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有一位清贫的学子长途跋涉,到长安求学,在入函谷关的时候,对天发誓: “若不为天子使者,誓不出此关!”他后来终于如愿以偿。这位有志青年就是汉明帝时官至司徒的郭丹。
郭丹字少卿,南阳骧县(今河南邓县)人。汉成帝河平四年(前25),郭丹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父亲郭稚在西汉成帝时官至庐江太守,奉公守法,有清廉之名。郭丹幼时,他的母亲便去世了。7岁那年,不幸再次降临,作为家庭支柱的父亲又因病去世了。小小的年纪便父母双亡,对一个孩子来说,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此。家庭的变故使郭丹成熟了。他和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继母相依为命。郭丹很懂事,小心孝顺继母。他从小就很爱读书,可父亲的去世使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母子二人衣食都没有着落,又那儿有钱买书呢?为了郭丹的前途,继母毅然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首饰衣物,为郭丹购买书籍,鼓励他发奋求学。
郭丹20岁的时候,辞别继母,到长安求学。当时,一般吏民出门远行或出入关界,必须持有“符传”,“符传”类似于身份证或通行证。对于旅客查验符传,是商鞅变法以来的制度。郭丹此行到长安要经过函谷关,就必须买符入关。符上要写清人名、到达地址等事项。郭丹家境贫寒,衣着寒酸,函谷关关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对他百般刁难。郭丹非常愤慨,发誓说: “我若不能为天子使者,终生不出此关!”
郭丹到了长安以后,进入太学读书。在太学中,郭丹发奋苦读,成绩出类拔萃,后来留在太学任教,儒生们都很敬重他。大司马严尤慕名请郭丹出来做官,他装病推辞了。后来,王莽亲自下诏,征召郭丹,郭丹并不领情,他宁肯和其他儒生一起逃亡到北地(今宁夏境内),也不肯入仕新朝。
更始二年(24),三公联名向更始帝推荐郭丹,说他才华出众、人品高洁,而且忠于汉室,不仕新朝,建义更始帝委以重任。更始帝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下诏拜郭丹为谏议大夫,并派他持节到南阳受降,安抚降民。这时,郭丹离家已经12年了。他在阔别家乡12年之后,终于乘高车持节出关,实现了自己当年在函谷关前立下的誓言!
更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潜伏着许多危机。更始帝刘玄既无开国帝王的气魄、眼光和政治谋略,又缺乏驾驭群臣的才能。他入主长安之后,既没有制定统一中国的方略,也没有调兵遣将进行统一的军事行动,更没有宣布根除王莽积弊、与民更始的政策,而是忙于大封诸王和尽情享乐。搞得朝政日非,诸将离心。很短的时间内,更始政权从上到下已是一片混乱,而农民军将领与刘氏贵族和官僚地主分子之间也互相猜忌和倾轧。这样,更始政权内部四分五裂,失败的命运也就不可挽回了。
当更始政权日趋腐化的时候,刘秀正打着“复汉兴刘”的旗帜在河北东征西讨,而赤眉军也在向长安步步进逼。终于,更始政权抵挡不住赤眉军的攻势,刘玄从长安逃至高陵,由于失败之势已成,他只得于建武元年(25)十月向赤眉军投降,被封为长沙王,不久,即被赤眉军首领谢禄缢杀于长安郊外。
在人心思汉的社会背景下,历史的机遇,让刘玄这个本领不是很大的宗亲登上历史舞台,笨拙而可笑地表演了一番,最终用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他的同宗兄弟刘秀则善于用人、决策稳当,对农民军队伍的正确策略,处处显示了他的明智、果断和大度。经过3年的风刀霜剑和浴血奋斗,刘秀终于取得了胜利,在他的三十而立之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改元建武。
更始帝失败后,他的部下纷纷归降汉光武帝刘秀,加官进爵。而郭丹却感念更始帝当年的知遇之恩,不肯归降。他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不仅据守平氏(今河南唐河东南)孤城,抵挡汉兵,还为更始帝隆重地发丧、带孝。建武二年(26),郭丹终于无力抵挡官军进攻,弃城而逃。他破衣褴衫,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刘玄的妻子,把刘玄当年授与他的节传双手奉还。心愿既了,郭丹便回到家乡闭门谢客。
后来,南阳太守杜诗聘请郭丹为郡功曹,郭丹却推荐乡里的长者代替自己前去。杜诗感慨地说: “昔日圣明的君主在位,士卿争相让位。今日郭丹推荐贤士自代,可以说是品德高尚,应该把他的事迹记下来,晓谕后世。”
人心思汉,是王莽失败、刘秀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刘秀深知人心可用,特别是忠于一家一姓的观念和行为,是皇权的坚实基础,于是在建立东汉政权之后,大力表彰气节,激励风尚,以强化自己的统治。他对众多弃官逃仕,不仕王莽、公孙述的士人,慰籍有加,收为己用。
建武十三年(37),大司马吴汉举荐郭丹为官,汉光武帝刘秀很赏识郭丹忠贞的气节,不计前嫌,任命他为并州牧。这些年来,郭丹耳闻目睹了光武中兴以来的种种德政,对比刘玄,他认识到光武帝才是真正的明主, “江山重归汉,天下再姓刘”,实在是光武帝的功劳。因此他走出家门,再入仕途。
郭丹为政清明,受到光武帝的赞赏,后来改任使匈奴中郎将,迁右冯翊(今陕西高陵)。汉明帝永平三年(60),被擢升为司徒。
永平四年(61)十月十九日,司徒郭丹因为推荐陇西太守邓融没有根据而被罢免。
永平五年(62),郭丹逝世,享年87岁。
后来,汉明帝刘庄在朝会的时候问群臣郭丹家里的情况。宗正刘匡回答说: “郭丹在外任州郡长官,入为三公,位极人臣,家里却没有留下一点遗产,子孙贫困潦倒,郭丹之贤可以与昔日楚国名相孙叔敖相比。“汉明帝于是下诏让南阳太守访求郭丹的后人。
郭丹的长子郭宇,官至常山(今河北真定)太守。小儿子郭济官至赵(今河北邯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