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杜林的父亲杜鄴,汉成帝、哀帝年间曾做过凉州刺史。杜林从少年时代就好学深思,家中又多藏书,博学多闻,被当代人称为通儒。
杜林青年时代出仕,先做郡吏。王莽失败后,天下战乱,杜林与弟弟杜成、同郡好友范逡、孟冀等人,携带家眷离开本郡,去河西避难。这时割据陇右的隗嚣因仰慕杜林的声名,半路截住杜林,给他一个官职领取俸禄。但杜林以为隗嚣不能长久,称疾不起。隗嚣虽然怨恨,但还是宽容杜林,下达命令说: “杜林为当代大儒,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现在宜保持师友的关系,顺其志向。”
建武六年(30),杜林的弟弟杜成病故,隗嚣准许杜林护其弟灵柩东归。杜林走后,隗嚣又懊悔,派刺客杨贤追杀他。杨贤追上杜林后,见杜林身推鹿车,载着弟弟的灵柩,叹息说:“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是小人,怎么忍心杀义士呢?”说罢,自顾逃亡去了。
光武帝刘秀听说杜林已回到关中,就征辟他为侍御史,并亲自接见了他,向他询问关于经书的源流以及河西地区的事宜。杜林对答有礼,光武帝非常高兴,赠送给他车马衣被。朝中百官知道杜林受到皇帝的器重,对他非常崇敬。
与杜林同时代的经学大师,还有郑兴、卫宏等人。郑兴是著名文献学家刘歆的学生。杜林与他们交会后,非常高兴地说: “我杜林见到他们,真是三生有幸。”他们之间相处得很好。卫宏和他的学生徐巡还拜杜林为师。
杜林在陇西避难时,曾得到漆书《古文尚书》一卷,非常珍惜,屡次遭难,他总是怀抱这卷书,从不离身。当时今文经学立于学官,是官方学问,十分显赫。而古文经学仅在民间,不大流行。杜林将漆书《古文尚书》给卫宏赏阅,说: “我饱经战乱,惟恐这古文经学不流行于世,谁知东海卫宏、济南徐巡能传此学。虽然古文不合时务,希望学生们不忘此学。”卫宏、徐巡更加重视钻研古文经,于是古文经学渐渐流行开来。
后来杜林代替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杜林在司直任上,乘机推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以及陇西牛邯等人到朝中做官,这些人多受到重用。
建武十一年(35), 东汉政府废除司直官,杜林改任光禄勋。
后来皇太子刘强因母亲郭皇后被废,请求辞去皇太子位,改封东海王。光武帝为刘强重选官属,杜林被选为东海王傅。这表明了刘秀对杜林政治上的信任。
不久,杜林改任为少府,管理皇室的财产。建武二十二年(46),杜林又复任光禄勋。就在这一年,杜林代替朱浮任大司空。在大司空任上,杜林受到称赞,认为他很称职。不过到第二年,杜林就因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