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亲善条约签订的意义是什么? 日美亲善条约影响?《日美亲善条约》里面规定了什么?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19世纪中叶,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的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但是,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不但避免了半殖民地的命运,而且,维新后不久就对外侵略扩张,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19世纪中期,日本是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国家。从1192年开始,“将军”掌握了全国政权,开始了日本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统治时,天皇成了摆设。1603年,德川家族夺取了日本政权,日本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代。德川时代,将军掌握实权,将军是国家最高军事统治者,又是最大的领主,在将军之下的封建主是大名,他们大约占有日本的2/3的土地。大名在他们的领地——“藩”中是全权的主人,他们主宰军事、行政、税收,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而全国大大小小的藩有260多个。可见,日本是一个中央集权脆弱的封建割据的国家,武士是将军、大名的家臣,是镇压农民运动的军事力量。天皇、将军、大名和武士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德川幕府的统治腐朽而落后,为了阻止西方思想和基督教在日本传播,德川幕府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则不断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将“四民”也排为四等,顺序是士、农、工、商,以商人地位最低。占人口80%的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除了要交苛重的地租、服劳役外,生活也要受到种种限制。幕府的横征暴敛,激起了人民反封建斗争的浪潮。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威胁了幕府统治。

19世纪中期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将军、大名皆感“国用不足”,常采用削弱甚至停发下级武士俸禄的手段来解决自己的财政困难,下级武士由于经济地位的急剧恶化而恨主如仇,由幕府统治的支柱变成了反抗幕府的力量。

19世纪中叶,幕府统治还面临外部力量的冲击。首先用枪炮打开日本国门的是美国。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几条汽船驶入日本浦贺港;1854年,日本被迫在所谓《日美亲善条约》上签字。随后,俄、英、法等国接踵而至,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的大门大开,外国商品涌入日本市场。廉价商品的涌入,原料的被掠夺,黄的大量外流造成日本物价暴涨。日本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腐败的幕府对外无力抵抗侵略,甚至引狼入室;对内残酷镇压纷起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一致指向了幕府,幕府统治的末日已经来临。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开始了。在武装推翻幕府统治的倒幕运动中人民是主力,而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同长州、萨摩等藩结成的倒幕同盟也展开了积极的活动。那时候,一些有见识的武士从他们所受到的最初冲击下清醒过来以后,就抱着增强自己国力和获得别国承认日本为平等国家的目的,热情满怀地致力于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工作,他们提出了“富国强兵”和“殖产兴业”的口号,受到许多爱国人士的赞同,这些武士逐渐控制了长州、萨摩等藩,幕府陷于空前孤立。

1867年11月,天皇下了讨幕密诏,倒幕派得诏大喜,正欲起兵,忽然闻变。原来,陷于孤立境地的将军德川庆喜见势不妙,为消除倒幕派起兵的借口,便立即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辞去将军职位,“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奉还大政”原非幕府本意,倒幕派见形势逆转,决定抢先行动,向京都增兵。德川庆喜也集结兵力准备反扑,于是一场内战爆发。1868年,在京都郊外的伏见、鸟羽一战中,倒幕力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

明治维新同俄、美、德、意一样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要想强大起来,就必须革命或改革。

明治政府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

新政府把藩主变为藩知事(地方官)。后又宣布“废藩置县”,免除全国各藩知事的职务,一律迁往东京居住;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这就一举夺得地方政权,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取消武士特权

新政府废除了公卿之称,改为华族,一般武士改称为士族,正式确定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身份制,在幕藩体制下处于被压迫等级的农、工、商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随后,又逐渐剥夺了旧统治等级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废除了对平民的各种封建性限制,并准许华族、士族与平民通婚,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

武士的特权主要包括:统治权、封建财产特权和垄断军职的特权。明治政府通过废除一般武士均可对平民“格杀勿论”的特权,彻底剥夺了武士等级过去享有的统治权:采取减少俸禄总额的办法,最终以发给“金禄公债”的方式赎买了武士所享有的封建财产特权;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也通过实行征兵制而被剥夺。这样,武士作为一个特权等级被消灭了。

(3)土地改革

在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同时,新政府便着手确定土地所有权。1872年2月明令解除幕府颁布的永世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同年7月,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确认其土地所有权。接着发布“地税改革法令”,并取消实物税,一律用货币缴纳。上述一系列土地改革措施,使幕藩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自耕农和新地主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大体上确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土地所有制。

④殖产兴业

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采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方式,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为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将官营企业转让给同它密切勾结并因而拥有特权的大资本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和保护下,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异常迅猛。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近代大工业便首先在这一部门占有了统治地位。

⑤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效仿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革中世纪的风俗习惯,提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⑥富国强兵

在“富国强兵”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常备军。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

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另外,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同时,虽然明治维新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