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铁丁杂文选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陈笑雨,26万字,1984年)
★他在思想的锐敏上,在学识的广博上,在文笔的造诣上,可以说已经从一个热情奔放,肝胆照人的青年人,变成了思想深沉、见解精辟的成年人了。
他拟定《长短录》的方针是: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长知识。
★认真学习,认真读书。
《水浒》上不是有这么一回吗?王教头王进路过史家庄,看到九纹龙史进,花花绿绿,使得一手好拳棒。王进对史进说:且住,你使倒是使得花草,可惜,尚未入门。于是,如此这般,指拨了一番,史进的武艺这才上轨道。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要群众自觉地执行政策,只能是教育、教育、再教育;不能强迫命令。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俄国十月革命后,成千上万的农民进了莫斯科,由于他们对沙皇的仇恨太深,坚决要烧掉沙皇住过的房子。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列宁,列宁指示要向农民进行教育。但第一次教育,农民不听,第二次还不听,第三次仍然不听。
最后列宁亲自出来。列宁说:“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之前,让我讲几句可以不可以?”农民说:可以。
列宁问道:沙皇的房子谁造的?农民答:我们造的。
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的代表住好不好?农民答:好。
列宁再问:那么要不要烧呢?
农民觉得列宁的道理讲得对,同意不烧房子。
★群众就是一切吗?
毛泽东说:“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予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予以改正”。是领导,是教育,而不是跟着群众做尾巴。
★高尔基曾这样描写列宁:“我认为他性格上的主要特点,就是唯物论战斗的乐观主义”。
★马雅可夫斯基
读这个吧,并且羡慕我吧,我是——,一个苏联的公民。
★历史上有个出名的晋惠帝,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有饭吃,这位皇帝问别人:“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啊?”他并非白痴,而是不了解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生活去推测老百姓的生活。
★自以为是的教训。
《警世通言》上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是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苏东坡有一次去见王安石,在王安石的文几上发现了两句未完的诗稿,那诗写着:“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想: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就是焦干枯烂,也不落瓣的。怎么能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呢?那时王安石不在,苏东坡一时豪兴发作,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把王安石抢白了一通。后来苏到黄州去做官。已是重九之后,苏邀友人陈季常同去看菊,哪知“菊花棚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苏这时才明白:错误并不属于被他抢白的王安石,却是自己抢白了自己,证明自己的无知。
应懂得“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在鲁迅博物馆有鲁迅真迹。《唐宋传奇集》、《嵇康集》、《古小说钩沉》……一厚本、一厚本,硬是蝇头小楷,用毛笔一个个字抄下来的。1930年左翼作家柔石等被捕,柔石从狱中寄出来一封信,铅笔写的。因为是狱中,一张纸正反写了两面,鲁迅把这封信贴在一张纸上,又在旁边用毛笔工整地把它誉过一遍……。总之,不论从鲁迅的手抄本中,原稿中,替别人修改的稿件中,那种朴质、严谨、精功的工作作风浑然一体。
我想想:万里长城的伟大,大运河的壮观,但不愿做垒砖和挖土工作,那么,任何美丽的愿望,都只能永远是个幻梦。
★在新生力量面前。
对新生力量的成长,感到是一种威胁,生怕夺去自己的位置,这是无耻。
对新生力量的成长,不闻不问,听其自生自灭,这是不负责任;对新生力量的成长,由衷地表示喜悦,从而爱护它,帮助它,这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要求。
★读书和书呆子习气。
斯大林在谈到无产阶级领袖的时候,有过这样的话:“历史上有过一些无产阶级的领袖,风暴时期的领袖,实行家长式的领袖,他们是奋不顾身和见义勇为的。但他们理论上却软弱无力”。“还有一种领袖,即和平时期的领袖,他们在理论上是颇有力量的,但他们在组织工作和实际工作方面却软弱无力”。斯大林认为:雄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列宁身上兼而有之。
★官。《聊斋志异》上描写一个中国商人到夜叉国去,那夜叉国人不知官为何物,中国商人告知:“出则舆马,入则高坐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或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
★困难,无论是阶级敌人所给予的,也无论是自然暴君所给予的,对革命者来说,特别是对共产党人这样的革命者来说,那是从根本上蔑视它的。“听天由命”的思想与共产党人无缘,“人定胜天”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人是理所当然的继承者,并加以发扬光大。
★劳动与美。
劳动美化了世界,劳动也美化了人。美化了人的灵魂,美化了人的体态。
从斗争中求欢乐,从斗争中求幸福。
(1995年11月2日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