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成功后,不仅帮国家提高粮食产量,还研发出不含镉重金属水稻,很大程度帮助日本解决了“软骨病”的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袁隆平的优秀个人事迹概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袁隆平的优秀个人事迹概括1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的优秀个人事迹概括2
1930年9月7日,祖籍江西九江市德安县的袁隆平,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了。按照家谱,他属“隆”字辈,又生在当时的北平,因此取名“隆平”。
为他接生的大夫,正是素有“万婴之母”之称的 林巧稚。
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个资本家的园艺场。看到红红的桃子挂在树上,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还有各式各样的花,袁隆平初次对农艺产生了乐趣。
当时,电视上正在播出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其中一个镜头是,把手伸出窗外,就能摘到水果吃,奶牛走过来,挤在杯子里直接就能喝,十分美好。
抗战时期,袁隆平一家曾在重庆生活了几年。那时重庆时常遭遇空袭,警报一响,其他孩子都拼命往防空洞跑,只有袁隆平,专挑这时候拉着弟弟撒丫子地跑到嘉陵江边玩。
当时,他家的房子就在江边,此时,父亲正拿着一台军用望远镜盯着他们。还没等俩孩子跳进水里,就被父亲一把拎了回去。因此,袁隆平少不了一顿揍。
填大学志愿时,父亲早早为袁隆平做好打算,希望他能考进自己的母校,毕业后走仕途。
19岁的袁隆平却说:“我要学农学,将来做一个农业科学家。”
于是,他偷偷报了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1950年,该学院并入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南怀化的安江农校任教。六年后,饥荒爆发,他亲眼看见有人饿死在路边,没有一口饭吃。
打那后,他开始正式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几年里,试验田里的秧苗遭到过恶意破坏,也曾因汽车发生事故,闯进试验田,成果尽毁。
袁隆平对安江有很深的情感,三个儿子分别叫袁安定、袁定江、袁定阳,都与当地地名有关系。其中最小的儿子袁定阳算是“子承父业”,现在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工作。
袁隆平的妻子邓哲,原来是他在安江农校教书时的学生。1964年冬天,黔阳地区举行职工篮球比赛,邓哲是女队的队员。比赛当天下起了大雪,县城里又没有室内篮球场,只好把场地安排在安江农校的礼堂。介绍人觉得这就是天意,鼓励袁隆平抓紧把婚事定下来。
几天后的正月初十,33岁的袁隆平和25岁的邓哲,就在安江农校办了场简单的婚礼。
从1964年到1973年,袁隆平正式攻克“三系”水稻配套难关。而后,他又从1986年开始研究两系杂交水稻,1995年宣布成功。两项突破刚好都相隔九年。
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已在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了示范田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前三期目标。而在四十年前,中国每年平均亩产最高的产田,只有400公斤。
2013年,他又启动了示范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实际上,这一目标在2018年已经实现,测产亩产达到1026.7公斤。
袁隆平的优秀个人事迹概括3
1931年~1936年,仅仅5年之间,袁隆平随父母辗转北平、天津、江西赣州、德安、汉口等地.2岁到6岁,人生最稚嫩美好的阶段都是在动荡迁徙中度过,不能不说是个悲剧,可是坚强乐观的袁母,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了对孩子们的教育.让人惊讶的是,当袁隆平蹒跚学步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开始给他读尼采的书了.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这是袁母常说的一句话.教师出身的母亲,在辞去工作后,就把她平生所学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完全放在了教育5个孩子身上.她非常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以开发孩子的智商.
袁隆平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乐观开朗的性格,对事物不服输的精神,对于生命如火般不灭的激情和热爱,正是袁隆平小时候母亲给他的最好礼物.
后来,孩子们长大一些能听得懂故事的时候,袁母就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听.袁隆平在5个兄弟中是爱动脑筋爱提问的一个.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适时的教育.
夏日的夜晚,母亲带着孩子们在院子中乘凉,这时是母亲固定的讲故事时间,兄弟们搬个小凳子围绕到母亲身边.袁隆平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他不会像其他的兄弟那样老实地坐在那里听故事,看见身边萤火虫飞舞,美丽异常,他就找来玻璃瓶,把萤火虫抓来放进去玩.玻璃瓶被萤火虫映照得通体明亮,煞是好看.
小隆平乐在其中,母亲看在眼里,便不失时机地叫过他来,给他讲了一个“京娘千里报恩”的故事.
“少年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从盗窟中救出少女京娘,结成兄妹并护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赵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马上,而他自己却牵马步行.
“然而就在这次送别之后,京娘在战乱中死去了.后来,赵匡胤在一次夜战中迷了路.忽然,飞来一只萤火虫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险境.传说这是京娘死后为报答赵匡胤相送之恩,化为萤火虫,在他有难时,特地赶来相救.”
袁隆平静静地听着,他被这个故事感动了.知恩图报的萤火虫原来是美丽善良的京娘的化身!善良、懂事的二毛听了这则传说以后,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爱的萤火虫了.
袁母就是这样,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并适时地给予教育.袁隆平印象最深的一则故事是母亲讲的一则哲理故事:
一天,一只胖胖的狐狸正在觅食,听见一群雏鸡在围栏里唧唧喳喳地叫着,馋涎欲滴,便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在围栏一角它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躯进不去.于是,这只狐狸便绝食5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那个小洞,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雏鸡.可是,这时它发现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却出不去那个小洞了.无奈,它又绝食5天,再次饿瘦了身躯.结果,回到院墙外的狐狸,依旧是原来那只狐狸.
袁母讲这则故事时,袁隆平还小,不理解母亲的用意.长大成人以后,经历了一些功名利禄的引诱后,才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聪慧的母亲是在用这则故事告诉他,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他也渐渐地体味到了古人说过的“无欲则刚”的道理.母亲讲过的这个故事,年幼的袁隆平一直都牢牢地记在心里,母亲从小给他的那些潜移默化的教育,也一直影响着他以后的发展.
袁隆平的优秀个人事迹概括4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2005年并入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毕业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发现很多人不理解杂交水稻的真正意义,不少人认为自己是北方人,吃的是小麦,不吃水稻,就和袁隆平没关系.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而李登海被称为“中国杂交玉米之父”,他们合称为“南袁北李”.
袁隆平的优秀个人事迹概括5
现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欢自在随意的生活。
他偶尔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
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他后来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专门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经常跟人说起他曾经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
刚开始,周围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第二个理想: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个幸福的人。"
袁隆平的优秀个人事迹相关文章:
★ 袁隆平个人生平事迹材料5篇
★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最新5篇
★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最新5篇
★ 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 2021劳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 卫国戍边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
★ 《榜样5》个人观后感心得范文10篇
★ 2021年弘扬劳模精神心得体会最新范文5篇
★ 2021年献礼建党一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
★ 《榜样5》直播个人观后心得体会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