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兔》是由威尔·古勒执导,萝丝·拜恩、多姆纳尔·格里森、山姆·尼尔出演,詹姆斯·柯登、黛茜·雷德利、伊丽莎白·德比齐、玛歌特·罗比、希雅·富勒配音的动画电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彼得兔大电影观后感,欢迎查阅!
彼得兔大电影观后感1
从前,有这么四只小兔子,他们的大名是:跳跳,蹬蹬,短尾巴,还有彼得。
他们和兔子妈妈一起,住在一棵高大的无花果树脚下的一个小土包后面。
“好了,亲爱的孩子们,”一天早上,兔子妈妈说道,“现在你们可以到田野上去玩了,不过要记得走小路,千万别跑到蛮哥古里古先生的菜园里去了,你们的爸爸就是在那儿出的事——他被蛮哥古里古先生捉住,放进一个大馅饼里面去了。”
“好了,你们去撒欢吧,别伤着自己。这会儿我还要出一趟门。”
于是,兔子妈妈就提着一个小篮子,夹着一把伞,穿过树林到面包师傅那儿去了。她买了一长条黑面包,还有五个夹葡萄干的小圆面包。
跳跳,蹬蹬和短尾巴,都是很乖的小兔子,他们就沿着小路走到田野上,去采摘黑莓浆果了。
可是,彼得这个淘气包,却立刻就朝着蛮哥古里古先生的菜园跑去,他从关着的大门下面挤了过去!
他先是尝了尝那儿的莴苣和四季豆,接着又啃起了小红萝卜。
不过,吃了太多的萝卜让他觉得有点不舒服,他又想找一些芹菜来换换胃口。
可绕过黄瓜架的尽头,他看见了谁呢?正是蛮哥古里古先生!
蛮哥古里古先生正跪在地上,手脚并用地种着卷心菜,可他一看见彼得就跳了起来,一边追赶他,一边还挥舞着一只钉耙大叫:“站住,小偷!”
彼得从来没受过这样的惊吓,他一路飞奔着逃跑,跑遍了整个菜园,因为他已经忘记了大门是开在哪边。
他在卷心菜的旁边跑丢了一只鞋,另一只鞋也被甩进了土豆地里。
不过,丢了鞋子以后,他甩开四条腿,反而跑得更快了,我猜想,要不是他因为运气不佳,撞到了醋栗丛里,他肯定已经成功地逃之夭夭了。可是,醋栗的枝杈挂住了他夹克衫上面的一颗钮扣——那可是一件崭新的蓝色夹克衫,钮扣都是黄铜做的。
彼得为自己的厄运感到很丧气,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可这哭泣声被几只友善的麻雀听到了,他们叽叽喳喳地飞到彼得身边,劝他再做一番努力。
蛮哥古里古先生带着一个筛网走了过来,他想拿手上的网子“砰”的一下罩在彼得的脑袋上,然而,彼得却及时地挣扎了出来,这一次,他把自己的夹克衫也甩在了身后。
他冒冒失失地跑进了工具房,还跳进了一个铁罐里,要不是那里面装满了水,倒也是个不错的藏身处呢。
蛮哥古里古先生确定小兔子就藏在工具房的某个角落,说不定就在哪个花盆底下。他开始把那些花盆一个个地翻过个来,仔细地朝底下张望。
就在这时,彼得打了个喷嚏——“啊啾!”蛮哥古里古先生立刻发现了他。
因为想用脚去踢彼得,他从一个窗口那儿蹦跳起来,掀翻了三盆花草。不过,这窗口对蛮哥古里古先生来说还是太小,而他也实在累得不想再追着兔子跑了。于是,他就又回去干自己的活了。
彼得终于可以坐下来歇一会儿啦。他还在为刚才的惊吓瑟瑟发抖,气喘吁吁,而且也不知道现在究竟该往哪儿走才好。因为刚才躲在那只罐子里,他的全身都湿透了。
又过了一会儿,他才渐渐缓过神来,开始慢慢地、慢慢地向前移动了几步,同时东看看、西望望。
他在一堵墙上找到了一扇小门,可门是上了锁的,而且对一只肚子圆溜溜的小兔子来说,那门缝也显得太窄了,根本就不可能挤出去。
一只上了年纪的耗子从门口的石头台阶上跑过,为她树林里的一家子搬运豆子大餐。彼得在门边向她问路,可她嘴里塞了一颗很大的豌豆,所以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她只能冲彼得晃晃脑袋,彼得又开始“啪嗒、啪嗒”地掉眼泪了。
后来,他试着想找一条路直接穿过菜园回家去,可他在菜园里转悠的时间越长,就越是感到晕头转向。不久,他来到了一个小池塘边上,蛮哥古里古先生常常在这里给他的铁壶灌水。此时,一只小白猫正在水边注视着几条金鱼,她一直静静地、静静地坐着,只有尾巴尖不时地抽动一下,好像尾巴本身才是个活生生的动物。彼得决定最好还是立刻走开,他可不想和这只猫儿打什么交道,因为很久以前,他就从堂兄本杰明小兔那儿听说过关于这些猫的故事。
他又返回了工具房,忽然,他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嘿—夸叽—夸叽—夸叽叽”的声音。彼得吓得一头钻进了灌木丛,可不一会儿,因为什么可怕的东西也没出现,所以他又大着胆子从藏身处爬了出来,爬上了一辆独轮手推车,从那上面向下窥望。他第一眼就看见了正在挖洋葱的蛮哥古里古先生,他背对着彼得,而离开他身边不远的地方,就是那扇菜园的大门!
彼得飞快地窜下了手推车,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他笔直不打弯地穿过了那些黑醋栗的灌木丛。
站在门边的蛮哥古里古先生当然也看见了他,可是彼得已经不在乎了,他哧溜一下就从大门底下窜了出去,终于平安无事地回到了菜园外面的树林里。
蛮哥古里古先生把彼得的小夹克衫和鞋子挂在了竹竿上,权且充当一个稻草人,用来吓唬那些过路的山雀。
彼得这时却在不停地奔跑,一边跑,一边惊魂未定地往后瞧,直到他跑回了无花果大树底下的家里。
他跑得精疲力尽,一回到兔子洞,就一头栽倒在柔软的沙土地板上,闭上了双眼。他的妈妈正忙着做饭,看到彼得又没穿衣服跑回家来,她感到很奇怪。这已经是两个星期来,他丢掉的第二件夹克衫和第二双小鞋子了!
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彼得那天晚上还是病了。
兔子妈妈把他抱上了床,然后煮了一些甘菊茶,原来这是她给彼得煮的药!
“睡前要喝满满一大勺。”
而跳跳、蹬蹬和短尾巴却吃了一顿面包、牛奶加黑莓浆果的香喷喷的晚饭。
彼得兔大电影观后感2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叫《彼得兔》,这部电影十分有意思。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温德米尔的乡村,那里有一个叫麦格雷戈的白胡子老爷爷,他有一片大大的农场,他最常做的事除了干农活就是伤害小动物。农场附近的贝伊小姐与他相反,贝伊小姐十分善良。她特别喜欢一群兔子,在这群兔子中就有我们的主人公彼得。彼得和他的朋友们都喜欢去麦格雷戈的菜园里偷吃一些胡萝卜和青菜,或者其他好吃的。白胡子麦格雷戈因此非常痛恨它们。有一天彼得又去偷麦格雷戈的菜,却不小心被白胡子老爷爷抓住了。紧急关头,麦格雷戈心脏病发,倒了下去,这一片农庄就由他的外甥托马斯继承了。
托马斯来到了这里,一开始也像他的舅舅一样,讨厌兔子和其他的动物们,但他很喜欢贝伊小姐,而贝伊小姐一直在努力保护小动物。他和贝伊小姐相爱了。可是托马斯还是要和彼得兔过不去,他甚至在兔子的老家安装了炸药。然而,他的阴谋被兔子们发现了,彼得生气地按下按钮的那一瞬间,兔子们的家和贝伊小姐的玻璃房子还有她的画室,一起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贝伊认为这一切是托马斯所为,她对托马斯失望了,她要离开这个地方。
彼得看着贝伊小姐难受的样子,心里很惭愧,它想弥补自己的过错,于是彼得去了托马斯工作的玩具店。找到托马斯之后,彼得真诚地向托马斯道了歉,然后他们结伴去找贝伊小姐。在彼得的坦诚交代下,贝伊小姐终于和托马斯消除了误会。最后,贝伊小姐和托马斯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当然,托马斯再也不讨厌彼得兔和它的伙伴们了,就像《巨人的花园》里那样,托马斯学会了和大家分享他的菜园。他的农庄,从此不仅是他的,是贝伊小姐的,也是所有的小动物们的。
贝伊小姐对小兔子们的热爱,是我在影片中其他人身上看不到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真实地发生过许多像贝伊保护小动物一样的好人好事。在我的老家有一个杀狗场,小时候我一回老家就可以听到各种狗在那里哀嚎,声音让人后怕不已。几年前,听说我们村里的一个小女孩总是去请求杀狗的人,不要再杀狗了,但他们并没把她当回事。但是,在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请求之下,那些人终于被小女孩征服。从此他们没有再杀狗,那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狗的哀叫声。
无论是彼得兔,还是小狗,他们虽然很渺小,但是它们也都是一条又一条的生命。它们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一个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和小动物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比小动物强大就去伤害它们,相反的,我们应该爱惜它们,因为它们比我们弱小,它们比我们更需要别人的保护。希望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人和动物们能够和谐相处。
彼得兔大电影观后感3
《比得兔》是彻头彻尾的成人向动画片,只不过是真人动画。
电影的分级都是PG级,意思是: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儿童产生不适感,或者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
比得兔一家原本生活在田园,后来老麦格雷戈先生入侵了田园,修起了栅栏,将比得兔一家赶出了田园。
友好对待比得兔一家的,只有邻家姑娘贝伊。
面对亲人的死亡、家园的失去,比得兔对老麦格雷戈先生、他的侄儿托马斯发起了进攻,企图夺回家园。
电影充满隐喻,比得兔代表的是熊孩子,贝伊代表的是维护熊孩子的家长。
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实际上贝伊和比得兔并非母子关系。
比得兔多次去菜园偷菜,还和小动物们把托马斯家搞得乱七八糟,贝伊没有阻止比得兔,反而叫托马斯不要关菜园的门。
当比得兔毁了贝伊的画,贝伊却生气地赶走了比得兔,虽然这是托马斯嫁祸给比得兔的。
相当于熊孩子搞了破坏,家长不批评熊孩子,反而让受害者让着熊孩子。
而熊孩子终于伤害到自己的时候,家长就要惩罚他了。
受到伤害的不是自己,就无动于衷;当自己受到伤害,就要让对方付出代价,这未免太双标了。
正是因为有这种家长,才会培养出这样的熊孩子;反过来仍然成立,有怎样的熊孩子,就有怎样的家长。
熊孩子之所以捣蛋,是因为不知道捣蛋有什么害处。这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告诉孩子,捣蛋的害处,也可能是孩子捣蛋后,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惩罚,让他长记性,让他以后不再捣蛋。
很多家长认为,动画片是幼稚的、低龄的,还要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不能有血腥暴力,不能有邪不胜正。
于是,现在的孩子只好看着《喜羊羊与灰太狼》长大。
其实,像《火影忍者》《海贼王》《柯南》这种,家长认为不适合给小孩子看的,恰恰才是真正优秀的动画片。
当然,只让孩子看也是不对的,因为孩子没有明辨善恶是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家长怎么教。
《黑镜》第4季第2集中,妈妈运用了“方舟天使”程序,可以选择性屏蔽孩子的感官。
妈妈不教育女儿什么是暴力、性爱、赌博、毒品,反而武断地封闭女儿的感官,让她完全不知道这些东西。
甚至,女儿连血液都不懂。于是,为了知道什么是血液,女儿选择了自残……
孩子不可能在18岁的时候,突然就懂得什么是暴力、性爱、赌博、毒品等等,越不给孩子看,他们越好奇。
那些所谓的“少儿不宜”的东西,还是应该教育多于禁止,至少让孩子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至少有辨别的能力。
家长要做的不应该是完全禁止孩子了解,而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所以在我看来,关键不在于一部动画片适不适合孩子看,关键在于家长能否恰当地指导、教育孩子。
《比得兔》中,比得兔非常腹黑,会用捕兽夹、钉耙对付托马斯,用水果打托马斯的下体,使用炸药后栽赃嫁祸给托马斯,电击托马斯……堪称兔子界的杨永信。
电影的剧情和笑点也比较成人向,只有大人能看懂。
老麦格雷戈吃了比得兔的爸爸、托马斯试图电死小动物、炸死比得兔一家,这些桥段都意味着这部动画片可爱的外壳下包裹着黑暗的内核。
当然,无论是黑暗也好,成人向也好,这都只是电影的风格。
如果非要说评价这种风格的好坏,我更倾向于“好”。
孩子天天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就会误以为世界永远是美好的,坏人(灰太狼)都是弱智,一点都不可怕。
而《比得兔》中,比得兔拿着弹遥控器,不小心碰到按钮,结果炸断了树木,不仅毁了自己的家庭,还破坏了贝伊的画作,说明捣蛋的危害是很大的,危险的东西就不应该去碰它,一不小心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现在的熊孩子在名胜古迹乱写乱画,在别人的钢琴上倒饮料,刮花别人的汽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太溺爱。
贝伊误以为比得兔毁了她的画,赶走了比得兔;
贝伊误以为是托马斯炸了大树,于是和托马斯绝交。
这些就是犯错的代价。
如果贝伊能够一视同仁,从一开始就对比得兔这么苛刻,就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坏。遗憾的是,她具有双重标准,当他人的利益受到破坏,她无动于衷;只有自己的利益遭到触犯,才有所作为。
我们身边有多少像比得兔那样的熊孩子,调皮捣蛋还觉得自己是对的;
又有多少像贝伊那样的家长,孩子调皮捣蛋,还觉得是受害者的错:你是个大人,可他只是个孩子啊,你应该让着他。
所以我十分理解托马斯的心情:对啊,他只是个孩子,我不应该骂它,我应该用炸药炸死它全家!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别人抢占你的家园,杀害你的亲人,是会受到法律制裁的,你也可以报警。
但比得兔被抢占家园,被杀害亲人,没有投诉渠道,也没有报案途径。
更为重要的是,他无法和老麦格雷戈、托马斯讲道理,也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如果不通过暴力途径抢回菜园,就只能吃哑巴亏。
于是,这就指向了另一个主题:报复与和解。
在比得兔看来,这块田园本就是它一家的,麦格雷戈一家才是入侵者。
但站在麦格雷戈一家的角度来看,我辛辛苦苦种的菜,你凭什么要偷?
正因为比得兔认为自己是对的,它才会变本加厉,用更暴力的手段对方托马斯。渐渐地,它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目的已经不再是夺回家园,而是夺回贝伊。
托马斯也变得更加愤怒,最初只是把兔子关在外面,后来却决定要炸死它们,这很大程度上是比得兔逼他的。
比得兔争夺家园、托马斯防守反击,通通没有解决问题,只是让事情变得更坏。
比得兔和托马斯的对抗,导致两败俱伤,导致比得兔、托马斯、贝伊三方分崩离析。
最后比得兔向贝伊道歉,托马斯也向贝伊道歉,他们才握手言和。
这一切始于仇恨和愤怒,又以宽容和大爱结束。
冤冤相报何时了,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他们从一开始就该和睦相处。
如果比得兔肯忍受委屈,就不会让事态升级,不会让兄弟出现生命危险,不会让一家人产生矛盾。
如果托马斯关爱小动物,就不会出现这场人兔大战。
放下仇恨,比展开报复更加困难,但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坏。
狭隘、愤怒、仇恨不能解决问题,和解、退让、大爱才可以解决问题。
正如比得兔的父母说的:分享爱,不会失去爱。
这和《三块广告牌》的剧情类似,主角们互相伤害导致两败俱伤,最后选择了和解。
我想起了《完美陌生人》的台词:
不要因为好强而把争论升级成争吵。我不认为让步的一方是软弱的,事实上让步才是明智之举。我见过的所有能长久的夫妻(或朋友、同学、亲人)都是,一方会试图退后一小步,但那是前进的一大步。
彼得兔大电影观后感4
被刻意丑化的有产者和劳动阶层
作为片中的反派角色,Mr.
McGregor的家中整理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他被Peter害死之后,动物们突入他的房子所见)。他拥有明确的私有财产观念(筑墙锁门),勤劳耕耘在自己的花园,用汗水浇灌出满园果蔬。坚守自己的领地,不惜采用一切手段驱逐入侵者,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在电影中,他被刻画成对弱小动物赶尽杀绝的恶魔,在除草的时候都不忘咬牙切齿。电影用了很多镜头夸张地渲染他糟糕的饮食习惯和饕餮丑相,一如美国两岸的优雅城市高知们蔑视和嘲笑美国中西部腹地的红脖们粗劣的饮食习惯。
他的侄儿Thomas在伦敦的百货公司打工。对工作尽心尽责,事必躬亲,务求完美。反而被刻画成为了一个刻板无趣的工作狂、小丑和神经病,最后终于在升迁未得的打击下发疯失控,失去了工作。
Mr.
McGregor和其侄儿是乡下有产者和城市劳动阶层的代表。他们的特点:有产,有明确的私有财产观念,负责任,辛勤劳动,自我奋斗。这些在以往是促成资本主义社会奋进发展的清教徒的优点,而在现代西方社会的左倾的政治正确环境下,都是中产阶级的原罪。这些特性和兔子们所代表的阶层是严重对立的,所以电影尽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丑化和刻意的批判。在编导的眼中,这种自我奋斗不仅是可笑的,而且是对社会有害的,因此和很多其他类似影片一样,男主必须在工作中承受不了重压而发疯失控!
在影片最后,编导给Thomas为代表的劳动阶层指出了一条明路:必须无条件地拥抱兔子阶层,打开园门,开放自己的花园。还要在屋内正堂挂上兔爸兔妈的肖像,以宣告主权共有。时刻缅怀,时刻忏悔,在思想上服从,身体上顺从。继续辛勤耕种,获得果蔬来喂养兔子阶层,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家人(获得女主的原谅和接纳),和平共处,世界大同,其乐融融。对人类来说,这是一条不归的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但是被电影编导们描绘得充满浪漫和温情(想象一下兔子和人类额头相触相互原谅的温馨场景吧)。
慷他人之慨的圣母女主
这种影片必然不能缺少一位傻白甜的女主,以圣母之心拯救男主。她美貌而优雅,富有爱心,品味高尚。浑身充溢了白左所有引以为傲的道德优越感和正能量。虽然画卖不出去一幅,也并不见她在做什么其他营生,但这些并不妨碍她拥有一座美丽的乡间别墅和明媚的太阳房画室。她不像Mr.
McGregor那么低级和庸俗,将花园种满果蔬。她画室里面只有鲜花、阳光与爱。
她的花园没被兔子蹂躏。兔子们反而和她相处融洽。于是她经常来串门,高高在上地教育 她的邻居Mr.
McGregor和他侄子,要他们敞开心胸和门户,欢迎兔子们。她完全无视别人生命财产所遭受的侵害。不就是踏坏一些花花草草,丢失一些果蔬吗?和大爱相比,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不要关闭园门,锁门就是原罪!
但当兔子们真正侵害到她的切身利益的时候,她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当她误会了Peter,认为是它毁坏了自己心爱的画作的时候,她马上放下了那副高高在上的包容态度,向兔子喊出了“滚出去!”将它驱逐出了自己的太阳房画室,并狠狠地关上了门。在那一刻,她的伪善暴露无遗。平素教育别人将门敞开的她,现在自己将门关上了!
而正是因为她对兔子们长期的姑息纵容和支持,使得兔子们和Mr.
McGregor一家的争斗愈来愈激烈,最终以惨重的大爆炸收场。花园涂炭,树洞崩坏,大树倾覆,砸坏了她的画室。所有人都面临了惨重的损失。她则事了拂衣去,既不反思自己在这场浩劫中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不参与重建家园,而是叫了一辆出租车想一走了之。
更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在她对兔子们呵护有加的时候,她和兔子也并不是平等的。兔子们对于Mr.
McGregor,是有害的野物。对于她,则是无害的宠物。她是以主子的身份,高高在上俯视作为宠物的兔子们的。正因为如此,在宠物胆敢冒犯主人的时候,她的反应才那么暴烈——你们只不过是我的宠物,只应该去Mr.
McGregor的花园劫掠,居然敢来和我捣乱!!!
中国古人早就充满智慧地指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当今的美国,多少道貌岸然的政客慷他人之慨以彰显大爱,牺牲别人的利益来凸显自己的包容。当别人的花园被践踏,由此而抗议发声之时,此等人往往马上跳出来义正言辞地谴责道“你怎么不宽容!!!”这些人就是恶势力的帮凶和助手。他们把持了政坛和主流媒体,造成万马齐喑之势,逼迫沉默的大多数走上奴役与屈服之路。
救救孩子
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他从中国旧书中“仁义道德”的字缝里面看见写满了“吃人”二字。疾呼要“救救孩子!”。没有想到整整一百年过去了,在号称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美国,面对Peter
Rabbit这样一部儿童电影,以及无数的类似电影和读物,我们重新又深深地感到那种无助和绝望。我们在这些作品的“tolerance”“diversity”等字缝里面又看见了什么呢?
救救孩子!
彼得兔大电影观后感5
周末陪小朋友看了Peter Rabbit电影。看过之后,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Beatrix
Potter的童书经典,竟然被编导改编成为一部三观颠倒,充满了白左愚昧思想和恶毒偏见的片子。曾经的儿童经典,沦落为某种政治诉求所利用。小朋友们心智未开,从小接受这种洗脑灌输,何其无辜!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教科书。我们只需要揭开它的画皮,分析它的内在,就会明白我们这个时代的各种病症。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些曾经让我们顶礼膜拜的美国常青藤名校,现在正批量化生产观点偏激推崇暴力的红卫兵小将。为什么美国千禧世代的年轻人,大多数更愿意生活在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制度下。因为小朋友们从小就被Peter
Rabbit这样的电影和读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潜移默化地灌输着毒草和垃圾
兔子们所代表的价值观
故事的主角是兔子们。Peter和它的兄弟姐妹住在一棵大树根部的地洞里。从洞口望出去,满眼是青绿的草地,远处就是Mr.
McGregor的花园。那里花木繁茂,果蔬盈枝,是兔子眼中的极乐园,但被一道高墙所阻隔。高墙这边,兔子们不事生产,不知稼穡,整日里游手好闲,以偷窃花园里的果蔬为生。
电影中兔子Peter这个角色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因为它毛茸茸的憨态可掬,更因为在那人畜无害的外表的掩盖之下,它实际上拥有革命者的深刻思想和远大目标,远超其兄弟姐妹。它是真正的领导者,高瞻远瞩,胆大妄为。小偷小摸,在Mr.
McGregor的耙下死命偷出几个黄瓜和草莓并不是他的终极理想。他一开始就明确地将霸占整个花园定为兔子们的革命目标。“这是我们的花园!”这句惊心动魄的话在电影中由它之口喊出,被兔子们反复提及。兔子们有自己的逻辑——它们并不需要付出,辛苦耕耘是Mr.
McGregor的事情。它们只需怀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鲜美果蔬的渴求是兔子们的动物本能,而在电影编导眼中这种本能是应该被敬畏和尊重的),就可以宣称别人的花园为己有!电影中并不批判而且默认兔子们的这种诉求。一部欧美儿童电影的主角,表现出对私有产权的极端漠视,这的确令人吃惊。在兔子逻辑下,任何阻碍兔子们追求幸福的行为,无论是无害的自保行为如锁上园门,还是有害的攻击行为如挥舞钉耙,都是非人(兔)道反人(兔)类的罪行,在电影中被谴责和批判。
除了对私有产权的蔑视,片中所有主要角色都无视契约精神。爆炸之后,男女主角短暂分手,男主回到伦敦,Mr.
McGregor的房子则被一对夫妇买下。他们兴冲冲地来看自己的新房,手里握着签好字的合同。但这纸合同在男女主角和兔子们的眼中,形同废纸。为了一个高尚的理由(男女主角刚刚在几分钟前和好了。房子不用卖了。如果没有了房子,他们要到什么地方住呢?),他们要毁约。于是在男女主角的默许下,兔子们串联了各种野物,用电击恐吓等方式,将买房夫妇驱赶走,成功地撕毁了购房合同。片中没有任何人有契约精神。兔子们反复践行的,是只要目的高尚,施展一些下三滥的手段无可厚非。于是电影编导以赞赏的角度,刻画了兔子们捉弄恐吓买房夫妇的各种行为。并不以此为耻,反而以此为荣。
片中对Mr. McGregor死因的处理,更彰显了兔子们的另一大特性:他们从不负任何责任。明明是Peter偷窃在先导致Mr.
McGregor的追逐,然后导致Mr. McGregor心脏病发作猝死。在片中编导却刻意用好多镜头渲染Mr.
McGregor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将其死因完全归因于自身,为Peter脱罪。而本应承担部分(甚至大部分)责任的Peter,则更是理直气壮地说此事和我无关,自始至终没有丝毫愧疚之情。
对小朋友们来说,作为主角的兔子Peter是一个恶劣的role
model。从它身上学不到任何优秀的品质。它所代表的是某个族群或者阶层的劣根性,不尊重私有产权,没有契约精神,不负责任,仅事破坏。但因为兔子有着迷惑人心的可爱外表,披上一层兔皮后,种种恶劣行为被电影处心积虑地赋予了合法性和合理性,这实际上更增加了这部电影对小朋友的潜在的恶劣影响。恶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