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埃及中王国时期(约前22世纪一前16世纪)人民口头创作的伦理教诫故事。叙述一个农夫到首都去买粮食,半路上被仗势欺人的大官仆从抢光了。后来,农夫靠了自己的机智与辩才,向法老陈述,使抢劫者受到应得的惩罚。故事谴责了盗劫恶行,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原名《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简称《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马克思于1844年4—8月写作的哲学、经济学著作。1845年1月20日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信里提到 “你的国民经济学的著作” 就是指这一著作。马克思生前没有出版,原稿有些散佚。1932年,保留部分以《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为题在苏联第一次发表。今载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哲学和伦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三点: (1) 以实践的观点,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阐述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初步形成並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观点。文中指出,人与自然的统一实质上是生产过程,“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揭示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规律。由于 “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以往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表现,也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现实” ,因此,“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並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在这里,马克思开始用 “劳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 ,来说明社会道德现象的根源和实质。(2)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确证,人是社会存在物。文中指出,黑格尔把抽象的精神劳动看作人的本质,把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看作抽象的自我意识的环节; 並肯定了费尔巴哈突破黑格尔的体系,用 “人” 本身来代替 “无限的自我意识” ,並使 “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说: “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你同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的表现。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马克思因此断言: “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里面丧失自身。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社会的对象,人本身对自己说来成为社会的存在物,而社会在这个对象中对人说来成为本质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是可能的。” 马克思的这一结论,就接近了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基本思想。(3)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的一个主要课题,就是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概念,重新考察了异化问题。他具体分析了劳动异化及其表现形式,阐述了劳动异化与私有制的本质联系,形象指出: “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劳动生产了智慧,却注定了劳动者的愚钝、痴呆。” 马克思不仅揭示了整个社会异化现象的基本内容,而且也抓住了整个异化的本质环节,所以,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並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 意昧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 马克思从而指出,要解放劳动,消灭劳动的异化,就要消灭私有制。马克思从分析异化劳动引伸出了 “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的结论。这部《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形成时期的要重著作,它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但是,还应当看到,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还没有最后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还没有形成新的历史观的科学术语。因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尚未最后实现革命变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