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 把获得的感受、 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 启迪等写下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观后感范文,欢迎查阅!
观后感范文1
《釜山行》准确的说是灾难片而非丧尸片,丧尸只是其中的灾难元素。真正的丧尸片是十分稀少的,一般不干别的事儿,就是很单纯的打丧尸或者被丧尸吃掉。而灾难片作为类型片本身则相对复杂,经常会和其他类型诸如科幻、惊悚、战争还有怪物片等相互杂糅。 影片中孔侑饰演的男主角的公司一味逐利导致污染泄露,从而引发了一场丧尸暴动的“生化危机”。人类自作自受的故事设定固然套路式地反思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但延尚昊“导演”的这场灾难显然更侧重于表达人和人以及人和自我的关系。
比起潜在的生态危机,更可怕的是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漠。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与妻子两地分居不说,竟然能给女儿买两次相同的礼物,这哥们忽略家庭的程度可见一斑。女儿要坐火车去釜山找妈妈,恰逢污染泄露丧尸暴动,“釜山”成了唯一安全的地方。父女俩一路逃亡,釜山之行成了一段人性复苏和情感回归之旅。
灾难片中,最外化的冲突就是人与非人的冲突。“非人”透过海难、火灾、地震、怪物和丧尸等灾难元素将剧中人置于险境,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震撼。像《釜山行》的第一个特写镜头,就充分地展现了这种“非人”的特质,给人以一种诡异的恐惧感。
然而,外在的灾难危险系数其实很小,尤其是当有主角光环加持的剧中人逐渐适应了外界生存之后。你看美剧《行尸走肉》到了后面,主角们砍丧尸就跟切瓜一样。本片中的丧尸设定虽然行动极快,但也不是没有弱点。他们在黑暗中就安静地让人不忍当然也不敢打扰。
灾难片里真正危险的从来都是人类本身,人的勾心斗角和政治斗争才是最可怕的。莫·亚克沃的警语“通常怪物的威胁是使人失去人性,而不是死亡”说得再透彻但是了。大灾大难面前,是最能考验人性的时刻。鬼神集于一身的人类会走向两个极端,有的人走向天使有的人则走向恶魔。
开往釜山的列车上有一众群像人物。在好莱坞常规灾难片所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基础上,《釜山行》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更多了一丝暗黑气质。如果说最开始被咬的列车员和最后殒命的火车司机都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职业道德和人性之善。
那么看到自己的姐姐死掉厌倦了求生,和其他人同归于尽的老太太就有那么一点“政治不正确”了。因为她带着观众去体会了一把复仇和杀戮的快感。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人性最吸引人的灰色地带。
灾难进行时,所有的社会系统都失效了:政府隐瞒灾情,军队救援无力。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各自逃生,影片中编导透过巴士公司的常务和乞丐大叔的鲜明比较完成了常规的社会批判。但因为手法陈旧,常务的人设过于黑化,使得所呈现的批判力度较弱。
群像人物的设定是影片社会表达和人性批判层面的需要,而贯穿的情感线索也需要足够的篇幅去铺垫和描述。这两者导演都顾及到了,但很难同时做到极致。这是类型本身的束缚和局限:比如男主在完成爱的复苏的同时,也就是最接近天使的时刻,必然得牺牲。
观后感范文2
在我的成长路上,《西游记》始终陪伴着我,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虽然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仍不过瘾。当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时,不禁对唐僧的执着、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劳任怨感悟颇深。但最受感动的还是唐僧对徒弟的谆谆教诲。如今再次细细品味这家喻户晓的名着,不变的是故事情节,变的是我的感触。
小时候看《西游记》总会有个疑问: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直接带着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经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迎刃而解了,这只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东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就像这句歌词所说的,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赖捷径,成功的秘诀就是踏踏实实地沿着脚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两旁是荆棘还是鲜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艳阳还是阴云。
孙悟空求学七年才学到真本领。七年间,他只跟着师傅和师兄念着自己不喜欢的经文,但他从未说过放弃,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师傅会将真本领传授给他,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这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取得成功的快慢不在于我们消耗的时间,而在于我们为获得成功所受的磨练。一个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是不会在意自己为这个目标耗费了多少时光和精力,他们在意的只有自己是否为这个目标真的在拼搏。他们知道:接受的磨练越多,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离成功的大门也就越近。
孙悟空神通广大,却被紧箍咒约束,被佛祖镇压。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因为这些束缚,孙悟空才不会因为本领高强而胡作非为。生活中每个人也同样,被法律和道德舆论约束着,整个世界也因这些约束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若世界上没有任何规矩,对人们没有任何约束,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世界坠入了毁灭的深渊。所以,人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遵守各项规定。
孙悟空保唐僧战妖怪的英雄形象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更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的道理,给这本名着增添了光辉。
观后感范文3
从电影院出来,脑海里依旧是那血与火的画面在回荡!
《战狼2》这部作品是巨星吴京的又一力作。自编自导自演,把一切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个好的剧本加上演员的那股拼劲成就了《战狼2》。
剧中的冷锋,面对强拆队伍,为了自己的兄弟情谊,哪怕就是死也在所不惜,何况是坐牢,悍然出手一拳结果了强拆队伍那个头头;亦或是在海上面对一船素不相识的人,跳进大海,搏击海盗;最后,拯救了华资工厂的人们,完成任务,回到祖国派出接应他的地点。
最后一幕,他高举着国旗,站在车子的顶端,所有的红巾军停火,呼呼的风吹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这一刻,电影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热泪盈眶。
是的,正如最后的字幕所说的: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这一刻,我才认识了祖国的强大,那是一代又一代的先驱者们用鲜血与生命交换而来的!所有的战争、骚乱、恐吓,在两个字面前毫无作用——中国。
是的,就是如今的中国!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已经不再是所谓的东亚病夫了!
我们固有的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兼爱,非攻。但《辛丑条约》我们是不会忘记的!但南京大屠杀我们是不会忘记的!先前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必将千倍奉还!到那个时候,不管是谁,你们的上帝也救不了你们!
有些伟大的民族,你永远不能低估!
我是一个零零后,但现在的我们,必将成为新一代的“战狼”。保家卫国!把战狼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们一定会把复兴伟大的中国梦牢记心头,等到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光明之路成为坦途。当你说出“Once
a wolf, always a wolf!一朝是战狼,终生是战狼!”那句话时,人们会对你投以崇敬的目光。
脑海里面依旧是《战狼2》血与火的画面的在荡气回肠
现在,让我们自豪的喊出:
I’m chinese!
我是中国人!
观后感范文4
无问西东》影评——时代的牺牲品
2017年里面我走进影院的次数不多,看的影片寥寥无几,能令我感慨万千由衷赞叹的更是屈指可数,唯有两部充满年代色彩的影片,令我灵魂为之战栗,其中一部就是李芳芳导演的《无问西东》,我对这部影片的喜爱,是我在影片结束后在影院足足多坐了五分钟,也令我在走出影院时不由自主地在宣传栏拿了一张他的宣传单作为收藏。
这是一个关乎几代人理想与方向,生活与信念的故事,五个年轻人身处不同的时代浪潮中,选择了不一样的生命轨迹,无一例外地遭受着岁月与生活的考验,有的人迷失方向,有的人踌躇不定,有的人迷失自我,有的人一腔热血,有的人坚守终生。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值得被时光铭记,无论他们方向如何,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不得不说是章子怡的那段故事。在那个黑白不分,是非难断的年代,每走一步都必须要小心翼翼,一个阳光明媚,笑靥粲然的少女——王敏佳,因一个小小被虚荣包裹起的谎言,被一个因丈夫冷落,情感压抑的疯狂妇人丧心病狂的栽赃无限放大,最终成为众矢之的,在众人激愤批斗与打骂中,美丽的面庞被鲜血蒙上了阴暗的灰色,从此再无色彩。大被众人围在中间踢打的那段情节真的令我看得心惊肉跳,一种无名的酸楚、憋屈绞痛着我整个心房,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怎么能够理解因为一个不明不白的职责,就将一个鲜活的生命视若草芥般肆意践踏、蹂躏。这种毫无理性的跟从与模仿,这些残忍的惊人默契,多么可怖,就如同鲁迅先生写下的狂人日记一般,一个吃人的社会,一个若无其事残害他人的社会,愚昧又可悲的社会。
而在这个片段情节里,王敏佳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挑起事端,带头残害她的女人(刘淑芬),又何尝不是个可怜又可悲之人。她是爱她的丈夫的,她宁愿自己喝凉水泡咸菜充饥,也要将家里唯一的干粮让丈夫果腹,她打骂丈夫却仍不忘帮丈夫打好开水放到其伏案的身影旁,不顾劳累帮他铺床洗衣做饭,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的一个女人,内心深处是满满的善良,然而丈夫求学归来的背叛与数十年的冷暴力逼疯了这个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实女人,对于命运,她无能为力,她以死相逼,用尽一切,才勉强将丈夫的肉体留在了身边,除此之外,他毫无办法,她愿意用自己最珍贵的青春与生命交换,却只换得了丈夫形式的停留。他一定是不服气的,所以唯有将所有怨气撒在丈夫身上,他渴望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掀起丈夫死水般的心灵里的哪怕一点波澜,以至于后来王敏佳迫使她失去了唯一的发泄方式,她很难不把憎恨转移到这个不明就里、多管闲事的王敏佳身上。
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女人所能想到的最狠毒的方式便是将仇人诬陷为破鞋,于是她这样做了。然而他真的想置王敏佳于死地吗?她只是单纯地想发泄罢了,所以当批斗的众人散去,她上前看见了倒在血泊里的看似死亡了的王敏佳,她吓得尿失禁,然后灵魂就仿佛被这鲜血抽走般的,僵尸般地走回家,径直跳入了家中的枯井,结束了自己凄惨的一生。坠入深井的那一声闷响以及她丈夫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嘶吼着着实实震撼了我的心灵,是我久久困在电影情节里走不出来。
我不知道在刘淑芬呆然走回家的这段路上,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也许什么也没有想,因为他的心早已在看见王敏佳死状的那一刻彻底死了,或许更早,在他男人不爱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寒彻亡矣。这样看来,坠入深井,既是她的赎罪,也是她的解脱。
无论是王敏佳还是刘淑芬,他们都是可怜人,都是时代的牺牲品,他们不应被憎恨而应被怜惜,愿他们来世不会再遭此苦痛,能够拥抱幸福。
观后感范文5
《活着》这本书,余华写得平静,没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静,面对书中老人的一生经历,心里并没有波涛翻滚,这是那个社会中再平常不过的生命。
老人叫福贵,从富家少爷到下层百姓,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将这个把灵魂都置于嫖赌中的少爷劈醒,才开始珍惜身边的亲人,打算重新开始。
命运似乎因为福贵犯的错而要刻意惩罚他,破产后接连着丧父,为母抓药是被抓去当壮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亲早已亡故,女儿凤霞也因一次生病成为聋哑人。后来人民公社成立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归了人民公社。妻子在这期间得了软骨病,而且日渐严重。福贵一家祸不单行,儿子有庆死于采血事故,为救县长夫人被一个无情的医生夺去生命。女儿凤霞死于生产,只留下了儿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贵和外孙相依为命了。死神连这仅有的幸福都不肯给福贵,又夺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贵的一生就像一叶小船,游荡在社会这个海洋里,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贵只有受着命运的摆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只有随着波涛时起时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让自己陷下去一样。
福贵的一生是平常的,却有一种力量让人在合上书后为他感叹。是他强忍着亲人生老病死的天灾,社会灰暗的人祸的力量,一种忍的力量;是他无论多苦多难,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力量。
读后感 观后感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