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元仪的《武备志》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备志》反应了茅元仪的什么军事思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茅元仪与《武备志

一、学者将军茅元仪

茅元仪(1594—1640年),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等,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

明朝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四日(1594年9月17日),茅元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学家,父亲茅国缙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熏陶下,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道”。茅元仪10岁时,家乡吴兴遭受了异常大灾,太守召集官吏富户议论救灾,竟然没有人响应。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茅元仪,请求父亲将家里储藏的数万石粮食全部发放给灾民。14岁时其父茅国缙去世,家道开始中落,参加四次科举皆不第。虽然科场失利,但茅元仪博览群书,熟悉古今用兵方略,心怀报国之志。

此时,东北建州女真族崛起,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政权,兴师攻明,辽东战火纷飞,战乱屡起。明朝政府阉党弄权,国运衰落,军队战斗力低下,战败的消息纷纷传来,举国为之震惊。茅元仪于焦急忧愤之时,发奋著书立说,刻苦钻研历代兵法理论,探讨“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他寓居南京,潜心研究历代兵法韬略和当时周边形势,倾注15年心血,编纂成了《武备志》,并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刻印成书。自此以后,茅元仪声名大振,以“知兵”之名被任为赞画,随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与同僚鹿善继、袁崇焕、孙元化等人一起,在山海关内外考察地形,研究敌情,协助孙承宗作战,抵御后金的进攻,并到江南筹集战舰,加强辽东水师,提高明军的战斗力。在孙承宗指挥下,明军在辽东收复九城四十五堡,茅元仪也因功被荐为翰林院待诏。

由于阉党魏忠贤专权,孙承宗被排挤去职,茅元仪也随之被削籍,于天启六年(1626年)告病南归。明崇祯即帝位后,杀魏忠贤,阉党势力大落,茅元仪赶赴京城,向崇祯皇帝进呈《武备志》,“且上言东西夷情,闽粤疆事及兵食富强大计,先帝命待诏翰林”。但却被权臣王在晋等所中伤,以傲上之罪,被放逐到定兴(今属河北)江村。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骑兵进逼京师,孙承宗再度受命督师。茅元仪和二十四骑护卫孙承宗,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击退了后金军的进攻,解了京师之危。茅元仪因功升副总兵,督理觉华岛(今辽宁兴城菊花岛)水师。不久又被权臣梁廷栋所忌而解职,复受辽东兵哗之累,充军漳浦(今属福建)。之后,辽东军情又告紧急,他请求效死勤王,遭到权臣阻挠,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悲愤纵酒而亡。

茅元仪文武双全,时人称赞:“年少西吴出,名成北阙闻。下帷称学者,上马即将军。”茅元仪一生著述宏富,有《武备志》《督师纪略》《复辽砭语》《石民四十集》《石民未出集》《暇老斋杂记》《野航史话》《石民赏心集》《谕水集》《江村集》《横塘集》等六十多种,数百万言。但因屡遭禁毁,散佚较多,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者,当首推《武备志》。

二、《武备志》简介

《武备志》是一部大型综合性辑评体兵书。共240卷,约200万字,配有图片738幅。全书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个部分组成。其下分类编排资料,每类前有序言,中有眉批、旁批、夹注等。每部分若干篇,全书共有184篇,所讨论的问题,涉及兵学的各个领域,内容翔实,体例完备。

1.《兵诀评》

《兵诀评》18卷,是茅元仪对选取的中国古代的九部兵书进行的评点。前六部兵书是《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后三部兵书是《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和《虎钤经》,其中部分选摘了《太白阴经》8卷之中3卷、《虎钤经》20卷之中5卷,以保证所辑内容皆是兵法理论。茅元仪认为“兵诀无过于六家,为疏其滞,而又删旧注之烦,标其要,而又明旧解之误”,九部兵书中后三部《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虎钤经》皆注疏前六家,所以文中注释集中在前六部兵书。茅元仪对这些兵书的要点都做了精彩的点评,并借以阐述自己的兵学观点。茅元仪对《孙子兵法》做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自古谈兵者,必首推孙武子”,又说:“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所以,《兵诀评》重在对兵诀的评点和批注,此部分作为全书理论篇,置于首位,表现了茅元仪对军事理论的重视。

2.《战略考》

《战略考》33卷,顾名思义,是对历代战略的考述。茅元仪按照时间顺序,选录了从春秋、战国时起一直到元代这16个朝代有参考价值的战争实例六百多条。《战略考》对历代战例的汇辑,以正史稗编为依据,兼采各家言论,从春秋战国至元,以时代为序。其中春秋战略大多选摘自《左传》,其余朝代内容多由《史记》《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删减而成。书中对历代战略的收录相当精简,不标年月,仅在各时段末尾注以国君年号。虽然无关史事尽皆被删减,但文中所保留内容经整合各自成篇而不失完整,精当地汇总了古代用兵战例。

按照茅元仪的标准,所选战例“非略弗取”,注重奇谋,以期达到“益人意志”目的。例如,吴越争霸,勾践的卧薪尝胆、乘虚捣隙;马陵之战,孙膑的减灶示弱,诱敌入伏;赤壁之战,孙刘的联合破曹,巧用火攻;淝水之战,苻坚的分兵冒进,谢玄的以战为守;虎牢之战,李世民的据险扼要,疲敌制胜;蔡州之战,李愬的乘虚奇袭等战法。又如诸葛亮的据荆益、和诸戎、结孙权、向宛洛、出秦川的隆中决策;岳飞的行营田、连河朔、捣中原、以复故土的计划;成吉思汗的避潼关、假宋道、下唐邓、捣大梁的谋略;等等。其所录战例大多是以奇谋伟略取胜的,在紧要之处均有所评点。茅元仪试图通过这些战例让当时的士大夫了解战争的谋略,为时所用。他认为:“良工不能离规矩,哲士不能离往法。古今之事,异形而同情,情同则法可通;古今之人,异情而同事,事同则意可祖。故我列著之,以为今之资。”

3.《阵练制》

《阵练制》41卷,由“阵”和“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阵”为阵图、阵法,“练”为练兵之术。茅元仪认为“阵”和“练”合乎天人之道,“阵”如同天体之定位、运行秩序,“练”则是传授古今练兵之术。

讲“阵”的共有16卷,记载西周至明代各种阵法,配以319幅阵图,所收较《续武经总要》为多,以诸葛亮的八阵、李靖的六花阵、戚继光的鸳鸯阵为详。茅元仪认为,古代阵法失传,后人便胡编乱造。他把这些图绘制下来,目的就是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阵有说记,有辩证。“记”载“圣王贤将”所立之阵,予以广扬;“辩”言唐宋伪托附会之阵,予以廓清。对古阵图,“举而合之”又“陈异同之说”,其中“有最卑浅而无当者,然废之适足以惑世”,此亦“鲜所删铲,陈所掊击,以广学者之目”。

讲“练”的共有25卷,又分选士、编伍、悬令、教旗、教艺5个部分,详细记载了士卒的选练方法,其中包括士卒的选拔淘汰,车、步、骑、北兵的编伍,赏罚赏律例,教兵方法,兵器训练等。内容多采自《太白阴经》《虎钤经》《行军需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茅元仪认为“士不选,则不可练”,“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不可以营,不可以战”,所以“练为最要”。

4.《军资乘》

《军资乘》55卷,为行军作战之军备保障,分为营、战、攻、守、水、火、饷、马8类,“于兹八者,核其详,辨其制,足为军资乘”。类下有子目,子目下又分细目,内容广泛而全面。《军资乘》所记载的内容,包括军队所需各种物资的筹集、制作、使用等各个方面,从攻守器械、火药、火器、战车、战马、战船,到粮草、米盐,几乎无所不包,堪称古代军用物资、后勤给养大全。尤其在军事技术方面收录的资料更加丰富,共收录各类武器装备六百余种,其中火器就有一百八十多种,集合了宋以后的先进军事器械,是中国古典军事技术集大成的兵学巨著。比如,卷119至134讲“火”,涉及火器制作、使用方法和上百种火器图式解说,是茅元仪搜集百家之说综合而成,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时明代最新的火器成果。饷是作战用兵之本,是茅元仪颇为重视的内容,卷135至145讲“饷”,首以屯田之制、屯田水利,叙述了茅元仪的屯田思想,次以运输,包括河漕、海运、车运、骑运、人运五种运输方式,然后是米盐、宴犒、矿砂,终之以医药。该部分附图众多,有营制图、旌旗图、器械图、城制图、水利设施图、火器图、河漕图等,便于后人参考。

5.《占度载》

《占度载》93卷,分为“占”和“度”两部分,记述历代的军事占候、明代的军事地理,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状况。在茅元仪看来,作为一名将帅,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等部分,都是叙述人事,所以“作占度载,以尽天地之事”。可知,这部分的编纂,是对前四部分的补充。

茅元仪还认为“占之言甚杂”,便选择简明扼要、一语中的之论,“度之事烦”,便挑取较为重要的条目,由此简析条著,“尽阴阳之变”、“料四海之形”,变通运用,则妙处无穷。在具体内容上,“占”指占验,大致包括占候、阴阳五行、太乙、奇门、六壬、军中杂占、选择和厌禳,载录了天官占术书之言兵者及与兵事相关的风雨水旱疾疫火灾之类。这部分内容是把自然与人事联系在一起,认为某种天象往往就是某种人事即将发生的征兆。如“天色惨白,风声凄切,大兵起”。“度”指度地,包括方舆、镇戍、海防、江防、四夷和航海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叙述了明代地理形势、关塞险要、海陆敌情、卫所部署、督抚监司、将领兵额、兵源财赋等内容。茅元仪认为,在战争指导方面,能否识别天候特点,熟悉天下大势,了解天下户口、兵马的状况,影响到战争的胜败。

《武备志》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条理清晰,体例统一,是一部体例完善的大型综合性辑评体兵书,被誉为“古代军事百科全书”。它的编纂刊行,对改变明朝末年重文轻武、武备废弛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军事类书,在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所推崇。

《武备志》的军事思想

《武备志》虽系辑录历代兵学成果之作,其主要内容也侧重于展示历代兵家的成果,并非系统阐述茅元仪的军事思想,但从全书的框架结构、编纂的主旨,以及书前的自序、各门类的分序、旁批和点评中,也可以看出茅元仪军事思想的主要方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