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十九世纪30—80年代,在俄国出现的革命民主主义哲学家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伦理思想。革命民主主义者中的多数人,在哲学上是从唯心主义立场逐步转变为唯物主义立场的; 他们并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展开了斗争。他们力图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加以运用。他们坚持唯物主义的感觉论,主张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相结合。他们受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哲学”或“人本主义唯物主义”。他们的伦理思想就是以这些哲学观点为基础的。他们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封建宗教的道德观,认为宗教束缚了人的理性,使人失去了自己应有本性,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指出人有在其理性和意识范围内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人必须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自由意识是理性的结果,没有自由意识,就不能有所行动,人也就失去了个性。主张 “意志自由” ,但反对 “绝对的意志自由” 。他们从人本主义的原则出发,相信 “人的天性” ,把人看作是 “只具有一种本性的生物” ; 由此,提出 “合理利己主义” 的原则。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利己主义是支配他们与之发生关系的每一个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认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合理的,但一个人不能因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去危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应当把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利己主义与博爱和谐地结合起来,把义务的要求同自己内在本质的需要融合起来。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和压迫的实质,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虚伪性,认为适合俄国情况的理想社会是社会主义,唯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平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促进劳动者对劳动的兴趣,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而满足各种需求。他们的政治道德观的特点是革命的民主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融合。列宁曾评价革命民主主义者,说: “继赫尔岑之后发展了民粹主义观点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比赫尔岑更前进了一大步。车尔尼雪夫斯基是彻底得多的、更有战斗性的民主主义者。尽管他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是他还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异常深刻的批判家。”(《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列宁全集》第20卷,第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