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谈精神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谈精神

有什么不如有精神,缺什么不能缺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人有了精神,就有了动力。精神饱满到什么程度,工作的动力就大到什么程度;精神昂扬到什么程度,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勇气就强大到什么程度。精神萎靡不振,是不可能有什么追求、也不可能有什么动力的。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才能充分激发自身潜能、智慧和才干,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天地日月星,人活精气神。精气神是一个人的丰富情感、坚强意志、高尚灵魂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对领导干部来说,精气神折射出的是政治信仰、品格修养、人生态度,反映的是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固本培元、补钙壮骨,不断增强责任感、提振精气神,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甘于奉献。敬业才能有事业。敬事而信,敬业乐群。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定会收获更有价值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领导干部提振工作精气神,就要从敬业乐业入手,从个人的精神状态、做事心态和工作姿态入手,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带领广大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精神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如果说,身体高度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生理特征,那么“精神高度”彰显的则是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和精神内涵。身体高度难以提升,“精神高度”却大有提升的空间。时代楷模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他的精神是那样伟岸和崇高。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然会受群众拥戴、被群众赞扬,在服务群众中提升自己的“精神高度”。

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能拓展生命的宽度。长度是指一个人的寿命,宽度是指生命的价值。焦裕禄带领群众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杨善洲不到省城安享晚年,走进荒山种树,最后无偿献给国家一片森林……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先进模范,也许他们的生命长度有限,但他们生命的宽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领导干部生命的宽度不是体现在职务的高低上,而是体现在为党和人民做了多少贡献,干了几件实事好事上。要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带头做只争朝夕的行动者,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用实干和努力去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决定输赢的不完全是“牌”的好坏,用什么样的方法方式“出牌”也很关键。职务就是组织最大的信任,岗位就是人民群众的委托,无论什么岗位,干好工作都是天经地义。老一辈革命家说,“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挺起腰杆前进”。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有担当负责的勇气,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努力开创事业新篇章。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雷锋的生命长度虽然有限,但是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成为一代一代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牺牲在扶贫一线的黄文秀、牺牲在救火一线的四川木里31勇士,等等,他们的生命定格在青春岁月,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领导干部要让生命更有意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为人民服务中创造无限的价值。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共产党的官不是一种身份、一种待遇、一种荣耀,而是一份责任、一份奉献、一份付出。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不断提升个人的理想追求,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带头做甘于奉献的“老黄牛”。

干事创业,精气神最宝责:战胜困难,信心态度最关键。古人云:“心衰则志衰,志衰则不达。”个人的精气神如何,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甚至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源。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激发好状态、提振精气神,以最佳状态、最实举措、最硬作风,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只争朝夕、竭尽全力的状态,用创造、用奋斗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篇章。人是要有点精气神的。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一个人的精气神关乎形象气度,关乎事业成败。进入新时代,改革之路荆棘遍布、阻力重重、任务繁重,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只有具备攻坚克难之信念、锐意进取之勇气、百折不挠之斗志、真抓实干之执着,切实担当起职责使命,才能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焕发出来、提振起来,当好新时代答卷人。自信是成功的阶梯。自信,是对自己能力肯定的外在表现,也是通往成功的必备条件。战胜一切困难的前提,就是不放弃对自我能力的信任,用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并战胜各种挑战。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增强自信心,敢于正视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拿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和勇气,迎难而上,寻求突破,才能传递和释放正能量,用信心激发潜能,将“不可能”转化为“有可能”。心态好,则一切都好。态度决定一切,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无论做什么事,态度十分重要。能力再强的人,如果态度不好,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敷衍了事、安于现状,那于人、于事、于己都不好。有了好的态度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成功者一定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为官从政不可能时时事事都顺顺畅畅,只有时刻保持良好态度,坦然面对,积极作为,才能战胜困难,化压力为动力,不负人民重托,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肢体怠弛则百兴俱废。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勤奋工作,是成功的铺路石。曾国藩曾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惰不仅指身体的懒惰,还指精神上的懒惰。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的干事激情、拼搏奉献的顽强意志,勇于负重,大胆担责,勤政廉政,才能无愧于人民公仆这个称号。士气可鼓不可泄。行军作战中,只能鼓舞战斗意志,不可使士兵情绪低落。稳定军心,方能百战百胜。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停一棹而退千寻。当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百尺竿头须更近一步。领导干部肩上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严峻,还有很多险滩要涉、难关要闯、陡坡要爬、大坎要过,必须咬紧牙关,振奋精神,顺时代大潮,乘破竹之势,铿锵前行。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旺盛激情。对工作有激情,就会把工作当事业。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干其事,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发挥最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把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转化为热忱工作的强大动力,将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作为回报组织、回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自觉做到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热爱中增长才干、创造业绩。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栉风沐雨方得春华秋实。波澜壮阔的中国发展史告诉我们,前进征途上的每一次胜利,哪怕极为微小,也要通过奋斗来争取。领导干部要以坐不得、慢不得、等不得的紧迫感、责任感,追求梦想孜孜不倦、干事创业跨山越海,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葆有奋斗勇气,时刻保持奋斗状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拿出“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拼劲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用奋斗成就出彩人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许多工作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属于“栽树”性质。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些工作通常都属于“潜绩”,而非“显绩”,很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这些“潜绩”,对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领导干部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定力,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不片面发展,不功利发展,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奋斗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不能有喘喘气、歇歇脚的松劲,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狠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将美丽愿景变为美好生活。勇于归零,破旧立新。不沉迷于过去,定期将内心清零,积极实现新的超越。“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实践证明,沉湎于既往的成绩,会迷失自我,裹足不前,无所作为。领导干部应将学会归零作为人生必修课,在荣誉功绩面前,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以归零心态开启有为状态,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起航,增强动力、厚植能力、保持定力,以更高昂的热情、更积极的状态投身到改革开放事业中去。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挖井挖一半换一个地方永远也挖不出水。事业也是一样,如果见异思迁、心猿意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轻易地改变目标,那永远都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事业推向前进。有目标才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是天大的精力也没有发力的方向。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这样才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才能凝聚继续向前的力量。只有朝着确立的目标走,努力才有方向,工作才有希望、才有动力,才能走到成功的彼岸。功夫不负有心人。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一味地害怕困难、回避矛盾,各项工作将停滞不前,最终一事无成。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大事难事就是一面“镜子”,有的领导干部在“镜子”里看到了曾经的誓言、肩上的责任、脚下的道路,于是迎难而上、风雨兼程;有的则在“镜子”里照出了自己精神上的孱弱和内心的空虚,如不及时纠正,必将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只有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找准问题症结,不畏难、不惧难,才能破解难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成功贵在坚持。“锲而不舍,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不管做什么事情,一旦选择了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敢啃硬骨头、勇挑重担,不抛弃、不放弃,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行百里者半九十,时刻牢记目标尚未达成,绝不可放慢脚步,也不能低估困难;相反,越是接近成功,就越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唯有经历百般磨砺,才可以做到百折不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没有辛勤付出,没有日复一日地长期坚持,没有精益求精地刻苦训练,不可能到达成功的顶峰。领导干部要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决心才能取得“真经”,把每个探索前行的过程、推动发展的过程,当成锤炼自己的过程、砥砺成长的过程,在多经事、多干事中不断成长、成熟、成才。强化思想淬炼,夯实斗争底气。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干部在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斗争考验面前,要想保持定力不减、方寸不乱的从容气魄,必须在思想上“补钙壮骨”,上好学习教育的“必修课”。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神聚魂,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全局以及辨别是非、驾驭局面的能力,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强化政治历练,砥砺政治担当。领导干部无论职级多高,所具备的政治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长。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慧眼如炬,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坚定立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杜绝软骨症、恐惧症、无能症,真正做到骨头硬、勇出击,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强化实践锻炼,善于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领导干部要自觉走出“温室大棚”,敢闯深水区,勇挑千斤担,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在重大斗争中动真碰硬,练就扎实的斗争本领。把精力和心思用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破难题、克难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主动寻找“一线战场”,到经济建设最前沿、脱贫攻坚第一线、作风建设最前哨去淬火磨砺,打头阵、解难题,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在冲锋陷阵中全面提高。

既要任劳,更要任怨。经验告诉我们,任劳容易任怨难。相比一般人而言,领导干部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不仅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还得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其党性修养、能力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既要“任劳”,在其位、谋其政,担负好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更要“任怨”,耐心细致做好每项工作,受得起委屈,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权力就是责任。人民赋予领导干部多大的权力,领导干部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无论身处什么层级的职位,都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身先士卒、带头垂范,勤勉履职、扎实尽责,始终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创造新业绩,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吞下委屈,喂大格局。受得了多大的委屈,才做得了多大的事。古今多少英雄人物,都是吞下种种羞辱,喂大了格局。不能忍受胯下之辱,哪有流芳千古的大将韩信;没有卧薪尝胆的蛰伏,哪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传奇。领导干部要培养全局眼光、历史眼光,不囿于眼前纷争的困扰,看到本质,守住根本,以大思路应对大格局,以大气度思考大问题,用大智慧实现大发展。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我们都应该学习这样的精神,保持定力,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有舍我其谁、奉献自我、我将无我的大气魄,不计较个人得失,立志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事越麻烦越要耐烦。曾国藩说:“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处事的首要条件。领导干部只有摆正心态、耐下性子、日积月累,群众的事情一件一件办,群众的利益一点一点谋,才能够赢得群众拥护,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浮躁是成功的天敌。早熟的果子长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身染浮躁顽疾,注定影响个人前途事业。做领导工作,如果急功近利,热衷于“短、平、快”,不愿打基础、使长劲、求实效,而是拔苗助长、竭泽而渔,最终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领导干部必须去除浮躁之心,静下心来工作、沉下心来做事。要把个人进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实干事、认真做事,干出实绩、做出成绩。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圆。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工作中会不断遇到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一定要摆正心态,把遇到的事当作磨炼,不急躁、不计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定不移的态度,在位有责、砥砺前行。潜心静心方能行稳致远。“每临大事有静气,稳住阵脚心不慌。”遇到大事,危急时刻,怨天尤人不是办法,只有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慎重处理才是根本之道。心急如焚,莽撞行事,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混乱,更控制不住局面。只有沉得住气、稳得住神,于麻烦之中耐得住烦,才能在事情一团糟时克服急躁、耐心思考、理出头绪。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有探索,就会有失误。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奋斗和探索必然会碰到新的矛盾,碰到更大的困难,也将面临过去没有碰到过的问题,面临过去没有过的风险,需要我们不断试错。试错就会有失误、甚至有牺牲,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牺牲和奉献精神。领导干部要不怕困难,拿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勇于直面风险考验,对于应该完成的任务,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该攻克的关口,冒着风险也要拼;敢于承担大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失误面前敢于担责、积极改正。有舍才有得。领导干部正确处理“舍与得”的关系,面对“有所失”时,能够跳出个人局限,以“辛苦我一个,幸福无数人”的价值取向,俯身当“牛”,为群众“拉犁耕田”。要舍得时间、精力、辛苦、情感,把有利于发展的事当作分内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当作家里的事,将时间更多地放在加快发展上,将精力更多地放在破解难题上,将功夫更多地花在狠抓落实上,将情感更多地用在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上。要舍得吃亏,舍小利取大义、舍小家为大家,只要是群众期盼的事情,哪怕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只要有利于群众的事,哪怕千方百计,也要矢志不渝。经验是经验,教训也是经验。经验固然可贵,但教训更值得汲取。错误的价值就在于能让人们从中汲取到有益的教训。面对错误,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如果在发现错误后还置若罔闻、“破罐子破摔”,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若是积极地改正错误,则能使“错事”转危为安。领导干部要以直面失误的坦荡胸怀,不退缩、不推诿、不躲闪,勇于正视错误,勇于担当责任,积极主动地去改正错误,把改正错误、总结教训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列宁曾说:“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犯错误在所难免。在工作中,探索性失误和无意性过失不必心有介怀,而要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失误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吸取教训,改进提高。要摒弃求全责备、“一旦有污点,永世不得翻身”的错误观念,支持大胆干、大胆闯,鼓励敢担当、敢作为,让锐意进取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总在不断向前发展,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领导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强调实干、注重落实,一环紧着一环扣、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接着一步走,坚持不懈抓下去,积小胜为大胜,一笔一画描绘好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成功始于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努力。“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空招;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领导干部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一心一意谋实事、扑下身子抓落实,该办的事要坚决办,能办的事要马上办,难办的事要想方设法办,用行动诠释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用行动谱写人生的华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愚公移山》有言:“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精神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千仞高山可移平。领导干部遇见困难,要立下愚公移山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勇于担当,务求实效,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滴水穿石”,日有所进,日有所长,久久为功。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否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是事业能否成功和发展的分水岭。问题再多,也多不过办法。领导干部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苦干实干加巧干,努力把事干成。

气壮则身存事成,气馁则人亡事败。古语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松了劲、泄了气,没了精气神,只能前功尽弃,陷入失败。进入新时代,需要解决的矛盾越来越多,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只有一鼓作气,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抓,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当年,焦裕禄同志说:“挺起身子干,就会粮满仓;躺下身子哭,只会泪满缸。”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道路多么坎坷、任务多么艰巨,领导干部都要保持干劲、拼劲和韧劲,增强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唯唯诺诺、缩手缩脚,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失败是成功之母。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成功是无数次失败的结晶,失败让我们得到了经验。面对失败,永不气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才能让失败成为成功的铺路石。踏上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改革开放、转型升级、脱贫攻坚、生态治理等诸多挑战,失败的尝试在所难免。只有把困难当成前进路上的“磨刀石”,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经得住考验,才能担当重任、有所作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夫战,勇气也!志尚坚,不可移;气当鼓,不可泄。”拿破仑曾说过:“最困难的时候,也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改革关头,考验着每名领导干部的工作劲头。到底是“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还是“垂头丧气让机遇错失”?这两种不同的选择,反映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体现着两种不同的精气神。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真正把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在顶风逆水中搏激流,在解困排难中促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