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为什么是西方兵圣?《战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书共有几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出生于1780年,是德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也是近代军事战略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西方兵圣”。他的军事名著《战争论》自1832年问世以来,再版二十多次,各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被推崇为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圣经”。

克劳塞维茨出生于普鲁士马德堡布尔格镇的一个税务官家庭,他12岁时投身军旅,加入了普鲁士军队,成为波茨坦一个步兵师的士官生,并于1795年晋升为少尉。1801年,克劳塞维茨进入柏林军官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不仅学业优异,而且对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兴趣浓厚,阅读了大量相关著作。1803年克劳塞维茨毕业,被校长沙恩霍斯特推荐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由此结识宫廷及上流社会人士与各种学者。他还积极参加军事协会的活动,并发表了一些军事政治论文。1806年,在第四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中,克劳塞维茨随亲王参加了奥尔施泰特会战,一度成为法军俘虏。被俘期间,克劳塞维茨潜心学习法语,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利用参观博物馆等机会考察法国风俗文化,还认真研究分析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失败的原因。1807年获释回国后,克劳塞维茨撰写了一份名为《关于普鲁士未来反法战争行动》的备忘录,对未来的战争进行了预测与探讨。1808年克劳塞维茨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协助沙恩霍斯特将军主持的军事改革工作,在管理制度、征兵体制、训练方法、装备改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1809年调任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部,在实战演习中获得了丰富的指挥经验。

1810年,克劳塞维茨晋升为少校,并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主讲战略学和战术学,曾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在此期间,克劳塞维茨对自己积累的关于战争的知识和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概括,撰写了大量讲授提纲,为他日后建立举世瞩目的战争学说奠定了基础。1812年,克劳塞维茨主张联俄抗法,因不满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与拿破仑一世结盟而辞职,转投俄军,在骑兵军和步兵军司令部任职。拿破仑进攻俄国期间,克劳塞维茨参加过奥斯特洛夫诺、斯摩棱斯克、博罗迪诺等会战。并获得沙皇质佩剑奖。1813年克劳塞维茨任俄普联合军团参谋长,参加了莱比锡大会战。一年之后他回归普鲁士军队,1815年任布吕歇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了利尼会战和进军巴黎,同年担任莱茵军团参谋长,并开始战争理论的研究,对拿破仑战争的经验进行总结。

1818年克劳塞维茨被任命为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同年晋升少将。在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期间,他潜心战争史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阅读了大量哲学、历史、军事著作,研究了大量战例,系统总结了战争经验。克劳塞维茨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的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与军事阅历,他的理论是建立在自己的实战经历之上的。克劳塞维茨在有生之年就决心著书立说,写“一部不是两三年后就会被人遗忘,而是对此有兴趣的人经常翻阅的书”,这便是《战争论》。

二、《战争论》简介

1831年11月克劳塞维茨在德国布雷斯劳(今波兰城市弗罗茨瓦夫)因患霍乱突然去世,他所著的《战争论》已有3000多页待修改的手稿,但尚未结集出版。克劳塞维茨的妻子玛丽陆续将这些手稿整理出来,并于1832—1837年间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10卷,其中1—3卷即为《战争论》。4—10卷主要是对战史的研究与评论。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克劳塞维茨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他创造性地将哲学的系统思维模式引入西方军事理论研究之中,力图通过概括规律的间接性认识来反映战争的本质。克劳塞维茨提出了“绝对战争”的概念,并以此作为他的战争学说的逻辑起点。

《战争论》全书共3卷8篇124章;另有说明、作者自序,及作者在1810年至1812年为普鲁士王太子讲授军事课的材料、关于军队的有机区分、战术或战术学讲授计划和提纲等附录,约七十余万字。各篇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围绕战争的本质问题,对什么是战争、战争的目的和手段、军事天才具备的特点,战争中的危险、战争中的劳累、战争中的情报及战争中的阻力等展开了抽丝剥茧般的细致分析。

第二篇《论战争理论》对军事科学进行定位,就战争理论的范围、任务和建立理论的主要方法进行了阐述,肯定了战史、战例研究的价值,重视战争理论及对于精神因素的考察。

第三篇《战略概论》主要论述了战略及其构成要素,从战争中的精神要素、主要精神力量、军队的武德、胆量、坚忍,以及兵力数量上的优势、兵力在时间空间节点上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四篇《战斗》对战斗的性质、目的、意义以及战斗的持续时间、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点、主力会战的原则等进行了讨论。

第五篇《军队》从战斗的必要条件入手,对军队的配置要求、军队行动的方法、交通给养的保障、地形地貌的影响等加以论述。

第六篇《防御》以进攻与防御为主题,对两者进行了战略、战术范围的比较,并总结归纳了各自的特点、形式、手段、影响与相互作用。

第七篇《进攻》(草稿)首先从进攻与防御的关系看进攻,然后对战略进攻的特点、目标、不同的进攻方式等展开探讨。

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着重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出发,总结了战略最本质的部分,如战争的目的、目标与手段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