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背景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至12月在法国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东线即对俄作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下,为尽快打败英、法军队,其主攻方向转回到西线,决心首先攻克法军坚守的战略要地凡尔登。然而,事与愿违,德军不仅没有攻下凡尔登,而且惨遭失败,以致使同盟国实力大为减弱,战场局势迅速向有利于协约国方面转化。
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千米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也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为必争之地。1916年2月至12月在法国凡尔登筑垒地域,德军和法军进行了交战,由于破坏之惨烈,伤亡之巨大,因而被军事历史学家称为“绞肉机”之役。
1916年初,德军指挥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计划以第5集团军攻占凡尔登地域。按计划,突破将在正面狭窄地段(宽15千米)实施。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德军在两个法国师当面展开了第7、第18、第3军共6个半师,火炮879门和迫击炮202门,明显处于优势。为了隐蔽主突方向,德军决定在宽达40千米的正面,以集团军的全部炮兵进行8. 5小时的冲击的炮火准备。航空兵用于轰炸敌后方目标和扫射防御阵地上的法军。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千米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
战役经过
德军于2月21日7时15分发起进攻,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40千米的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时45分,德军步兵发起冲击,当天就占领了第一阵地,在尔后的4天( 2月22—25日)又攻占了两道阵地和杜奥蒙堡垒,向前推进5千米,但未能突破法军的防线。步兵进攻时采用纵深战斗队形以散兵线分波次推进,前面为强击群。法军指挥部于2 月25日令第2集团军投入交战,并通过巴勒迪克— — —凡尔登公路(又称“神圣之路” )调运军队和物资。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从2月27日至3月6日,沿这条公路用汽车运送了19万名士兵和2. 5万多吨军用物资。这是大规模汽车输送的第一个范例。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从3月5日起,进攻正面扩展到30千米,德军将主要突击转向默兹河(马斯河)左岸,并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是仍未奏效。至3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3月5日起,德军扩大进攻正面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经过70个昼夜( 2 -4月) ,德军总共才推进6—7千米。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消耗战。双方都不断投入新的兵力。4、5月间,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但步兵进抵304高地和295高地一线后,遭法军炮火猛烈反击,5月底停止进攻。在东岸,法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进攻。6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7天激战切断沃堡与法军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沃堡守军于7日投降。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千米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1916年6月份俄军在西南战线突破成功。7月,盟军在索姆河发起进攻。8月,法军发起反突击。这一切迫使德军指挥部不得不在凡尔登一带转入防御( 9月2日) 。德军作战6个半月,仅楔人防御纵深7—10千米,未能达成战役突破。8月29日,法尔肯海恩被免职,兴登堡元帅接任德军总参谋长。9月2日,德皇批准停止进攻。10月24日,法军转入反攻。截至12月18日前,法军收复杜奥蒙堡垒和沃堡垒,12月21日前,法军前进到他们原在2月25日所防守的地区。德国预定在1916年战局中迫使法国退出战争的战略计划,在凡尔登附近一战遭到破产。
评价
凡尔登战役最终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这次决定性战役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德意志帝国逐步走向最后失败的开始。此外由于凡尔登战役采用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的办法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多数国家在边境地带修建筑垒地域的一个依据。再加上此次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 、“屠场”和“地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