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进攻与防御思想
从目的而言,进攻具有占领的积极的目的,而防御则是具有消极目的的据守。防御是对进攻的抵御,是在等待下一轮的进攻。进攻与防御这两个概念构成了逻辑上的对立,互为补充,并高度关联。为此,《战争论》辟出专门章节,用较大篇幅对两者展开了论述。
(一)防御理论
克劳塞维茨认为防御的目的是据守,比夺取容易。他指出,“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就其本身来说比进攻这种作战形式强”,“即使是最喜欢静的统帅,也仍然认为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并通过对进攻和防御在战术范围的比较,得出“防御者比进攻者更能通过各种猛烈程度和各种样式的袭击出敌不意”的结论。在将进攻和防御放在战略范围内进行比较时,克劳塞维茨从地利、出敌不意、多面攻击、战区的有利作用、民众的支持和对精神力量的利用这六个方面逐一剖析。
关于防御的手段,除了后备军、要塞之外,还应包括民众、民众武装和同盟者。克劳塞维茨犀利地指出:等待是防御的主要特征和主要优点,但战争中的等待不是绝对的,不只是单纯的忍受,而是由等待和行动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在防御会战中也含有从战术上来看属于进攻的会战。要塞是防御的首要和最大的支柱,其设置很有讲究,要有作为安全保障的仓库;用以保障富庶的大城市的安全;作为真正起作用的封锁堡;作为战术上的依托点;作为兵站;作为弱小的部队或败退的部队的避难地;作为抵挡敌军进攻的真正的盾牌;用以掩护广大将士的舍营地;用以掩护没有军队防守的地区;作为民众武装的中心;用来防御江河和山地等功能。坚固的阵地和营垒是天然条件与人工加强相结合的产物,筑垒防线需要强大的火力进行掩护和配合;筑垒阵地需要借助地形障碍使营垒无法接近或难以接近;要塞附近的营垒与要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起着坚固阵地的作用。对侧面防御、山地防御、江河防御、湿地防御、森林防御、单线式防御等重要的防御手段,克劳塞维茨结合丰富的战例细致说明了其基本条件和实战运用。
(二)进攻理论
一种进攻手段是随着一种防御手段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出现的。从进攻与防御的关系看进攻,是克劳塞维茨解读进攻的重要方法,这也是《战争论》之所以先论防御,后论进攻的原因。
克劳塞维茨认为,进攻不是单一的整体,而是不断同防御交错着的。因为进攻行动不可能连续不断地一直进行到底,中间必然有需要防御的缓冲阶段;再者,进攻的军队行进中也需进行自我的防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战争中的进攻行动,特别是战略上的进攻,是进攻和防御互相交替和结合的过程。战略进攻的目标一旦达成,进攻停止便转为防御。在进攻会战中,追击是整个行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克劳塞维茨详尽论述了渡河、对防御阵地的进攻、对营垒的进攻、山地进攻、对单线式防线的进攻、对湿地和森林的进攻、对要塞的进攻、对运输队的进攻、对舍营的进攻等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并点明了入侵战争的根本的性质就是进攻。
(三)战争计划
克劳塞维茨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及西方哲学传统的影响,提出了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这两个概念。他特别指出:“战争的形态不仅仅是战争的纯概念决定的,而且还是包含和掺杂在战争中的其他一切,即各个部分的一切自然惰性和阻力、人的不彻底性、认识不完善和怯懦决定的。战争与战争所具有的形态是从当时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感情和各种关系中产生的,我们必须抱这种看法。如果我们不想脱离现实,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甚至具有绝对形态的战争,即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也是这样。”在战争的绝对形态中,一切都是由必然的原因引起的,一切都取决于最后的结果。
从概念来看,战争目标就是打垮敌人。如果不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军事行动的目标只能有两种:一是夺取别国的一部分国土,二是保卫本国的国土。战争只不过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东西。克劳塞维茨甚至十分明了地说,“我们首先应该根据由政治因素与政治关系产生的战争的特点和主要轮廓的盖然性来认识每次战争”,政治目的对战争目标具有天然的影响。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需要贯彻两个主要原则,第一是把敌人的力量尽可能归拢,并集中重点打击;第二是速战,不停顿,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