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高中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点,通过对阅读的理解,学会在阅读中总结自己的所认识的一切。那么你知道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读后感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生读后感心得1
慢慢合上书本,我心情沉重,一个18岁花季少女绝望地选择做人弹结束了生命,巴以战争到底经历怎样的一段历史?故事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展开,讲述了两位花季少女在生命的最后十二个小时发生的悲剧故事,带领我们走进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民族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中。
迪玛是一个18岁漂亮、学习优秀,参加任何考试总是轻巧夺冠的巴基斯坦姑娘,她的未婚夫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幼年的迪玛和表哥及伙伴们因为巴以战争的影响,活动受到束缚,经常玩着假扮死亡的游戏,那时的迪玛就是一个主观、倔强的女孩,随着逐渐的长大她在巴以冲突中饱受心灵摧残,每天在封闭的屋子里与电视里新闻主持人进行心灵交流,宵禁让她的婚期一再延长,宵禁让她只拥有一扇窗户去看这个世界,见证一场场血淋淋的枪杀事件,目睹邻居家两个小孩是如何失去他们至亲的爸爸,迪玛心灵越来越麻木,现实的残酷催使着迪玛,让她自愿当人肉炸弹,中间她也有犹豫过,但是仇恨令她更加坚定信念……
梅利亚姆是一个与迪玛同龄的以色列姑娘,从小生活在美国,近几年跟随父母回到故乡,与迪玛不同的是她经常逃课,经常呆在树林里怀念的朋友—来自美国的米歇尔,米歇尔和她有共同的美国自由生活经历。在这战火硝烟中,米歇尔是她生活的希望,是她精神世界的救兵稻草,然而在一次爆炸事件中米歇尔被炸的四分五裂,埋葬了米歇尔手臂的同时,那根救命的稻草也被烧毁,这让梅利亚姆对世界彻底失望。
2002年3月的一天,迪玛从爆破专家贾桑手中接过炸弹,从容不迫走向以色列的超市。
2002年3月的同一天,梅利亚姆一个和迪玛同样肤色、同样年龄形同姐妹的少女拿着购物清单,毫不知情地来到超市。
也许是命运女神的捉弄,迪玛见到梅利亚姆的第一眼便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她肯定这是一个犹太人,于是她确定了目标,开始复仇,引爆炸弹,即将绽放的花蕾突然凋谢,看似美好的一切顿成泡影……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是灾难是痛苦;是仇恨是心灵的焦虑与扭曲。两个互不相识的花季妙龄少女,因为种族之间的斗争,因为上层领导的私人利益成为牺牲品,这不应该让我们去认真思考吗?梦想与现实的冲撞、生命与死亡的对决,不禁让我潸然泪下,让我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吧!
高中生读后感心得2
《红楼梦》有两大阵营,一是宝钗,二是黛玉。
应该说,宝钗是一个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禁锢的女孩,文中也没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欢宝玉,只是明示了贾府权威元春站在了宝钗的一边。没人会在意宝钗的意见,她和宝玉一样。只是封建贵族制的牺牲品。
宝玉犯错挨了打,宝钗义正言辞,劝道“你是要改过了罢。”于是她被学者定位封建统治的卫道士。
林妹妹哭哭啼啼的红肿了眼,哭道“你是要改了么?”她被定为贾宝玉的红颜知己。
贾宝玉最后怎么说?他说:不改!打死也不改!
我们对《红楼梦》进行细读品味,就会发现“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只是一个空泛而美好的愿望。
说到底,惟其艰难,主人公的受难,更能凸显宝黛二人爱情的价值感。我们并不能偏激的说谁对谁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比名利,比金钱,比青春都要重要一点点,不多,就一点点。
袭人可以说是里面最可怜的一个角色,袭人是宝玉的通房丫头,日后宝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时还会笑称袭人是嫂子,可见黛玉对这事也是有看法的。
当我看到袭人开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让黛玉搬出去的时候,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软弱,首鼠两端。可她应该得到谅解,因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怜悯自己。
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
故事就会发现能够受伤也是一种福气,即使是像黛玉那样失恋了,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场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抱着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和对宝玉的爱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高中生读后感心得3
一个人外表的美丽固然重要,但若内心贫乏,不过就是个一碰即碎的美丽瓷器,这是读完《致未来的你》中《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这篇文章给我的深刻启示。
文中的博尔赫斯从幼年便畅游在图书中,长大后又由图书助理馆员做到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如果有天堂,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在博尔赫斯的眼里就是世间最美好的地方。
虽然我们无法像他这样热爱书籍,但时常读上几本书,哪怕每天浏览十几分钟也是好的。一个人如果从不读书,那么即使他外表强壮,内心也脆弱不堪。翻遍历史,没有哪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是个单纯的“肌肉男”,相反,倒是那些经常在思想里畅游,读书修身多于娱乐健身的人更容易成功。当然,一个人如果只读课本,而无暇顾及其他书刊,那么他也仅仅是为了应试而掌握了一些死知识。很多同学在生活中之所以懵懂无知,就是典型“读死书,死读书”的结果。
文中还提到,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回望古今,大家公认的成功人士,哪个不是喜爱阅读的呢?比尔盖茨高中退学,爱因斯坦上学时是大家口中的“弱智”……他们虽然都有这样的“黑暗史”,但他们无一不是成功人士。我们不能够否认他们其他方面的努力,但也不得不承认阅读的力量比尔盖茨从小便在图书馆帮工,长期阅读各种书籍;爱因斯坦也是从小就爱看那些父母认为“乱七八糟”的书。书籍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阅读决定了他们的人生。
书籍之所以有改变人生的魔力,关键在于书籍能为身处困境的人指明出路,成为一个人迷惘时的心灵导师。正如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所说:“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生的理想。”在《天堂是一座图书馆》一文中,一位杰出的社会学教授1岁成为孤儿,备受煎熬觉得时间暗淡无光,心灵充满了无助感,但在8岁时读到了一本儿童文学家创作的故事书,发现自己仍能掌握命运,创造人生,从而铸就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此外,《致未来的你》还就如何选书提了好多建议,让我受益颇多。比如,书中对盲目追赶“时髦阅读”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当前很多人被所谓的“畅销书”,包括成功学书籍、厚黑学书籍等迷得神魂颠倒,其实这是肤浅的阅读,反而会阻碍成长。书籍的挑选也是一门大学问,内容涵盖的领域要广,表述的文字要雅,阐释的思想要正……唯有这种书,才能真正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
现在我要做的是,走进那座名为“天堂”的图书馆,让心灵之旅越走越开阔。
高中生读后感心得4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的确,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挫折。人生就像大海,在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我们若是一味地躲避,不敢前进,那就永远也到不了彼岸,只有那些敢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就是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以后获得的启示。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英国人鲁滨孙在乘船前往南美洲时,不幸被大浪冲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重重困难,生存下来。二十八年后,他终于回到了英国。
书中的主人公鲁滨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生活的多面手,烤面包、酿酒、做陶艺……样样精通。而且他敢于迎难而上,乐观面对一切不幸,有着顽强的生存意识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凭一己之力克服了重重苦难,最终重回祖国。
合上书,“迎难而上”这四个字牢牢地烙印在我的心上。主人公鲁滨孙用他的行动将这四个大字诠释得真真切切。
何为“迎难而上”呢?何为“勇于克服困难”呢?鲁滨孙在岛上生活时,得了疟疾,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等死,二是治好自己。鲁滨孙当时根本不知道如何治疗自己,但他凭着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坚持下去了,并想到了用烟叶给自己治疗。面对这样大的灾难,鲁滨孙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想尽办法生存。正是强烈的生存下来的信念,他在面对食物问题、住所问题时,都能迎难而上,勇于克服,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我想,面对困难时,如果鲁滨孙选择了逃避,那么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迎难而上,成功就向他招手了。我知道了,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是胜利的必需品。
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会碰上像鲁滨孙一样的灾难,但是人生的路上必然会有挫折与困难。我不禁想到了去年滑雪时发生的事情。听完教练的讲解,我就想自己赶紧去试一试。我先在较为平坦的斜坡上练习,一连几次滑下来,我都顺利地着陆。我越滑越激动,望着坡上的点,心里跃跃欲试。我怂恿老妈陪我上去,说:“妈,我一连几次滑下来都挺好的,连教练也夸我呢,要不现在就去试试从处滑下来吧!而且我感觉这个坡一点儿也不陡。”妈妈有点儿心动了,就随着我爬上去。我在电梯的围栏旁看到从上面滑下的人一次又一次摔到,有些害怕了。上到点时,我看了看斜坡,更是害怕,便退缩了,拉着妈妈走下了斜坡。可是,我一回到家就后悔了,因为我放弃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就是因为自己缺少克服困难的信心,所以不敢从处滑下去,以致今天还是没有体会到滑雪成功的滋味。
困境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块绊脚石,只有将它搬走,才能成功,每一次搬运就是一次锻炼。如果人生处处有彩虹,那就会少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就体会不到“迎难而上”的真谛。
高中生读后感心得5
今年暑假有一个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正好家里有一本还没有看过的《鲁滨孙漂流记》,可以利用暑假充裕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笛福。这本书的大概内容讲的是主人公鲁滨孙在一次事故中被冲到了一座孤岛上。一般的人遇到这样事情,应该会放弃生的希望,觉得这下死定了,可是鲁宾孙却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就这样一个人在这个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在孤岛上生活的这段时间他也遭遇了很多的问题。食物的缺乏,还有野人等等。但他有着比一般人更坚不可摧的信心,最后经过两年多的航行,终于返回了英国。
笛福塑造的鲁滨孙这个人物形象和作者自己一样,都是一个敢于冒险,敢于不断去探索的冒险家。这样的人,总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主人公鲁滨孙是英国人,出生于17世纪中叶。他从小就喜欢和向往探险的生活,长大以后不顾父母的反对和阻拦,一心去航海冒险,不幸沦为奴隶。他经过千幸万苦终于逃走了,却流落到没有人烟的荒岛上。但是鲁宾孙并没有因此而气馁,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造房子,种植粮食,圈养山羊,修造船只,烧制陶器,用树条编箩筐。让自己生存下来,还救助了野人,并给它取名叫“星期五”,他还教会了“星期五”好多文明。最后鲁滨孙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下了被歹徒劫持的货船船长他们,从荒岛生活了28年的鲁滨孙终于回到了家乡。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整整二十八年,在二十八年中,他忍受着孤独,艰辛,病痛和危险。在岛上,他除了遇到残忍的野人和可怜的俘虏外,再也没有遇到其他任何人。在这独自生活的二十八年中,他多次回想起父亲对自己的忠告,并且每次都会很后悔当初没有听父母的话,他也曾多次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开始问我自己,如果我是那个流落到荒岛上的人,我能像鲁宾孙一样坚持下来吗?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在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够被困难吓倒,要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
这本书真的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而且也反应了我们现在这个年代的小孩子许多不好的习惯。我们这个年代的小孩子都像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总是被家里人保护得特别好,所以在遇到一点点的挫折以后,都会受不了。我们想要什么只需要张张口就能够得到,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所以也就不会那么的珍惜所得到的。而鲁滨孙在孤岛上的生活因为条件的不允许,就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们生活在这样便利的城市之中,就应该更加的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我们也应该更加的继承和发扬鲁宾孙的冒险精神,并且学习他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一直坚持的精神。现在新奇的事物越来越多,我们接触的东西越杂乱,对待一件事情的专注度越低,总是被说成是三分钟的热度,正因如此,我们便需要向鲁宾孙学习,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因此努力奋斗,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什么样的困难,都要一直一致的坚持下去。
暑假的时间很长,足够我们都很多的书籍,也能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开拓我们的眼界。读一本好书,长一些见识。鲁滨孙是我所敬佩的一位冒险家,他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这就是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感想。希望大家都能够来认真的看看这本书。
高中生读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 高中读后感心得大全600字5篇
★ 高中读后感心得600字大全5篇
★ 高中生《谈美》读后感10篇
★ 高中优秀心得感想读后感800字
★ 800字经典书目读后感高中生5篇
★ 高中600字读后感心得作文5篇
★ 高中生团课心得体会五篇
★ 2021开学第一课高中生观后感10篇
★ 高中生读后感600字作文
★ 观后感800字读后感高中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