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篇

发布日期:2022-04-08 07:16:19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

在25岁这样的年纪,仅是看了一遍就来抒发自我感受,不知是否妥当,总觉得时隔两年还会再看一遍。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某种程度上而言,我觉得我像极了渡边。不渴求被他人理解,不是觉得好无所谓,而是无可奈何。理解这种事就跟要求别人感同身受一样困难,所以很多事情自己没搞明白之前,并太想去向谁诉说。与其做一个表面合群的人,不如彻彻底底地尊重自己的内心。

“那是劳动,不是努力。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这句话就像一记巴掌,狠狠地甩在了我的脸上。永泽的傲慢及不地道兴许使得大多人不太喜欢,我却深深的喜欢着这样的永泽,他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划分的也无比清晰,不可否认他是伤害了些许人,但是他又是如此坦荡,在我看来,不欺不瞒,坦荡视人的关系皆是合理的。初美也是出于本心的选择,没有什么不对等,皆是自我选择,我们都该有为自己所做选择而承担后果的能力。永远不要同情自己。

渡边是在和初美的交往中,亦或是在和直子的会面后开始考虑爱与性应是一体的,至于他对直子和绿子的感情,我不太想用爱或责任这样的字眼去界定。又有谁能通过只言片语去表达历经生死后的心境呢?他想与她共生,却又被另一鲜活的生命带来的温度所吸引。同时爱两个人,有有何不可?

最后想说的是,在不能好好对待爱的时候,请好好爱自己。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

文章中很巧妙的安排了“三人行”的场合。像是最开始的的渡边、木月、直子;到了后来的了渡边、永泽,初美;然后到了渡边、直子、玲子;还有一个我至今还存在疑问的“三人行”:渡边、绿子以及绿子父亲。在我看来这“三人行”中渡边为一个轴承的作用。

直子一直喜欢着木月,直子在木月死后把渡边当成了木月的替代品。然后玲子是喜欢着直子(根据那个学钢琴的女孩的事儿,玲子或许是一个同性恋,直子也有可是那个女孩的替代品),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玲子要和渡边做那种事情。接着是绿子的父亲,绿子的父亲以为渡边是绿子的男朋友,所以想让渡边成为自己的替代品来照顾那个最不听话的小女儿绿子。或者倒过来可能说得通,绿子喜欢自己的父亲,所以才在父亲的遗照前脱衣服,然后让渡边穿父亲的睡衣,也许绿子心中渡边是父亲替代品。最后一组三人行也是渡边唯一没有成为替代品的一组,就像永泽自己说的,大多数人都是庸俗。这里的庸俗可以说的是互为替代品的那种庸俗,永泽和所有人不一样,他即不是谁的替代品,也不把谁当成谁替代品,而初美也是一个所谓庸俗的人,后来结婚了可能那个男人也是永泽的替代品,这也就解释了她为何自杀的原因,她或许发现了,永泽是永泽而自己丈夫是自己丈夫。这样说来直子的死和初美的死是一样的,直子认清渡边不是木月的事实后也选择了自杀。

同样的渡边把玲子、绿子已经他高中的女友当成了直子的替代品,但最终他也跳出来替代品的循环,如果跳不出来的活他也会选择和初美与直子一样的结局。那跳出来就变成了什么呢?就变成了永泽这种人,永远不会因为爱情发愁,也不会认为谁是谁的替代品。有个小小的暗示不知大家看错了没有,永泽后来出国去的是德国,然而渡边在开篇的时候去的也是德国。文中永泽也认为渡边和其他人不一样,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

或许渡边忘记不了直子,可能这样是最后的安排了,直子死了可以和木月永远的在一起,哪怕渡边也自杀那就和17岁那年一模一样,那可能一样的事情又会发生,或者看似最差的结局会是最好的结局。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

《小王子》是作者献给一位大人朋友的。

《挪威的森林》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

木月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死了。从看到木月死了之后,就预感到后来会有更多不可避免的死。

月份是四月,最多的季节是春天。

地点是宿舍,车站和山。

颜色是白和绿,无论是月光,墙壁,还是直子、绿子的皮肤。

意象是墨绿色的潮湿的下雨的森林,背景仿佛还奏着吉他曲《挪威的森林》。

感受是爱,孤独,寂寞,伤痛。

我私心,不想让十六七的岁的青春期孩子读这样的故事,或者说不建议情绪不稳定,人生观还在成长的小孩子读这样的故事。太压抑了。性,自杀和渡边寻找自我而坚定,混沌又漂泊的感情,可能会对本来就迷茫的孩子产生不好的误导,用善良的渡边都可以同时为直子、绿字甚至是玲子投入实在的感情来为自己脱罪。

我甚至自己不想再读这样类型的故事。稳定的情绪被故事中事件的变换和游走的感情强烈地摇撼。渡边身边的人都离开了,他人寄望他努力生活,追求幸福,还要连同木月的,直子的,甚至连远走的玲子的那份幸福也一起活过来。年轻人的生死,令人畏惧。担心自己生病,身后的父母和他人的感情该如何照看。这样的思考让人难受。

但这不怪文学,文学的伤痛不是为了叫人哭哭啼啼。我们在故事中体会他人的经历与感受,便知道人生还有很多痛苦,很多快乐,很多活法与意义,于是更加理解他人,追求自我。甚至自己在被文学『压抑』而并不快乐的青春期,也在成长中消退,进入了一个因感情被撕扯过而承受力与心灵空间都更广阔的成年阶段,反而能看开许多事情。

最怕的是,小孩子,有人未曾认真思考,也没有经历,就开始妄谈生死,用书中『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升的一部分永存』来标榜、伪装深刻。我相信四十岁村上春树要作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青春伤痛文学。比如,直子的姐姐和直子都因精神疾病而死,村上对精神疾病的表达因与河合隼雄的交集一定慎而又慎。

最后,非常期待某日能从日语里读这样的作品。对景物朦胧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细致的刻画,是日语的擅长,必有其不可被翻译的美丽。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4

我最初读《挪威的森林》完全是出于一种挑衅心理。那是在2014年,刚毕业工作两年。当时我感觉怎么走哪都能看到这本书,心想不就是一本小资的青春文学吗?我就纳闷了,我倒要看看你们这群装逼贩子读的这本书是个什么样子。也因为我一开始就没想着要好好去读它,所以我连纸质版的书都没买,对于没价值的书我是不会花钱去买的。于是我直接从网上下了个电子版的拷在手机上,留着打发无聊时间用,比如坐着慢悠悠摇的公交车去跑业务的时候,或者在办公室门口等领导开完会回来的时候。可是没想到后来读这本书成了我人生中最快乐的经历之一,我特别怀念那段短暂的时光。如今我的书架上有两本《挪威的森林》,一本是2014年读完电子版后补买的20周年纪念版;一本是2018年《刺杀骑兵团长》预售赠送的30周年纪念版。

《挪威的森林》在一开始的时候是被当成小黄书来消费的

我大概算得上一个爱读书的人,读过一些经典名著,但是直到我读了《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我才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这里我之所以给快乐打上引号是因为书中有很多段落让我读了忍不住哈哈大笑(当然也有让一些伤感的段落,但不知为什么说起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快乐),这种快乐跟读书的快乐似乎不是一回事。但是我又觉得可以把快乐的引号去掉,因为作者对文字的运用达到了文学的高度,在很多段落里他把人物的心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进行刻画,文采华丽而又不着痕迹,情感真挚而又细腻,让人读过之后能一一回想得起来。这本书读到后面让我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希望它不要那么快结束,而我在读那些老古董一样的经典名著的时候则是完全相反的感觉。我想,读一本书能获得这么快乐的体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记得有一次逛书店,在放着《挪威的森林》的书架旁边,有一个小伙子向他朋友介绍这本书,他说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很压抑,语气里隐含着贬低的意思,我在心里只是默默一笑,看来这本书给不少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小资情调和无病呻吟,当然也包括以前的我在内。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么多年来不管人们是以何种眼光来解读它,也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现在它仍然能被摆在书店里出售,说明它毕竟还是能当得起“经典”这一称谓。看看郭敬明以前写的小说,现在书店里还能看得到吗?如果《挪威的森林》给人们在听觉上的感受和郭敬明相差无几的话,那真是一种巨大的贬低和误读。遗憾的是,这种贬低和误读也是部分事实。豆瓣上就有很多调侃性的短评,有说好的也有说差的。说差的在调侃,说好的也在调侃,这让我不免有些失望。

我坐在爆满的公交车上被这一段给逗笑了。绿子这个人物,特立独行又活泼可爱,是书中最让我期待出现的人物。这本书之所以让我感到快乐,都是因为有绿子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她喝醉了酒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树就想爬;要么就是穿着小短裙去医院,医生说你最好别走楼梯让人看到裙底风光,我这里病人已经多得让我忙不过来了;或者跟渡边君讨论色情电影,而且喜欢的还是有小皮鞭的那种,还拜托渡边君在打手枪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想着她;再或者在她父亲的遗像面前叉开腿,露出自己的私处,她种种的奇怪举动不胜枚举。但是这个人物又有充满生命力、积极动人的一面。例如,她拿买胸罩的钱去买了煎蛋锅,可她只有一件胸罩,每天早晨只能穿着半湿不干的胸罩出门,这一段读了让人心酸;再比如她去医院照料父亲,细心周到,脏活累活她全干,表面上嘻嘻哈哈,背地里跟渡边君聊天,我们才知道这个坚强的姑娘也有她柔弱的一面,只不过她柔弱隐藏起来罢了。这样一个姑娘很难让人不喜欢,那时候我真希望能三生有幸找到这样的姑娘做人生伴侣。

尽管书中的木月、初美、直子还有直子的姐姐这几个年轻的生命都是以自杀结束,这也是人们说它压抑的原因,但这些人物的故事和命运带给我的不是压抑,而是更加让我感到生命的美好和宝贵。我曾经认为自杀的人(畏罪自杀除外)他们的行为让人难以理解和同情,但是当我进入到这些人物的故事当中,我才考虑到: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不惜以自杀结束生命,他内心承受的痛苦又怎么可能是我们正常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尤其是直子和直子的姐姐,她们在自杀前跟心魔所作的搏斗,在挣扎中表现出的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我心生敬意,同时也感到同情和痛惜。书中渡边君对初美之死的追忆,更是深深打动了我,恰好可以作为我这种感受的注解:“我一直注视着她,一直在思索她在我心中激起的这种感情震颤究竟是什么东西,但直到最后也未能明了。当我恍然领悟到其为何物的时候,已是十二三年以后的事了。……当我恍然大悟时,一时悲枪之极,几欲涕零。她的确、的的确确是位特殊的女性,无论如何都应该有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这一段,令我不甚伤感。

渡边君对我而言是一个充满启迪性的人物,他的情感被描写得最为细腻而豁达,他看这个世界的眼光充满了善意和平和。当你看到他周末跟绿子见面,却被带到医院帮忙照料绿子父亲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和平和,换千千万万的读者处在这样的境地,能做到像他这样的恐怕极少。他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只闷不吭声的蜗牛,被扔到远处又继续默默地往前爬。他的心中有善念,身上有一种闪光的人格,在对初美之死的思考上,最能体现他的这种善念和闪光的人格。在直子死后,有一段渡边君的描写是这样的:“我四肢无力,欲走不能,任凭悲哀变成深重的夜幕将自己合拢。每当这时,我时常独自哭泣——与其说是哭泣,莫如说任由浑似汗珠的泪滴不由自主地涟涟而下。“看到这一段,我的泪水都差不多都要涟涟而下了。

这本书我已经有三四年没读了,但是它渲染的气氛到现在仿佛都还能感受得到。有一处是渡边君去森山老林中看望直子,离别那天的情景让人黯然神伤:“翌日清晨,雨仍下个不停。但和昨晚不同,成了毛毛秋雨,四下一片迷蒙。若非一洼洼积雨的水纹和顺檐滴落的雨点声,几乎察觉不出在下雨。”这样的语言显得随性而平和,却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再有一处,渡边君心中放不下直子,而绿子又对他一往情深,两人在雨中相拥的一段被描写得凄美苦涩,这一段在豆瓣网友的读书笔记中还没有被提起过,我认为被严重忽略了:“我把伞放在脚下,顶着雨把绿子紧紧搂在怀中。惟有车轮碾过高速公路的沉闷回响仿佛缥缈的雾霭笼罩着我们。雨无声无息、执着地下个不停,我们的头发已被彻底淋透,雨滴如同泪珠一般顺颊而下,她的牛仔布茄克和我的黄色尼龙风衣全被染成了深色。”这样的段落如果不是亲身融入书中去感受,经旁人来描述,它的感染力虽有万分也难及一。

最近村上的新作《刺杀骑兵团长》在网上引起热烈的讨论,让我在记忆中又重温了一遍《挪威的森林》。它讲的是生死和孤独,理应被当成严肃文学来对待,可喜的是它又比严肃文学更加有趣味,所以在具有很强观赏性的同时又耐人回味,随便翻开一页都能让人津津有味地往下读。我读完这本书后,整个人感觉充实了许多,该看淡的东西把它看淡,该珍惜的东西把它珍惜。最直接的后果是促使了我去读《百年孤独》这部一直难以下咽的名作,它所讲的内容是比《挪威的森林》更深刻的孤独和更宏大的世界观,让我得以在那两年淡然地度过孤独寂寞的时光,并且让我有信心度过今后孤独寂寞的时光。如果说有哪一本书对我人生的影响可以用“深刻”这样的程度来形容,那就是《百年孤独》了,而如果说有哪一本书能给我带来一段美好的记忆,那就是《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

原文:《挪威的森林》:我很丧的,但全世界我最喜欢你

中学时,喜欢村上春树,喜欢《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一座迷宫,好像可以一直在书中迷失,跟着主角渡边穿梭在东京的街道。

最近重读小说,仍然会被弥漫在字里行间的孤独感俘获。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它出现在第一章,也是小说最孤独最孤独最孤独的一句话。

在日常观念中,死生是对立的,生的终点是死。但是,村上却说,死是生的一部分。这让我想起史铁生说“死是必然会到来的节日”,难道村上也是这么顽强的人吗?

顺着小说线索,我才理解它的意思。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异常自由的年代,社会是宽容的,人心却充满了疏离。

17岁那年,渡边、木月与直子还是当地高中的普通学生。木月是那种具备天然吸引力的完美男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颜好,业务能力ok。直子是木月的女朋友,是个安安静静的人。相比木月,渡边就逊色得多,是人群中毫不起眼的nobody。

至于木月为何选择了渡边作为朋友,渡边不理解,只是从直觉上觉得木月是一个真诚的人。偶尔直子也建议过四人约会,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直子索性就放弃了。也好,三个人在一起,总比多一个人舒坦。

只是直子和渡边没想到,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光,是越来越少了。

风和日丽的一天,一切与往常无异。木月与渡边告别后,在自家车库自杀了。

木月的死来得太突然,来得毫无征兆,以至于多年后直子和渡边依然被困在这种强烈的不真实感中。木月的死,彻底改变了他们两人的生活。

直子和渡边不约而同选择了远离家乡的东京上大学,不约而同地拒绝了所有社交,不约而同地活在了木月的影子里。直子更甚。

向前看又怎么样呢?过去的生活真的可以决裂?直子做不到。直子从三岁那年就认识了木月,否定木月的生,不也意味着否定直子的前半生吗?

某种程度上,木月的死,作为直子生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这个世上。

刚过完20岁生日的渡边,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将迎来许许多多意外的事。

先是直子。实在没有办法继续学业的直子休学了,一个人跑到京都深山的疗养院去了。

而在不久前,渡边刚陪直子度过她的成人礼,他们偶尔见面,在东京下午的街道漫无目的地闲逛,他与直子,从来不问对方要去哪,不对行程做提前的安排。

直子生日的那天晚上,公寓外下着很冷的雨。直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渡边松了一口气。直子的身体是曼妙的,凹凸有致,又软又热,那是渡边第一次抱着直子,第一次拥有直子。

木月让他与直子遇见,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事,但木月去世后,渡边隐隐约约感到,直子是那么特别的女孩子,不管是出于爱情还是责任,他必须保护她。

然而,渡边始终走不进直子的心里。渡边爱直子,直子爱的是感激。

再说绿子。我特别喜欢绿子,她热情、可爱、有魅力、充满生机,“简直就像刚刚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

相比孱弱生病的直子,绿子的生命力实在太过耀眼了。她有一头小巧的短发,有说不完的话,和绿子在一起,渡边才觉得自己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

绿子的画风也很耀眼。

在女子学校读高中时,绿子喜欢看烧卫生巾的壮观场面——全校那么多女生用过的卫生巾,都会在第二天一早“付之一炬”,多么刺激!

和渡边欣赏不远处着火的住宅区,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世界末日来了又怎样,我才不管呢。绿子边喝酒,边抱着吉他唱自己写的五音不全的歌,歌词也很奇怪。

绿子还会对渡边提更奇怪的要求。什么一起看少儿不宜的电影啦、喝完酒想爬树啦、拜托渡边进行生理需求的时候想着她啦、想和渡边睡觉什么事都不做的那种啦……都是绿子的心声。

她是那么认真,美其名曰想研究男性的身体语言。

其实,绿子才是最理解渡边的人。她能看到渡边是一个独特的人,他诚实、清醒、平静、坚韧与宽广,虽然是淹没在人群中的那一类普通人,然而,一旦被人发现,便很难不被他吸引。

绿子由衷地欣赏着渡边,可惜直子的世界里只有过去。

不知大家有没有陷入过选择的两难中——温柔病弱的直子与大胆活泼的绿子,哪个更符合你心中的标准?我喜欢绿子。

渡边会怎么选择呢?

、无疑,木月的死给活着的人造成了重创。木月的生或死,延续进了直子与渡边余生的一部分。

直子没有去抗争世界的信心,她躲进了精神病的疗养院,主动切断了与正常社会的联系。她与渡边靠微弱的通信联系。每周日早上,渡边都会写一封信给直子,告诉她他很想她。直子的回信断断续续,如果身体再差些,完全没有集中注意力的可能。

幸好渡边比直子顽强。半夜无意识地游荡在新宿街头,与陌生人去旅馆,近乎他生存的本能——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无所谓,虽然他的内心并不轻松。

成年之后的渡边,愈发感到“大人”一词的重量。不能再像十几岁那样了,渡边想,要变得坚强,才能保护直子。木月的生永远停在了17岁,渡边不能,他必须用行动去回应成人世界的勇气。

他对直子的感情真是复杂,又是爱,又是怜惜,又是责任。

至于绿子,是小说中最“正常”的人了。村上用“绿子”,促成了渡边的成长。

直子让渡边感受到静止而典雅的爱,绿子的爱却是立体的、跳跃的、真实的,是在人世间最为珍贵的那种情感。某种意义上,从直子到绿子,约等于从过去到新的人生。

渡边一开始就能体会到绿子的生命力,但是他毫无办法。他是直子的“监护人”。他迷恋直子身上深海的气质。绿子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才能让渡边完完全全告别过去的生活?

直到直子也自杀了。

渡边盲目地出走,不问目的地不问情感,不问绿子。他惊讶,失去了绿子之后,一个人竟然会那么孤独。

这种孤独,已经不是当初木月自杀后的手足无措了,他在绿子那里感受到了耀眼的生命力,他渴望被它带领。

“喜欢我喜欢到什么程度?”

“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溶化成黄油。”

虽然是意外的回答,但真的,毫无抵抗力啊。

村上春树其实是一个温柔的人。在“自由”成了时髦的世界,他设置了形形色色的死,仿佛暗示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都是有边界的。在遗憾中成长是必然的事。这是他的善意。

渡边选择绿子,放下了直子,也是他的善意。

毕竟,活着已经是一件幸运的事。而努力活着,不是对生命的最高礼赞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0字5篇

★ 挪威的森林的读后感1000字5篇

★ 挪威的森林英文读后感400字5篇

★ 挪威的森林初中读后感600字5篇

★ 村上春树读后感800字5篇

★ 2021阅读课外书读后感500字以上6篇

★ 课外阅读积累读后感500字6篇

★ 伊索寓言故事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 初一上学期读名著有感读后感悟5篇

★ 牛顿读书故事的读后感10005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呐喊、光棍节说说、秋分、城南旧事、霸气签名、2020中秋节、冬至说说、护士节、电影、围城读后感、七夕说说、旅游、晚安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