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斯杰潘·拉辛起义
1667—1671年,在哥萨克斯杰潘·季莫费耶维奇·拉辛(约1630—1671年)的领导下,俄国爆发了一场反对封建压迫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波澜壮阔,席卷俄罗斯的广大地区,为俄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起义前的俄国社会
从十六世纪中叶起,沙皇俄国颁布一系列法令,限制农民自由迁徙,剥夺他们的人身自由,大大加快了俄国农民农奴化的过程。到十七世纪中叶,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农奴制早已解体,而俄国的农奴制却仍在继续发展。在沙皇政府支持下,地主贵族巧取豪夺,贪脏枉法,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和农奴。如大贵族莫罗佐夫一家就有近500个村庄、4万多名农奴、700多名仆役,年收入仅现金即达1万卢布,在他家粮仓里存的粮食有几十万普特。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富和永久占有农奴,当时大贵族屡次集体上书给沙皇,要求授予他们无限期地追捕逃亡农奴的权利,使农民彻底农奴化。1642年,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重申地主对逃亡农奴的追捕期限为15年。1646年,沙皇政府下令重新进行人口登记,规定凡登入人口调查薄者一律不得自由迁徙。
为了进一步满足大贵族的要求,沙皇阿列克塞于1649年颁布《法典》,用法律的形式确认地主贵族对农奴的永久占有权。《法典》废除了追捕农奴的规定年限,允许地主贵族有权无限期地追捕逃亡农奴,而且可以把他们当成商品任意转让或买卖。
1649年《法典》颁布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起来。1650年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等地相继发生了大规模起义。在普斯科夫,沙皇政府派来的统领被推翻。起义者一度夺取政权,成立了地方自治署,他们建立城防军,逮捕大主教,处死地主贵族。在沙皇派来的重兵的包围下,一直坚持斗争3个多月。起义失败后,广大农民纷纷逃亡,以反抗沙皇政府的残酷统治。政府为保护地主贵族的利益,加紧搜捕逃亡农民,同时下令对逃亡农民实行鞭笞和棍责等酷刑;对收容他们的人也予以严惩。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住逃亡农民的洪流。1642年,顿河流域只有几千人,而到七十年代就已有3万余人了。
顿河流域是沙皇政府统治的薄弱地区。从十六世纪初起,许多农民为逃避农奴地位来到这里。他们被称为哥萨克,意即“无拘无束的人”,“酷爱自由的人”。最初哥萨克自由组成村社,其成员集体打猎、捕鱼、养蜂,没有明显的贫富差别。后来逐渐出现了阶级分化。少数哥萨克占有肥沃的土地和大量畜群,是哥萨克的富裕阶层。大多数哥萨克缺地少粮,在富裕哥萨克的剥削下过着贫穷的生活。十七世纪初,这一地区已出现了哥萨克的军事组织顿河军。沙皇政府为控制哥萨克,并利用他们守卫东南部边界,对富裕哥萨克实行收买政策、赏赐给他们金钱、粮食、武器。十七世纪中叶,从各地逃亡到顿河流域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沦为贫穷哥萨克,同富裕哥萨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剧烈。
广大贫穷的哥萨克要争取生存的权利,忍无可忍,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1666年夏天,瓦西里·乌斯率领数百名哥萨克举行起义。他们掀起的反对封建农奴制的斗争遍及整个莫斯科地区,并在距图拉8俄里处建立了大本营,但在向图拉进军途中,被沙皇政府军队击退。1667年初,俄国与波兰战争结束,很多在战争中倾家荡产的人来到顿河流域。顿河哥萨克人口骤增,粮食奇缺。该地区各种矛盾更趋激化。正在此时,一支由拉辛率领的哥萨克起义队伍在顿河地区崛起。
斯杰潘·拉辛大约于1630年出生在顿河齐莫菲依斯克村一个富裕的哥萨克家庭,其教父雅科夫列夫是哥萨克的上层人物。拉辛担任哥萨克军队的首领,见多识广,性格刚毅,在顿河一带颇孚众望,曾经见过他的荷兰人扬·斯特来斯这样描写他:拉辛“是一位高大的中年人,身材魁梧,脸色傲慢而坦率,但为人谦逊,十分严肃”。1658年,拉辛随哥萨克首领瓦西里耶夫率领的使团前往莫斯科,就哥萨克的需求问题与沙皇政府进行谈判。1661年,他随哥萨克军事统帅布达诺,同卡尔梅克酋长达成共同反对鞑靼人入侵的协议。1662—1663年,他率领顿河哥萨克在莫洛奇诺耶湖地区进行了反对土耳其人和克里木鞑靼人的战斗。常年戎马生涯使拉辛有机会接触俄国的广大群众,亲眼看到贫苦哥萨克及劳苦大众在封建统治下的悲惨生活,从而逐渐产生了反抗封建压迫者的思想。拉辛的哥哥伊凡在俄波战争期间因擅离职守被多尔戈鲁基大公下令绞死。亲人惨遭杀害,使他对沙皇政府更加仇恨。
起义初期的远征
1667年春天,拉辛将顿河卡恰宁斯克一带的贫苦哥萨克召集在一起,提出了到伏尔加河、里海去掠夺富人商船的倡议。这一主张立即得到了热烈响应。
4月,顿河刚刚解冻,拉辛的队伍开始了远征。他们出其不意地冲破沙皇军队的防守,来到了伏尔加河。在拉辛的指挥下,哥萨克夺得了几支属于沙皇和大主教、富商绍林的船,缴获了船上的粮食和货物,杀死了沙皇的官吏和看守,释放了船上准备流放到阿斯特拉罕和捷列克河一带去的囚犯。拉辛对囚犯、士兵和船夫说:“你们都自由了,到你们所愿意的地方去吧。我不愿强留你们。但是谁愿和我一道,谁就将是自由的哥萨克。我只打杀领主和富有地主。对于穷人和贫民,我要与他分享一切,犹如兄弟一般。”大部分囚犯表示愿意加入哥萨克的队伍。
5月25日夜,拉辛率领队伍分乘35只大船,经过察里津、阿斯特拉罕城到达里海。阿斯特拉罕城防司令希尔科夫闻讯后,立即派鲁任斯基副团长率兵1,700余人截击。但是,这些士兵中很多人都是逃亡的农奴,他们对哥萨克十分同情。拉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他将俘虏的士兵编入自己的队伍,很快地占据了雅伊克城。他们以该城为基地,在那里度过了冬天。
沙皇政府对哥萨克的“骚乱”大为震惊,除责令伏尔加河与里海沿岸的驻军“严加防守”外,于1667年7月19日召开专门会议,商量对策。会议决定对拉辛的这支队伍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撤掉镇压拉辛不力的希尔科夫将军的职务,将普罗佐罗夫斯基伯爵由莫斯科派往阿斯特拉罕任城防司令,给他配备了四个射击军团,准备以武力镇压哥萨克;另一方面,委派拉辛的教父雅科夫列夫于11月来到雅伊克城,劝说拉辛停止反政府的行动,不再“盗劫作案”,放回被俘虏的沙皇士兵,返回顿河地区。
雅科夫列夫的劝降活动遭到拉辛的断然拒绝。同年冬,普罗佐罗夫斯基又派代表团前去劝降。拉辛下令将代表团团长西夫佐夫投入河中,以表示同沙皇政府斗争到底,誓不投降的决心。1668年春,沙皇军队以重兵围攻雅伊克城。3月下旬,拉辛放弃该城,率领队伍向里海进发。
1669年初,拉辛部队到达波斯辖地里海海岸后,曾派人与波斯国王谈判,要求赐给他们一个岛屿,允许他们在波斯境内永久定居。与此同时,沙皇也派使者通知波斯国王,说拉辛率领的起义军已到达里海,建议波斯军队与沙皇军队联合起来,共同消灭哥萨克“叛军”。波斯国王站在沙皇一边,处死了前来谈判的哥萨克代表,并对拉辛部队进行了突然袭击,打死了400余人。拉辛最重要的助手之一谢尔盖依·克里沃依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拉辛只好撤离波斯辖地。临走前,他们抢劫和破坏了波斯的一些城镇,捣毁了波斯国王的夏季宫邸,以示报复。同年6月,拉辛部队途经库拉河口的斯温岛,遭到波斯麦涅达汗率领的由150条平底船组成的舰队的袭击。经过一场激烈的海战,哥萨克虽获得了胜利,但自身伤亡很重,加上缺乏粮食,疾病蔓延,战斗力严重削弱。同年8月,拉辛的队伍开始向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城撤退。
拉辛部队的再次出现,使普罗佐罗夫斯基十分不安。他派人将沙皇的开恩诏书送交拉辛,提出只要哥萨克交出武器和俘虏,归还从波斯掠得的财宝,就同意让他们回顿河。这时拉辛领导的起义军只余下600人,而沙皇政府军却有3千多人。为了保存实力,不致全军覆没,拉辛答应了谈判条件。
8月21日,拉辛的队伍开进阿斯特拉罕,驻扎在阿斯特拉罕城附近的小岛上。拉辛交出了旌节、旗帜和俘虏,却没有将武器全部交出。沙皇政府当局要求他交出起义军的名册,被他拒绝。沙皇政府要求他将起义军中的阿斯特拉罕人交出,也被他拒绝。拉辛说:我不能出卖自己的朋友和那些出于爱戴和忠心而跟随我的人。
9月,拉辛率部队开往顿河。离开阿斯特拉罕时,许多农民、手工业者、游民和沙皇军队中的士兵纷纷加入起义军。拉辛的队伍很快又壮大起来。途经察里津时,新扩充的起义军砸开监狱,放出囚犯。
拉辛队伍在察里津附近渡过顿河。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劳动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纷纷前来投奔拉辛。起义军的声威大振。这时,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部队向何处去,今后斗争的方向是什么?起义队伍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当继续去里海和伏尔加河抢劫商船;多数人则主张去莫斯科赶走“沙皇的叛徒——领主”。拉辛采纳了第二种意见。起义部队在卡加尔尼茨基镇附近建立了一座“土城”。他们在这里修建了船队,聚积物资,以防备当局的突然袭击,同时准备发起新的进攻。
拉辛领导的1667—1669年的远征,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顿河哥萨克以往进行的仅以谋取衣食为目的的活动。这次远征在某种程度上已带有反对封建统治的色彩,摇撼着沙皇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拉辛部队通过远征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储备了必要的粮食和弹药,为后来全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在组织上和军事上作了一定的准备。
挺进莫斯科
1670年4月,拉辛杀死了前来劝降的沙皇使者叶夫多基莫夫。一些企图叛变的富裕哥萨克也同时被打死,投入顿河。拉辛以此表明誓与封建压迫者血战到底的决心。
当月,拉辛率领起义军沿顿河向伏尔加河前进。在潘申城,他与瓦西里·乌斯领导的队伍会合。许多逃亡的农民、手工业者和贫穷的哥萨克,也从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来到这里,进一步壮大了起义军的力量。
起义军在潘申城召开了大会。拉辛在会上明确宣布了起义的目的和行动计划:“从顿河去伏尔加河,然后再从伏尔加河向莫斯科挺进,消灭大贵族变节者和城市中的长官及衙门官吏,把他们从莫斯科赶出去,使人民获得自由。”但是,起义军只反对领主和官吏,并不反对沙皇。他们认为作恶多端的领主和官吏是沙皇的叛徒。
起义军伪称起义队伍中有早已死去的皇太子阿列克塞·阿列克塞耶维奇,并说他是奉父命到莫斯科去惩罚叛徒的。起义军的号召在当时具有强烈的鼓动性,获得了广大劳苦群众的支持。至此,拉辛队伍的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起义军的主要成份由哥萨克变为贫苦农民。起义人数也从开始时的1千多人增至1万2千多人,其中主力部队约有7千人。一场轰轰烈烈、波及俄国广大地区的农民起义的帷幕正式拉开了。
1670年5月,起义军离开顿河,开始向莫斯科挺进。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伏尔加河沿岸的重要城市——察里津。这里壁垒森严,驻军装备精良,但城里的居民支持拉辛的起义军。他们在夜里砸开了城门上的铁锁,将起义军放进城来。起义军决定将属于沙皇、官吏和商人的一切财产统统没收,分给人民。起义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他们为巩固阵地,决定主动迎击派往阿斯特拉罕城的沙皇军队。
阿斯特拉罕城设有三道防线。城墙高达8米半,厚3米。墙上设有灯塔,装备有500多门大炮,塔内储有大量军火、粮食。城下沿墙还有深深的壕沟。整个城内约有10万2千多名守军。沙皇政府军自恃工事坚固,兵力雄厚,根本不把拉辛起义军放在眼里。他们夸口说,这个城市可以顶住100万人的进攻。6月22日深夜,起义军对城市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攻城前,城内居民即已同沙皇政府的官吏和军队展开了搏斗,迎接起义军的到来。拉辛对城市内的居民喊道:“弟兄们,行动起来吧。赶快向奴役你们的暴君复仇吧,他们比土耳其人或异教徒更加凶猛。我是来给你们自由,解放你们的!”城市的穷人和工商平民都站在拉辛一边。沙皇军队的士兵也纷纷倒戈。次日清晨,起义军的旗帜胜利飘扬在阿斯特拉罕城上空。
6月24日晨,起义军举行大会。拉辛宣布将贵族、沙皇政府官吏和普罗佐罗夫斯基判处死刑。普罗佐罗夫斯基被押上阿斯特拉罕城最高的炮台推下摔死。一些作恶多端的大地主、农奴主也被处死。国库和地主贵族、巨商的财产被没收,按照平等的原则,分给了城内全体居民。
起义军赢得了广大劳苦群众的拥护。伏尔加河沿岸的被压迫民族,如摩尔多瓦人、楚瓦什人、马里人、鞑靼人都争先恐后地参加了起义军。伏尔加河流域不仅是阶级矛盾的中心,同时也是深刻的民族矛盾的中心。许多民族处于对沙皇俄国的封建依附地位。俄国不仅以实物税的方式掠夺粮食、皮革,而且经常强占当地农民富饶的土地,并以沙皇的名义赏赐给大贵族。反对农奴制压迫的共同目标把这些不同民族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由于获得了人民的支持,起义进展十分顺利。8月,起义军溯伏尔加河而上。萨拉托夫和萨马拉两个城市的居民提前举行起义,打开城门,迎接拉辛队伍的到来。伏尔加河西部和北部地区,下诺夫哥罗德地区,乌克兰自由村,也都燃起了起义的烽火。拉辛派出战友分别率领队伍支援这些地区的农民起义。各方面的力量彼此接应,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
农民起义的迅猛发展,使沙皇政府惊恐万状。沙皇四处调兵遣将,并任命尤里·多尔戈鲁科夫伯爵为总指挥,全力以赴讨伐起义军。9月,起义队伍与沙皇军队在位于伏尔加河右岸的辛比尔斯克城相遇。拉辛起义军这时已发展到2万人。为了准备攻城,他们自己制造武器和利斧、木梯等攻城工具。拉辛向辛比尔斯克城邻近各县派去“分遣队”。分遣队所到之处杀死地主,抢走粮食马匹,废除封建贡赋徭役,摧毁旧的军政机构,成立新的农村公社政权。
1670年9月,拉辛发布文告说:“斯杰潘·季莫费耶维奇通知你们全体平民:希望你们为上帝和国王效劳,为伟大的军队和斯杰潘·季莫费耶维奇效劳,我派哥萨克人去你们那里铲除变节者,铲除公社的吸血鬼。我的哥萨克人要完成上天的使命,你们可以去找他们求教,而奴隶们和奴仆可投到我的哥萨克队伍中来。”在拉辛的号召下,广大农奴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成为围攻辛比尔斯克城的主力军。
在9月份,拉辛指挥起义军四次突袭辛比尔斯克,均未成功,队伍受到严重损失。这时,沙皇政府已派巴里亚京斯基大公率领军队前来支援。起义军在城外的斯维亚加河畔,同政府军展开激战。拉辛在战斗中腿部、头部受伤,险些落入敌人手中。
10月3日,沙皇政府援军同城内的守军汇合。拉辛起义军处在内外夹击下,形势十分不利。10月4日,拉辛乘船顺伏尔加河驶去,退到卡加尔尼茨基镇养伤。多数起义军战士在伏尔加河沿岸被歼。
当起义军主力在辛比尔斯克惨遭失败之际,其他各地的起义农民仍在积极战斗。伏尔加河右岸出现了一支由农妇阿廖娜率领的起义队伍。这支为数7千人的队伍不畏强暴,骁勇善战。他们捣毁地主庄园,袭击政府驻军,经常杀得沙皇军队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在乌克兰自由区①,政府军遭到了起义农民的猛烈攻击。这支队伍是由拉辛的弟弟弗罗尔·拉辛率领的。起义农民经过浴血奋战,先后攻下了阿拉提尔、平扎、柯斯摩捷缅斯克等城市。
但是,这些零散的农民队伍毕竟难于长期抵抗装备精良的沙皇军队。沙皇调集重兵包围起义地区,对起义农民进行了残酷的镇压。9月下旬,起义军队分几路向驻扎在阿尔扎马斯城的沙皇军队发起进攻。由于组织不善,缺乏统一指挥,终于被沙皇军队各个击破,逐步歼灭。阿尔扎马斯城内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到处绞架林立,血流成河。据目击者反映:“此地令人一见而生畏惧之心:它活象地狱的大门。四周是绞架,每个绞架上都挂着四、五十个人。在另一个地方,有许多被斩了头的尸体卧于血泊之中。”
然而,被俘的起义领袖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对刽子手的酷刑,他们的回答是:“我们要夺取莫斯科,杀死你们所有的贵族和官吏。”女英雄阿廖娜也不幸被俘。临刑前,她泰然自若地说:“假如大家都像我那样作战,尤里·多尔戈鲁科夫伯爵只能望风而逃。”1671年初,沙皇军队占领了伏尔加河右岸的主要起义地区。
起义军败退后,沙皇加强了对顿河地区的控制,在这里建立了政府管理机构,并且收买了富裕哥萨克。沙皇颁布诏书说,只要他们肯同起义军作战,并能活捉斯杰潘·拉辛和他的兄弟弗罗尔·拉辛,他们以前的罪过就可以得到赦免。1671年4月,富裕哥萨克包围了卡加尔尼茨基镇,抓住了正在那里养伤的拉辛和他的兄弟,把他们押送到莫斯科。沙皇亲自参加了对拉辛的审讯。
拉辛在鞭打和烧红的烙铁等酷刑面前宁死不屈。1671年6月6日,拉辛在莫斯科的红场上被处以磔刑。行刑前,他鞠躬向人民告别,勇敢地走上刑台。刽子手先砍下他的四肢,再砍去他的头颅,将他的身体剁成数块,插在削尖的木桩上。这位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就这样为争取自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斯杰潘·拉辛英勇就义
拉辛虽然牺牲了,但他所点燃的农民起义之火,并没有因此而熄灭。拉辛的战友瓦西里·乌斯在多次失利的情况下,毫不气馁,率领起义队伍坚守阿斯特拉罕城。乌斯患病死去后,拉辛的另一战友谢鲁贾克担任了新的首领。8月底,沙皇军队大举进攻阿斯特拉罕城。谢鲁贾克率领起义农民顽强抵抗,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头。11月底该城才落入沙皇军队之手。其他各地起义队伍的战斗也坚持了很久。直至十七世纪八十年代,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才最终被沙皇政府残酷地镇压下去。
起义的特点和意义
1667—1671年的斯杰潘·拉辛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二次全国农民战争。第一次全国农民战争发生在1606—1607年,由波洛特尼科夫领导。两次起义相距60多年。在此期间,俄国的农奴制经济急剧发展。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拉辛起义,比起十七世纪初的波洛特尼科夫起义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
首先,起义参加者的成份发生了变化。两次起义的主要动力虽然同是农民,但在波洛特尼科夫的起义队伍中,卖身奴仆占主导地位,其他成员比较复杂,除农民,普通工商平民外,还有贵族和军职人员等。在拉辛的起义队伍中,站在斗争前列的是逃亡农民,其他参加者也都是深受农奴制压迫的普通工商平民和各族人民。
其次,拉辛起义反封建的倾向比第一次更为明显。俄国封建制度的日益成熟和封建国家组织的迅速发展,使得起义者提出了比前更高的政治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反对封建农奴制度。如果说,波洛特尼科夫在起义中还只是号召“大贵族的奴仆”和下层市民“打死自己的大贵族……客商和所有商人”、“抢夺他们的财物”,那么,拉辛则要求“全体平民百姓”、“被奴役和被迫害的人们”,“一齐行动起来消灭叛徒和吸血鬼”,“讨伐领主、杜马成员、首领和官员”,“使人民得到自由”。
第三,起义者在组织能力方面比上一次成熟。除拉辛外,起义队伍中还涌现出了像瓦西里·乌斯、谢鲁贾克这样一批出色的领导人物。他们在起义中互通情况,协同战斗,与第一次起义相比,多少改变了那种分散作战、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
但是,拉辛起义也同俄国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一样,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第一,起义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当他们遭受封建压迫,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他们就要奋起反抗。但农民并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还有大量的愚昧无知和缺乏自觉性的现象”①。他们不了解受压迫的原因在于整个封建制度,当然也不能提出明确的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纲领。
第二,起义农民只是反对作恶多端的封建地主和官吏,并不反对沙皇。“拥护好沙皇”是俄国农民战争的传统口号。拉辛领导的农民起义明显地反映出这种皇权主义情绪,表现出对沙皇的盲目崇拜。
第三,起义有比较严重的散漫性。这是农民在生产中处于分散地位的状况所决定的。拉辛起义不可能克服农民纪律涣散的弱点,而与之相对立的却是组织严密、装备精良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军队。双方力量悬殊,是拉辛领导的农民起义归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拉辛起义失败后,大批起义农民被地主贵族变为农奴,俄国农奴制经济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世袭领地土地占有制已占明显的优势,但这次起义作为俄国人民为反封建而进行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斗争,却沉重地打击了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它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波兰、克里木准备向俄国提供军事援助,帮助沙皇政府镇压农民起义军。拉辛起义造成了这些国家封建君主的极大恐慌。起义中俄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战斗,为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起义领袖斯杰潘·拉辛成了俄国历史上传奇式的人物。长期以来,在俄国的普通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民歌:
你,鲜红的太阳,升起来吧,升起来吧,
越过那高山峻岭,
透过那翠绿的密林,
温暖着我们穷苦大众,
我们这些善良人,逃亡者的心灵。
我们不是盗贼,不是土匪,
我们是斯杰潘·拉辛的伙伴和士兵。
拉辛起义得到革命家和进步思想家的重视。马克思曾仔细地研究过拉辛起义,并对历史学家描述这次起义的著作作了详细的摘要。俄国的启蒙思想家拉吉舍夫认为,拉辛起义是人民群众对农奴制压迫的一次有力反抗。列宁高度评价斯杰潘·拉辛。1919年五一节,他在莫斯科红场拉辛纪念碑揭幕典礼上说:“这个纪念碑就是纪念一位起义农民的代表人物的。他为了争取自由,就在这个台上献出了头颅。”①斯杰潘·拉辛领导的起义将永远载入俄国解放斗争的史册。
注释
① 从十六世纪下半期起,乌克兰农民为反抗封建剥削及民族和宗教的压迫,大批逃往南方,在第聂伯河急流处的霍文季查岛上建立了自由区。这些农民被称为扎波洛什哥萨克。
① 《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9页。
① 《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6页,文中所说“这个台”指洛布台,1534年建于莫斯科红场,是沙皇政府用来颁布重要命令、举行宗教仪式和执行死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