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统治末年,天下大乱,英雄四起,豪杰倍出。许多人跟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东击西讨,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平定天下以后,为褒奖这些人的佐定元功,将他们分封为侯。刘秀的儿子刘庄继位后,为了让后世记住这些建汉功臣们的业绩,特旨在南宫云台,绘出有殊功元勋32人的图像,悬挂宫中,昭示后人。其中有28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史称“云台二十八将”,刘秀的同窗好友、争夺天下的得力助手、曾一度出任大司徒的邓禹便列为二十八将之首,被誉为“中兴元勋”。
一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元始二年(2)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商、十分富裕的家中。邓禹的父亲希望他能继承家业,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写写算算,识别商品好坏。但邓禹从小有大志,对经商却丝毫不感兴趣。他喜好读书,在13岁时就能诵诗。父亲见他无意于商,便将他送到京师长安求学。当时刘秀也在长安,跟中大夫许子威学习《尚书》,邓禹虽然不满20岁,但一见到刘秀,就认为刘秀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就主动结交刘秀,二人脾气相投,又是同乡,成为好友。在一起呆了几年后,各自回家,一直没有再见面。
王莽统治的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由于连年灾荒,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在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中,逐渐形成两支强大的队伍。一支是新市人(今湖北京山)王匡、王凤兄弟领导的绿林军,另一支是琅玡(今山东诸城)人樊崇领导的赤眉军。地皇三年(22),刘秀与长兄刘縯组织了一支七八千人的“舂陵兵”在南阳起兵,与新市、平林(今湖北随县)的绿林军会合在一起。刘秀族兄刘玄也只身投靠了绿林军。为了使起义队伍顺应人心、具有号召力,也为了有统一的领导,绿林军利用人们对王莽篡汉不满的心理,决定以复汉为名,立宗室刘姓的人为帝,选中了生性懦弱的刘玄。地皇四年,绿林军在淯水之滨的沙滩上临时搭了个台子当作坛,将刘玄拥上坛台称帝。
在豪杰蜂起之时,20刚出头的邓禹审时度势,没有急于参加起义军。刘玄称帝后,绿林军强盛一时,攻占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等地,还占据了邓禹的家乡新野。许多了解邓禹的人都劝他投奔刘玄,一展宏图。邓禹见刘玄系平庸之辈,绿林军诸将都胸无大志,散漫放纵,常常衣冠不整,好像一群乌合之众,这样的皇帝和军队怎能安定天下呢?邓禹知道他们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于是没有答应。又有不少豪杰推荐邓禹做绿林军高官,邓禹执意不从。虽然邓禹认为刘秀是非常之人,昆阳之战刘秀以少胜多,击败王莽军队主力,使刘秀初露锋芒,足以说明邓禹的眼力,但是他没有投靠刘秀,因为刘秀当时在刘玄手下,受制于人,根本没有独立发展势力的可能,邓禹在等待机会。
更始元年(23),刘玄的军队攻占洛阳,并以洛阳为都。刘玄派遣刘秀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受专封有权自行任免官吏,持节北渡黄河,到河北一带镇抚州郡,发展势力。刘秀只带了几百骑兵到黄河以北,受到当地官民爱戴。邓禹闻听刘秀安定河北,招集兵马,认为施展抱负的机会到了。于是他仗策北渡,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追赶刘秀。行了近千里,一直追到邺(今河北临漳)才赶上。
自从长安一别以后,邓禹与刘秀已是多年不见,久别重逢,二人都欣喜万分。在寒暄之后,刘秀对邓禹的到来感到意外,笑着对邓禹说: “我现在有权自行作主任命官职,你远道而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摇摇头微笑着回答: “我不愿做官。”刘秀奇怪地问: “你不愿做官,何苦风尘仆仆,前来寻我?你到底想干什么呢?”邓禹面色庄重地回答: “只希望你的威信恩德,遍于四海,我能尽我微薄之力,使功名留传于史册,就心满意足了。”刘秀听了,发出会心一笑,就将邓禹留在军中,同宿谈心。
谈到军情,邓禹帮助刘秀分析形势,说道: “更始(刘玄)虽然定都洛阳,但现今东部地区尚未平定,赤眉、青犊这些军队,数以万计,长安附近的地方官吏,假藉名号,往往群聚。更始是个庸才,根本无法控制他们,而且他部下诸将都是无能之辈,他们的目的只在于掠夺钱财,滥施威力,以及寻欢作乐,更始的身边没有一个是深谋远虑、忠良明智之人,更谈不上安定四方了。如今天下分崩离析,形势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您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功业,但辅佐更始这样一位皇帝,恐怕最终还是不会有什么建树。”刘秀听了,连连点头。邓禹接着又向刘秀提出建议: “中兴大业,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您虽然是非凡之人,但终归受制于他人,难以施展远大抱负。依我之见,不如现在就作打算,广泛招揽英雄,尽力取悦民心,建立像汉高祖那样的功业,拯救万民生命。您的德才足以谋取天下。”刘秀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命令部下称邓禹为邓将军,邓禹一直跟随刘秀左右,还常常留宿在刘秀帐中,参与制定策略,谋议军情,并一同北上真定(今河北正定),后来到了广阳国的蓟县(今北京大兴)。
就在邓禹随同刘秀在黄河以北地区活动的时候,另一股势力占据了河北。赵国邯郸有一个叫王郎的占卜人,冒充刘汉宗室,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聚集数千人,在邯郸称帝,并派人遍告各州郡,州郡官员和百姓信以为真,结果自赵国以北、辽河以西各郡,多半归附王郎。
当时邓禹随同刘秀在蓟县,刘秀致书上谷(治沮阳,今河北归来)、渔阳(治渔阳,今北京密云)两郡,征发援兵,准备与蓟县兵马汇合出击王郎。不料广阳国决定响应王郎,王郎还派人到蓟县,悬赏十万户,索拿刘秀,刘秀兵单将寡,无法继续留在蓟县,便带着邓禹等亲信将士,从南城门突出城外,星夜南驰。当时正值严冬,天寒风烈,一路上他们不敢进入广阳国的城邑。狂奔了几百里后,到了饶阳(今河北饶阳)的芜蒌亭,只有刘秀吃了点儿从民间讨来的豆粥,邓禹与众将饥肠辘辘,无力再向前行。他们决定冒充王郎使者,进入饶阳驿站,请驿吏供些饮食。众人实在是饿极了,当驿吏送来食物时,个个狼吞虎咽,引起驿吏的怀疑。驿吏到外面槌鼓数十下,谎称邯郸将军到了,众人都大惊失色。刘秀要跳上车子逃跑,转念一想这样做无疑暴露了自己,便急中生智,慢慢地坐下,从容地对驿吏说: “请邯郸将军入见!”驿吏含混对答,刘秀心中明白是驿吏使诈。休息了一会儿,刘秀故意说: “邯郸将军可能在路上逗留,我们不便再等了。”邓禹等人也随声应和,总算度过了这一关。他们不敢久停,又昼夜兼行,一路上披霜挂雪,手脸都冻破了,面无人色。尽管如此,邓禹跟随刘秀的心始终不变。
邓禹随刘秀一行又到了下曲阳(今河北晋县),闻听邯郸的追兵已经追来,众人只得急渡滹沱河,以摆脱追兵。刘秀派去探河的人回来说,滹沱河没完全结冻,又无船可渡,众人听了很惊慌。刘秀又派王霸再去探视,王霸来到河岸,只见河中间漂浮着几只冰块,北风呼叫,冰块逐渐聚合。王霸心想追兵就在后面,生死总须一渡,如果回去说依然过不了河,恐怕众人会更慌乱,不如说谎,将他们叫到河边,再做打算。等到刘秀他们赶到河边,由于天气寒冷,河已封冻,众人安然过了滹沱河,后来王霸将此事告诉了邓禹,邓禹不禁暗自惊奇,心里说: 真是天助明公。
过河后,又遇上大雨,浑身湿透,加上北风一吹,身上都结成了冰。他们又冷又累,见道旁有一间空房子,就进去躲避。房中不仅有柴禾,还有主人剩下的一些小麦,邓禹就叫冯异和他一起动手做饭,一个点火,一个抱柴,又将众人的湿衣放在灶上烘干。饭做好后,先给刘秀盛了一碗,而做饭的邓禹没吃上半饱,刘秀对这位比自己小8岁、跟自己共患难的同窗好友既感激又欣慰。
后来邓禹随刘秀到达没有归附王郎的信都郡(治信都,今河北冀县),得到太守任光的拥护,和成(治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太守邳彤也来到信都归附刘秀。为了击败王郎,刘秀派邓禹征发各郡国的“奔命”军(古时候郡国所设置的特殊军队,若有急难,派遣其骁勇者闻命奔赴,故称“奔命”),得到几千兵马,由邓禹亲自率领,攻取乐阳(今河北真定、正定一带)。然后随刘秀一同攻打钜鹿(今河北平乡),进抵广阿城(今河北隆平)。在广阿,刘秀住在城楼上。一天夜里,邓禹陪同刘秀翻阅地图,查看天下形势。刘秀见自己活动了半年,成就不大,便有些心急地指着地图对邓禹说: “天下郡国如此之多,到今天为止才得到其中的一个。你从前说过,以我的德才足可以平定天下,现在看来,谈何容易?”邓禹说: “如今国内纷乱,人们渴望能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如同儿子思念母亲一样。古时候兴盛起来而得天下的人,其成败全在于德之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有了邓禹的激励,刘秀顿时信心倍增。
更始二年四月,刘秀率邓禹及诸将已攻下了中山国、涿郡、钜鹿、清河等郡,接着进军邯郸,连战连捷,王郎被斩后,其在河北的势力顿遭瓦解。
这时,刘玄迁都长安,大封功臣,刘秀被封为萧王。刘玄见刘秀在河北一带势力日渐强大,心生疑忌,便派使者到河北,命令刘秀停止在河北的军事行动,让他西归长安。刘秀此时羽翼业已丰满,想坐观关中变化,他便以河北未平为由,拒绝还都。
王郎的势力虽然消除了,但在黄河以北尚有铜马、青犊、高湖、重连等近十支农民起义军的势力,每支起义军少则数万人,多的可达20万人。这年秋天,刘秀派邓禹与大将盖延一同率军到清阳(今河南中牟)去进攻农民起义军的一支——铜马兵。盖延率军先到清阳,进攻受挫,撤兵固守城池,被铜马兵重重围困。邓禹率军赶到,经过激战,邓禹打败了铜马兵,活捉了铜马兵的大将。接着,邓禹与刘秀乘胜追击,追至蒲阳(今河北完县)与前来会合铜马兵的高湖、重连两支义军进行大战,接连获胜,数十万人投降刘秀,刘秀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河北一带也大致平定。
二
当刘玄进入长安的时候,另一支农民起义队伍赤眉军仍在关东活动。赤眉起义领导人樊崇,在莒县起义之后,一直转战于泰山(治奉高,今山东泰安)、北海(治剧县,今山东昌乐)一带。这支军队的成员都是善良淳朴的农民,有着良好的纪律,在军事行动中除了口头约束以外,没有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军中地位最高者称“三老”,其次称“从事”,再次为“卒史”,都是西汉地方小吏称呼。为了同官府军队相区别,他们把眉毛涂成红色,从此有了赤眉军的称号。在刘玄定都洛阳时,樊崇率20多位部将接受了刘玄的列侯封号。后来由于刘玄排斥赤眉,樊崇又脱离了刘玄的领导,转战于河南一带,队伍发展到30多万人。
赤眉军远离家乡作战,部众有思乡情绪,常常欲往东归,军心有些涣散。樊崇认为部众回乡必散,不如西攻长安。更始三年六月,赤眉军在西进途中,从队伍里找到一个据说是朱虚侯刘璋的后裔、15岁的牧童刘盆子立为皇帝,以樊崇为御史大夫,徐宜为丞相,浩浩荡荡,挺进长安。
刘秀见赤眉军西攻长安,心中暗自高兴,长安是座孤城,他估计赤眉军一定会攻下,这样自己就可以乘隙吞并关中,刘秀预感到争夺天下的时机已到,要平定四方,首先要选定一个立足点,他决定以财物富实、北据太行山、南临黄河的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作为谋取天下的基地。然后他精心布置,决定首战关中。而刘秀自己正经营中原,必须将西征关中这项重任托付给一个有谋略,做事稳重,又能专任攻伐,独挡一面的人。他决定派遇事深沉、心胸广阔的邓禹率兵西征,封邓禹为前将军,持节西进,并调拨两万精兵由邓禹率领,让邓禹自己挑选可以跟他一起西征的大将。
邓禹自杖策北渡以后,一直跟随刘秀左右,此刻他见刘秀将西征重任交给自己,深感刘秀对自己的器重和信任。他挑选了冯愔、宗歆、邓寻、耿䜣、左于、樊崇(与赤眉领袖樊崇重名)等几位大将,以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拜韩歆为军师,决心不负刘秀重望,平定关中。
邓禹部署完毕,向刘秀辞行,刘秀依依不舍地对邓禹说:“将军此行,不知何日归还?你走以后,我的身边就少了一个出谋划策的人。刘玄虽然在关中,但他的部将朱鲔、李轶尚据守洛阳,将军西行,我又要去安定北方,朱、李二人必然来进攻河内,如今此地刚刚安定,不能不派人留守,究竟该留谁,还望将军指教。”当时刘秀凡任命、委派各位将领,大都征求邓禹的意见。刘秀在广阿,要发兵幽州(辖今河北东部、辽宁),不知派哪个大将好,就连夜召邓禹询问。邓禹说: “我曾多次和吴汉交谈,他有勇有谋,其他将领比不上他,莫如派他前往。”刘秀听从。邓禹每次所推荐的人都十分称职,所以刘秀认为邓禹是一个善于鉴别人才的人。邓禹常与寇恂谋划商议对敌之计,为寇恂的才能而震惊,便多次拿出牛肉好酒招待寇恂,待以重礼。这次听了刘秀的讯问,邓禹便对刘秀说:“过去高祖刘邦任用萧何守关中,不再有西顾之忧,所以能够集中精力平东方,终于成就了大业。现在河内有黄河环绕,地势险固,百姓富足。寇恂有足够的文才武略,有治民帅军的才能,足当此任。”刘秀点头称善,后来寇恂果然很出色地完成了留守大任。
更始三年正月,邓禹率两万大军开始西征。首先到达箕关(今河南济源西),然后准备进入河东郡,河东都尉把住关口不开,邓禹连攻了十天,终于攻破,还缴获军用物资千余车。接着包围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攻了几个月,没有攻下。这时刘玄闻听邓禹西征,连忙派大将军樊参前去抵挡。樊参率领数万军队进攻邓禹。邓禹派众将领在解县(今山西虞乡西)南面迎击,打败了樊参,将樊参斩首。
樊参惨败的消息传入长安,刘玄坐卧不宁,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以及大将张卬等人,率兵十万,联合进攻邓禹。邓禹的军队与敌在安邑附近整整大战一天,但寡不敌众,作战失利,骁骑将军樊崇战死。战到傍晚,王匡收兵。军师韩歆和各将领见军势已受挫,都劝邓禹趁夜间撤军离去,邓禹没有听从。
第二天是癸亥日,王匡认为癸亥属于六甲凶日,怕带来恶运,整整一天没有出兵,这样给邓禹军队一个休整的机会。邓禹利用这一天更换、修整兵器,重新部署军队,并激励将士,鼓舞士气。第三天早晨,王匡派出全部军队进攻邓禹,邓禹见敌人来势凶猛,命令军队不得轻举妄动,等王匡军队到达营前,便传令诸将击鼓并进,士兵喊声冲天,杀向敌阵。王匡的军队被吓蒙了,顾不上打仗,掉头就往回跑。邓禹率兵乘胜杀敌,大败王匡的军队,王匡弃军逃走。邓禹又率轻骑急追,俘虏了刘均和河东太守杨宝。这一战,邓禹大获全胜,缴获了符节六只,官印绶五白,兵器不可胜数。邓禹将李文留在河东任太守,更换了所属各县的全部长官,以稳定和安抚地方,于是河东郡宣告平定。
建武元年(25)六月,邓禹在西部征讨之时,刘秀在鄗城(今河北柏乡)千秋亭前登基称帝,国号汉,改这年为建武元年,颁诏大赦,设置百官。邓禹拜大司徒。因邓禹在外作战,无法领受,刘秀就派使臣拿着符节和册封文书送至邓禹的大营,文书写道: “诏命前将军邓禹,信守忠孝,常与朕谋划军机,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崤山以西),功勋卓著。今拜作司徒,派遣奉东都尉授与司徒印绶,封为侯,食邑万户。”邓禹跪拜领授,当时他只有24岁。
这年秋天,邓禹率军渡过汾阴河,进入夏阳(今陕西韩城)。刘玄派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率十万军队和左冯翊(治高陵,今陕西高陵)的地方部队共同在衙县(今陕西白水)抵御,邓禹再次打败刘玄的军队。
就在邓禹西进关中的时候,赤眉30万大军已到了华阴(今陕西华阴),逼近长安。被邓禹打败的王匡、张卬等人逃回长安,他们对众将说: “河东已失,赤眉也近在华阳,旦暮且至。长安是座孤城,恐怕难以守住,我们不如掠城中财富,东归南阳,如若不成,就退入湖池做盗贼。”众将一起入宫劝说刘玄。刘玄没有答应,而是派王匡去阻击赤眉军。张卬等人不满,准备劫持刘玄。刘玄闻讯,对他们抢先下手。这样,王匡、张卬与刘玄反目,在长安展开厮杀。赤眉军乘刘玄政权内讧之机,向西推进至高陵(今陕西高陵),王匡率军投降了赤眉军,一起攻入长安,刘玄投降,后被缢死。
赤眉军又接连攻占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许多地区,这时,社会上劫掠现象不断发生,百姓惧怕战争,不知逃往何处为好。听说汉将邓禹扫平河东、渡河西进,关中的百姓都奔走相告,又听说邓禹的军队军纪严明,不犯秋毫,于是互相扶老携幼,迎接邓禹军队。邓禹在每次停留的地方都驻车插节,招抚慰劳百姓,有时还停车询问他们的情况。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未及束发年龄的幼童,都竞相拥挤在邓禹的车下,无不感激,人们仿佛重新看到了大汉的威严,欢声载道,喜气盈衢。于是邓禹之名威震关中。刘秀对邓禹的举动和措施大为赞赏,多次赐书褒扬他。
三
邓禹得到了关中一带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每天前来归附的人数常以千计,不久人众已号称百万。在这种形势下,诸位将领和关中豪杰都劝邓禹直接进攻长安。但邓禹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仔细分析形势: 将士一路征战,已经疲乏,而且前无粮草供应,后无物资输送,而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实,军队士气锐不可当,因而不宜立刻进攻长安,便对部下说: “虽然我军现在人数众多,但能够打仗的很少,一旦大军深入,被赤眉包围,便后无退路。而我军粮草匮乏,不耐久战,赤眉虽然现在居守长安,但他们没有长远打算,粮草再多,终有耗尽的那一天。上郡(治肤施,今陕西绥德)、北地(治富平,今宁夏吴忠)、安定(治高原,今甘肃固原),地广人稀,粮多,牲畜也多,我们暂时去北方休整军队,靠近产粮地区,就粮养士,察看赤眉薄弱环节,然后设法攻取长安。”众将听后,连连点头。于是邓禹率军一路北上,沿途所经过的地区,各郡县官吏打开城门迎接。后来到达距长安200里的栒邑(今陕西旬邑),西河(治离石,今山西离县)太守宗育派儿子捧着邓禹晓谕各地的文书,前来归降,邓禹便派这对父子二人到洛阳去做官。
赤眉军闻听邓禹北驻栒邑,便派兵尾追围剿,兵士之多,号称百万。邓禹立足未稳,栒邑城又无坚可守,就准备继续北上,引兵进入一个坚城,再对付赤眉。邓禹手下众将畏惧赤眉军,都害怕被派在后面。邓禹不忍心下死令,就用抽签的办法决定。邓禹将众将姓名写在竹签上,将签放在竹筒里,然后按序抽签。这时有一个叫张宗的大将不肯,他是在邓禹平定河东时归附的,此人多有权谋,被邓禹上表为偏将军。他对邓禹说: “生死由命,我不能辞难就逸!”邓禹怜爱地望着他,叹息说: “你有亲人在营中,难道你不顾他们了吗?”张宗说:“我听说一卒毕力,百人难挡; 万夫拼死,可以横行。我有兵士数千人,凭借将军您的威望,还怕什么呢?”于是张宗自愿留在最后。当邓禹率军到达另一座城邑,布置好兵力时,对众将说: “以张将军之众,抵挡百万之师,好比以一片雪花投入沸汤,即使倾尽全力,也难守城。”邓禹又派了二千骑兵,配合张宗,里外夹击,击退了赤眉军的进攻。
建武元年十月,刘秀击败了刘玄手下的两个大将李轶和朱鲔,占领洛阳,并以洛阳为都。刘秀见关中还没平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不免心焦,下诏命说: “司徒德如唐尧,亡贼残似夏桀。长安的官吏和百姓因无所归依而惶惶不安,最好趁这时进兵讨贼,安定、抚慰西京,以此稳定百姓之心。”邓禹仍然坚持自己就粮养士的意见,分别派遣将士攻取上郡各县,征兵募粮,然后移驻大要(今甘肃宁县东南)。
邓禹派部将冯愔、宗歆驻守栒邑。冯愔是积弩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二人地位相等,都不肯服从对方,最终反目成敌,为争权而互相进攻。冯愔杀掉了宗歆,又领兵攻打驻守大要的邓禹。邓禹对自己精心选中的部下的背叛行为痛心疾首,他想如果回击冯愔,势必损耗内部力量,若是被赤眉军知道,又要乘隙进攻,他想来想去,不知所终,就派使者将这件事汇报给刘秀。刘秀问使者: “与冯愔最要好的人是谁?”使者回答说: “护军黄防。”刘秀估计冯愔和黄防不会合作长久,冯愔还会制造矛盾,于是对使者说: “你可回报大司徒,不必担忧,将来拘捕冯愔的人,必是黄防。”刘秀又派遣尚书宗广持节到邓禹军中,让邓禹招降黄防。后来过了一个多月,黄防果然捆绑着冯愔,带着他的军队前来请罪。已投降赤眉军的王匡、成丹又来投靠邓禹,邓禹让他们和宗广一起东归。到达安邑时,王匡又想在半路上逃跑,被宗广杀掉,冯愔则被押解到洛阳。
不久,刘秀再次督促邓禹攻取长安。当时邓禹尚有后顾之忧。一是自冯愔在栒邑反叛之后,军威已损,二是关中地区除了赤眉军以外,西部还有扶风(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人窦融自号为大将军,统领河西五郡,安定人卢芳假称是汉武帝的曾孙,自称西平王,占据安定。这些割据势力虽然盘踞在西部,但无不窥视长安。因此邓禹一直徘徊在黄河以北,始终没有南行。在长安西部天水(今甘肃天水),隗嚣自称西州上将军,招揽各地豪杰,势力比较强大,他曾一度归附刘玄。冯愔反叛时,西去天水,隗嚣打败了冯愔。邓禹闻听隗嚣名震西州,便派使臣持节封隗嚣为西州大将军,专管凉州(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朔方(治临戎,今内蒙杭锦旗)事宜,隗嚣领受,并答应在西部阻击赤眉,邓禹这才放心南下。
赤眉军在攻占长安以后,只是一昧地搜索珍宝、焚烧宫室,甚至杀掠百姓,毫无政治谋略。不久,长安的粮食吃光,百万大军陷入困境。恰在此时,传来邓禹要攻长安的消息,赤眉军不得不在焚烧宫室、挖掘园陵后撤出长安,西去安定、北地一带。
建武二年(26)正月,邓禹兵至长安城下,这时赤眉军已西走扶风,邓禹的军队毫不费力地长驱直入,驻军在昆明池。至此,邓禹出征历时整整一年,拥兵进入长安。
在长安,邓禹先是犒劳将士,然后率诸将领沐浴更衣,斋戒了几天,选择良辰吉日,拜谒、祭祀高庙,收集西汉11个皇帝的神主,派使者奉至洛阳。他还巡行察看了西汉各皇帝的园陵,并设置了官吏奉祀看守。邓禹又按着刘秀的旨意,为被赤眉军勒死的刘玄重新安葬,葬在汉文帝的陵墓霸陵园内。
建武二年春,刘秀派遣使者更封邓禹为梁侯,加封食邑四县,并赐策文。文称: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
四
在长安东南,有一个自称武安王的骁勇善战的南阳人延岑,率众据守在汉宣帝墓所杜陵一带。在各地豪杰纷涌四起时,延岑起兵汉中,打败了汉中王刘嘉,称雄子境。刘嘉向正在长安的刘玄请求援助,刘玄便派大将李宝与刘嘉合击延岑,延岑寡不敌众,由汉中北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南),在陈仓(今陕西宝鸡)附近,被追来的刘嘉击溃,延岑收拾余部来到杜陵。
邓禹稳定长安后,派兵攻打延岑,两军战于蓝田(今陕西蓝田),邓禹的军队没能取胜,退回长安。由于长安已十室九空,邓禹军中粮草供应出现困难。这时在云阳(今西安附近)的刘嘉前来归附,邓禹就以云阳为物资供应基地,镇守长安。刘嘉营中的李宝见邓禹年轻,就常常对邓禹傲慢无礼,邓禹将其斩杀。李宝的弟弟招集了李宝的部下,倒戈进攻邓禹,邓禹派心腹将领耿䜣迎战,耿䜣战败身死。由于粮草供应不足,军队作战力大大减弱,加上冯愔反叛损害了军威,一些归附者渐渐离开了邓禹。
赤眉军离开长安,一路西行,想要到陇县境内。当时天降大雪,坑谷皆满,许多人被冻死,又遭隗器军队的迎头痛击,赤眉军不得已又折回东行。然而长安已被邓禹占领,赤眉军料定不易攻入,就在长安附近停了下来。为了寻求衣食,赤眉军挖帝王陵墓,在杜陵,与延岑又展开大战。
邓禹率军乘赤眉军疲敝、又与延岑作战之际,发起进攻。一直为衣食所困的赤眉军为了活命,奋勇冲杀,势不可挡,邓禹的军队伤亡惨重,兵败而归。在休整几日之后,邓禹亲自率军离开长安征讨赤眉。行至云阳时,接到长安警报,赤眉军乘虚进攻,长安已经失守。邓禹得知赤眉精兵在外与延岑作战,就率军回去救长安。到了城下,被赶来的赤眉将领谢禄打败。邓禹无处可归,不得已前往高陵。邓禹军中随带的粮草,本来就有限,渐渐吃光,饥饿的军卒只得挖野菜充饥。面临困境的邓禹,急报洛阳,请求接济。刘秀考虑到邓禹出征已经一年多,手下六员大将,两个战死,一个被杀、一个被押回洛阳,而将士转战于河东、关中一带,遇到的都是劲敌,现在已经疲乏不堪,不能再战下去了。于是刘秀决定召回邓禹,改派冯异。下诏给邓禹: “赤眉无粮,自然东归,我另派军队以饱待饥,以逸待劳,伺机围攻,你不必担忧,可速归。”
这时关中地区饥荒严重,白骨蔽野,出现了人食人的惨象,20多万赤眉军无法在此停留下去。建武二年十二月,如同刘秀预料的那样,赤眉军因粮食奇缺放弃长安东归。邓禹对于刘秀委以重任而未能平定关中,心里一直惭愧不安。接到诏命后,一面东归,一面鼓励士兵,寻找机会再战赤眉。建武三年正月,邓禹率饥疲之师北渡黄河,在湖县(今属陕西)进攻赤眉,兵败。归途中又战了几次,邓禹都以失败而告终。
同月,东归的邓禹与前来接替的征西大将军冯异相遇。邓禹想要和冯异联攻赤眉。冯异说: “我与贼军相抗60余天,战了数十次,虽然俘获一些贼将,但余众尚多,我们可以推示恩信,加以引诱,顽抗之敌再用兵攻破。而且皇上已派诸将分驻渑池(今河南渑池),让我在西侧攻击,不用多时,就可以一举歼灭,这是万全之计。您还是奉旨东还,贼众交给我荡平就是了。”邓禹听了这话,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一直愧于无功,求功心切,便不听冯异劝说,派大将邓弘与赤眉交战。
赤眉军在与邓弘激战时,见邓弘的士兵都面有饥色,便扔下大批辎重,假装败退。临撤时,他们在扔下的车子里装满土,上面洒一层豆子盖上。邓弘不知是计,引兵去追。饥饿的士兵见到豆子,争相去抢食,队伍顿时大乱。赤眉军又翻身杀回,邓弘军队溃败。邓禹和冯异一同去救援,战了多时,才杀退赤眉军。冯异见士兵多半饥疲,就劝邓禹说: “赤眉虽然后退,但并非真败,我军已经饥倦,应该暂行休息。”邓禹求胜心切,仍然没有听从,径自率军急进,冯异只得跟在后面。追了好长时间,当追至回溪(今河南洛宁境内),赶上了邓禹的军队。一路上,他们根本没有见到赤眉军的影子,正在疑惑间,只见赤眉军从四面八方涌来,包围了邓禹、冯异,更多的赤眉军杀向阵营,将邓禹、冯异的军队截成数段,邓禹的军队本来战斗力就已削弱,又见赤眉来势汹涌,无心迎战,各自寻路逃跑,来不及逃的死于乱军之中,伤亡多达三千余人。邓禹知道此战必败无疑,便乘乱率领骑兵24人杀开一条血路,奔向宜阳(今河南宜阳)。
建武三年正月底,在外征杀整整两年的邓禹面带愧色回到京师洛阳。刘秀好好安慰了一番,邓禹自愧无功,交上大司徒及梁侯印绶,刘秀又将梁侯印绶送还邓禹。数月后,征拜邓禹为右将军。
延岑在关中据守杜陵、蓝田,被冯异击败。他又率众东行,回到家乡南阳,占据了数县,然后北上欲进攻洛阳,在东阳(今郑州南)被打败。延岑又与自称楚黎王的秦丰联合起来对抗汉军。建武四年春,延岑又攻占顺阳(今属河南)一带。刘秀派遣邓禹率邓晔、于匡围剿延岑,在郑县(今河南郑州),邓禹击溃了延岑主力,又乘胜追击,追至武当山,再次打败延岑,延岑只率少数亲兵逃往汉中,其余都投降邓禹。邓禹凯旋班师回朝,心中总算有些安慰。
五
建武十三年(37),自王莽后期就纷乱的天下终于被刘秀平定。为了表彰南征北战、东击西讨、佐定江山的有功之人,刘秀大封功臣,并增加分封的户邑。邓禹被封为高密侯,食邑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昌安(今山东安丘东南)、夷安(今山东高密)、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4县。由于邓禹杖策定谋、选贤良材、军功卓著被列为中兴元勋。这时的邓禹位极人臣,功成名就,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恃功居傲。邓禹知道,经过多年征战,刘秀已厌倦兵事,更不愿让这些功臣拥众京师,高居官位。如今天下已经平定,不再用兵,邓禹就主动辞去右将军职位,将兵权交出。而刘秀也一反高祖以功臣任相执政的办法,不给功臣实权实职,只给予封侯及优厚待遇。邓禹为人仁厚、淳朴,深得刘秀敬重,对邓禹施以隆恩,赐位特进,常召入宫中参议国家大事,这是功臣中少有的殊荣。邓禹鉴于“狡兔死,走狗烹; 高鸟尽,良弓藏; 敌国破,谋臣亡。”以及西汉初年刘邦杀戮功臣的历史教训,他常居安思危,自我克抑。为不使自身名势太盛,以致权高镇主,他退避名位,远避权势,在府中悉心读儒学经书,家中的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从不经营田产和财利。
后来,刘秀在一次朝宴时,大会功臣,问他们: “你们如果没有遇到我,爵位会不会像今天这样高? 想过会做些什么吗?”邓禹谦逊地回答说: “我在少年时代曾读书,可以当州郡的文学博士。”刘秀笑笑对其他人说道: “他未免太谦虚了。”正因为邓禹的谦逊,或者说是明哲保身,才赢得了刘秀的信赖和欢心,使刘秀更加敬重他。中元元年(56),邓禹以特进出任代理大司徒之职。二月,跟随刘秀到东方巡视,在泰山筑台祭天。
邓禹为避名位,深居简出,在家侍奉母亲,十分孝顺。邓禹还悉心教养子孙,整饬家规。邓禹共有子13人,他不愿让子孙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他让13个儿子各自学成一种安身立命的本领,并且教育子孙后代,男儿必须读书,女子则操作家事,邓禹的这些做法被后世的士大夫认作可以效行的榜样。邓禹的子孙后代在东汉累世贵宠,凡侯者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像任侍中、将、大夫、郎等官职则不可胜数。其中有二人是汉明帝刘庄的乘龙快婿。一人是安帝妹婿。此外还有两位皇后,邓禹的孙女邓绥是汉和帝皇后,在安帝时以太后身份临朝执政16年,由于邓禹家规严谨,邓绥对自己家族管束严格,邓氏外戚向来谨慎,远避权柄,是东汉几个得势的外戚集团中表现比较好的一个,不能不说与邓禹的家规有关。邓禹的第六子邓训是诸子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邓训严守家风,诸兄弟没有不敬畏他的。他曾镇守西北边疆,对羌、乌桓恩威兼施,受到爱戴,羌人得知邓训病逝,都说: “邓使君已死,我等也死了。”乌桓人为邓训立祠,每遇病灾,则拜祠求福。邓禹诸子恪守家规,遵章守制,学有所成,是诸侯子孙中的佼佼者,实属邓禹教养有方。
中元二年(57),刘秀的儿子刘庄继位,因邓禹是刘秀时代的元功之首,封为太傅,位上公,倍受尊重与宠信。其他大臣朝见天子时都面向北,而刘庄对邓禹则尊如宾客,让他面向东站立,不需行君臣大礼。任职一年多,邓禹就卧病在家,刘庄几次亲自到邓禹家中慰问,任命邓禹的两个儿子做郎官。永平元年(58)五月,57岁的邓禹病逝,谥曰元侯。邓禹封地分为三国,长子袭封高密侯,次子封昌安侯,三子封夷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