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它主要要求每个劳动者都要把劳动看作公民的光荣职责,尽自己的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在劳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维护集体劳动的正常秩序,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忘我的献身精神。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总结了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所表现出来的崭新的道德观,阐明了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特点,他说: “共产主义劳动,从比较狭窄和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一种为社会进行的无报酬的劳动,这种劳动不是为了享有取得某种产品的权利,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法定定额进行的劳动,而是自愿的劳动,是无定额的劳动,是不指望报酬、没有报酬条件的劳动,是根据为公共利益劳动的习惯,根据必须为公共利益劳动的自觉要求来进行的劳动。这种劳动是健康的身体的自然需要。” ( 《列宁选集》第4卷,第176页)可见,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一种自觉自愿,不计报酬而一心为公的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行为规范,它是共产主义道德所独有的特点。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家都轻视劳动,蔑视劳动人民,他们否认劳动态度所具有的道德意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出劳动的伟大意义,论证了它对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人们相互关系的决定作用。指出人最本质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自觉的劳动活动。它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人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它不仅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形成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使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具有道德意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劳动方式和不同的劳动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道德价值。在原始社会,劳动态度是原始人类共同生活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对劳动采取厌恶、鄙视的态度; 广大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劳动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社会的财富,但由于丧失了劳动主动权,不能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贫困命运,不能充分表现出自己对劳动的热爱、自觉地把全部力量投入劳动创造中,无法使劳动成为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他们作为劳动者,反映他们本性的道德品质受到压抑和束缚。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劳动对人们来说,已不再是一种压抑、负担和可诅咒的事情,而是光荣和豪迈的事业; 它不仅是人获得物质财富的手段,而且也是人发挥其本质力量、使人在社会上得到自我肯定、实现人的第一社会需要即对劳动需要的手段。这就为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这种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虽然,由于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剥削阶级厌恶劳动的思想影响还存在,劳动在一定意义上还是谋生的手段,人们尚不能普遍具备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但是,作为一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应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努力培养并逐步树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苏联伦理学界认为,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整个共产主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教育中,要使人们 “理解劳动活动中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要理解树立对于事业的主人翁态度的必要性,深刻使社会主义劳动变为共产主义这一正在逐步形成的现实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