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政府内部一部分当权官僚,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企图探索新的出路,开始着手向外国大量购买坚船利炮,开厂制造新式军火,采用新法操练新式军队,进而办厂矿、铁路、航运、邮电等民用企业,还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等。统治阶级将这些活动称为 “自强新政”。由于这些活动主要取法于外洋,所以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
1861年初,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 (1785—1862)、户部左侍郎文祥 (1818—1876) 上奏咸丰皇帝,请求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经咸丰皇帝批准,5月11日,总理衙门宣告成立,同时启用关防,由奕訢、桂良、文祥负责管理。应设司员从内阁、部院、军机处挑满、汉人员作为定额。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正式开始。
总理衙门建立之初,主要职责是办理对外国的交涉事务。按地理区域和工作性质设立五股,一厅、一房和两个附属机构。五股为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分别掌管与各国的交涉事务; 司务厅、清档房负责处理本署内部的行政事务和文书往来; 同文馆和总税务司则是附属于总理衙门的机构。这种分工尽管还比较粗略,但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机关的雏型。随着奕訢权力的加强,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逐步扩大,进而管理通商、海防、军务、关税等事务,总揽了全部洋务事业,成了清政府的中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