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朝 正文

东汉欧阳歙是怎样的人?欧阳歙人物历史评价?

扫码手机浏览

欧阳歙

在汉帝国的东方,乐安郡千乘县(今山东博兴),有户复姓欧阳的人家,默默无闻。到欧阳生时才开始崛起。欧阳生,字和伯,师从济南人伏生研习《尚书》,成为一代宗师,在《尚书》的研究上,创立了欧阳氏学派。此后,欧阳生的子孙都继承家学,皆为名儒。

欧阳歙便是欧阳生的八世孙。

欧阳歙,字正思。他走向人生大舞台时,正值汉末多事之秋。相当一段时期,欧阳歙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研习家传《尚书》,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在他学业有成不久,汉王朝被王莽的新朝取代,王莽上台后,大力搜罗社会名流让他们出来做官,利用他们的名声给自己脸上贴。像欧阳歙这样的一代经学大师,自然是他收罗的对象。学而优则仕,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深深地影响着欧阳歙。就这样,他终于走出了书斋,做了新朝的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县宰。

王莽倒行逆施激起吏民百姓的强烈反对,人心思汉,何况欧阳氏又世代为汉朝的儒生、臣子,所以王莽失败以后,欧阳歙欣然接受了更始帝刘玄的任命,当上了原武(今河南原阳)令。

宁作太平犬,勿作离乱人。在社会动乱的炼狱中倍受煎熬的老百姓,最大的奢望就是要求过安宁的生活。欧阳歙自幼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充分了解这种社会心理,他在原武爱民如子,教化百姓,使原武成为战乱年代的一处世外桃源,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免遭离乱之苦。刘秀在原武亲眼目睹了欧阳歙的德政,大加赞赏,当即提拔他为河南都尉,并行使太守的职权。

不久,刘秀逐灭群雄,重建汉家王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本人是太学生出身,他的臣下也很少有不通文墨的人,东汉君臣皆有儒者气度,这就决定了东汉王朝从建立伊始就重视文治的风气。刘秀自己是知识分子,也十分重视知识分子,他继承了秦汉以来敬贤的传统和风尚,即使在东汉初年百废待举的困难岁月里,也使尊贤、敬贤成为东汉王朝自上而下的社会风气。在“马上得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的思想指导下,刘秀以文教立国,任人唯贤。不是功臣而由儒生出身的欧阳歙就被重用为京畿地区的地方长官——河南尹,并封为被阳(今山东博兴西部)侯。

建武六年(30),欧阳歙又被起用为扬州牧。不久,调任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太守。在汝南他任用贤才,教化百姓,名声不错,但也有人背后说他有贪赃枉法之嫌。

欧阳歙在汝南太守任上一干便是七八年。

建武十五年(39)正月,欧阳歙被任命为大司徒。然而,仅仅几个月后,当年十一月,他竟获罪被捕,身死狱中。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恢复社会经济,对刘秀来说,是比政治更迫切的问题。在连年兵燹,田园荒芜,人口骤减的情况下,不恢复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新建的东汉王朝就没有生存的基础。为了在长期战乱之后恢复农业,就必须设法解决一些无田农民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有田可种,刘秀明白,大批土地掌握在豪强地主手中,国家掌握的垦田数字大大低于实际数字,户口实数也不精确。建武十五年六月,他下诏清丈全国耕地,进行人口普查。丈量长短称“度”,所以清丈耕地又称度田。刘秀企图通过度田,核实土地实数,确定田赋收入,防止大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纳税; 另外也想从大土地占有者手里没收一部分土地,分给无地农民和退伍士兵。皇帝的诏书,用快马分送全国各州郡。然而,占有大量土地而少报田亩数的地主豪强,不是贵戚就是功臣,他们有恃无恐。地方官和中央派遣的刺史,也往往是由地主豪强所担任。共同的阶级利益,使他们互相庇护。他们不是认真地执行度田,而是同地方豪族相勾结,把赋税负担转嫁给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度田时甚至将不属于垦田的宅基地也算入田亩。被欺侮的中小地主和农民愤愤不平,从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骚动。

刘秀知道真实情况后,非常愤怒,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度田令被歪曲、糟踏到这种地步。为平民愤,他派出谒者,代表皇帝到各地去查核二千石大官度田不实,包庇豪强,欺凌瀛弱的罪行。十几个郡守被逮捕,皆以“度田不实”罪下狱处死。这个事件涉及面极广,不仅不少地方官甚至宗室被卷入,还牵扯到了经学大师、大司徒欧阳歙。

欧阳歙因被查出在任汝南太守时与豪族地主相勾结,度田不实,并公然收取贿赂一千多万钱,被捕下狱。欧阳歙是刘秀亲自提拔起来的,是当时著名的大学者,刘秀一般是不会处罚这样的大臣的,可是这次他实在恨极了,坚决地把欧阳歙打入死牢。欧阳歙在社会上影响很大,门生极多,他入狱后,有门生一千多人,上书刘秀为他求情,甚至有学生自行髡刑(剃光头发),自缚驰至京师,愿为老师替罪、代死。然而刘秀这次真的铁了心,他硬是没有宽恕欧阳歙,一代经学大师欧阳歙终因贪赃枉法而死于狱中。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

http://1.117.224.231:1009/hanchao/2020078218.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