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作文教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1
一、如何理解课程的问题。
刘校长讲得很深刻,今天的课程不再是单一的书本了,它涉及到的很广泛,有学科课程,也有经验课程;有学问中心课程,与有人本主义课程等。尤其是校长谈的如何认识课程的问题,课程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施教的一个范例,绝不是唯一,如果教师仅仅唯书本是书本,那么学生的知识素养绝得不到提高。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会拓展,教会学生如何从书本当获取学习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这才是利用好教材。我想,我教的是语文,确实是这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关注语文课本,那么获取的知识少之甚少,不足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把眼光放到课外生活,课外生活才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天地。但教师必需利用好文本,文本是经过选择来的具有典型示范的功效,把它利用好,则会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教学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教学中从学生的一切出发。
这一点很有感受,我们平时教学不是从学生出发,而总是考虑自己在教学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处理,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给我很大的启示,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消化、从而内化,把学生的地位放在至高点上去,而不能把教师放上去。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思维心理,如果没有这点认识,则学生观的思想就不会深入脑海,那么就不会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化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关系,教师只不过是知识的引导者,鼓励者,帮助者,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用一句话来概括:把学生看成是人,一个真正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不能只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的自身全面的发展。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应该这样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就不会有优良的成绩。当今社会绝不会要求教师培养一个只会接受教师讲解的“听话的学生”。社会要求学生一些必要的素养,如质疑精神、创造品质、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等等,如果只会一味的啃书本,那这样的学生怎么能符合社会对其需求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其实就是自身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而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意识,个性化地创造品质、动手能力等等。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让其学生通过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品尝到学习的甘甜。
四、要在研究中备课,在研究中上课。
没有研究,就没有效率。当今天校长给我们新教师讲了“七个研究”时,我忽然开朗,我们平时备课,目标意识不强、学习方法谈不上,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更不必说了。就谈目标意识,我们平时所列的目标大而空,并没有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时间浪费多,效率低下,造成了学生一堂课下来不知所云。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是前提。课堂效率从备课开始,然后才能谈上课效率。上课中,黄校长讲的几个方面,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如讲的效率:讲要精讲,讲重点、难点,讲的策略,口头禅、方言土语等等,让我一下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上课中,要细化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把本堂课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让其学生轻松掌握,并且教师要善于拓展,善于联系,以本堂课为中心像网络式的发散开去。
总之,学习了校长的关于教学的知识讲座收获很多,只是许多谈的不够深刻,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把自己的锻练成教学过硬的新马教师。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2
中国的汉语比其他语种语义更丰富,需要联系上下加以理解,更需要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要把学习指导深入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捷径。而“写作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 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如文如其人,写作也是在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体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二)在语文课的堂上,应鼓励学生发表属于自己对观念、对现象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让他们觉得教师重视他们的想法,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日益增加。也可以在班级发展讨论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还有好差生讨论,师生间的共同探讨等,课堂上人人是质疑者,人人是解答者,信息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并在交流中活跃了思想,如此不断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千百次锤炼中获得。
(三)在语文课上用课文的空白,让学生发挥丰富想象,拓展思维
课本内容当中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尔搴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文学作品中,思维空间的存在,期待着学生的参与,召唤着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觉出发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
初中的孩子对写作有着自己的好奇和观念,所以老师的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开始写作的时候容易动笔,容易想象,乐于表达,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正确、客观、充满想象好奇地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引导的同时,要带有鼓励,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呵护童心、童趣、童真,要去发现身边小事物,感悟大世界。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有天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去领悟。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3
学习了李老师的视频,真是受益匪浅,李老师讲的很深刻,也很全面,对于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我也有一些感悟,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
一、方式灵活,激发兴趣
教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过程的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求知,“艰苦”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看来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厚积薄发,重视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巧练多思,多评多议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通过多评多议来实现。在评议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很的提高。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举足轻重,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找到有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4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所以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这也难怪封建社会要以“一文定终身”。然而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难写、难改却是很多同学老师共同的感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经观察,很多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主要是在写作中缺少成功感。无论文章怎样,都是学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佳水平,而我们老师习惯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文章,以某种权威的身份自居,往往对文章自认为不足的地方大加删改,曾经的“作品”现已是“满目疮痍”。我相信学生拿到被老师点评得一无是处的作文,心中的挫折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失败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学生身上,他怎能对写作还保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作文的批改思路应该由发现问题转变为挖掘优点!
每学期,我要建立一个学生作文档案,在改作文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好的标题、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段落等。评讲作文时尽可能把表扬的面扩大,争取让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能被提及,这样学生便会有一种被关注的快乐与满足感。只要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在学生的习作中各色的优点都能被发掘,即使它在老师的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于学生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二、 “凡事预则立”
如果做事有目标,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我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每次作文我通常让学生拟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范围可以只是简单的书写、段落的安排,也可以是文章的构思、立意等方面,并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该次作文较好的句子、段落标注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征对性就强了,往往写作时就会十分注意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一个作文语言原本很差劲的学生,把本次作文的目标定位于争取在作文中努力营造精彩语句,他在这次作文中肯定会精心构思打磨一些语句。老师在批改时只需留意他的目标完成情况,一旦做得好,便不遗余力地赞美。在这样定计划,完成目标,再寻找目标再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会逐渐地增强。
三 、“ 弟子不必不如师”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繁琐的工作,从老师的角度看,有时甚至会感觉吃力不讨好,因为有些学生只是关注于分数,对老师的批语却重视不够。如果把评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称之为自评;既而在全班范围内交换评改,称之为他评。学生已习惯把自己的作文给老师披阅,一旦要把作文展示给同学看,就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比较,要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作为评卷者,要想着自己的观点能使别人信服,就会有一种角色换位,批语也会显得严肃认真,小到错字别字,大到选材立意都可能给同学提及。如一位平时书写极差的同学要想批评别人的书写,他留在同学作文卷上的这一句话的书写肯定是十分在意的。待到下次发作文卷的时候,看到同学绕有兴致交换作文,互看批语时,你不得不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样例学习”和“干中学习”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写什么”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涉猎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养成写作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心理学家总结出学习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样例学习”(learning by example),另一种是“干中学习”(learning by donging)。“样例学习”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找出规律。“干中学习”首先是确立问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征对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规律把写作分为两点:多记多听是基础(样例学习);多练是关键(干中学习)。
教师可利用语文课堂情感平台的作用,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老师挑出的一些课外读物,也可由同学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美文,内容不拘一格,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这种样例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是无穷的。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生的眼界更宽了。“见多才能识广”,让学生自由涉猎时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培养他们静心来阅读的习惯。这样是量的积累,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在量上下功夫,并有意识地加以模仿,才能引起质的变化,形成学生一定的写作能力。此之谓“样例学习”。
古语云“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要写才是硬道理。周记是语文写作中一个易行且有效的方式。这不仅是写作,也是对学生成长历史的记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思维非常活跃,一方面受作者的影响,展开各种联想,一方面是对作者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而想自己树立观点,于是我总是趁热打铁,每上完一课总是选一个点让学生自由阐述,这样使学生一改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创作者的身份出现,成为学习、认识的中心和主体,为保证态度的端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记在书上,字数尽量控制在200字以内,力求观点鲜明,这种方式,学生反应很好。如学完《咬文嚼字》我出了题目:《读书一定要咬文嚼字吗》;学完《故都的秋》,学生便很有兴趣的记下了《校园之春》等。这种写作方式随意且操作性较强,在练笔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辨性,所以学生对此反应较好,真正达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相信在这一些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对写作的态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改写作时的惧怕,取之的应是对作文的期待,从而真正实现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转变。“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对某事能“好”字当先,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这样中学作文就不再是一个令老师、同学颇感棘手的问题了。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5
农村中学创新作文教学让教师们觉得难入手,难引导,难分析,显得尤为棘手,而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是怕上作文课,怕见到作文题目,从而形成了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现象。为此,我们申请的课题《农村初中创新作文的研究》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水平。经归纳认为,其实就是“扩展农村中小学创新作文教学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态、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创新水平。
一、利用有效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素材积累,在他人作品基础上创新。
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枯竭,积累甚少,材料的组织能力差,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更缺乏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积累基础,借鉴别人的有效资源,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阅读时间,有目的性地向学生介绍别人的作品,让学生主动走进别人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深入体验,作好摘抄记录,写好读书笔记,完成读后心得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节,找出创新点,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东西来。比如:在指导“成长的烦恼”作文课前,笔者有意让学生从资料中了解了高尔基的《童年》,并摘取了部分内容供他们阅读,以此作为了课前的准备基础。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准确地找到了《童年》的创新点,如高尔基的丰富的语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分析等等,然后,教师引导他们从创新点回到现实中,对号入座进行成长烦恼的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点有了,写作有了依据,写出来的文章都显得有血有肉。
二、扩大课堂范围,使学生深入实地观察,收集作文素材,进行体验创新。
虽然,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却没有去留心,要写出自身的切身体验,就显得尤为吃力。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写“农忙”作文前,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在农民伯伯家进行一次采访,做好采访记录,并让他们在农田旁进行一次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体验,不仅看到了农田中的“人、事、物”,而且从中体验到了农忙的气氛和其中“人、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农忙”的作文,就不会感到下笔如千斤重,而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写下来了。再比如让学生写“我的校园”这篇作文时,笔者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让他们先根据方位绘制了学校平面图,再进行方位介绍,并对各地点加以自己的创新理解说明,这样,他们便掌握了这篇作文的第一手资料,有了素材,当然就能顺利地完成创作。
三、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感悟素材,完成感悟创新。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并非事事我们都可以去亲身体验,我们也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条件更为有限,就难体验了。对此,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地创设,让学生参与模拟情景,产生真切体验,这样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交通安全”这篇文章时,模拟了这样的情景:
在全班抽调了五位同学,分别扮演了五位驾驶员,让他们在教室的过道上,模拟驾驶。提供情景为:A因车辆出现故障,当道修车,B因酒后驾驶,飞速前行,撞向了A,此时,C、D、F正快速前行至此……然后,这五位同学自行创新表演。
演出中,同学们都根据对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进行事故后的创新安排,突出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未参加演出的同学,也纷纷出谋划策,紧紧围绕交通安全规则进行创新。活动后,同学们的作文都取得了未曾意料的效果。
四、营造作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作文学习的乐趣,用心体验创新。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农村中小学条件非常有限,学生被动接受太多,因此,教师过多地向学生讲授作文的理论,不会让他们有兴趣可言,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笔者认为营造作文的学习氛围,是教师的一大责任。
首先,在近三年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留心生活,主动和他们一起写日记、随笔,却从不对其进行检查,让他们充分信任教师,更让他们找到了用语言记录生活的办法,形成了个人的写作小档案,形成了爱好动手写东西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不采用过极性、批评性的语言,让他们首先喜欢上教师本人,从而爱上了作文课。
再则,在作文评改中,常常用批改后的学生作文进行示范,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
最后,指导个别较好的作文,参加投稿,让他们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作文氛围。
以上仅为我们语文课题组在教学中的一些小技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向各位同仁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很好地完成农村中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使命。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 《致教师》心得体会600字7篇
★ 新教育观后感心得体会
★ 学习时代楷模王红旭事迹有感心得5篇
★ 2021年国家安全教育日观后感心得作文最新5篇
★ 初中生秋天的怀念读后感600字大全
★ 202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精选11篇
★ 关于辅导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篇
★ 新教育观后感心得体会
★ 辅导班的社会实践心得5篇
★ 初中开学典礼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