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朝 正文

萧何是一个怎样的人?汉朝萧何的结局如何?萧何的历史功绩?

扫码手机浏览

萧何

西汉功名相国多,南朝人物数诸何。

向来富贵喧天地,亦有文章在涧阿。

这是大诗人黄庭坚在元丰四年(1081)作的一首咏史诗。

相国,指西汉第一任宰相萧何; 诸何,谓南朝刘宋享尽富贵的何尚之一家。确如诗人所说,西汉一代,名臣济济,数萧何功名最著。

萧何是泗水郡沛县(今属江苏)丰邑人。秦始皇君临天下的时候,萧何在沛县担任功曹。功曹是县令的属吏,佐县令掌人事、庶务。萧何精明强干,为人正直,在县里名声颇佳。

萧何有个同乡,姓刘名邦字季。刘邦出身一个农民家庭,他父兄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夫。但刘邦不爱劳动,喜交游,好酒色,还喜欢说大话。萧何在县里做功曹,刘邦是泗上亭的亭长,负责方圆十里地段的治安、过往人员宿留等事,官职比萧何小得多。尽管官级不同,两人却是莫逆之交。萧何处处照顾刘邦,刘邦有什么过失,他都曲加庇护。刘邦奉命押解一群人去京师咸阳(今属陕西)服役,与他要好的官吏每人资助他300文钱,唯独萧何送了他500文。刘邦心中十分感激。

不过,碰上刘邦说大话,耍滑头,萧何也时常奚落他。

一天,县令来了位客人,是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听说县令有贵宾莅临,县里的官吏、头面人物都去祝贺。萧何奉县令之命负责接待来祝贺的人。他吩咐说: “贺钱不满千钱的,坐在堂下,不得进堂内!”刘邦也来了,分文没拿,却大声嚷道: “贺钱一万!”吕公听说此人拿了一万钱的重礼,大惊,起身相迎。他会相人,见刘邦仪表非凡,更加敬重,请刘邦到上席就坐。萧何素知刘邦的为人,知道他又在放空炮,就对吕公说: “刘季这人向来爱说大话,办不成什么正经事!”刘邦装作没听见,走到上席坐下,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谈笑自若。

萧何虽然有时奚落一下刘邦,但很看重刘邦的才干。

中央派来的御史来沛县检查官员违法乱纪情况,萧何奉命协助御史工作,干得很出色。于是,他被提升为泗水郡的卒史。在卒史任上,他干得也极出色,官吏考核时,名列第一。御史准备上书推荐萧何去中央任职,萧何不想去,再三辞谢,御史才作罢。

到中央做官,是每个地方官梦寐以求的,萧何为什么不愿去?原来,这时秦始皇已暴病而亡。在赵高的策划下,秦始皇遗诏册立的继承人扶苏被赐死,他的小儿子胡亥登上了帝位,是为秦二世皇帝。秦二世是个昏君,赵高专权跋扈,在他们的统治下,秦王朝更加黑暗,民不聊生。天下即将大乱,在这种时候,萧何是不愿意离开故土的。

不久,他的好友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咸阳。路上,刑徒不断逃跑,刘邦估计不用到咸阳就都跑光了。一天夜里,他对剩下的刑徒说: “你们都跑吧,我也准备逃亡了!”有十几人愿随刘邦一同走,刘邦遂与他们逃隐于芒山、砀山(今安徽砀山东南)一带的山泽中。

翌年七月,900名戍卒在陈胜、吴广率领下,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揭竿而起。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传开,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大泽乡距沛县不远,同属泗水郡。沛县县令慌恐不安,想举兵响应陈胜,但又拿不定主意,便把萧何和曹参找来商议。曹参也是沛县人,时为狱掾——主管监狱的县吏。萧、曹二人说: “君身为朝廷命官,要想举兵反秦,恐怕沛县子弟不相信你。不如先把流亡在外的人召回来,那样,便能集合起数百人,靠他们来挟制众人一同举事,大家也就不敢不同意了。”县令颇以为然,萧何、曹参便让樊哙去找刘邦。樊哙也是沛县人,是个宰狗的屠夫,曾随刘邦逃亡过。樊哙走后,县令又反悔了,唯恐发生意外,就下令关闭城门,加强守备,逮杀萧何、曹参。萧、曹二人闻悉,越城逃出,投奔刘邦。

刘邦率人赶到县城城下,把一封告沛县父老书射入城中,劝城中父老杀了县令,共举大事。城中父老果真听信了刘邦的话,攻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进刘邦,推他为县令。刘邦辞让不就,要人们另选贤明,萧何、曹参在沛县颇有声望,但他们一向明哲保身,怕举事不成,被诛灭全家,便也推举刘邦。刘邦又再三推辞,但见众人没有敢出头的,便横下一条心,就了沛县县令的位子。萧何出任了县丞,即副县令。

刘邦与萧何等人召集了二三千人,树起反秦大旗,活动在沛县一带。

时局的发展颇为严峻。首举义旗的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他在逃跑途中被车夫庄贾杀害。章邯乘胜东进,驻扎在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防备匈奴的30万精锐秦兵也奉命开赴东方,镇压叛乱。秦二世三年(前208)六月,刘邦与项梁、项羽等人拥立楚怀王的孙儿心为王,仍号“怀王”。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羽是项梁的侄儿。陈胜起义后,他们叔侄俩在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率8000子弟渡江北上。项梁善用兵,但有些狂傲。拥立楚怀王后,他打了一些胜仗。楚怀王为了激励士气,宣布谁先打进秦的老巢关中,就封谁为秦王。但不久,章邯夜袭项梁,项梁被杀。项羽、刘邦退守彭城(今江苏徐州)。章邯觉得项、刘仅是一伙残兵败将,不足为虑,便麾兵进击在河北称王的赵王歇。

楚怀王一伙商量对策,决定分兵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 一路以刘邦为帅,统兵西进,收编陈胜、项梁的残部,伺机入关。刘邦与萧何率部开始了艰难的西征。

他们从砀县(今安徽砀山南)出发,攻城斩将, 向关中逼进。

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赵高杀秦二世,去“皇帝”的称号,立二世的侄儿子婴为秦王。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合谋诛杀了赵高。

不久, 刘邦的大军攻入关中, 进抵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南)。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用丝带绑着脖子,捧着天子的符玺,出了咸阳城往南,在枳道亭(今陕西西安东北)向刘邦投降。

刘邦的大军开进咸阳,刘邦想去秦宫玩乐一番,众将领拥进府库去抢银财宝,萧何却去了丞相、御史大夫府,把两府中的律令图书收藏起来。在樊哙、张良等人的劝告下,刘邦打消了去秦宫玩乐的念头,把府库都封起来,还军灞上,派兵把守函谷关,阻止其他人马进入。

不久,项羽率40万大军破关而入,进抵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厉兵秣马,准备消灭刘邦,刘邦不得已,带着张良、樊哙等人去鸿门向项羽请罪,经历了一场惊险的鸿门宴,差点丢了脑袋。随后,项羽作威关中,杀子婴,屠咸阳,烧宫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关巴蜀、汉中41县,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当初,楚怀王有约,谁先入关,就封谁为秦王。关中富庶甲天下,项羽不愿让这块肥肉落在刘邦手里,便说巴蜀、汉中也属关中,把刘邦赶到那里去做汉王。

刘邦愤恨不已,却无可奈何。他拜萧何为丞相,率部去了南郑。

诸将士想念故乡,逃亡的很多。治粟都尉(一个负责钱粮的官)韩信也开小差了。萧何闻讯,来不及报告汉王刘邦,便追韩信去了。韩信是淮阴(今属江苏)人,出身贫寒。项梁率兵北上路过淮阴时,韩信投奔了他。项梁死后,他归到项羽麾下,几次上书献策,项羽都没理睬。刘邦去汉中就任汉王,韩信投靠了刘邦,做了一名小官。不久,他犯法当斩,俯身就刑,一抬头看见刘邦的部将滕公,便道: “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滕公见他出言豪壮,身体魁梧,觉得是条汉子,便救了他,向刘邦推荐,刘邦任命他为治粟都尉,未重用。

萧何曾与韩信几次长谈,十分器重他的才干,也曾向刘邦荐举过,也未引起刘邦的重视。韩信估计萧何已举荐过他,却仍不被重用,遂弃职逃去。

萧何追韩信去了,有人不明真相,奏告刘邦: “丞相也跑了!”刘邦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好像失去了左右手似的。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去见刘邦,刘邦又喜又怒地骂道: “你为什么也逃跑?”

“臣不敢逃跑,臣是去追逃跑的人。”萧何说。

“你追何人去了?”刘邦问。萧何说追韩信。刘邦又骂开了: “跑掉的将尉已经几十个了,你都没去追,区区韩信倒去追了,一派谎言!”

“那些人都算不了什么。”萧何说,“至于韩信,可是个难得的栋梁之材。大王如果仅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倒也罢; 如果想拥有天下,没有韩信怕是不行。大王自己拿主意吧!”

“我当然想打出去,怎甘心呆在这里。”刘邦道。

“大王若想出汉中,能重用韩信,韩信自会留下; 如果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萧何说。

刘邦沉思了片刻,道: “我听丞相的,拜他为将军!”

“拜个将军留不住他。”萧何说。

“那就拜他为大将军!”刘邦咬咬牙。

萧何见状,高兴地说: “好极了!”刘邦准备召韩信入见,拜为大将军。萧何说: “大王对臣下一向不大礼貌,今天召韩信来拜大将,就像叫唤个小孩子来一样。这样随便,是留不住韩信的。大王若决定拜他为大将,就选个吉日,斋戒一番,设个坛场,隆重地拜授,才像个样子。”刘邦依言而行。

韩信拜为大将后,向刘邦献计: “先攻取关中,后图项羽。”刘邦也是这么想的,英雄所见略同,刘邦大喜。

这年五月,即刘邦入关中一个月后,刘邦与韩信将兵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东),袭击项羽分封在关中的三个秦王,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萧何奉命留守关中,征收赋税,筹办粮草。刘邦很快平定关中,命萧何与太子刘盈留守,他与韩信等统兵东进,与项羽决一雄雌。萧何侍奉太子坐镇栎阳(今陕西临潼东北),制订了法令规章,修建了宗庙、社稷、宫殿及县邑衙门。他每办一件事,都请示刘邦,刘邦无不批准; 有时来不及请示,就先酌情实施,待刘邦回来再奏告。刘邦初战不利,士卒伤亡很多,萧何总是及时把征集起来的士卒补充上去,使刘邦有能力继续与项羽周旋。

尽管如此,刘邦把大后方交给萧何一人经营,总是有点放心不下。一次,他正在与项羽鏖战,不时派人回关中慰劳萧何。有个姓鲍的文人对萧何说: “汉王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人慰劳丞相,是对丞相放心不下。鄙人为丞相打算,丞相最好把子弟中能扛枪打仗的都送到东方前线,跟随汉王作战,汉王也就放心了。”萧何听从了他的建议,把子弟数十人遣送到刘邦身边。有了这些人质,刘邦总算放心萧何了。

刘邦与项羽鏖战了整整四年。作战时,他对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多少、财力物力的分布、风土人情等等都了如指掌。这都是凭藉萧何收藏的秦丞相、御史大夫府的律令图书。楚汉战争的结果,终以项羽败北、自刎身亡而告终。

刘邦逐死项羽,即皇帝位。这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置酒,大宴开国元勋。席间,刘邦道: “列侯和诸位将军,都不要讳言,有话直说。朕问你们: 朕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为什么会失掉天下?”高起、王陵两位将军说: “陛下待人轻慢、任性; 项羽待人仁慈、恭敬。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有功者奖,有能者用,能够和他们共享尊荣富贵; 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往往被害,有能者常常受到猜疑,打了胜仗不能论功行赏,夺取了地盘又舍不得分封,因而失败。”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邦道: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朕不如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军食,朕不如萧何; 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朕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朕能用他们,故能够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故最后败在朕手下。”

张、萧、韩三人是刘邦夺得天下的最得力的助手。

刘邦论功行赏,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食邑酂县(今河南永城西北)。在开国元勋中,萧何的封地最大。有些人不满意,说: “我们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兵器,四处征战,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也交锋数十个回合,攻城略地,功劳大小各不相等。萧何没有汗马之劳,只不过发发议论,舞弄文墨而已,毫无战功,封邑反而在我们之上,为什么?”

刘邦没有直接回答,道: “你们知道打猎吗?”

“知道!”众将异口同声地回答。

刘邦又问: “你们知道猎狗吗?”

“知道!”众将齐声高喊。

“打猎,追逐野兽的是狗,而放狗追捕、指示野兽行踪的是人。”刘邦说,“你们能够捕捉到野兽,功劳像猎狗。至于萧何,他是放狗追捕、指示野兽行踪的猎人。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二三人,而萧何却是全家族数十人在军前效力,这些功劳是不能忘记的。”

众人见状,都不敢说什么了。

分封完功臣后,排列众人上朝的位次,群臣都说: “平阳侯曹参身受70多处战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在分封时,刘邦已经压过诸将一次,多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不好再说什么,但心里仍想让萧何位居第一。一个叫鄂千秋的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便说: “大家的提议都不对。曹参虽然有攻城野战之功,但那只是攻战中的一时之事。皇上与项羽对峙五年,常常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遣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皇上的命令,萧何也一次派遣几万人,正好应了皇上的急需。楚汉在荥阳相峙数年,军粮毫无积存,全靠萧何水陆运送关中粮食,军队才不致匮乏。皇上几次败退,失掉山东,全靠萧何保全关中,皇上才能重整旗鼓。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的万世之功。今天即使少百把个像曹参这样的战将,对汉朝也没什么大的损害; 有他们也未必能保全汉室。怎么能让一时之功凌驾于万世之功的上面呢?应该以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好!”刘邦大声赞道,遂定萧何第一,特许他佩带着宝剑、穿着鞋子上殿,上殿后也不必按礼小步快走。

“朕听说推荐贤能的人要重赏。”刘邦道,“萧何的功劳虽然很高,但经鄂君的申辩才更加昭著。”遂封鄂千秋为安平侯。

当天,萧何父子兄弟十几人都受到封邑。刘邦又下令加封萧何2000户,以报答他去咸阳出差时,萧何比别人多送200钱之恩。

刘邦虽然依重萧何,优遇萧何,但他对萧何始终放心不下。因为他知道萧何的能量,一旦萧何有二心,他的江山便会岌岌可危。不过,刘邦最担心的还是七个异姓诸侯王。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分封了七个异姓人为王,他们是: 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信后改封楚王。这些诸侯王的封地几乎是战国时东方六国的全部领土,拥有强大的兵力。他们的存在是对中央王朝的巨大威胁。刘邦逐死项羽后,便开始收拾这些异姓诸侯王。

韩信是刘邦最忌惮的一个。刘邦统一天下的第二年(前201),有人告发韩信图谋不轨,刘邦佯装巡游云梦泽(在今湖南北部、湖北南部),在中途利用韩信晋见的机会,把他逮捕,贬为淮阴侯。四年后,代国相国陈豨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命萧何协助皇后吕雉留守长安,韩信随驾出征。韩信装病不从,暗中派人和陈豨联络,计划在夜间假传圣旨,赦免官府囚徒,在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举事。部署已定,只等陈豨回信。韩信有个门客犯了罪,被韩信囚禁,准备斩首,那门客的弟弟便上书吕后,告韩信谋反。吕后找萧何商量,萧何献计:“假称有使节从北方前线来,说陈豨已被擒斩,命列侯、群臣入宫致贺,待韩信一到,就把他抓起来。”萧何又对韩信说:“你虽然有病,强打精神也应去祝贺。”韩信不知是计,遂前往祝贺,一入宫便被逮捕,在长乐宫的钟室被处死。吕后还下令诛死韩信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亦萧何。

刘邦闻悉韩信被杀,马上派使臣驰返长安,进拜萧何为相国,加封5000户,并派一名都尉率500名士兵去保卫萧何。众人都来向萧何表示祝贺,唯独召平却前来吊丧。召平在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沦为布衣平民,种瓜于长安城东,他的瓜甜美可口,人称“东陵瓜”。召平对萧何说: “相国,您的祸患就要来了。皇上将兵在外,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师,没有什么战争生死之险,反而增加了您的封邑并增派卫队,是因为淮阴侯刚反于京师,皇上对您也有了疑心。给您增派卫队,不是来保卫您的,而是防范您。望您辞谢封赏,把全部家产捐献出来,充作军费。这样,皇上才会高兴。”萧何依计而行,刘邦果然笑逐颜开。

但是,刘邦的戒心始终没有消除。

萧何封相国的第二年,英布反叛,刘邦御驾亲征。征战中,他多次派人回京师询问相国在干什么?萧何恪尽职守,安抚百姓,再次捐献出家产以助军费。有位门客劝告他说: “相国这样做,灭族不会很久了。您位居相国,功勋第一,还能再加功吗?况且您初入关时就深得民心,至今已经十几年了,百姓都亲附您,您还在孜孜不倦地为民办事,使民众更加拥护您,皇上之所以屡屡派人询问您的起居,就是担心您借关中民望而有所举动。您何不以低价强买百姓田宅,故意招民怨恨。这样皇上对您才会放心。”萧何照他的话去做,刘邦在前线听说后,大为高兴。

刘邦平定了英布,回师关中,民众拦路告状,说萧相国强取豪夺百姓田地房屋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萧何入见,刘邦笑着说: “相国这才利民!”说完,就把状子全给了他,道: “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吧!”萧何乘机为民请求: “长安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荒芜着,望陛下准许百姓开垦,收了粮食留下的禾秆照样可以喂养禽兽。”

刘邦勃然大怒: “相国收了商人多少钱财,来为他们要我的上林苑?”马上下令逮捕萧何,交给廷尉看押,给他戴上枷锁。

过了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负责皇宫保卫的官)侍奉刘邦,问道: “相国犯了什么罪,陛下拘禁这么严厉?”

刘邦说: “朕听说李斯相辅秦始皇,有成绩归皇上,有差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受商人贿赂要朕的上林苑,他想讨好百姓,自己得个好名声,所以朕械系他。”

“相国有便民之事上奏,这是他应尽的责任。”王卫尉说,“陛下有什么根据怀疑相国接受了贿赂呢?楚汉相争时,陈豨、英布反时,陛下领兵在外,萧相国镇守关中,他一摇脚则函谷关以西就不归陛下所有了。那时相国不为自己谋利,难道今天还会贪图商人的一点钱财吗?况且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秦始皇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过错。由此看来,李斯为其主分过,又何足效法?陛下怀疑萧相国有二心,恐怕是没有仔细考虑吧?”

刘邦听后虽然不悦,但还是当天传旨赦免了萧何。萧何年事已高,他入谢刘邦,光着脚,跌跌晃晃,一副狼狈相。拜谢过了,刘邦道: “相国休息去吧。相国为民求苑,朕不许,不过是夏桀、商纣一样的君主,相国是一个贤相。朕械系相国,是为了让百姓知道朕的过失而已。”

刘邦在他君临天下的第八年(前195)五月驾崩,他的儿子刘盈承嗣大位,是为汉惠帝。

萧何继续做他的相国。

汉惠帝仁弱,吕后擅权用事。年老的萧何也没什么作为了。

惠帝继位的第二年,萧何罹病,汉惠帝去探望他,问他:“相国百岁后,谁可以接替?”

“了解臣下的莫过于皇上。”萧何道。

“曹参怎么样?”惠帝问。

萧何叩头说: “陛下得到了最好的人选, 臣死而无憾了。”

萧何与曹参是同乡,又曾一同在沛县为吏。但汉王朝建立后,两人逐渐疏远,且有了隔阂,甚至有些彼此瞧不起。然而,萧何还是认为曹参接替他是最佳人选。

这年七月,萧何病逝,谥曰“文终侯”。

萧何购置田宅,必定选贫穷偏僻的地方,建住房不筑围墙。他说: “子孙后代如果贤能,就学我的俭朴; 不贤,那些田宅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看上而夺了去。”他的后代因犯罪而失去酂侯封号的有四世,每次断绝了继承人,天子总是再寻求萧何的后代,续封为酂侯,其他功臣都未曾得到这一恩遇。

唐人司马贞述赞萧何辉煌的一生说:

萧何为吏,文而无害。

及佐兴王,举宗从沛。

关中既守,转输是赖。

汉军屡疲,秦兵必会。

约法可久,收图可大。

指兽发踪,其功实最。

政称画一,居乃非泰。

继绝宠勤,式旌砺带。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原创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1.117.224.231:1009/hanchao/2020078195.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