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朝 正文

东汉张奋是怎样的人?张奋人物历史评价?

扫码手机浏览

张奋

张奋,字稺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父亲张纯,哀帝、平帝时曾任侍中,王莽时官至列卿; 建武二十三年(47),拜为大司空; 中元元年(56),他临终前对家人说: “我在世时,没有什么功劳业绩,却蒙受朝廷的封土恩爵,心里非常愧疚,我死后,不要再传袭我的爵位了。”服侍在一旁的张奋含泪说: “父亲请放心,我们一定按您说的去做。”张奋的哥哥张根,从小体弱多病,张奋就主持料理丧事。光武帝刘秀下诏让张奋承袭他父亲的爵位,张奋接到诏令后,诚恳地说:“父亲临终前曾告诫我不能承袭他的爵位,父命难违,请皇上收回恩诏,小民万分感激。”刘秀又几次派人前去劝说,张奋执意不肯接受,并再三解释: “父亲的遗愿,我怎能轻易违背呢?那是不孝啊!”最后,刘秀以抗旨不从的名义,下令把他收入大狱,张奋只好承袭了封号。此事在当时传为佳话,张奋的孝名远扬朝野。

张奋小时候,勤奋好学,因此知识较渊博,熟悉历史,通晓儒经。平时的起居生活很节俭,为人处事很重义气,对待租种他家土地的农民也很宽厚,若遇到灾害年景,就减轻他们的地租,还时常接济一些贫穷人家。虽然有时自己家钱粮也不多,但遇有登门相求的,总是尽力而为,从不怠慢。对待长辈亲戚,更是礼节周全。永平十七年(74),西南少数民族哀牢、白狼、槃木等都称臣纳贡,儋耳(今海南儋县西北)也随之归降,文武官员都认为皇帝威德感召天下,四方皆附,张奋与百官大臣一同上朝恭贺。明帝早就听说过张奋拒袭封爵的事,想借机见识一下此人。于是,下旨在宣平殿引见。张奋默默地在心中理清了召见的礼仪,心想初次独对龙颜,言谈举止一定要谨慎。进到殿内,应对周旋,处处合礼,对答从容,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明帝很欣赏他的才干,下诏任他为官。张奋从此步入仕途,担任过左中郎将、五官中郎将、长水校尉、将作大匠、城门校尉、太常等职,官运亨通。永元六年(94),代刘方为司空。这年,京师大旱,又发生蝗灾,农民们采用各种方式求雨,老天却丝毫不动声色。张奋身为司空,更是焦急万分,上疏说: “接连几年来,庄稼收成都不好,一些农民食不果腹,流离失所,市场货物匮乏。现今天气又持续大旱,秋收眼看无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时间紧迫,政府应竭力挽救。臣蒙受皇上恩典,位居三公,更是日夜忧虑,苦思冥想怎样使上天普降甘霖。奏章不能表明臣的心意,愿对中常侍详细奏明。”当朝天子和帝见了奏折,心中大喜,立即召见张奋,张奋讲明了求雨的办法。第二天,下诏中都官(两汉京师各官署的统称)将囚徒全减半刑。和帝与太尉、司徒一起到洛阳官舍,审查狱中囚徒,平反冤案,把洛阳令陈歆逮捕下狱,司隶校尉、河南尹都被降职。上天果真被“感动”了,大雨下了三天三夜。

张奋为官,清清白白,廉洁守道,踏踏实实为民做事,没有多少突出的业绩。但他在平凡小事中,照样秉公执法,体恤民情,这在官僚权贵、豪强大族高利盘剥人民的时代,真是难能可贵! 永元九年(97),因为身体有病,辞官在家中休养。身在家中,仍牵挂着国家大事,上疏说: “圣人所称赞的是以礼乐治国。五经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都在于使民心归向真善美,使治世之道显现其效果。孔子说: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取得民心,没有比礼教更完美的; 移风易俗,创建新政,没有比得上乐教的。相互礼让、一团和气的状况下,不须采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就可以平治天下,只有礼乐能够做得到。’先王治国之道,重视礼乐。孔子曾对学生子夏说: ‘用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彼此尊敬; 用乐来调和人们的情性,感通事理。’又说: ‘如果礼崩乐坏,那么刑罚会失去效用; 刑罚失去效用,那么人们的举止就会流于邪僻不正,一些人就会作奸犯科。’先帝圣明德高,数次下诏书,命人修订礼乐,挽救世俗,但那些儒生却意见不一,互相猜忌,互相驳斥,三年时间也没有制成。臣祖上几代都倍受恩待,辅助皇上治理朝政,却没有制定出礼乐制度,内心非常惭愧不安,夙夜不忘此事。臣虽已年高体弱,愿效犬马之劳,希望在未死之前见到制订好的礼乐。”和帝看罢,被他孜孜诚心感动,召来公卿大臣商议,太尉张酺、尚书张敏等却认为不宜改制汉礼,于是作罢。永元十三年(101),张奋病体好转,又拜任太常,仍然念念不忘制礼之事,又上疏说: “《礼经》上说: ‘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古今时代不同,礼乐也应修订。大汉国也应当重新调整礼乐。”和帝虽然认为他说的很正确,但因为当时各大臣观点不一,就没有施行。那年冬天,张奋又因病辞官。

永元十四年(102),张奋在家中病逝,临终前对儿子张甫说: “我食朝廷俸禄多年,却没有多少功绩,想来惭愧。我死后丧事一定要节俭。”受到时人的称赞。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

http://1.117.224.231:1009/hanchao/2020078237.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