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歌德谈话录》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难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五篇优秀的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一)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可以了解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许多著名诗人,作家的评价,以及他对许多科目的独特见解。正是爱克曼给世人记录下了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爱克曼忠实的记录了歌德晚年的一些有关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重要谈话。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而且用世界眼光预示世界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多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多瑙河与菜茵河连接 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河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他关心青年一代,对他们的创造给予忠告。他不支持暴力革命,认为是“为了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以毁灭同等数量的好东西为代价”。在这本书里,充分体现歌德的伟大思想和人性光辉。从而告诉我们一种精神。
通过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灵魂的洗礼。在了解歌德的生活,思想的同时,有所感悟。我想,认真读过《歌德谈话录》的朋友,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里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二)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辞世,未能见到这三大誓愿的实现。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辞世,未能见到这三大誓愿的实现。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苦劳动,他用谦逊的献身精神给世人记录下了歌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读这本谈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三)
《歌德谈话录》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歌德,他是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和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他也创作了许多戏剧、诗歌、小说,同时,他也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和造型设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歌德在当时的世界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本书中主要写了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文艺、美学、自然科学思想等方面的见解。我们应该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艾克曼,是他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描写出这些精彩的论述和对白以及这位伟人的一言一行。
这本书中充满了一位智者对另一位智者的评价,这些评价有的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有的给人很大的启发,有的让人茅塞顿开。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的话语,就像是圣水一样洗礼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精神得到解放提升。
歌德这位智者不像其他人,他不是一个会盲目随大流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整本书里。比如下面这句话:“不是只有以刀枪上阵才是爱国,文人还可以以思想、作品启迪人民的思想心智,这也是一种爱国的行动,和上阵杀敌的将军是一样的。"在哥德看来,一个诗人不应该有任何狭义的想法,真正的诗人应该爱护国家和人民。歌德也是一个崇尚和平,讨厌暴力的人。他认为“为了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以毁灭同等数量的好东西为代价”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野蛮的、无耻的。他的这种观点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明。
阅读此书能为你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灵魂的洗礼。歌德的一些话录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于心,它能指引我们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四)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五)
伴随着头痛,看完了朱光潜先生翻译的《歌德谈话录》。最喜欢看朱老先生的后记,看他对歌德的整体评价。
我对这本书的热爱是从后记开始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歌德所生活的年代,歌德身边伟大的思想家朋友,还有歌德博览群书,对政治、文艺、科学等广泛的了解。
看歌德的谈话录,仿佛他就在我面前,我们对话,微笑,聊着一些深刻而美好的事情。也恍惚觉得自己就是他,有着英雄主义情节,现实主义思想。热爱积极、乐观、富有生命力的强壮的事物,不喜欢沉郁、腐朽、软弱的一切。
我不是在歌颂歌德,像宗白华先生那样不停地讴歌他、赞美他。我只是在思考,反观自己的想法,有多少与他相似,与他一样。
歌德的学习精神:“歌德对当时欧洲文艺动态是经常密切注视的,一部值得注意的刚出版的新书他往往立即阅读,有时还没有出版他就托人借得原稿来阅读,例如杜蒙的《回忆录》和英国功利主义开山祖边沁的著作就是这样到达他手里的。他不仅多次高度评价和他同年辈的席勒、法国诗人贝朗瑞、英国诗人拜伦和小说家司各特以及意大利诗人曼佐尼,而且还注意到年辈较晚的法国作家梅里美、司汤达、巴尔扎克和雨果,以及德国青年诗人海涅和普拉顿之间的论争。这里还没有谈到他同样关心的哲学、科学、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没有谈到他对印度、波斯和中国这些东方国家文艺的向往。”(p276)歌德对与知识获取并不拘泥于一个专业、一种方向,而是广泛地、包容地、虚心地去学习各种知识。他对社会思潮、对新近发生的事物、思想总是非常感兴趣。
歌德的“天才论”:“他教导青年,一般不强调天才而强调勤学苦练。”歌德固然是像康德一样觉得一个人的天赋很重要的,灵性是成就艺术家、诗人、哲学家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但是他也强调勤学苦练。我想,他所强调的勤学苦练与一个人要有灵性(人本身是天才)并不矛盾。即便有天赋和灵性,但如果缺乏必要的训练,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天才的。这是一个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天才不等于才能。朱先生说人仅凭天才不可成就大事,要成就大事需要靠集体,这样的观点或许是受毛主席的影响吧。这样的影响在书中的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歌德的文艺观:“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p287)这需要灵感,只有天才才可如此敏感。同时也许沉淀,经历,只有足够的经验也才能做到这样。这是歌德基本的文艺观。他还认为:诗人和艺术家应具有伟大的、健全的人格和魄力;艺术不但要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要反映作者的主观世界或内心生活,这二者还必须融会统一起来,成为“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文艺所表现的应该限于健全的、光明的、对人类有益的东西;想创作伟大的作品,首先要有伟大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