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洲 正文

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及主要活动

扫码手机浏览

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及主要活动

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组织”,是一个全非性的非洲国家组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溯一级区域组织,现有50个成员国,①在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具有重大的影响。

非洲统一的理想与现实的要求

非洲统一组织在非洲大陆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泛非主义理想和非洲人民现实斗争的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具有灿烂的古老文明。到了近代,非洲不断遭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奴役。从16世纪开始的大西洋奴隶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流失、经济破坏、社会发展停滞。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非洲进行瓜分和占领,使它沦为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黑暗大陆”。为了反对殖民侵略和奴役,争取黑人的解放和非洲的复兴,在先进的黑人知识分子中逐渐产生了“非洲团结”和“建立一个统一的非洲国家”的泛非主义思想。

早在19世纪中叶,杰出的西非民族主义先驱者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就提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西非国家”的思想。他认为,为了使黑色人种受到尊重并维护自己的尊严,为了使非洲得以复兴和发展,“唯一的途径”是在非洲建立一个进步的黑人新“帝国”,其文明基本上是非洲本土的,也要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用成分。他甚至设想通过扩大利比里亚的领土,使之与塞拉利昂合并等途径,最终建立一个庞大的英语西非国家。到了本世纪20年代,著名美洲黑人领袖、返回非洲运动领导人马库斯·加维提出“非洲人的非洲”的思想,要求建立一个“非洲合众国”。他极力动员美洲黑人回到非洲去建立一个“统一的黑人国家”。

他们所倡导的非洲统一的思想在殖民主义统治非洲的情况下,不可能成为现实,却由后来的非洲民族主义者而继承,成为建立非洲统一组织的思想基础和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泛非主义思想在非洲大陆广泛传播,成为非洲人民民族意识的一种新的组成部分。随着众多非洲国家的相继独立,非洲人民开始在政治上掌握自已的命运,这就使实现非洲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非洲统一的理想有了可能。

独立后非洲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同时还要支持未独立地区人民的斗争,实现非洲大陆的完全解放和复兴。要完成上述艰巨的任务,需要非洲各国加强团结和合作,组成“共同阵线”,为实现“非洲统一”,建立一个全非性的组织,正如喀麦隆总统阿希乔所说,非洲统一是非洲国家和人民“最崇高和最深切的愿望”。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总统博瓦尼认为:“只有这种统一才有可能使非洲作为独立的大陆继续存在”。在1963年菲统组织成立前夕,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表了《非洲必须统一》的专著,全面阐述非洲统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指出:“目前,我们正在促进非洲统一”。为了不受正以伪装形式返回非洲的殖民主义的实际威胁,我们需要“联合起来”。我们需要用联合的力量,“同分裂我们大陆并仍然控制着我们数百万兄弟的顽固势力作斗争”;我们需要用联合的力量来“确保非洲的完全解放”,我们需要用联合的力量来“加速建立一种”能使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赶上最先进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实现“非洲统一”,不仅是非洲人民的理想,也是非洲国家独立后现实斗争的迫切需要。

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

从1958年第一次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在阿克拉召开,到1963年非统组织在亚的斯亚贝巴成立,是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

非洲统一运动最先是由恩克鲁玛发起和倡导的。它在战后蓬勃高涨的非洲独立运动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争取非洲大陆完全解放和统一的泛非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57年加纳获得独立后,恩克鲁玛在积极推动非洲独立进程的同时,努力争取实现非洲统一。1958年4月,由于恩克鲁玛的倡议,在阿克拉召开了第一次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当时业已取得民族独立的埃及、利比里亚和加纳等8个国家。与会国家一致表示、决心建立相互之间“更加密切的友谊、兄弟关系、合作和团结”,支持非洲各国取得民族独立,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反法武装斗争。但没有进一步讨论实现非洲统一问题。

同年12月,经恩克鲁玛倡议在阿克拉召开了第一届全非人民大会。第一届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全非组织的决议,决心促进非洲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增进非洲人民的整体意识,以便建立一个非洲合众国。随后召开的第二、三届全非人民大会①也都通过了关于促进非洲统一的决议。

为了推动非洲统一,1958年11月,加纳和几内亚决定组成加纳一几内亚联盟。1959年5月1日,两国发表《加纳—几内亚联盟宣言》,一致同意实施加几联盟,并把它看作是非洲独立国家联盟的开端。

同年7月,利比里亚总统杜伯曼邀请恩克鲁玛和杜尔到该国桑尼奎利村会晤。7月19日,三国元首发表关于建立“非洲独立国家共同体”的《桑尼奎利宣言》。宣言强调,共同体的每个成员国和联邦应保持各自的国体和宪法;共同体旨在实现非洲独立国家之间的团结,而不是损害这些国家目前或今后的国际政策、国际关系与义务。三国元首提议召开所有非洲独立国家和已确定独立日期而尚未独立国家的特别会议,讨论和制定一个最终实现非洲独立国家团结的宪章。

1960年6月,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了第二次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出席上届会议的8国外,还有喀麦隆、尼日利亚、索马里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与会国在讨论实现非洲统一问题时,发生明显的意见分歧。加纳代表极力主张非洲独立国家组成一个“真正的政治联盟”——非洲国家联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非洲独立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计划得以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除几内亚外,几乎所有与会国家的代表都持反对态度。其中以尼日利亚代表的态度最为强烈。他认为泛非主义是解决非洲问题的“唯一办法”,要促进泛非主义,但又不能感情用事,急躁冒进,而要采取渐进主义的方法逐渐实现非洲统一。他明确表示,目前建立一个非洲国家联盟的想法是“不成熟的”,尼日利亚不愿放弃主权而与任何其他非洲国家结成联盟。

上述意见分歧表现在实现非洲统一的形式和方法上,其核心是要使非洲统一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非洲国家经过艰苦奋斗才赢得的独立和主权。恩克鲁玛提倡的非洲“政治统一”,要求非洲各国放弃部分主权,以建立拥有很大权力的非洲国家联盟或非洲合众国,自然要遭到多数非洲国家的反对。

会后不久,非洲独立国家之间在如何实现非洲统一,以及如何对待“刚果危机”和阿尔及利亚反法武装斗争的问题上持不同的态度,从而在它们中间形成了互相对峙的攻治集团。1960年12月,马里加入加几联盟,形成了加纳——几内亚——马里联盟。一个月以后,加纳、几内亚、马里、埃及、利比亚和摩洛哥6个国家的元首,以及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除利比亚以外的其余国家在会上通过了《卡萨布兰卡非洲宪章》,组成“卡萨布兰卡集团”。与此同时,12个新独立的非洲法语国家,它们是:喀麦隆、中菲共和国乍得、刚果、达荷美(今贝宁)、加蓬、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塞内加尔、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于1960年12月在布拉柴维尔聚会,发表了《布拉柴维尔宣言》,决定加强“以睦邻、文化和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合作关系,组成“布拉柴维尔集团’’(正式名称是“非洲国家与马达加斯加联盟”)。1961年5月,布拉柴维尔集团国家同卡萨布兰卡集团以外的其他8个非洲独立国家,它们是: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多哥、突尼斯、利比亚,在蒙罗维亚举行会议,形成“蒙罗维亚集团”。卡萨布兰卡集团支持阿尔及利亚反法武装斗争和刚果的卢蒙巴政府。蒙罗维亚集团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实现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并支持卢蒙巴的反对派。两大集团虽有分歧,但在各自的宪章和决议中都明确表达了实现非洲统一的愿望。《卡萨布兰卡非洲宪章》写道:决心“促进全非洲获得自由和统一”,“呼吁所有非洲独立国家为巩固非洲的自由和实现非洲的统一与安全而采取共同行动”。蒙罗维亚会议的决议也指出,要增进非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以便实现非洲统一。不仅如此,双方还各自提出了实现非洲统一的具体原则、方案和建议,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接触和接近,以便交换意见,弥合分歧。

随着“刚果危机”的平息和1962年7月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非洲国家消除了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为协商解决非洲统一问题铺平了道路。1963年5月22日至26日,经过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的积极斡旋和倡议,非洲各国领导人齐集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非洲独立国家首脑会议。除因发生军事政变的多哥外,31个非洲独立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出席了会议,未独立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也作为观察员列席了会议。会议经过协商讨论,求同存异,于5月25日通过并签署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宣告非洲统一组织正式成立,初步实现了泛非主义的伟大理想。这一天被定为“非洲团结日”载入非洲的史册。

根据《非洲统一组织宪章》规定,非统组织的宗旨是: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协调并加强非洲国家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保卫非洲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与独立;从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促进国际合作。

为了实现上述宗旨,非统组织宪章还规定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各成员国的主权一律平等;不干涉别国内政,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生存的权利;和平解决争端;谴责任何形式的政治暗杀及对邻国或其他国家进行的颠覆活动;彻底献身于完全解放仍未独立的非洲领土;奉行不结盟政策。

非统组织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非洲国家和人民对自由、平等、正义、和平与团结的渴望和追求,也反映了非统组织肩负的重任。但是,非统组织远非像恩克鲁玛等人所设想类似美国的“非洲合众国”,而是与美洲国家组织相似的非洲国家组织,一种松散的地区性国家联盟。它在实际上只是一个讨论和解决非洲各国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的国际性协商机构,经过协商一致采取联合行动。然而,它的决议和决定对成员国并无多大的约束力。

非统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非统组织总部设在亚的斯亚贝巴。其较为完备的组织机构包括: (1)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简称非洲国家首脑会议,是非统组织的最高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必要时可举行特别首脑会议, 讨论非洲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协调该组织总的政策等,一切决议均需2/3多数通过。从1964年至1987年已举行了23届首脑会议(1982年首脑会议未开成),执行主席每任任期一届。(2)部长理事会,由成员国的外交部长或政府任命的其他部长组成,向首脑会议负责,并负责筹备首脑会议和受托执行首脑会议的决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3)秘书处,是常设的中央机构,负责执行非统宪章以及成员国之间签订的其他条约和协定赋予的任务。(4)解放委员会(又称非洲解放运动协调委员会),1963年成立,负责计划和协调非洲独立国家援助本溯未独立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管理援助特别基。(5)调解、和解和仲裁委员会,1964年成立,它的职责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各成员国之间的争端。(6)专门委员会,现有的3个专门委员会是:经济和社会委员会;教育、文化、科学和卫生委员会;防务委员会。非统组织正是通过这些机构以及其他手段努力贯彻执行非统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原则,在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克服困难 团结战斗

从1963年5月非统组织成立以来,它为非洲的团结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积极支持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基本实现了非洲大陆的完全解放。

非统组织成立时,非洲有将近一半的国家和地区仍处于殖民主义统治之下。非统组织从成立之日起,就“特别注意整个非洲的解放问题”。非殖民化和反对种族隔离、种族歧视问题几乎是历届非统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并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声明和决议。1969年第六届首脑会议通过关于种族隔离和非殖民化决议指出,应当增加对得到非统组织承认的解放运动的援助。1974年第十一届首脑会议通过一项重要声明,重申非洲全力支持葡属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直到取得完全独立。1975年第十二届首脑会议通过重申支持南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并加强武装斗争的决议。

为了支持未独立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从1970年第七届非统首脑会议起,吸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同非洲国家元首一起讨论非洲有关问题,特别是非洲解放问题,改变了以前历届会议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只能列席会议的情况,到1972年第九届非统首脑会议,他们已可以参加表决同他们直接有关问题的决议。

在援助未独立国家和地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非统组织于1963年决定成立的解放委员会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第一届首脑会议任命了该委员会的成员国(开始为9国,后不断有所增加,1977年增加到21国),并将其总部设在达累斯萨拉姆,由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任委员会主席,负责计划和协调非洲独立国家援助未独立国家和地区的解放运动,加强同它们的联系,调解它们之间的矛盾,促进其联合行动。1972年第九届非统首脑会议还决定把解放委员会管理的特别援助基金增加50%,强调要大力加强对葡属殖民地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几内亚(比绍)武装斗争的援助。1973年1月,在阿克拉举行的第二十一次解放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关于争取非洲解放新战略的阿克拉宣言》,要求非洲各国向解放运动提供更多的物质、财政援助,向解放运动的干部提供训练设施,并决心使非统组织的第二个10周年成为武装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10年。

此外,非统组织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呼吁国际社会给予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以更大的道义、政治和物质支持,同时对葡萄牙殖民当局和罗得西亚、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施加政治压力和实行经济制裁,从而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发展。到1975年葡属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时止,非洲独立国家已从非统组织成立时的32国增加到47国,基本上实现了非洲大陆的“完全解放”。

在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争取纳米比亚独立和反对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已成为非洲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突出问题。自1984年以来,非统首脑会议先后通过了《关于支持南部非洲解放力量的声明》(1984年11月)和《关于南部非洲国家严重局势的宣言》(1986年8月)等决议,呼吁国际牡会和非统成员国采取有效手段制裁南非,加强对纳米比亚和南非人民武装斗争的支持,并于1986年8月成立南部非洲国家元首常设特别委员会,作为反对种族隔离斗争的参谋部,以加强对南非人民斗争的支持。

二,调解非洲各国的边界争端,维护非洲团结。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后,非洲内部的矛盾,特别是非洲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日益突出。据统计,半数以上的非洲国家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其中一些有争议领土的面积达几万以至几十万平方公里;一些属于同一个部族的居民被迫分居在多个不同的国家里。这些殖民主义瓜分非洲时人为划定边界而造成的严重恶果,成为影响非洲团结和安定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非洲国家现存边界的既成事实,牵涉面广,且关系重大,轻易更改会影响非洲的稳定和团结。在非统组织成立时,大多数非洲国家主张维持边界现状。非统宪章第三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尊重各成员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原则。1964年7月第一届非统首脑会议专门讨论边界问题,通过了《关于非洲边界不得改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规定非洲边界不得改变的原则,这一原则得到几乎所有非统成员国的确认和“保证尊重”,对限制和平息日益发展的领土争端和边界纠纷起了积极作用。就在非统组织通过上述决议后,加纳和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两国总统同意立即明确划定两国存有争议的边界,从而平息了两国自1963年起发生的边界争端。

除此以外,非统组织还通过其组织机构和临时成立的调解有关国家边界争端的专门委员会,或采取由非统成员国直接出面斡旋等方式,积极调解非洲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因边界争端多次发生交火事件,并酿成1963年10月的“沙漠之战”。同年11月,非统组织部长理事会举行特别会议,成立专门仲裁委员会调解阿摩冲突。经过多年工作,1967年1月,阿摩两国元首签署一项团结、合作条约,1972年6月最终签署了结束两国边界争端的协定。非统组织还调解了尼日尔与达荷美(今贝宁)的边界争端,平息了索马里与肯尼亚的领土纠纷,并积极倡导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停止边界冲突,走上双边谈判的道路。与此同时,非统组织还通过调解“巧妙地"解决了非洲国家之间的一些其他纠纷和争端,增进了非洲团结,并使1973年非统成立10周年时举行的第十届首脑会议成为“和解、合作和团结”的盛会。

从70年代后期起,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加紧了它人们在非洲的争夺,插手干涉非洲内部事务,致使非洲国家之间和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矛盾的一度加剧。这势必要影响到非统组织的活动,进而造成非统组织内部风云变幻,危机迭起。从1976年到1982年非统组织经历了3次大的内部危机。

第一次危机是在安哥拉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安哥拉人民在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形成了三个民族主义组织,即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人运)、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和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解阵)。1975年11月安哥拉宣布独立前夕,三派曾达成协议组成联合政府,并得到非统组织的支持。时隔不久,安哥拉在外国干涉下爆发内战。人运在苏联古巴的军事援助下,打败安盟和解阵,独自掌权,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

1976年1月,非统组织为研究安哥拉问题举行了成立以来第一次特别首脑会议。会议开幕后不到一小时就出现重大的分歧,并形成尖锐对立的两派意见。以莫桑比克、尼日利亚为代表的22个非洲国家要求非统组织正式承认人运政府,并谴责南非干涉安哥拉。以塞内加尔、喀麦隆为代表的另外22个非洲国家主张谴责一切外国干涉,促进安哥拉三派和解,组成联合政府。这两派意见在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由于相持不下,导致会议于1月13日在僵局中结束。这是非统组织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危机。会后不久,人运政府在国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得到更多非洲国家的承认。1976年2月,安哥拉被接纳为非统组织成员国,这场风波才告平息。

第二次危机是在反对外来干涉问题上出现的意见分歧。1975年,安哥拉内战后,外来势力对非洲事务的干涉进一步加剧。苏联插手埃塞饿比亚和索马里的军事冲突,①并策动雇佣军两次入侵扎伊尔,②引起许多非洲国家的严重关注和不安。反对外来干涉问题一时成了非统组织的重要议题。1977年第十四届非统首脑会议,1978年第十五届非统首脑会议,都围绕反对外来干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争论的焦点是,外来干涉的主要危险来自苏联、古巴,还是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些被称为“进步国家”的非洲国家,指责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推行企图重新控制非洲的新殖民主义,为苏、古干涉非洲事务辩护,称其援助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一些所谓的“温和国家”对此加以反驳,指出不能只讲西方大国对非洲的干涉是坏的,而“东方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干涉是好的,同时大量揭露苏古两国干涉非洲的行径。会议自始至终在激烈争论中进行。最后双方达成妥协,通过“反对一切外来干涉”的决议,并倡导在非统组织范围内建立一支泛非部队,以防御外来干涉和侵略。

第三次危机是在西撒和乍得问题上的严重分裂。西撒哈拉原是西班牙殖民地,1976年2月西班牙撤走后,分属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后统归摩洛哥。1973年5月成立的西撒“人阵”①要求独立,并在西班牙撤离后的次日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简称西撒国),截至1980年先后得到阿尔及利亚等26个非洲国家的支持和承认。1982年2月,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第三十八届非统部长理事会上,非统秘书长科乔(多哥人)突然宣布接纳西撒国为非统组织第五十一个成员国,让其代表参加会议。这一决定立即在与会国家中掀起轩然大波,以摩洛哥为首的19个非洲国家②代表团相继退出会议,以示抗议,并导致原定同年8月在的黎波里举行的第十九届非统首脑会议因参加国达不到法定的2/3多数(34国)而流产。

后经多方调解,达成协议,科乔引咎离职,西撒国暂不参加非统会议,同年11月在的黎波里举行应届首脑会议。然而,会议一开始,又在乍得问题上出现新的风波。乍得问题由来已久。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拒绝让已控制乍得全国的哈布雷政府代表参加会议,并在会上公开指责其他一些非洲国家是“阿拉伯的敌人”和“屈从于法国新殖民主义主子”,激起塞内加尔、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等14个非洲国家的强烈不满而纷纷退出会场,致使这届非统首脑会议再次因不到法定2/3多数而流产,非统组织又一次面临危机。

非统组织虽然面临分裂的危险,但是,非洲团结和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争论双方都采取了“适可而止的稳重态度”。1982年非统首脑会议流产后,经过一些非洲国家的积极斡旋和调解,最后还是达成妥协,西撒国暂不出席非统组织会议,这一届非统首脑会议改在非统总部所在地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乍得的代表权问题也因哈布雷政府得到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承认而得以解决,从而促成了一再受挫的第十九届首脑会议于1983年6月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除利_比亚外,所有非统组织成员国都出席了会议。会议取得一定的积极成果,非统组织也由此度过难关。 自1983年以来,非统组织成功地召开了多次首脑会议。特别是1986年举行的第二十二届首脑会议,“谅解与合作”的气氛尤为浓厚。外电评论说,60年代非统“团结战斗”的精神再次出现了。

三,在非洲多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后,发展非洲各国的经济,一直是非统组织所关注的任务。非统组织成立后,特别自70年代以来,努力促进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决议,其中有:《关于合作、发展和经济独立的非洲宣言》(1973年5月),主张集体自力更生的《蒙罗维亚宣言》(1979年7月)等。1980年4月,非统组织在拉各斯举行第一次专门讨论非洲经济发展问题的非洲首脑特别会议,确定到2000年正式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及其行动计划。

1983年非统组织度过危机,开展正常工作后,针对非洲经济更加恶化,面临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和债务危机。据统计,1984年有36个非洲国家严重缺粮;到1986年底,非洲外债总额达2000亿美元,占当年非洲各国国内生产总值(除南非外)的44%,负债率达400%,清偿率为50%。在历届首脑会议上都着重讨论解决非洲经济问题。1987年12月举行特别首脑会议,专门讨论非洲外债问题。这些会议先后通过《关于非洲危急经济形势的宣言》(1984年11月)、《关于非洲经济复苏与发展的行动计划决议》(1986年7月)和《非洲对其外债危机的共同立场》(1987年12月)等决议,号召非洲国家加强合作,发展集体自力更生精神,优先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非洲的经济援助和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研究解决非洲的债务危机,以推动非洲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注释

① 非统组织成员国原包括南非共和国以外的50个非洲独立国家。1984年11月,“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简称“西撒国”)首次作为成员国出席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为此,摩洛哥宣布退出非统组织,扎伊尔决定中止参加非统会议。1986年8月,扎伊尔重返非统组织,仍不承认西撒国为主权国家。① 第二、三届全非人民大会分别于1960年1月在突尼斯、1961年3月在开罗召开。①系指1977年7月至1978年3月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之间发生的“欧加登战争”。②系指1977年3月和1978年5月苏联指使逃亡到安哥拉的前冲伯集团的加丹加宪兵两次入侵扎伊尔的沙巴省。在这两次“抄巴战争”中,扎伊尔军民在法国和摩洛哥的军事支援下打败了入侵者。①西撒“人阵”全称是“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简称渡利萨里奥阵线或西撒“人阵”) 。②这19国是:摩洛哥:喀麦隆、中非、几内亚、象牙海岸、塞内加尔、苏丹、扎伊尔、吉布提、尼日尔、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索马里、冈比亚、科摩罗、突尼斯、加蓬、上沃尔特、利比里亚。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原创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1.117.224.231:1009/feizhou/2020077761.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