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节俭显贤德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长孙皇后节俭显贤德

长孙皇后节俭显贤德

长孙皇后(601—636),河南洛阳人。祖先为北魏宗室长。大业九年(13岁)嫁唐公李渊次子李世民。唐代隋后被册为秦王妃。武德末年储位之争期间,与房玄龄等一起支持李世民,并在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激励将士。李世民即位后,立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薨,谥号文德皇后。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一生都尊崇节俭。她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一天,遂安夫人见东宫用器太少,便要求皇后添置一些。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刚刚安定下来。太子作为储君,应多多体恤民情,注意节俭,方为人君之德。”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宫中所有人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快要出嫁时,她向唐太宗提出,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的多。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出嫁之际正逢唐初百业待兴,因而嫁妆比较简朴。而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因此要求增添些嫁妆也并不过分。但魏征却说:“这样做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但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魏征是真正的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而魏征却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安排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公元634年,正是长孙皇后临终之际,恰好房玄龄因一点小过错被唐太宗责罚。长孙皇后再三向唐太宗求情说:“他跟随您的时间最长,处事小心谨慎,参与国家大事,从来没有泄漏过一句机密。平日生活节俭,一日三餐都极其简单。这是多可贵的品质啊!这次并没有犯什么大错,请您不要罢免他。”

最后,长孙皇后又诚恳地说:“自古圣贤都崇尚节俭,只有昏庸的无道之君才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我死之后,您千万不必为我厚葬。不用制造棺椁,所需用品,都用木瓦就可以了。如果能这样以俭约的方式为我送行,就是皇上对我的最好怀念了。”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唐太宗抑制心中的悲痛,默默地应允了她。

妙语点睛

长孙皇后一生躬行节俭,凡是衣物车马,只要够用就好,从不讲究。因此六宫上下,都以皇后为榜样,不敢靡费。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节俭良后的典范。

警世良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