披露的意料之外,只是遗憾没能沿用之前精彩的戏剧结构而是流俗地直接以大段独白来揭晓真凶。
相比其他打造出“个人小宇宙”的神探系列,本片的侦探貌似少了些个人特色(最突出的当数007丹尼尔的个人魅力吧~)。不同于往常类型片是跟随侦探视角揭开凶手作案的全貌,本片则是将嫌疑人的行动“赤裸裸”地推至台前,且看侦探如何火眼金睛并纠正观众的谬误——正因为削弱了侦探作为绝对主角的光环,尝试突破套路,才让本片看起来与众不同。
剧本的另一大亮点是角色身份与处境的多变,观众在渴求真相之余,随角色代入不同身份陷入不同境地产生了情感上的偏移,进而影响理性的判断——
保姆从过失杀人到依照霍华德老爷子的“剧本”伪造自杀现场,再到为求自保蓄意毁证,又到突然继承遗产不知所措。对比家族成员的狼子野心,即使无心之过酿成悲剧,保姆仍称得上良善,这让观众落入了类似《风声》中“既希望揪出老鬼,又不希望老鬼暴露”的纠结。保姆在凶手身份上的来回摆荡,为她扩展了更多可供猜测的人性空间。
而兰森呢,开始是个与家族格格不入的纨绔世子,决定帮助保姆又让人误以为他会是家族里的一股清流,直到被撕开假面,印证了起初的混球印象。导演没有为制造角色区隔而生生违背人性。
硬币只有正反两面,人则比善恶更多元。大家族里的3个小家庭各自心怀鬼胎。导演用不同的政治立场加深了彼此冲突,而因为利益勾连又不得不尽力维持表面和谐。接受盘问时,铁王座装饰的一把把出鞘利刃仿佛直逼他们的内心,明刀暗箭相互撕杀,谁都不甘输掉这场价值不菲的角斗,可机关算尽终究化为一纸令人瞠目的遗嘱刺向了自己。
作为著名侦探小说家,霍华德老爷子对推理门道可谓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可再精妙的构思也抵不过人心叵测。于是,现实的棋局一发不可收拾,“甜甜圈中又套甜甜圈”。也因为人性之光不灭,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可!是!
导演的表达当真如此么?电影通篇和观众玩的视觉游戏不恰好佐证了“眼见不一定为实,耳闻不一定为真”!那么有没有可能,保姆的条件反射,已经一忍再忍到可以自由控制,结尾时她面无表情地喝着咖啡,在无人知晓的下一秒会不会直接吐在杯子里?也许这与她一贯无害的移民形象一样,本就是高级的掩人耳目?侦探已经明说,以她的专业程度,注射过程中分辨得出药物的细微差异。事后仓皇失措无可非议,但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让或转念或蓄谋已久的贪婪钻了空子,造成她的“将错就错”?何况老爷子既然是自杀,她又没有近身接触,鞋面的血迹从何而来?
如同电影中出现的三次画像,即使导演不强调明显的变化,观者还是会随心境感觉到有所差别——你认为人性如何,结局就会如此。这仿佛是对现世的寓言,又何尝不是对未来的指南?
《利刃出鞘》热门电影观后感篇五
四个字概括就是:非!常!精!彩!
看之前就知道豆瓣上早就吹爆了这部“2019爆款悬疑片”,但实说还是有些怀疑,不过各类电影节上的前期点映好评在上两个月一波一波地轮番轰炸,再加上如此魔幻的卡司阵容加持,甚至还出了“美队大战007”的宣发海报,消退怀疑的想法也是应该的。
开篇悬疑气氛浓重,略哥特风的大别墅外景慢镜头配上阴冷的配乐,诡异的感觉瞬间就出来了。随着管家端着早餐走动在别墅内部,大量奇怪的屋内装饰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这些镜头造成的错觉让我差点以为这是个惊悚类的悬疑片,而不是个探案喜剧。片头交代管家发现死者的这段镜头,怎么看怎么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希区柯克的结合作品。接着,十分钟后,由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侦探开始挨个采访嫌疑人们。
一开始我还尝试着跟进这一家子人分别给出的线索,但是导演就在这时把观众们放在了上帝视角上。上帝视角这个设定在非悬疑类影片中被用得非常普遍,但是悬疑片中却不见得,因为会使观众失去对案情进行抽丝剥茧的乐趣,上帝视角使哪些人在说谎哪些人究竟做了什么全都一目了然,根本没有必要去分辨谁在撒谎。不过这种非常规的操作也帮助观众迅速理清了案情,甚至在喜剧效果上做出了明显的贡献,撒谎者漏洞百出却又百般遮掩的情形确实非常有趣。这就像把观众放上了剧情传送带,采访完嫌疑人之后就立即跳到揭秘环节,开场仅仅40分钟,即使不需要动脑子推理,大家也知道凶手是谁了。
于是,当导演顺利将观众们都带出这个谜题之后,一个“一说谎话就会呕吐”的角色出现了,这个看似对影片悬疑气息已经毫无帮助的设定却成为了下一场轩然大波的导火索。这个全家人性格都很戏剧化的家族在家主去世之后,遗产的争夺便成为了他们的重头戏,各种对峙,争吵,但是也无济于事。在此期间,无数喜剧元素的加入使得解密后略显无趣的衔接戏份也变得看点十足,剧中那段最高时速60码的追车戏实在堪称一绝。至此,影片内容过半,导演在每个镜头中都毫无保留地提醒观众:我马上就要反转了!但是,随着新角色的加入,后续的案情被挖掘出来,我们却没能敏锐地发现,自己已经渐渐地不再处于上帝视角中了。
这确实是一部神奇的悬疑片,它完全打破了传统悬疑片的探案模式,线索和动机的出现晚于对观众的揭秘,甚至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让侦探这个人物显得笨拙且多余。观众也一直处在导演的游戏中而不自知,就像戏中的角色们一样,即使亲眼所见的,也不一定是事实。如此一来,开篇揭秘中余下的疑点,后续剧情中新产生的案情,把扮猪吃老虎表演到极致的侦探和他精彩纷呈的“甜甜圈理论”,三方组合召唤大招,成就了最后的终极反转。
《利刃出鞘》的魔力在于,作为一部9012年的悬疑片,即使观众们在影片一开始就被编剧置于“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但其实,不看到最后一分钟,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相关文章:
1.2019《他们已不再变老》最新观后感精选5篇
2.2019《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5篇
3.2019观看《少年的你》观后有感600字心得5篇
4.2019《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说说
5.2019《决战中途岛》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