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触动很深,我深深地为少年“派”的这次奇幻旅行感到敬佩和惊讶:人生就那么几年,我们能做的又有多少呢?我们又是为了什么活着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少年派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1
一位名叫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的少年,简称派,16岁的他,与父母登上了前往太平洋的轮船。但是,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一艘通向死亡的船。一场暴风雨把一切都改变了,电闪雷鸣,电光火石之间,山崩地裂,劲风刮过之处,惊涛骇浪,大雨无情的撕毁了一切。他,那个幸运的孩子,他就是派!
只有他在这场灾难中逃过一劫,一艘孤单的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片海洋,一个上帝和一大堆物资,这就是他所有的,可以支持他活下去的东西,他们要挺过南太平洋上,最艰难的生存考验……
其实少年Pi所身处的就已经是个难以想象的绝境,要和一头孟加拉虎在救生艇中一起漂流,要对抗外在恶劣的环境,还得保卫自己免受猛兽的攻击,从打开书起就想着这故事到底该如何进行?尤其是当场景缩小到只是一艘小小的救生艇,主题当然是求生,能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能有多少?不会让读者感到枯躁无趣?读着读着我反倒笑了起来:这样也能是篇小说,还是篇得奖的小说。就和头孟加拉虎勾心斗角,就这么一天一天过着单调无趣的生活,杨。马泰尔确实把想象力运用到极致,虽然老虎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但却相对形成一股努力求生的力量,就像汤姆。汉克漂流到荒岛上一个人生活,后来得找个排球当作伙伴,还无时无刻煞有介事的和它聊天谈心。绝对的孤独才是可怕的,比老虎还要可怕。
但在奇幻的故事中却也因而更让人充满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许少年Pi所身处的情境实在太过严苛,几乎是生死交界之间,但荒谬可笑的情节出现之际,还是让人忘了少年Pi是在与死神搏斗而笑了起来。精彩的奇幻故事不需要飞龙巨蛇幻术魔法,一趟与虎共处的生存之旅,也就够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2
电影整部都是在派的叙述下展开的,从派的小时候开始,直到派现在的生活。每件事似乎都极其详细。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讲给一个寻找灵感的作家听的。
看整部电影时,真的全神贯注,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观看的过程中,整个人从一开始对故事的深信不疑,到听完两个故事时的思考,到最后的疑惑:整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
先说说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深刻的片段。一段是,鬣狗咬死斑马后,扑向猩猩的画面。鬣狗与猩猩缠斗,当猩猩打晕鬣狗后,心里放松,缓了一口气的时候,不料想鬣狗突然窜起,咬住猩猩的脖子拖了下去,伴随着猩猩极度恐惧,撕心裂肺的尖叫。另一段是理查德与派低头望向海底时,在一层层的画面里,黑暗中突然出现一点光亮。让人以为是黑暗的出口,是希望,然而越凑越近,越凑越近,却发现是一只长满獠牙的鱼。似乎真相永远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你以为看到了希望,实际上有可能是更深的绝望。
再说说我产生疑惑的地方。派喂理查德,被父亲发现后,被惩罚看理查德进食羚羊的画面。上一秒羚羊还在笼外,下一秒就变到了理查德嘴里;派与阿南达告别时,一个几乎是永别的画面,派却说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当时的经过了;船快翻时,派想起自己的家人还在船舱内,进去营救时,人住的舱房却游过一匹斑马。斑马此时不应该在船的底层吗,为什么在走廊出现;真的有食人岛这样的存在吗,一个有无数鼬鼠,白天淡水,夜晚酸液的池子,含着人类牙齿的花朵的岛?这些种种,让人怀疑,让人觉得派的叙述还不够详细,似乎省略了什么,但又无关紧要。
说到最后,便是两个日本人来调查真相。在第一个故事不被他们相信的情况下,派几乎是没花多少思考时间便讲出了另一个极其恐怖而又残忍的故事。派、母亲、船员、厨子变成唯一幸存的四个人,随后产生了一系列丧失人性的食人肉行为。初看时,会以为派是为了使日本人相信而依据第一个故事编造出来的故事,但他却说的那么流畅。细看时,发现两个故事中的许多细节又不同。
在这两个故事中。似乎第一个故事更容易被接受,宁愿相信那个童话般的故事也不愿相信那个恐怖残忍的故事。我也愿意相信前者,因为后者太不堪,太残忍,似乎没有勇气相信它。相信是一回事,真相却不一定在两者之中。派的说法还有许多漏洞百出的地方,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只能说真相只有派知道,也许这两个故事都不是真实的,一件说给作家听,一件说给日本人听。整件事有更不同的真相也说不定,派从始至终只告诉了我们他想让我们知道的,我们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孰真孰假除非本人,其他接受者是不可能真正明白的。
真相是什么,没人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完全被动接受他人所告诉我们的,我们也要学会主动去寻找真相并学会思考。因为他人的主观判断与想法会影响客观事实的表达。万事只有经过自己客观的判断与理性的思考方能得出答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3
昨晚看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看的一半时就似乎知道李安想讲一个什么故事了。很特别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一个少年在海上沉船遇难的故事。用的是寓言式的,说实在的,我也是第一次这么直接的看这样的电影。虽然之前看《纳尼亚传奇》时也有这种感觉。李安这次是站在一个纯少年心理上来讲关于人类生存的事。主角其实很简单。大自然(食人岛,大海),人,老虎,鬣狗,母猩猩,斑马,小老鼠。这是一个自然中的简单食物链。在这个食物链中又分两层。狮子之上与之下。当然这里就出现了电影的戏剧冲突人与老虎的矛盾。但这里编剧作家到导演都完美的设定了派这个少年的饮食特性,又给了他足够多的活命的食物。他主要的饮食困难是淡水。派是个素食者,这就定了一个调。大自然中的植物,他都是想吃的,因为大自然中大部分是植物。但冲突在于他是人,当然如果说他不是一开始就是素食者,与父亲,哥哥一样都是可以吃荤食。或许他会想吃了老虎的。但他没有,虽然他最终吃了打来的鱼。但那是他认为可以吃的食物。类似于肉汁放在饭里的食物。接着他就在漂流中遇到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寂寞。人不能寂寞。特别是绝对的寂寞。于是他就开始驯化,就是他自己所想的沟通。与老虎的沟通。让老虎成为他唯一的玩伴。当然派心理是多么想与老虎沟通的。可是不能。这感觉也是李安在这个电影中让我感觉有意思的地方。为何不如索性把老虎设定为童话性,或是感性。但没有,还在电影开始就做了一个铺垫,就这只老虎是在快要成年时在溪边喝水时捉住的。就是说这只孟加拉虎是在自然中已经兽化了的。当最后那只虎看也没看他自己进了森林中时。派就更加理解父亲说的话了。
在大海,在那个半天是正常的淡水,夜晚变成酸性水的岛上。在那个植物花蕊中,派看到了人的牙齿时。这个电影就全部揭开了这个寓言想说的了。
人是有理性,但对于大自然而言,是渺小的,但人又是想改变大自然。通过各种工具,方法。但想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说到底是去更好的适应大自然。不然,就会被大自然所回归。对就是这个回归这个词。当然或者说被捕获。
最近看了《一九四二》。定的调是人与人的争斗。看《暮光》讲僵尸,狼人与人类。看《异形之前传》是人与外星球之生物。《行尸走肉》表面上看是人类与行尸的争斗。实际还是与人争斗。在第二部结尾时,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是尸毒的隐性携带者。换句话说就是有人为的投毒做实验了,是政府或是某些人。那就另说了。
食人岛的形象是和影片前段出现躺着的毗湿奴像是一模一样的
至少看了李安这个电影就会简单的看清楚了。当然也要多少理解一些寓言哲理的。不然也只能会被那奇光异彩的大自然所迷恋一下。被电影摄影师的拍摄所迷。其实这很难称奇幻。因为那种身体能发光的动植物,人类现在知道的有很多。别外按洋流,季节迁徙的动物也很多。至于鲸鱼就是我们早就知道的。如果说真有奇巧一点就那个岛的定性为阴阳兼而有之。这与派的信仰有关吧。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Brahma)梵天是创造之神,毗湿奴(visnu)毗湿奴是保护之神,是惩恶奖善大慈大悲之神。湿婆(Shiva)湿婆是属性最复杂的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之特性於一身;既是毁灭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湿婆就是一个阴阳合体的神。这在藏传佛教中也能看到的。食人岛的形象是和影片前段出现躺着的毗湿奴像是一模一样的。而其性质又是湿婆的。而整个岛又表现出的是大慈大悲的梵天的特性。人与大自然的合协。那些狐鼬是一种独居或者成对四处游荡的物种。有时它们三到四只组成小群,群体内性别结构并不清楚。狐鼬能在地面和树上活动,它的跳跃和奔跑能力很好。奔跑速度快并且用尾巴平衡身体。能从一棵树跳跃到相邻的树枝上。遭遇危险时它会发出短促的咆哮,寻找最近的树爬上去,虽然通常保持沉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4
幸亏诗乎的循循善诱和大道的铺垫,不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真有可能只会感觉到恨不能化到那昼的海、夜的海里去了。实在是太美了!
这电影让我真正体验了多种复杂的、不同维度的穿越:现实与梦幻的穿越,不同信仰的穿越,神学与科学的穿越,动物与人类的穿越,生与死的穿越,……这是一部真正的3D影片:不仅视觉是3D的,感觉更是3D的。
我觉着李安自己也用摄像机过了一把神明(上帝也好、真主也罢或是黑暗之神也行)之瘾。让我隐约感觉到影片的暗示:那些不同宗教规范之间与它们带给具体个人的信仰体验之间的差异与交集。令人为那些交集感慨,更为那些差异惊诧不已。影片最终让我相信:冥冥之中的确有某种设计,只要悟性够好,碰巧沿着某种一连串看似偶然的轨迹,其实也就是神在拯救你时的安排好的线路,一切都是神为了救赎你,即使实际上可能是以逃生手册出现的科学理性救了你的命。而这种悟性经常与世俗眼中的单纯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所谓的信仰里,生命的延续才是神的旨意,各种各样的生命都是,不仅仅是人的生命,众生平等。动物的生存之道是循着食物链的弱肉强食,而人的生存之道则是勇气与智慧。靠着勇气与智慧,那种来自恶虎的强大危险,竟演化成了让派活下去的心理支撑,两者最终竟成了相依为命的有机整体,以至于当真正的安逸突然降临,导致这个有机体破裂之时,少年派却一厢情愿地痛哭不已。靠着勇气与智慧,派改掉了只吃素食的宗教习惯,并且开始杀生,虽然他有痛苦、也有挣扎,但是,这妥协正是契合了生命至上的神意。
那些不同的宗教在派身上的积极意义只是在他绝望、痛苦的时候,带给他心灵上的慰藉,让他有地方可以逃避,比如他相信死后的天堂,死后的轮回,所以亲人的离去只是到了另一个地方,他会去那里与他们相聚;他相信他第一次杀死的那条鱼是转世的生灵特意赶来救他的命。同时宗教的规范形式也带给派很多看似背叛的痛苦,在刻板遵守与痛苦妥协之间,派选择了后者。何种选择,决定生死。
很多不可思议出现在电影里:暴雨时跑上甲板救了自己、恶虎扑来时突然出现的耗子及飞鱼、令其绝处逢生的神奇岛屿等等,当然都可以看成是巧合,也算说得过去。所谓无巧不成书嘛!唯一让我觉得突兀的是派在食人岛上顺手摘下的花朵里那颗人类的牙齿,人工的痕迹过于明显,弄巧成拙的硬似乎与整个影片的灵气不相称。虽然导演很可能想以此揭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像极了唐僧取经途中路遇的各种迷人的妖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5
前不久,李安凭借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而我,在近期读完了这部小说。
看过电影,觉得是一部很有魅力的影片。除了画面唯美外,更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影片当中那些富有禅意与哲理的话。因此,决定买来这本小说,拜读。
一名少年,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漂流生存了227天,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少年是勇敢、智慧的,他与老虎形成了一种互生关系,既要驯服老虎,同时还要让老虎离不开他,因为他是老虎食物与淡水的供应源。他总是让自己忙碌着,捕鱼、抓海龟、储存淡水,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下去。正因为这只老虎,让他时刻保持警醒的状态,才不停的忙碌,才会让他忘记悲伤与绝望。少年的坚强,令人叹服。
影片结尾处,他们分手的那一幕,令人潸然泪下。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
“在丛林边上,他停了下来。我肯定他会转身对着我。他会看我。他会耷拉下耳朵。他会咆哮。他会以某种诸如此类的方式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总结。他没有这么做。他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丛林。然后理查德。帕克,我忍受折磨时的伴侣,激起我求生意志的可怕猛兽,向前走去,永远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我像个孩子一样哭起来。不是因为我对自己历尽磨难却生存下来而感到激动,虽然我的确感到激动。也不是因为我的兄弟姐妹就在我面前,虽然这也令我非常感动。我哭是因为理查德。帕克如此随便的离开了我。不能好好地告别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啊。我是一个相信形式、相信秩序和谐的人。只要可能,我们就应该赋予事物一个有意义的形式。”
“我讨厌自己的外号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个数字会一直循环下去。事物应当恰当的结束,这在生活中很重要。只有在这时你才能放手。否则你的心就会装满应该说却从不曾说的话,你的心就会因悔恨而沉重。那个没有说出的再见直到今天都让我伤心。”
“理查德。帕克仍然和我在一起。我一直没有忘记他。我敢说自己想他吗?我敢这么说。我想他。我仍然在梦里见到他。大多是噩梦,但却是带着爱的气息的噩梦。这就是人心的奇怪之处。我仍然无法理解他怎么能如此随便的抛下我,不用任何方式说再见,甚至不回头看一眼。那种痛就像一把利斧在砍我的心。”
少年派,心里一直很感激这只老虎,是它让他顽强的活了下来。他对这只老虎是饱含深情的,因此,一直不能接受老虎最后头也不回的离开。
最喜欢结尾部分,但中间在海上漂流,为生存而斗争的部分,也很精彩。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感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