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发布日期:2022-04-09 05:49:02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视频报告会于2021年5月21日举行,报告会上大国工匠们的工匠精神打动着我们。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1

青年一代作为技能人才队伍中的后生力量,正以各自的“一技之长”,在自身岗位上履职尽责、发光发热。要充分调动青年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激励他们的爱国情、报国志,打破束缚其成长成才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摒弃思想“旧观念”,让落后观念“去无踪”。受“重学历轻技能”“唯学历看能力”等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少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技能人才低人一等”“学不好习才去读技校”“技能人才较低端”等错误认识。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类赛事、选树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组织职业能力路演等方式,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给予技能人才充分的认可与尊重,在破除行业间的“人为隔离”、弱化人才之间的“身份色彩”中营造崇尚劳动、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

架起培养“立交桥”,让精准培养“看得见”。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但依然一定程度上存在由于针对性不足导致的培养不精准问题。突出精准化、灵活性,必须正确处理好学校、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架起三方合作培养“立交桥”。学校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紧盯产业需求“精准培养”,树立市场导向,立足行业实际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加大实验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稳步推进“厂中校”“校中厂”建立并发挥作用,进而实现从“校门”到“厂门”的无缝衔接。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探索“订单式”引才新模式,参照用工需求细化企业所需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前预订、长期培养,为青年技能人才提供实习实训、跟班学习、外出交流等机会。各级政府应全力当好企业与学校间沟通交流合作培养的桥梁,发挥好“润滑剂”作用,既牵线搭桥促成“校企合作”畅通技能人才输送通道,又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帮助构建合作框架科学调控校企关系。

打破阻拦“玻璃门”,让评价激励“见实效”。广阔的职业前景、优越的待遇条件,是吸引青年从事技能职业的重要法宝。打破青年技能人才在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玻璃门”是解决其无“身份”之忧、无“保障”之愁、无“学历”之绊的关键。要建立健全青年技能人才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本着谁使用谁考核的原则,平时考与年终考、定量考与定性考相结合,把职业能力、技能等级纳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探索开展企业评聘青年技术骨干制度,以能力业绩论英雄,让青年技能人才不因年龄受限。引导企业推行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比如股份制、薪酬制、年薪制等,确保高技术人才拿到高收入。同时,要在医疗养老、子女上学、住房安居、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政策措施保障,明确时间节点、定期进行可行性分析、及时协调落实,推动正面激励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让青年技能人才无后顾之忧。

青年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后起之秀、中坚力量。只有坚决摒弃落后思想“旧观念”,用心架起校政企三方合作的培养“立交桥”,彻底打破阻拦评价激励的“玻璃门”,才能营造出“崇尚劳动、尊重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在精准培养、实践锻炼中开拓视野、增长本领,才能让青年技能人才走稳走实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2

“工匠精神”是当前时事热点所提倡的精神,它向我们传达了不是培养“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严谨、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国外,当你看到某见产品上印有:“中国制造”时,你定会为其而骄傲,的确“中国制造”现在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中国制造”也是每个国人的痛,在国外,一想到“中国制造”便是加工,并非是自己独有产。怎样才能把“中国制造”改变成“中国创造”呢。这便需要工匠精神了,一种大国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这一词大多体现在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比如德国凌美钢笔、双立人菜刀、菲仕乐锅价格不菲却备受欢迎,瑞士的军刀、机械手表,日本的电子产品,甚至马桶盖?我想,人们在追求品牌的背后,追求的是制作产品的那一份匠心,那一份工匠精神,只有在产品中注入了独有的认真专注,把技术变成艺术,其价值才不言而喻。

那中国呢?中国其实技术人才也很多,但就缺少了工匠精神。所以我们要让工匠精神延续,传承下去。现在的中国就需要这种带有工匠精神的人或企业,这样才能让中国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更进一步。

现在国家正在飞速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种种乱象,“造假,腐朽”这些字眼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些现象频繁出现呢,其实这就是缺失工匠精神的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导致了现在的企业追求短、平、快,不注重质量的提升。

孔建伟,一位大国工匠。在焊接行当摸爬滚打了32年,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各级领导和师傅们对技术工人的重视。他的工作最能体现出工匠精神,每一次焊接都是那么的严谨,一丝不苟。

胡双钱,我国的航空“手艺人”,他35年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没出过一次次品。这是值得敬佩的。

高凤林,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一位大国工匠,用他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个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作为学生,有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学生,工匠精神与自己毫无关系。其实不然,工匠精神应从学生时期培养。只有在学生时期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精髓,将来在社会上才能使工匠精髓发扬光大。

在学生时期,我们就要注重工匠精髓,要养成严谨、一丝不苟、刻苦的习惯,面对困难要有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

所以,让我们一起携手,将工匠精神传承!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3

《尚书·大禹漠》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朱熹又说:“治之己物,而亦求其精也。”鉴古通今,这不正是而今时代所需要的工匠精神的缩影吗?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回忆研制核潜艇经历时曾提到:当时他们没有什么高科技来控制潜艇的重心和重量,就想了个“土办法”——在船台入口处摆了磅秤来记录进出的东西,绝无偏差,这体现的不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吗?

但是,工匠精神是什么?有人觉得它很缥缈,孤傲,与我们不切合,如谪尘仙子不尽人世。但事实上,工匠精神普遍地像垂杨。来来往往的旅人在垂杨下休息,只顾着欣赏江上美景,而忘了青翠葱茏的它。许多人行色匆匆,却忘了自己的本心,忘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匆匆的旅人,停下脚步吧!抬头去捕捉垂杨的婀娜,品味工匠精神的深层积淀!

工匠精神自古便有,从不断绝。《庄子》中谈到:“庖丁解牛,技近乎道。”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重碧波翠色来”,赞曰:“似玉非玉而胜玉”。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钟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学者称为“稀世珍宝”。工匠精神融铸在中国历史的浩浩长卷中。

工匠精神也烙印在当代的印章上。胡双钱就是其杰出代表。“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24毫米。”胡自述道。24毫米,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但他却仅用了一个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他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其实,不仅是中国,工匠精神也是世界必不可少的成分。因为当今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瑞士制造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这才成就了瑞士手表。

尽管如此,有人还是以“坐观垂杨”的心态来对待工匠精神,他们愧对“工匠”这两个字,他们不会明白“工匠”的重比泰山。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严谨与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与敬业,淡泊名利。它们凝聚了时代是的魂魄,是时代的养颜露。工匠精神是梅,傲立残冰;工匠精神是冰,聚焦光明;工匠精神是光,温暖人境。如果没有了工匠精神,这个时代将黯然失色;如果没有了工匠精神,这个社会将密布尘埃;如果没有了工匠精神,这颗人心将失去湿润。

当今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让我们继承,发扬工匠精神,做它的引路人!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4

一技之能,出彩人生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良田万顷,不如薄艺随身。建于1864年的土山湾孤儿院以海派工艺策源地载入史册,养育无“啃老”资本的孤儿,除“衣之食之”,唯有赋能。该院附设学校与工场,亦学亦工,所育工匠屡次出征世博会荣获殊勋。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之父”的共和国首任副总理黄炎培,期盼以赋能授技让人人“有业”并“乐业”,进而打造一个理想社会,即“学校无不用之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肆无窳器,市无游民”。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有助于开创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美好社会,让每个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皆可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一技之匠,助力强国

就业,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中央连续两年推出百万级高职院校扩招及千万级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旨在让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列为“六稳”与“六保”之首的就业,既是民生之基,更是财富之源。然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是我国经济所处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虽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制造业却大而不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须展开精工与巧匠之双翼,既牢牢掌握“卡脖子”技术,又全力培育大国工匠,以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培育大国工匠,根基在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须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引,以“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类型属性为出发点,以知行合一、产教交融、校企协作、育训互补、工学交替为杠杆,以推行“1+X”证书以及新型学徒制为抓手。通过“以训稳岗拓岗”并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可促进更充分就业;通过“以工代训”并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培育大国工匠,要在塑造匠心。既在个体层面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职业境界,又在社会层面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匠心崇高、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由此点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引擎。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

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契机之一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承诺的“为世界奉献一届富有新意、影响深远的世界技能大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把名叫“能能”的男孩和名叫“巧巧”女孩确立为吉祥物。在这片古老的神州大地,能工巧匠犹如黄河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能能”与“巧巧”手托鲁班锁,寓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由时代新人传承并发扬。今年5月27日,世界技能组织会旗成功登顶珠峰,诠释了勇攀高峰的中华工匠精神。以本届大赛为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将有机会更加充分地展示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办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既能助推技能交流互鉴、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亦能助推世界技能运动发展,从而为全球减贫事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包含为非洲设立一批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和若干能力建设学院,培训20万名职业技术人才,提供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以职业教育促进文化融通、政策贯通、人心相通,此举堪为典范。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打出“一技之长,能动天下(Master
skills, Change the world)”的口号,唱响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5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__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选手成绩优异,共获得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表示热烈祝贺并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凸显了技能人才培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表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技工教育的殷切期望,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改善环境、营造氛围等方面狠下功夫,激励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既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也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要把光荣使命变为现实担当,必须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开创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应该看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社会地位被轻视、类型特色不明显、办学模式普教化等突出问题,从而导致技能水平不高、职业精神缺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严重后果。因此,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彰显类型教育特色,坚决摒弃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思路,实现其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类型教育特色,帮助青年学生走好转折点、找准着力点、聚焦成长点,突出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技能人才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这样的社会定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更直接破坏了培养技能人才的环境和土壤。对此,需要加快落实国务院有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部署,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在此基础上出台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从而为技能人才成长铺就成功之路,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弘扬工匠精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进入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应当对工匠精神赋予新的时代要求和内涵。工匠精神发源于工匠,形成于工匠,但上升到精神层面后,就具有了跨越时代、穿越时空的品质。当前弘扬工匠精神,背后的指向、内涵、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工匠和产品范畴。

工匠精神是各类从业者对工作、职业的一种尽职尽责、追求完美、不断超越、永不满足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认识,更是一国公民对待生活、劳动乃至生命的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品位。只有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德育、劳动、实践等方方面面,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真正助力广大青年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个人观后感心得5篇

★ 2020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 2020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5篇

★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5篇

★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5篇

★ 技能大赛观后感范文5篇

★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抗疫事迹报告会观后感5篇

★ 2020年张桂梅事迹观后感范文五篇最新精选

★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 榜样5先进精神观后感最新5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工作句子、事迹、5篇、中考励志句子、青春、阅读、优美、五月、教师节祝福语、暗恋、非主流、早安说说、童年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