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朝 正文

东汉张酺是怎样的人?张酺人物历史评价?

扫码手机浏览

张酺

张酺,字孟候,汝南细阳(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先祖是秦汉之际赫赫有名的张耳。张酺的祖父张充精通《尚书》,张酺从小受祖父的影响,加上自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好经书,后来便继承祖父的学业,讲授《尚书》。明帝崇尚儒学,皇太子、各王侯以及功臣子弟,没有不学习儒经的。永平九年(66),明帝又为“四姓小侯”即外戚樊氏(光武帝母家)、郭氏、阴氏(都是光武帝皇后家)、马氏(明帝皇后家)的子弟在南宫开设学校,设置五经师,征选精通经书的儒生,传授他们学业。张酺入选,负责给他们讲授《尚书》。明帝曾召他侍讲,张酺每次讲述都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深受皇帝的喜欢,于是拜他为郎官,赐给车马和衣裳,并下诏命他为皇太子授课。张酺为人品性质朴,言行正直,严守经书上的义理。给皇太子授课更是竭尽全力,在每次讲授间隙,总有些匡正时弊的言辞,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太子刘酺家常有些供玩乐的奢侈品,张酺每次见了都直言劝告,要太子专心致学,节俭行事。一次,太子家人弄来一对鹦鹉,有一身翠绿色的羽毛,很是可爱,太子更是爱不释手。在书房听讲时,心里总是想着调教心爱的鸟儿学说话,张酺见他心不在焉的样子,非常生气,待知道原因后,立刻叫太子马上把鹦鹉送走,太子只好忍痛割爱地派人送出宫去。从此,太子很害怕这位严师。

永平十八年(75),明帝死,太子刘炟继位,是为孝章帝。擢升张酺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几个月后,又命他出京任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张酺自认为曾经给皇帝讲经,关系比较亲近,没想到让他到地方任官,心里很不高兴,就上疏辞谢: “臣很愚笨,只是靠讲解经术在皇帝身边做事,从来没有更换过职业,不懂得行政法规。臣若到东郡任官,主掌方圆千里的郡国事务,恐怕不称职,辜负皇上的恩典,侮辱这个官位。臣私下想蒙皇上开恩,在京内按排一个闲散官职,更有利于臣报效国家。”章帝未允,下诏说: “《尚书》康王之诰说: ‘身虽在外,乃心不离王室。’亲临地方,施展朝纲,造福百姓,更能报效国家,不在于距离的远近。现在赐给你钱30万,作为路费,请打点行装,速去任职吧。”张酺虽然是位儒雅书生,但性情刚强果断,为官清廉公正。他到任后,见地方官和豪民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就提拔任用了一些武艺高强的忠义之士,大力打击豪强大族和不法官吏。当时,有一官吏杀死了一个盗徒,但偷盗事件仍不时发生,张酺就决心深入细查,原来盗徒是些生活极其艰难、家徒四壁的农民,他们迫于无奈,便斗胆偷点财物填充饥肠。张酺查明真情后,转而治了那个官吏的罪,并下令不能处死盗徒。他认为,官吏贪污受贿还不判死罪,而盗徒只是些饥寒交迫、生活难保的人,更不应判死罪。郡中有一个小吏叫王青,他的祖父是王翁。居摄二年(7),已称“摄皇帝”的王莽阴谋夺取西汉政权,各地人民纷纷起兵反对王莽,王翁就与东郡前任太守翟义起兵,立汉宗室严乡侯刘信为天子,有10万人马,最后起兵失败,翟义被杀,余下的将士全都投降了,唯独王翁坚贞不屈,誓不归降,王莽把他活活烧死。王青的父亲王隆,建武元年(25)任东郡都尉功曹,王青为小吏。有一次,王青和父亲一同跟随都尉到县里巡视,不料在路上遇到了暴徒拦劫,王隆抢身在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飞来的利箭,全力保护都尉,结果死于这次劫难中,王青也被一支利箭射穿咽喉。从此,声音变得嘶哑不清。前任郡守因为王青说话语音不清,没重用他,对他家的忠义行为也置若罔闻。张酺见了王青后,长叹一声说: “哪有满门忠义却受不到恩赐的道理? 你受委屈了,我一定要奏请皇上赐赏。”王青听到太守这句知情暖心的话,禁不住潸然泪下。张酺当即提拔他为自己手下最高属吏,又上疏陈述了王青一家三代忠君忠义的英雄气节。王青从此被拜为步兵司马。张酺觉得王青被埋没这么多年,才得以重用,仍为他感到不平,又推举他的儿子为孝廉。张酺此举深受百姓称颂,王青更是感恩不尽,嘶哑的声音道不尽曲曲忠肠谢意。自从张酺离京出任后,章帝每次召见经师侍讲时,总是说: “张酺以前侍讲时,常常直言进谏,规劝朕勤俭治学,宣扬祖宗美德,言辞忠正恳切,出于一片赤胆忠心,真有卫国大夫史鱼的风格啊!”元和二年(85),章帝外出狩猎,路经东郡,下令驾幸太守府,张酺等匆忙接驾,府里顿时四壁生辉。章帝下令召来众儒生,还有郡县的掾史聚集在大厅中。章帝先给张酺行了做弟子的礼仪,请他讲授《尚书》一篇。张酺虽然多年任太守,仍然坚持学习研究经义,此刻讲解起来,更是有理有据,贯穿古今,经义的微言大义,张酺全都提炼出来了。章帝听完赞许不已,张酺赶紧磕拜皇上,行了君臣之礼。章帝又给了特别优厚的赏赐,张酺受到这等优遇,令人生羡。

张酺在东郡任太守15年。这期间,他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百姓莫不心悦诚服。郡县的政治清明,民心向上。章和二年(88),章帝死,年仅10岁的太子刘肇继位,是为和帝,窦太后临朝称制。张酺转任魏郡(郡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太守。郡中有一人叫郑据,以前任司隶校尉时,曾上奏弹劾执吾(官名,督巡京师及三辅治安的长官)窦景,结果窦景被革职。窦氏掌权后,窦景又恢复了原位。怀恨在心的窦景就想报复郑据,于是,派了掾史夏猛私下里告诉张酺说: “郑据是个小人,常常欺凌百姓,胡作非为,听说他的儿子当一名小吏,行为也是放荡不羁。惩罚此辈人的儿子,足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窦景与郑据间的恩怨,张酺早有耳闻,不想再去追究,更不想助长窦景的气焰,听了夏猛的话,勃然大怒,当即命人把他逮入大狱,并写信告诉执金吾府,夏猛可能与郑据的儿子有私怨,他却想假借您的名义来报私仇,岂有此理,已依法将其收入大狱。窦景没想到弄巧成拙,待到朝廷颁布赦罪令时,夏猛才得以放回。不久,张酺又升任河南尹。窦景一家依仗太后的权势,骄纵不法,自恃无恐。他的家人也是为虎作伥,经常欺凌小民,强夺财物,扰乱社会秩序。一次,他的一个家人又惹事生非,打伤了管理市场的小吏,几个官吏见了,忍无可忍,就逮捕了那人。窦景知道后,大发雷霆,当即派骑兵候海带500人气势汹汹地冲进市府衙门,殴打市丞,乱砸一气。张酺对窦景平时的行为痛恨不已,正好借机来打击他的嚣张气焰,就派部下杨章等追根查底,按律治罪,判决候海充军朔方(今内蒙古伊蒙西北部)。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窦景气得七窍生烟,又想出一计,上疏要求征用杨章等六人为执金吾的官吏,想用他们再来报复张酺。杨章等人知道后,惶恐不安,赶紧跑来找到张酺,说宁愿受罚,也不去窦景府中做事,请张酺替他们求情。张酺听后安慰他们说: “我们依法办事,做得很对,只要据实回奏,朝廷会有明断的,你们先放心回去吧。”张酺立即求见,奏明事情的原由,窦太后知道张酺品行端正,公正无私,就下诏说: “从今以后,执金吾府所要的官吏,一律不得派遣。”张酺打击权贵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窦太后临朝听政以来,窦氏一门富贵,她的哥哥窦宪官拜大将军,权位在三公之上。窦氏父子兄弟都任卿、校,充满朝廷。窦氏的薰灼权势,与日益长大的和帝发生了矛盾。他们就想图谋篡逆,不慎被和帝知道了,和帝与宦官郑众定议诛灭窦氏。永元四年(92),先收捕窦宪的党羽郭璜、邓叠等,又派遣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并下令窦宪与他的弟弟窦笃、窦景、窦瑰都迁回自己的封地,然后再逼迫他们自杀。张酺此时却上疏说: “臣实在是愚蠢,不识大体。臣私下认为窦氏图谋不轨,死有余辜,但向来以仁孝治天下的大汉国,对此未免牵连太广。应该把此事下达到各级官署,让天下的人评论他们各自的罪行。当时,窦宪等倍受恩宠,荣华富贵,多少人极力阿谀依附他们,唯恐巴结不上,都说窦宪等受先帝临终前的托咐,定会满怀周公、伊尹的忠心,辅佐皇上治理朝政。可他们却自酿大祸。现今已依靠龙威,严厉搜捕,同时却不分轻重,一律处死。似有不妥之处。臣私下认为夏阳候窦瑰,忠诚善良,言行之间,常有尽忠守节之心。他还常常劝戒家人行为要检点,他家从来没有出现违法乱纪的事。臣冒死上谏,只是想让皇上的宽厚圣德,显明天下,昭著千秋。”和帝看完奏折后,很受感动。于是,窦宪、窦景、窦笃都迫令自杀,只有窦瑰得以保全,免去封号,迁回封国。危难之机,张酺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坦诚相待,敢于直谏,窦瑰感激涕零。和帝对他也更加敬重。永元五年(93),张酺又升任太仆。几个月后,又命他代尹睦为太尉。张酺却几次上疏辞谢,说自己身体有病,难当重任,推举魏郡太守徐防代替自己的职位。和帝不允,派中黄门前去慰问病情,并赠送了美味佳肴,赐钱30万。张酺却又称病情加重。当时,张酺的儿子张蕃任郎官,和帝派小黄门对张蕃说: “如今国家时运不佳,边境匈奴渐盛,天气大旱,很多百姓都流离失所。朝廷希望你父亲斟酌轻重,与国家同心协力渡过难关,但他却推托有病,自保清白,要求辞去重任。现今,司徒刘方体弱多病,司空张奋年事已高,还有谁能与皇上分担忧愁、共负责任呢?恭敬不如从命,愿你父亲不要辜负皇上的一片诚心。”张酺听完儿子的转述,深受感动,叹息一声说: “我有一片耿耿忠心无时不想报效国家,只觉才力不及,难挑此担。蒙受皇上恩遇,唯有尽心尽力,小心谨慎了。”于是遵奉皇命,走马上任。

张酺虽然位居三公,身份显赫,但他的父亲仍然居住在乡下老家。张酺每次升迁时,他父亲都来京师一回。这一次,张酺升任太尉,他父亲又来到京师洛阳,正逢年中的一大节日。和帝下令,公卿大臣们下朝后,都到张酺家中饮酒庆贺,向他父亲祝寿。一整天,张酺家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众人见了羡慕不已。几年后,他父亲病死,张酺就辞官回乡守孝三年,期间要吃斋独宿,以表孝心。可是,下葬不久,和帝就派人给他送来牛肉美酒,请他脱去孝服,回朝任职。张酺德高望重,才受到如此殊荣。

永元九年(97),窦太后死,校尉梁扈派堂兄梁禅上奏三府,说汉朝历代法典尊崇母亲,但是梁贵人(梁扈的堂妹,章帝时纳为贵人)孕育圣体,却没有蒙受尊号,请求重新审议此事。太尉张酺觉得其中大有文章,就召来梁禅询问。原来,和帝是梁贵人亲生的,过继给了窦皇后,梁氏家族互相庆贺,窦宪等听后,恐怕梁氏得志,危及自己专权,于建初八年(83),陷害梁家,杀死梁贵人,贵人的父亲梁竦冤死狱中,家人被迁徙到九真(今越南清化附近)。宫庭严守秘密,没有人知道梁贵人是和帝的生母。张酺明白真情后,深感痛惜。待召见时,就告诉了和帝,和帝听了,悲恸良久才说: “你的意思是怎样做?”张酺说: “《春秋》上说: ‘母以子贵’。我们大汉国兴创以来,母后没有不显贵荣耀的。臣认为应当追封尊号,以慰籍皇上的心灵,查录梁氏的近亲,给予赏赐。使皇上的孝道显明天下。”和帝两眼垂泪,悲恸地说: “除了你,谁还能理解我的苦心啊,谁还能为朕分忧啊!”于是,张酺等议定,追封梁贵人为恭怀皇太后,梁氏家族按亲疏远近都封侯、补郎、补谒者,并赏赐第宅等。张酺在召对时说: “恭怀皇太后魂若有灵,见到皇上的孝行,足以心感安慰了。”和帝见张酺这样体谅圣心,对他更是宠信有加。这年,病休在家的张奋上疏请求修订汉礼,和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议,张酺与尚书张敏等说:“祖宗家法,经书礼仪,怎么能擅自改变呢?这是破乱圣术,必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愿皇上继承祖宗德法,谨守礼仪。”和帝听纳了此议。

永元十二年(100),因办理公事,张酺遇见了司隶校尉晏称,互相寒喧一番,就谈论起来,张酺无意中说: “三府(三公的官署)所征用的掾史,大多是自己非法任用的。”没想到晏称回去后,立即上奏要求下令查实三府掾史的情况。张酺本来认为只是私下交谈,说说而已,没料到晏称竟上奏严查。很多大臣对此不满,张酺更是闷闷不乐。有一次,两人又见面了,张酺因上次的事责备晏称,谁知晏称也不示弱,说话言辞很不中听,张酺恼羞成怒,于是当场喝斥了他。晏称回去后,越想越恼,就上疏弹劾张酺,说他位居三公,出口伤人。和帝认为张酺是先帝的师傅,一直受到尊重,对此事很难定论,就下诏命公卿、博士、朝中大臣一块儿商议。司徒吕盖说: “张酺位居三公,知道公门的礼仪,不虚心静气听从诏命,反而大声喝斥,怨恨司隶校尉。这种行为有伤国体,不能垂示四方。”最后议定,免去张酺的官职。张酺也懊悔自己一时失态,回到家中,谢绝门生故吏拜访,回绝亲朋好友的邀请,闭门思过。左中郎将何敞以及其它言官纷纷上疏说: “张酺一向忠诚效国,谨守礼仪,深受百官大臣的敬重。偶然一次过失,处分未免过重。”永元十六年(104),张酺起用被拜为光禄勋,七月,代鲁恭为司徒。不幸的是,一个多月后就病逝家中。和帝听后非常悲痛。身穿素衣亲自到他家中吊唁,并赏赐了墓地,馈赠丧事所用财物特别优厚,所受恩宠不同于其它各相。

张酺病危时,断断续续地对他儿子说: “显宗明帝遗命他的陵地不修高高的坟堆,只是隐于山间,这是想以身作表率,让天下臣民都节俭啊! 我位居三公,更要遵奉明帝的遗愿,宣扬先帝的美德。所以,我死后丧事要依照礼仪制度,一切务必要节俭。另外,不要修建祠堂,可以用些枯木盖一草棚,在它里面立个牌位,祭祀一下就行了。”他的儿子完全遵照父命,一切从俭,百姓对此更加钦佩。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

http://1.117.224.231:1009/hanchao/2020078239.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