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在全国网络直播。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1
了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作为一名社区文宣工作人员,看着记者们分享他们的故事,我深有感触。一支笔一张纸,一台相机一双腿,走遍世界各地,报道不为人知的故事,这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最直白的印象。还记得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真实,是一个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一个人最难得的道德品质”,于是,无数记者便在追寻真实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给我留下我最深印象是报道了香港“光头刘sir”的记者查文晔。2019年9月在港澳台部的查文晔根据工作需要,赴港开展采访工作,却看见繁华的香港闹市在不良分子践踏下满目疮痍,遍地狼藉,令人心痛。查文晔和同事们不惧危险进行采访,用手中的笔为揭露罪恶、传播真相贡献自己的力量,向大陆人民和全世界传递着香港事件最真实的一面。查文晔说:“对一名从事港澳台报道的新华社记者来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反对各种分裂行径,凝聚港澳台同胞共同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这是我们时刻铭记的初心。我将带着这颗初心继续上路,更好履职尽责,不辱使命。”
这次的“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活动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记者用镜头记录人间万象,用笔杆报道民生民情,他们是百姓了解世界的“眼睛”,是政府与民众连接的“纽带”。追寻真实,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坚守真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新时代该有的品质。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2
记者,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一笔一划间支撑着的却是沉甸甸的责任。
今天,我们聆听了十一位好记者讲述的好故事,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那份记者身上的沉甸甸的责任,而在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自己心头的责任与担当!
记者,行走在基层的第一线,它能够带领着我们去看见基层人民的生活,最直观地让我们体会到基层人民的生活苦乐。尽管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地强大,不断地发展,但我们的基层群众中仍然有弱者需要我们为他们发声,仍然有弱者需要我们来帮助。这便是我们肩头不可割舍的责任啊。
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我们不仅要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们更要有心中那一根紧守的底线。即使脚下有泥,我们也仍然要做到心里有光,用手中的笔写下真实的故事,讲好无愧于人民的好故事。对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负责,更要为每一个事件亲历者负责,对人民负责。不愧于民,不愧于心!
记者,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我们不仅要学会“用脚写故事”,更要学会“用心写文章”!记者这个职业远没有它的外表看起来那么的光鲜亮丽。恰恰与此相反,风餐露宿,起早贪黑,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可能都是这项职业的工作常态。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这个工作是如此的劳累,那又为何会有人愿意去做呢?而我想说,如果没有这份职业的劳累,我们又怎么能够有机会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让那些濒临绝望的人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
也许在许多人的眼中记者这个职业很普通,很平凡,很危险。但是它却是我们十分骄傲的一个职业,因为它让我们能够发光发热,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价值。也许从事这个职业它真的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在等着我们,也许它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决心,更强烈的热爱才能支撑着我们不断前行下去,但是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我们有这样的决心,也有这样的热爱。因为热爱,我们不惧困难;因为热爱,所以不再困难!让我们以信念坚守初心,用奋斗诠释使命!
记者,记着,我们记录的是这个时代的声音,是大众的声音。作为大众的发声者,作为事件真相的挖掘者,作为群众的“代言人”,我们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肩头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发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也许路上会布满荆棘,但我们心中有光,又怎会畏惧?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3
6 月23日下午,报社组织采编业务人员在线收看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一个个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好故事,抒写人民心声,见证时代进步,也感染着屏幕前每一个新闻人。
在所有故事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故事——开进大山深处的慢火车,讲述了这位记者在绿皮火车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比如因为通火车逐渐过上好日子的果农老田、每次都给列车员送菜的老菜农……报道记录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却感动了许多人。
讲述人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要做一名好记者,或许就要像绿皮火车一样慢下来,等一等,沉下去。
各位记者讲述的故事激励我们在新闻实践中要以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去发现、去挖掘普通人不平凡的力量,多做接地气、有温度的好新闻。
媒体人时刻都在寻觅好故事,而好故事仿佛有“感应”,会主动找到好记者。
“对待工程,要像对待闺女”“在快节奏时代,做报道反而要像绿皮车,不急不躁,沉下心来”,这些观点并不新鲜,而成为好记者的秘密似乎大家早就知道。但知易行难,只有当我践行时才算是领悟的一刻,这或许也是我来听课的原因之一。
好记者们聊起职业时眼里都有星星,充满感染力。我想,在今后的采访中,我也该不断自问,有否真诚地面对自己,有否辜负生命?我,同样想成为一个眼里有星星的人,无关年纪。
在直播巡讲中,我们看到了新闻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有的乐于在这个快时代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运用新传播模式;
有的勇于慢下来、沉下去,不厌其烦地跟踪、回访,用纪录片视角跟进一个新闻事件,记录甚至推动历史进程;
有的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牦牛脊背上的忠诚、火场中的滚烫……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4
在2020年这特殊的一年,通过网络直播巡讲好记者们的好故事和新闻精神更是带给老师们不一样的感受。
一、对好记者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如今的媒介环境日新月异,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多的挑战,许多记者转行从事新媒体运营,这对记者本身价值和意义的认知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到底什么是记者?什么是好记者?因为复杂多变的网络,这些问题也有了很多元的看法。“好记者讲好故事”系列短片为我们回答什么是好记者,什么是好故事提供了最直观的可视化的答案。“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背后是好记者参与到一个个故事里,记录这些故事,传播这些故事,让这些故事成为被我们了解的好故事的故事。“新闻的导向,记者的职业,让真正善良美好的东西发光发亮。”
祁瑞萍老师谈到,记者应当承担起让真正美好的善良的东西发光发亮的责任,好的记者应当让好故事被更多人知晓。习总书记讲,伟大源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新闻人更应采撷每一点平凡微光,将其汇聚成耀眼的荣光,将这些力量与荣光传递给更多的国人。初心这个词近年来被广泛提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王颖同样讲到了初心。她以同事董大伟在距“天舟一号”发射点30米远的地方架设直播手机,讲述新闻人的职业初心——近点,近点,离现场更近点,离事件的核心更近点。通过习总书记赠予的一个被珍藏多年的针线包的故事她讲到,娘的心就是初心,母亲希望儿女好,祖国希望人民好,这就是初心。同样的,记者希望社会更好,这大概是记者们的初心。这样的初心在这些视频里更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对于新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对于高校新闻学院的教师来讲,我们的工作内容虽不同于一线的记者,但是从直播中各媒体记者的表现来看,我们有着一样的职业追求。只有我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才能为新闻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记者,去实践作为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大学期间的教育也关系到记者在今后的新闻实践中能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发现问题、报道问题、解决问题。看到国内这么多好记者的感人故事、优秀报道,我们作为培养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工作者,也深感责任重大。
赵春光老师谈到,身为新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走好脚下的路,也要走好心中的路,在新闻传播学的教育上要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新闻传播的正确方向。时代是出卷人,新闻从业者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新闻传播的教育工作者,既要培养学生踏破铁鞋上下求索的精神,也要让他们具备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用他们手中的笔墨光影去记录我们这一伟大的时代。只要用心用情,就能讲出有温度和精彩的好故事。
三、对于主流媒体坚守新闻理想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新媒体技术对于整个新闻格局的冲击非常大,这不仅是报道方式等技术方面的改变,更多的是对于传统主流的新闻价值、传统新闻人理想信念的冲击。多元化的报道方式一度让受众迷失在网络世界中,对于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理念、价值等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不仅来自受众,也来自己新闻工作者自己。但是,许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正以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韩晓芳老师谈到,通过2014年至今中宣部大力支持的“好记者讲好故事”系列活动,无论是受众还是新闻工作者,都看到了这些年一直在新闻领域默默耕耘的优秀记者的坚持和努力,他们看似平凡的报道却让一些人的普通工作开花、结果,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比如此次直播中关于牺牲军人家属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人的不平凡;再比如关于新松公司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关注到了很多为中国科技事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还有关于甘肃历代治沙人的努力与坚守,以及普通消防人员面对火灾时的忘我等。与考虑流量及经济效益的一些新媒体不同,主流媒体人坚持新闻理想、为人民代言的一系列深度报道,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生活中各行各业人的坚守与奉献,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凝聚了人心,更重要的是鼓励了一大批新闻人继续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为社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报道。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向四做”的殷切希望则是希望广大宣传干部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二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三是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四是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本次“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学习中各位受党和人民信赖的记者楷模们聚“四力”、领“四向”的事迹深深触动了新闻学子们的心。
新闻作品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如果说高铁是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绿皮火车就是中国发展的温度。”我从两个记者关于火车的故事中体会到了将人与人之间串联的善意与温暖。也收获到了“无论什么时候,人文社会科学都不应该脱离群众、脱离基层”的启发。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却又无比伟大的个体,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也真正做到了为人民发声,为社会发声
新闻工作应坚守初心,担当使命。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新闻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原则,以及一名好记者需具备优秀的素养。面对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记者在新闻价值、新闻观的甄别和选择上面临更多困惑,当媒介缺乏转为媒介过剩,新闻时新性的要求又使记者承受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刘浩轩认为“好的记者就需要坚定的立场和强大的内心,去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此外,作为“四力”具体表现的新闻敏感度、知识积累、写作表达等也是成为一个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所必备的能力与素养。
新闻价值应从小着手,以微知著。
政治坚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应该用百姓视角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用良心和责任担负起社会正义。我从优秀记者的故事中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充实,也看到了由记者守卫的良知与坚定。“秋毫虽细握非轻”,从14位记者的真情讲述中,我们体会到瞭望社会的力量,也感受到被灯塔照亮的温暖。
新闻传播应正向引导,直击人心。
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段涵认为新闻人肩负着对民众进行正能量传播,进行有倾向性舆论引导的重任。“现在的受众受到更多元文化的洗礼,对其引导更具思辨性。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进行正能量传播,既不用力过猛引起反感,又能直击人心,解决社会流行的“丧”文化带来的消极情绪”。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曹甜则看到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认为其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责任和担当,“公平的守望者,记者义不容辞”。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