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孔光,字子夏,孔子第十四代孙。孔子逝世414年,即元康元年(前65),他降临人间。
这时的孔家,地位已颇高。孔子创立的儒学在汉武帝朝已被定为一尊,成为统治思想; 儒经成为取士的科目。孔子后裔身份倍增。孔氏家传经学,特别是在《尚书》上最为独到。孔子第十一代孙孔安国、十二代孙孔延年皆以《尚书》造诣高深而被拜为最高教官——博士。
孔延年之子孔霸,谦逊好学,亦精通《尚书》。在汉昭帝君临天下时,孔霸被拜为博士,以《尚书》教授。宣帝即位,擢为太中大夫,不久,选他做皇太子刘奭的授读师傅,升官为詹事。宣帝的堂叔刘弘徙封高密王(国治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孔霸被任命为高密国相。黄龙元年(前49)冬十二月,43岁的汉宣帝一命呜呼,皇太子刘奭即皇帝位,是为元帝。孔霸做过元帝的师傅,以师恩被征召入京,赐爵关内侯,食邑800户,号曰“褒成君”,官拜给事中,侍从于元帝左右,加赐黄金200斤,府第一座。孔霸富贵日隆,元帝欲拜他为相,孔霸觉得爵位太高,何德堪之,再三推辞,元帝打消了拜相的主意,更加赞尚他的为人。
孔霸生有四子,长子孔福,次子孔捷,三子孔喜,少子便是孔光。
孔光聪明好学,深得父亲《尚书》真传。年未20,便被选为议郎。光禄勋、经学家匡衡极赏识孔光,奏称孔光品学俱优,才堪大用,元帝遂任用孔光为谏大夫。谏大夫秩800石,掌议朝政得失。初涉仕途,一帆风顺,孔光得意起来,锋芒外露。一次,朝廷议事,孔光直陈己见,忤怒了元帝,被贬出京师,到虹县(今安徽五河西北)去做县长。汉制,满万户的县置县令,秩1000石至600石; 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秩500石至300石。虹县是个小县,不满万户,地亦偏僻。孔光没有到任,去官归家,招徒授业。
年轻的孔光初涉仕途便遭此挫折。
但这也使他经受了一次磨炼,大有益于他日后的仕宦生涯。
竟宁元年(前33)五月,43岁的汉元帝寿终正寝。皇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
成帝起用孔光为博士,孔光再次步入仕途。
成帝很赏识孔光,多次派他审理冤狱,巡视郡国,赈济流民。孔光使出浑身的解数,事事都干得很出色,由此名声大噪。成帝简选博士任政事官,博士官们视才干分为三等,第一等为尚书,第二等做刺史,第三等出任诸侯王太傅。孔光名列第一等,做了尚书。
尚书,乃皇帝的文书,自汉武帝以来渐见信用,典掌机要,皇帝派最亲近的大臣领尚书事,佐皇帝理决军国大政。孔光虽仕宦多年,但对汉家制度、章奏品式还不熟悉,成帝诏令他先观摩学习,数年,孔光对汉家制度、章奏品式了如指掌。
成帝擢他为尚书仆射,不久,再擢为尚书的长官——尚书令。
孔光成了当朝权臣,名位显赫。
这时的孔光已老练多了,他谨言慎行,恪守法度。成帝有所诏问,他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奏上,从不希旨苟合; 若皇上不采纳,他也不谏争。他荐举人,惟恐被荐举者闻知是他荐的。对国家机密,他守口如瓶,假日休归,与妻子兄弟闲谈,绝不涉及国事。有人问他皇宫中的温室植的是什么树,他都不肯讲,把话题岔开。他执掌尚书事务多年,没有差失。成帝大为赞许,特地下诏褒扬,赐他儿子孔放侍郎官。
数年后,孔光升为诸吏光禄大夫、给事中、领尚书事。永始二年(前15),出任九卿之一的光禄勋。数个月后,被擢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银印青绶,掌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丞相官职有缺,通常以御史大夫递补。这年,孔光50岁,正当孔子所说的“知天命”之年。他的仕宦生涯已有30余载,不仅通晓国家典制,且深谙官场情势、为吏之道。他的官运如日东升。
二
孔光出任御史大夫不久,便碰上储君之争。
成帝后宫佳丽成群,却无子嗣。嫔妃中也曾有怀上孩子的,但都遭皇后赵飞燕和昭仪赵合德的扼杀。赵氏姊妹侍奉成帝多年无子,嫉恨怀上身孕的嫔妃,千方百计地迫害,婴儿生下来,也皆遭她们的毒手。成帝君临天下已25年了,身体日差,眼见生子无望,便打算在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两人中选立一个继承人。刘兴是成帝的同父异母弟,刘欣是成帝的侄儿。两人中,刘欣好学多才,他的祖母傅太后到处活动,屈尊事奉赵皇后、赵昭仪和以大司马骠骑将军的身份执掌朝政的王根。赵氏姊妹和王根遂替刘欣说话。成帝拿不定主意,把王根、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召入宫中,会商储君人选。翟方进、王根引《礼记》“昆弟之子犹子也”,主张立刘欣,廉褒、朱博随声附合,孔光独持异议,引《尚书·盘庚》兄终弟及为据,建议立刘兴。成帝见大臣及赵皇后姊妹都看好刘欣,遂立刘欣为皇太子。
孔光的意见不但未被采纳,而且因为建议不中帝意,被贬官为廷尉,从三公降至九卿行列。
廷尉职司刑法, 孔光久典尚书,熟悉汉家制度,量刑公平。
淳于长妻妾一案便是一例。
淳于长是成帝表兄,他的母亲王君侠乃成帝母后王政君的同父异母姐姐。淳于长为人奸邪、荒淫。当年,成帝欲立奴婢身份的赵飞燕为皇后,王政君以赵飞燕身份低贱而不答应,成帝无可奈何。淳于长见这是讨好皇上的大好时机,遂三番五次跑到娘姨那里替皇上央求,王政君终于同意。成帝高兴不已,擢淳于长为卫尉,大见信用。淳于长得意忘形,骄奢荒淫,与寡居的许孊私通,后又纳为妾。许孊的姐姐是成帝的第一任皇后,赵飞燕入宫后,被废黜,幽居长定宫。废后许氏见妹妹成了权臣淳于长的妾,遂通过妹妹央求淳于长在成帝面前替她说说情,给她个偼伃(后妃中的第三级)名分。淳于长满口答应,甚至夸下海口要让成帝立她为第二皇后。淳于长的丑行被政敌王莽(淳于长舅舅王曼的儿子)侦知,密报成帝。成帝闻言大怒,罢免淳于长。淳于长家居,又与红阳侯王立搅在一起。王立是成帝的舅舅,成帝很讨厌他。淳于长和王立沆瀣一气的事被揭发,成帝大怒,逮杀淳于长。
淳于长的妾迺始等六人,在淳于长出事前就被赶出家门,淳于长下狱后,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说,淳于长胡作非为时,迺始等人还是淳于长的妾,仅是在淳于长被法办前才离开的,应连坐治罪。孔光则认为,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迺始等人已被赶出淳于长家,义已绝,却按淳于长的妾治罪,名不正。
孔光的看法被成帝采纳。
孔光执法公允,大受吏民称赞。
三
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与淳于长往来,被牵连免官,成帝遂以孔光为左将军,执金吾王咸为右将军,统领军队。
几个月后,丞相翟方进病死,成帝诏命孔光为丞相,大印已刻好,正准备召孔光入宫正式拜授,成帝暴死。当天夜里,在成帝的灵柩前,孔光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
这是绥和二年(前7)三月的事。这年孔光58岁。
皇太子刘欣即位,是为哀帝。
哀帝登上帝位,祖母傅氏出过大力。傅氏是元帝的昭仪,元帝的皇后是王政君,傅昭仪位次王皇后。哀帝君临天下,王政君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居住在长乐宫,傅昭仪号“定陶共王太后,”简称“太后”,仍住在定陶国王设在京师的国邸里。哀帝诏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 现在应让定陶共王太后住进哪座宫殿?孔光早就听说傅太后为人刚暴,长于权谋,皇上是她教养大的,若让她接近皇上,难免干政,遂建议另筑宫殿安置。大司空何武却道: “可居北宫。”哀帝诏准。傅太后搬进了富丽堂皇的北宫,但她的名号还是“定陶共王太后,”也就是说,还是个藩王太后。对此,她极为不满,一心想做“太皇太后”,与王政君分庭抗礼。北宫有暗道直通哀帝居住的未央宫,傅太后便天天从暗道去未央宫,要哀帝给她个“太皇太后”的称号,贵宠傅氏子弟。她的堂弟傅迁官居侍中驸马都尉,奸邪不道,哀帝免了他的官,责令他离开京师回老家去。傅太后闻悉大怒,逼着哀帝收回成命,再下诏挽留傅迁,哀帝不敢不从。
身为丞相的孔光见状,冒着触怒傅太后的危险,上疏谏争,要求罢遣傅迁,以正朝政。
哀帝虽赞尚孔光的刚直,却未能采纳。
上疏无结果,却着实得罪了傅太后。
傅太后仍在争取“太皇太后”的名号,大有不到手死不暝目之势。多数大臣谄媚傅太后,说什么“母以子贵”,理应让傅太后称尊号。反对者唯孔光与师丹二人而已。师丹是在绥和二年十月接替何武出任大司空的。孔、师二人做梗,傅太后恨得咬牙切齿。孔光名望素著,在百官中威望极高,对付他有些棘手,她便先拿师丹开刀,找了个罪名逼着哀帝罢免了他,让亲信朱博出任大司空。师丹一去,孔光势单力微,傅太后便回过头来收拾他了,她唆使傅家为官的子弟与朱博一道诋毁孔光,还特地提醒哀帝: 当年,孔光是反对立皇上为太子的! 哀帝被说动了,颁诏责斥孔光,把自然灾异、粮食歉收、奸宄放纵等等都推在孔光身上,说他为相失职,命他交出丞相、博山侯印绶,回家闭门思过。
从绥和二年三月出任丞相,到建平二年(前5)四月罢相,孔光在丞相位上坐了二年零一个月。
孔光成了一介平民,回到家里,杜门自守。
傅氏亲信朱博被任命为丞相。傅太后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太皇太后”的称号。然而,朱博为相四个月,便因秉承傅太后旨意妄奏事而被切责自杀。御史大夫平当接任丞相,但数月死去。御史大夫王嘉出任丞相,屡屡上疏谏争忤旨。不到二年的时间,丞相四易其人,上自哀帝,下迄百官,都觉得朱、平二相远不及孔光。
孔光的命运又有了转机。
四
元寿元年(前2)正月,傅太后病死。
仇视孔光的傅太后尸骨未寒,哀帝便征孔光诣公车(官署名,职司章奏、征召诸事),问日蚀事。孔光具文上奏,说日蚀乃上帝惩诫世间君主。书奏,哀帝称是,赐孔光布帛,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位次丞相王嘉。不久,哀帝命孔光荐举一人为尚书令,密奏于他。孔光推荐了尚书仆射成公敞。
孔光复出月余,丞相王嘉下狱死,御史大夫贾延免官。哀帝任命孔光为御史大夫,旋即拜为丞相,恢复博山侯的爵位。
距上次罢相,三年零三个月。
哀帝知道,孔光上次免相,实属无辜,自己举动失当,但他又不能自责,只好拿傅氏外戚中的傅嘉做替罪羊,降旨切责道: “傅嘉前为侍中,诋毁仁贤,诽谤大臣,致使英俊长期赋闲在家。傅嘉奸诈不轨,欺下罔上,结党营私,肆意中伤大臣。《诗经·小雅·青蝇》有言: ‘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褫夺傅嘉官爵,免为庶民,回家闭门思过!”这等于为孔光平反,孔光自是感激万分。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五月,哀帝改革官职,三公更名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这是汉代官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三公分治,皆为相职。
丞相名称改了,权力也分散了。
孔光成了大司徒,哀帝的男宠董贤为大司马,御史大夫彭宣为大司空。
到了六月,年仅25岁的汉哀帝一命呜呼。
哀帝无子,他驾崩的当天,太皇太后王政君来到未央宫,接管皇帝的符玺,发号施令。她罢免董贤,任命侄儿王莽为大司马,执掌朝政。两人密谋,商定以中山王刘衎承嗣大位,是为汉平帝。平帝年仅9岁,军国大权操持在王莽手中。王莽有野心,想代汉自立,大肆培植个人势力。
孔光名望著乎天下,太皇太后王政君也敬礼他,王莽欲借孔光的威望扩充自己的势力,达到个人目的,故十分礼敬孔光。他想干什么事,便起草好奏章,让太皇太后讽喻孔光领衔上奏。孔光明白,王莽是在利用他,遂上疏辞职。
王莽不想失去孔光这块招牌,奏白太皇太后: “皇上年少,宜置师傅。”太皇太后遂拜孔光为太傅,命他统领侍卫,巡视宫中,检视舆服食物。孔光成了平帝的保护人。
王莽欲置平帝于他的管制之下,第二年把孔光改为太师,由他兼任太傅。
孔光已洞悉到王莽图谋不轨,但他没有起来抗击,胆怯退缩了,只想明哲保身。他改任太师后,便托病家居不出。
王莽羽翼渐丰,唆使爪牙奏言他的功德,请求特授他“宰衡”的称号,位在诸侯王之上,文武百官都听命于他。
孔光见王莽加快了夺权步伐,更加害怕,连太师的虚衔也不敢要了,托言有病,力辞太师官衔。
太皇太后颁诏,盛赞孔光功德,赐他灵寿杖,让他以太师的官衔在家休养,十日一上朝。
元始五年(5),孔光寿终正寝,享年70岁。
王莽沽名钓誉,奏请太皇太后,赠“太师博山侯”印绶随葬,特赐皇帝才能用的葬具,派九卿之一的少府主持葬礼,谏大夫持节监护丧事,公卿百官会吊送葬,羽林郎400人挽灵车,将作大匠带领将士500人营造坟墓,灵车经过之处,行人皆行礼哭奠。给孔光送葬的人成千上万,光是车辆便有10000多。
孔光可谓生致富贵,死极哀荣。
孔光为官廉洁正直,他精通经学,收过门徒,他成为丞相后,弟子们都渴望得到他的推荐、任用,但孔光的行为却大令他们失望,有些弟子甚至怨恨孔光无情无义。孔光得到的封邑共有11000户,病重时,他上疏让还7000户,还让还了受赐的一座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