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来源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1839年法国经济学家日洛姆·布朗基在《政治经济学史》中第一次使用 “空想社会主义者” 的概念,指的就是上面三人。十九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已有暴露的历史条件之下产生的。当时,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英国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工业革命并没有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多少好处,资产阶级在革命前许诺的“全人类普遍幸福” 的王国,在实践上破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触目惊心; “自由” 变成了小资产者和小农失去财富的自由,他们被无情地抛入了无产者行列; 社会道德风气日益败坏,金钱成为社会的第一杠杆,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人们从高度的希望跌入失望的深渊。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无产者和劳动人民普遍失望情绪的反映。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不是以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出现的,但是,他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把以往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制度” 所造成的各种弊病和祸害(诸如道德堕落、名利心、伪善、虚荣心和爱受贿等),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消灭雇佣劳动者和私有制的要求,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生产关系提了出来,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组织情况和劳动生产率将大大超过资本主义的美好前景,并预见到共产主义的某些特点,如城乡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消灭和国家消亡等。这些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由于他们处在 “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不成熟的阶级状况” 之下,这就决定他们的理论也是 “不成熟” 的。在伦理道德领域里,空想社会主义者克服了禁欲主义,把建立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精神生活多采、人人幸福和道德的理想社会作为根本目的,提出了工人级级的幸福是整个社会幸福的前提的主张,设想了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道德原则,提出了培养造就智、德、体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奋斗目标等。但是,他们的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还是来源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人道主义和功利主义; 他们以道德理想作为政治纲领或斗争目标,把人类理性看作社会发展的动力,幻想以宣传教育唤醒人的理性良知,用道德感化资产阶级或用示范试验的方法来实现社会主义。因此,他们还是无法建立起科学的道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