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
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此消彼长或相互融合的历史性演变,促成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我国近代军事思想受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影响至深。随着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飞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统治集团和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主张严修武备,坚决抵抗外来侵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及“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林则徐、魏源。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开展了一场以学习西方“长技”为主要内容的“自强”运动,他们引进先进技术,开办工厂,制造枪炮和战舰,购置洋枪洋炮,装备和训练军队,聘请外国教官指导军事训练,并派军事留学生出国学习军事科学。另外,他们还翻译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著作。但是,清王朝虽然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的指导思想,但常常生搬硬套,其建军思想仍然以封建纲常与宗法思想为基础,作战和训练理论都没有实现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的跨越。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给近代中国革命带来了一线曙光,也把近代中国军事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孙中山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的建军道路,提出军队必须与国民结合,使之成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他在组建军事学校、培养军事领导骨干、组织革命军、建立革命军的组织体制和政治工作制度,以及在制定武装斗争方略和作战方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此期间,北洋军阀政府的陆、海、空军,基本上是按西方操典训练的。1927—1949年,蒋介石的军队也基本上是按西方和日本的操典、条令和教程进行训练的,并先后组织翻译了日、德、意、英、美等国的军事著作,把外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治军思想掺杂混用。此后,蒋百里、杨杰等军事理论家在军事上形成的一套理论,也都带有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深刻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