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人个人人物简介,对陈正人的历史评价,陈正人是怎么死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正人个人人物简介,对陈正人的历史评价,陈正人是怎么死的?

◎编撰者话

陈正人,1925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 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建筑工程部部长兼党组书记、中共中 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农业机械部部长兼党组书记,为我国的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农业战线和农业机 械化战线的卓越领导干部。



陈正人,原名陈林。“五卅”运动时,因被反动当局通缉,改为陈振铃, 后在井冈山时期谐音定名为陈正人。1907年农历十一月,出生在江西省遂川 县一个僻远丘陵山区的破产小地主家庭。

陈正人的父亲名叫陈治安,号策轩,是前清秀才,一生教私塾。他原先 崇尚封建旧制,后来转为赞成新学,并创办了家乡唯一的小学,在乡村有一 定的声誉。陈治安为振兴家业,改变身为客籍而受人欺辱的不平等地位,很 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但正人7岁发蒙,8岁时他就患病去世了,家境日益贫困。 陈正人的母亲,原系城里人,19岁嫁到陈家,久居乡村,勤劳善良,后为掩 护正人而被敌人杀害。

由于破产,豪门绅士的欺压凌辱,恶霸地主的敲诈勒索,接踵而至;就 是家族的一些有钱叔伯兄弟也一反常态,经常刁难、欺负这孤儿寡母。这一 切,在陈正人的幼小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后来回忆道:“我幼年起 受着封建的旧社会各种压迫,我痛恨封建旧教育、旧势力,痛恨着旧社会, 我同情穷人,同情劳动者。” [1]

陈正人念了几年私塾,对鞭打式的教育很反感,想到比较开明的小学去 读书。母亲因家境窘迫坚决不许,要送他去当学徒。一心要读书的陈正人, 采取了他生平第一次的反抗斗争——用逃跑的方法来争取达到自己的愿望。 最后,母亲让步了,还到亲友家借了一些钱送他上了小学。陈正人感到了胜 利的欢快。他后来写道:“我14岁入小学了,这是我生命史上一个斗争的胜 利。” [2]

在小学二、三年级时,陈正人开始接触到一些进步书籍,使他有了一种 朦胧的改造社会的志向。他“觉得社会的改造,须联合些有志之士”,于是聚 合了一些进步同学,结成兄弟,订为兰,前后曾结拜了四五十人。有一次 结拜十三兄弟,在编金兰号码时,曾选用了这样十三个字:“联合十三英雄, 为我亚洲谋改造” [3] 。陈正人后来回忆说:“那时只有一种英雄改造社会的思 想。”这种思想尽管还很幼稚,但却不难看出,反抗封建制度,立志改造社会 的志向,已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少年时代的陈正人,一方面由于贫苦、饥饿、衣衫褴褛,受到官绅及其 子弟的歧视、冷落;另一方面,又由于“自己立志勤学,纯洁进取,也曾受 到人家的尊敬”,成了穷苦进步同学团结的一个核心。,

小学毕业后,陈正人背着母亲,借了5块钱路费,跑到吉安,考取了省 立第六中学。母亲因为怕负担不起今后的学膳费用,不同意他升学。陈正人 知道家庭的困难。他没有使母亲为难,自己想方设法在同学中借了20多元钱, 进了学校。入校第一学期,他因缴过学膳费后身无分文,从不敢出校门。秋 冬时,衣薄被单,致使身体受到很大摧残,埋下了肺病的病根。第二学期开 始,陈正人由于学业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才得以在中学继续读书。

在省立六中,陈正人思想活跃,积极上进,受到进步师生的重视,因而 有机会读到许多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书刊。他特别羡慕恽代英和萧楚女。当 时有位名叫罗醒的老师,经常向他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不久又介绍他 加入了经过改组后的有共产党员参加领导的国民党。从此,陈正人开始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在吉安学生群众中进行革命宣传工作。

两年学生运动的锻炼,陈正人在政治上逐步成熟起来。1925年五卅运动 前,陈正人由曾炎生和郭佐唐两人介绍,秘密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 月,吉安党的特支决定,陈正人转为共产党员。 [1]

五卅运动的风暴,在吉安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中小学生和手工业工人罢 课、罢工,声势之大,在吉安是前所未有的。陈正人以学生会代表的名义, 参加了吉安各界声援“五卅”的活动。此后,他因生活所困,无力继续在吉 安六中读书,转考入公费的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可是不久,由于江西省督办 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通缉,陈正人被学校开除。从此,他完全转入地下从 事党的革命斗争,开始了一个职业革命家的政治生涯。

1925年7、8月间,经党组织决定,陈正人被转移到永丰县石马小学暂避。 不到一个月,他又转至万安县上宏小学任教员,兼管万安县党的特支的一部 分工作,曾先后担任特支委员和书记。

1925年12月,陈正人奉调南昌,在中共江西省地方委员会,协助书记罗 石冰,具体负责秘书处的工作。1926年下半年,北伐军攻克南昌,江西党组 织改为区委,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成立。中共江西区委决定陈正人任国民党省 党部指导员,回遂川组织国民党县党部,同时建立中共遂川特别支部。

陈正人回到遂川县后,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常务监委,利用合法身分,积 极开展革命工作。与此同时,他召集王遂人、刘万青等15名共产党员开会, 正式成立了中共遂川县特别支部,他被选为特支书记。在特支领导下,遂川 人民的革命斗争,开始蓬勃发展。

遂川县既无工厂,也无矿业,手工业工人和店员较多。根据这个实际, 陈正人和特支其他同志首先决定把手工业工人组织起来。经过努力,不到半 年时间,全县建立基层工会组织20多个,工会会员达1000多人。1927年1 月,全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五华高等小学召开,到会代表50多人,正式 成立了遂川县总工会,刘廷猷被选为主席,陈正人等7人被选为执行委员。 会后,县总工会向资方提出了两项要求:一、增加工资,缩短工时;二、要 求劳动保障。县里的资本家不但不接受工人要求,反而向工人进行威胁。3月 间,县总工会组织各行各业200多人举行罢工游行;于田、碧洲等地工人亦 配合响应。工人罢工迫使资方答应了工人所提条件,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为了保卫斗争果实,保障工人权利,遂川县城和圩镇都先后建立了工人纠察 队。为了培养工人骨干,县总工会根据陈正人的提议,选送顶棣华、郭环华 二人,到赣州总工会陈赞贤主办的工农干部训练班学习。

在开展工人斗争的同时,陈正人等还积极开展农民革命运动。他和王遂 人、王次楱等一起,串村走乡,创办夜校,向农民灌输革命思想,启发农民 的阶级觉悟。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先城郊后乡村,逐步建立起农民协 会。1927年初,农民协会已遍及全县,入会农民达2万多户。

农民协会成立后,广大农民群众向土豪劣绅、恶霸地主展开了针锋相对 的斗争。店仔下、太平桥农会公开斗争了反动豪绅;洋湖农人清算了大土豪 恶霸贪污的“众产”;大桥、大屋、碧洲、盆珠等地,在农会组织下,对土豪 恶霸采取了革命行动,强制地主减租减息,废除租押,交出“众产”,焚烧田 契,并禁止地主囤积居奇,限制粮食出口外运,给地主豪绅以沉重打击。各 地农会还响亮地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使农会在许多地方实际 上成了农村中的权力机关。在各地农会普遍建立与发展的基础上,陈正人等 及时地召开了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在县城万寿宫举行,到会代 表100多人。大会宣读了《遂川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宣言》,通过了《筹建遂 川县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等决议,成立了遂川县农民协会筹备处, 推选刘治安为出席江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代表。

随着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界群众组织也相继成立:学生界以五华高 等小学为中心,成立了遂川县学生联合会;商界整顿了旧商会,成立了遂川 县商民协会。这些群众团体团结发动各界群众,向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力 和土豪劣绅开展了英勇的斗争。1927年春,在水南石桥头下首洲背坪召开了 2000多人参加的反英反奉大会,通过了决议:“反对英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的罪行,要求实行对英经济绝交;坚持支持苏、浙、皖三省农民开展驱逐孙 传芳、防止奉军南下的自治运动;支持上海工人反对封禁总工会的斗争。” [1] 会后举行了盛大的游行,群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打倒北洋军阀!”“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陈正人亲自带人捉拿 了遂川县的反动县长许乃猷游街示众,大快人心。

陈正人领导的这场斗争,不仅震惊了全县土豪劣绅,也使省府和各地区 反动势力大为震动。遂川反动土豪肖家璧慌忙跑到南昌,找到当时担任南昌 公安局局长的朱德告状,请朱德下令出兵平“乱”。朱德知道陈正人是共产党 人,遂找当时在南昌参加方志敏主办的农运干训班的遂川县同志,了解遂川 县农民运动及肖家璧的情况。为了配合陈正人在遂川的斗争,朱德借故将肖 家璧扣起来,并及时转告陈正人。陈正人闻讯,即率领农民武装,一举捣毁 了肖的老巢 [2] 。

捣毁肖家璧的巢穴后,陈正人又建议趁热打铁,不给反动派喘息机会, 立即召开全县农民协会会员代表会,进一步发动群众,清算“四大金刚”贪 污案 [3] 。刘治安、李杏甫等按照这一决议,略经筹备,便在水南桥头的尚义祠 召开了全县农民协会会员代表会,制定了遂川县农民协会章程,成立了遂川 县农民协会,并推举代表审理“四大金刚贪污案”。当时,因保密不严,“四 大金刚”窃得会议情况,急忙勾结官府,纠集兵痞、流氓数十人,持短刀长 枪冲击会场,妄图血洗尚义祠。陈正人及早察觉了这一阴谋,事前已通知大 会提前结束,“四大金刚”一伙扑了空,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

1927年3月6日,国民党右派在赣州枪杀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制 造了“赣州惨案”,激起全国民众的公愤。4月4日,遂川各界人民在万寿宫 举行追悼陈赞贤烈士大会,与会群众达2000多人。陈正人、王遂人分别在会 上讲话,痛斥国民党右派集团破坏工农运动、惨杀工人领袖的反革命罪行。 会上还宣读了陈正人起草的《追悼陈赞贤烈士告农友书》和《遂川各界人民 追悼陈赞贤同志宣言》。《宣言》号召全县人民“化悲痛为力量,踏着烈士的 血迹继续斗争” [1] 。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并高呼口号:“严惩杀害陈赞贤同 志的凶手!”“打倒摧残工人运动、惨害工人领袖的国民党右派!”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遂川反动豪绅蠢蠢欲动,反革命复辟 事件相继出现。洋湖村土豪挑起宗派斗争,殴打农会干部;安厦劣绅收买流 氓打手,拆毁农会干部房屋;店仔下反动分子点唱“三妖”曲牌,侮辱妇女 参加革命;五峰中学以开除、退学手段,迫害革命学生;“四大金刚”纠集反 动官吏和地痞流氓,成立反动武装“保安队”;肖家璧借故扣发县党部办公经 费和伙食费,指使保安队扬言要屠杀工农群众。

面对严重复杂的形势,陈正人依靠共产党员,团结国民党左派,进行县 党部的内部改组,成立了遂川县党务维持会,代行县党部职权,坚持革命斗 争。5月1日,陈正人以遂川县党务维持会名义,召集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大 会,有工人、农民、学生和城市贫民1000多人参加。陈正人在会上讲了话, 揭露国民党右派集团内外勾结、摧残工农革命运动的罪行;号召全县人民团 结起来,提高警惕,为打倒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5月12日,反动县长李焜借故非法审讯盘溪农会干部。陈正人为保护革 命同志,维护农会尊严,派刘万青率五华高小学生、工人及附近农民近百人 冲进县公署,准备捆绑李焜游街示众。李焜闻风逃跑,即与“军界偕行社” 头目密谋策划反扑。13日上午,“军界偕行社”配合保安队,借口保护县长, 公然袭击县党部,驱逐县党部内部的共产党员。14日,李焜纠合土豪劣绅和 国民党右派,宣布改组县党部,解散革命群众组织,收缴工农革命武装,并 四处搜捕陈正人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陈正人及时召开党的特支会议,为 避免损失,保存革命力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和部分进步人士撤离遂川县城, 分别转移到碧洲和万安县罗塘湾一带。

5月15日,陈正人在碧洲邱家阁召开特支会议。会议决定:一、重新集 结革命力量,着手恢复县党部和各种群众组织;二、派员赴南昌汇报工作, 揭露国民党右派勾结土豪劣绅破坏革命的罪行;三、组织农民自卫军,建立 革命武装;四、向各级农会发出紧急通知,号召坚定信心,继续革命,准备 暴动,夺取县城。但因泄密,暴动未能如期举行。

6月2日,谢运昌等10个土豪劣绅,盗用遂川农民代表名义,向蒋介石 发出“联恳通缉拿办”的反共“代电”,以“推翻革命,醉心共产”为罪名, 诬控以陈正人为首的38名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为“匪党”、“匪首”,乞求蒋 介石“令县拿办,迅予通缉各地”。第二天,反动武装百余人,潜入碧洲,围 攻陈正人等的住地邱家阁。陈正人、王次楱等用木棍、板凳与敌人搏斗,罗 凤鸣等5人负伤被捕,陈正人等突围,往碧洲山区隐蔽。6日晚,保安队再次 潜入碧洲,抓到共产党员胡开甲严刑拷打,次日竟枪杀于北门城下。这是遂 川县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

“碧洲事件”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县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农会干部, 捣毁群众组织,清缴革命武装,制造白色恐怖。陈正人与王次楱、王遂人等 把保存下来的武装力量于7月上旬转移到万安罗塘湾,与万安曾天宇领导的 武装汇合,合编为万安农民自卫军,陈正人任党代表。

7月下旬,陈正人闻讯遂川反动派阴谋策划于8月10日屠杀遂川全部被 捕同志,便与曾天宇、王遂人等商议,决定攻打遂川县城,营救被捕同志。 接着,农民自卫军在罗塘湾至善小学召开营救革命同志动员大会,陈正人在 会上作动员报告,布置了战斗任务和行动计划。按照计划,一天晚上,王次 楱率领41名自卫军战士,持长枪36枝、短枪5枝,直奔遂川县城。次日凌 晨,农民自卫军包围了蔚起书院的保安团,阻击了郭家祠的敌人,趁敌人慌 乱之际打开监狱,把被捕的同志全部救出。

这次劫狱斗争的胜利,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巨大鼓舞。遂川的反动势力大 为惊恐,遂由官绅士豪联合起来拼凑了一个“赣西清党委员会遂川分会”,大 恶霸肖家璧也组织了“清乡委员会”,妄图反扑。在反动势力异常强大的形势 下,为适应特殊的斗争环境,保存革命实力,陈正人及时召开了党的特支会 议,决定党组织由公开转入地下,革命同志隐蔽分散活动。



1927年7月底,陈正人赴南昌汇报工作。适逢南昌举行八一起义,省委 决定陈正人速回吉安,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暴动,以配合行动。陈正人不顾自 身肺病复发,略作治疗后,即带病回吉安,被分派到万安中心县委任宣传部 部长。

9月,曾天宇、张世熙和陈正人等,为传达、贯彻中央“八七”会议和省 委指示精神,在罗塘湾至善小学召开了全县第二次党代会,着重研究筹措经 费和收集、制造武器问题。9月10日,县委又在罗塘背村召开了党的活动分 子会议,决定巩固和恢复工、农、青、妇各种群众组织,开展土地革命,建 立工农政权。为加强武装暴动的领导,会议决定建立万安行动委员会,曾天 宇为委员长,张世熙、陈正人等为委员。陈正人还兼任万安游击队(又称第 七纵队,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

罗塘背村会议后,各地分别开会,串联、发动群众,恢复建立群众组织, 重点农会还建立党支部。为了收集武器,有一次,陈正人假扮至善小学教师, “邀请”一支过路的国民党军队来校歇息、吃酒,借机缴了他们的械,用得到 的枪支弹药,武装游击队。游击队分别编成了快枪队、马枪队、神炮队、马 刀队、楼梯队等,并进行必要的短期训练。此后,工农革命运动逐渐深入, 各地农民广泛地开展了抗粮、抗税、抗债、抗捐、抗租的斗争,收缴反动派 零星武装,捕捉罪大恶极的反动地主豪绅。当时,“全县东、西、北三乡整个 成了红色割据,并且泰和与万安毗邻的四、五区,亦入了赤色版图” [1] ,形成 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割据局面。

11月中旬,江西省政府派李思愬前往赣州收编赖世黄十四军残部,路经 万安罗塘,被我农军截击,缴枪4支。李思愬怀恨在心,寻机报复。11月18 日,他从赣州返回,在万安县城住下,调派30名士兵,前去包围中共万安县 委的活动中心——至善小学,进行搜捕,查获到一些宣传品。李思愬得报后, 预谋去赣州搬兵镇压。曾天宇、张世熙、陈正人等获悉,立即召开了第三次 “行委会”会议,决定围攻县城,消灭这股反动武装。19日晚,在曾天宇、陈 正人的统一领导下,农军分三路攻城,激战三四小时,未下,各自撤回。在 准备第二次攻打万安城时,泰和县委派人来请兵求援,要求协同攻打泰和县 城。曾天宇、陈正人研究同意,遂于11月25日,率农军百余人,顺赣江北 下,与泰和农军配合,智取了泰和县城。

攻打万安和智取泰和的壮举,震惊了反动派。12月初,泰和、万安、遂 川三县靖卫团及反动驻军联合起来,向万安罗塘等地进行反扑。“白色恐怖后, 万安县委只有张世熙、陈正人二人,召集县委会3次竟不成功,遂毅然决定: 一方面改组各级党部,重新登记党员,严厉淘汰机会主义者,并在群众中尽 可能地扩大党的组织,以建设党的基础;一方面慰问被难群众,分区举行广 大的反对反动军队焚烧抢劫各农村的群众武装示威大会。” [1]

12月24日,巡逻农军路遇敌军两个连,发生枪战。沿途农会会员、暴动 队员纷纷加入战斗,竟聚集有二三千人,敌军吓得逃回万安县城。农军猛追 几十里,直扑县城,围攻多时不下,遂撤回。12月30日晚,在曾天宇、陈正 人等组织领导下,万安农军发起第三次攻打万安县城的战斗,“终因火药缺乏 而退回” [2] 。

万安暴动、农军3次攻城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正在赣西一带活动的毛泽 东处。毛泽东派人送来一封亲笔信:“万安负责同志:泽东于十月间集合秋收 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目前还在井冈山略加整理。风闻万安工作同志热情甚 高,甚为钦佩。但闻几度攻城未下,是否要派武装去协助,希望复函详答。” [3]

万安县委接信后立即召开县委会议,研究结果,建议毛泽东率兵就近攻 占遂川县城,以堵截赣州去路,策应万安游击队攻打万安城。在会上,曾天 宇、张世熙、陈正人鉴于前三次攻城失利的教训,提出了3点意见:一是加 强武装暴力的统一领导;二是严密组织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三是挑选政 治觉悟高、体质健壮的战士,组成敢死队。会议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并作了 相应的布置。

毛泽东接到万安县委回信后,于1928年1月5日(农历丁卯年腊月 十三),攻占了遂川县城。万安农民武装于“(农历腊月)十五日晚接毛泽东 占领遂川信,再次动员群众,准备消灭敌军”。他们组织了暴动军民四万余人, 分四路直扑万安县城。“而敌军于(农历腊月)十七日闻风弃城逃走,万安县 城遂被工农群众占领。” [4]

“万安暴动的胜利,的确是全省苏维埃革命的信号” [1] 。“江西万安等处的 农民暴动,已经使豪绅资产阶级报纸气得发疯。” [2] 共产国际也很注意了解万 安暴动的情况,重视它的经验教训。张世熙曾代表万安县委,在苏联列宁格 勒向共产国际作了题为《万安工农斗争及1927年10月至1928年1月大暴动 经过情况》的专题报告。曾天宇、陈正人等领导人的组织才干和万安人民的 革命斗争精神,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扬。

1928年1月,根据毛泽东建议,陈正人被调回遂川工作。中共遂川县委 正式成立时,陈正人任县委书记,毛泽覃、王遂人、王佐农、王次楱等为县 委委员。

陈正人在遂川主持县委工作期间,曾着手筹建遂川县工农政权。在毛泽 东的指导和帮助下,由陈正人执笔起草,制定了一个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施 政大纲》。这个大纲共有30章,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土地、生产 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毛泽东对大纲逐条逐句进行了修改,把“废除聘 金聘礼,反对买卖婚姻”改成“讨老婆不要钱”;把“反对虐待儿童”改为 “反对大人打小孩”,把“废除债务”改为“借了土豪的钱,不要还”……尽 量使其通俗化,农民一读就懂。这份《施政大纲》“相当完整地体现了党在民 主革命时期的方针和任务,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成为井冈山 地区和后来赣南、闽西等根据地建设的初步蓝本。” [3]

1月24日,在遂川县城李家坪举行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全县1 万多名工农群众参加了大会,主席台两侧贴有陈正人亲自书写的大幅对联: “你当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有利”;“我今日斩杀土豪,怕不怕,刀上加 刀”。大会执行主席是陈正人。他当众宣读了县工农民主政府《施政大纲》和 组织机构。当他宣布王次淳为遂川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时,毛泽东亲手把红 布包好的政府大印,交给了王次淳。这时,整个会场欢声雷动,高呼“共产 党万岁!”“工农革命万岁!”

2月初,湘赣两省敌人第一次“围剿”井冈山。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于 2月9日回师井冈山,遂川县委也随之迁往井冈山南麓黄,尔后又进入小行 洲、茨坪等地。在井冈山南麓一带,陈正人首先带领县委干部深入农民家里, 和农民交朋友,启发他们的觉悟;同时,配合红军打土豪、筹款子。他们掌 握的筹款原则是:苏区的土豪“罚款”,白区的土豪“绑票”;小土豪“罚款”, 大土豪“绑票”;没收地主封建财产,保护工商业利益。在县委积极工作下, 井冈山南麓大片农村,农会、妇女会、儿童团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仅农会 会员就有2万多人,被发动的群众达十几万人。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县委 又及时抓了建党工作。

与此同时,陈正人还抓了各区、乡的政权建设,黄及附近9个乡,都 相继成立了工农兵政府。陈正人阐明政府的任务是:镇压敌人,保护人民, 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而斗争。

在黄,县委还召开了赤卫队员大会。会后,县赤卫队发展到3个中队, 共200多人。陈正人经常给赤卫队员讲课,加强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此后, 各区、乡也分别建立了赤卫队和暴动队。这支新生的农民武装,在县委领 导下,不仅在打土豪、分田地,保卫政权和输送兵员等方面做出了成绩,而 且还配合红军主力,牵制了敌人。在著名的新城战斗中,县赤卫队配合红军 三十一团,担任了主攻新城任务;在五斗江战斗、遂川战斗、黄洋界保卫战 中,赤卫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28年5月20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选举 毛泽东、朱德、陈毅、谭震林、陈正人等23人为特委委员,毛泽东为书记。 由于毛泽东、陈毅军务繁忙,谭震林主要在茶陵工作,陈正人遂奉命离开遂 川县委,主要致力于边界特委的日常工作。

同年10月14日,在茅坪召开了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政 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等决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等19人为特委委 员,谭震林为书记,陈正人为副书记。11月,红军进占永新,再退回宁冈。 至此,井冈山根据地“南自遂川井冈山南麓,北至莲花边界,包括宁冈全县, 遂川、酃县、永新各一部,成一南北狭长的整块。” [1] 此外还有莲花、永新部 分山区和整块不甚连属的地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罗霄山脉中段红色 政权不断扩大 [2] 。

在井冈山斗争期间,陈正人认识了女红军彭儒。她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 革命,后参加湘南暴动,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由于毛泽东、陈毅等的 关心,他俩于1928年秋在井冈山结婚。

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宁冈柏露村主持了前委、特委、红四军和红 五军军委、边界各县县委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 军,开拓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红五军和红四军的三十二团,在特委和彭德怀、 陈正人等领导下,留守井冈山。

1月13日,湘、粤、赣3省30来个团敌军分6路向永新、宁冈、遂川、 酃县进攻。根据地军民奋起抗击,激战7天7夜,终因敌众我寡,红五军和 赤卫队以及广大群众才不得不撤退下来。

部队打散了,陈正人与彭儒一起突围,遇上了特委常委王佐农。三人翻 山越岭,甩掉尾追的敌人,转移到山林去了。后王佐农要求回老家遂川,特 委只剩陈正人一人,仍深入到群众中去,带领大家与敌人周旋数十天。他们 踏积雪,宿岩洞,盖树叶,吃野菜,历尽艰辛,斗志不移。陈正人找到了荆 竹山的乡长、支部书记,机智避开敌人,照常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并逐渐 组织了一些群众,收容了一些打散的部队,恢复了游击队。

陈正人在井冈山一带坚持斗争的消息,传到了当时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兼 游击队队长何长工那里。何长工即派人上山把陈正人等找了回来。5月14日, 在永新召开了原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将特委及三县联席会产生的临时特委取 消,另组湘赣边界临时特委,以朱倡偕、陈正人、何长工、宛希先、刘珍为 常委,刘宗义、王怀、龙超清、谭思聪为候补常委。不久,原特委五个常委 有四个重新会合,于是召开原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原特委恢复工作,领导湘 赣边界工农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此时,敌人“会剿”军队调往樟树,井冈山 只留敌贾少提部把守5大哨口。陈正人、何长工等把游击队、赤卫队集中起 来,打了一次歼灭战,又收复了井冈山。在短期内,红军由百余人扩大到 1500多人,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又恢复到红军主力在时的局面,发展成为“中 央苏区的一翼”。

1929年冬,陈正人调离湘赣边界特委,任安福中心县委书记,辖袁州、 分宜等地。可他对湘赣边界的革命仍很关心。1930年春,错杀袁文才、王佐 事件发生后,他得知十分不满,认为这是宗派斗争酿成的,是错误的。同年8 月,红军打下吉安,陈正人见到毛泽东即反映了此事,毛泽东也认为是错杀 了。1950年,陈正人任江西省委书记时,又向毛泽东汇报了此事,并正式给 予平反,追认袁、王为烈士。

1930年夏天,陈正人调任北路行委书记,工作数月。10月初,江西省行 委成立,陈正人又任省行委宣传部部长、代理书记。时中央苏区已发展到拥 有20个县、250万人口,主力红军也达4万人左右。10月23日,总前委在罗 坊召开了扩大会议,集中围绕打不打南昌、九江,如何粉碎敌人“围剿”的 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陈正人出席了会议并支持毛泽东的不打大城市, 诱敌深入的正确主张。最后,会议通过了决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1931年1月,赣西南特委成立,陈正人任组织部长。后又因工作需要, 调永、吉、泰特委任书记。不久,苏区中央局决定成立江西省委,由陈正人 负责筹备,并代理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这年春,陈正人在于都桥头召开了苏区的中共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正式成立了中共江西省委,陈正人担任省委书记。当是,陈正人肺病突然大 发作,吐血不止,生命垂危。人们都担心他缓不过气来,可他却顽强地活过 来了。1932年初,为了照顾陈正人身体,中央局即派李富春接任了省委书记。

11月7日,在瑞金召开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正人 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在兴国召开的江西省 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陈正人被选为省苏维埃副主席兼任“省苏”党团 书记。曾山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当时我是省苏主席,正人同志是党团书记。 在党内,我们大家是在正人同志领导下工作的。他思想敏锐,能力强,在他 领导下,大家心情舒畅,劲头十足,工作大有起色” [1] 。

1932年5月,陈正人到福建汀州傅连明暲的福音医院治疗,同周以栗同 住在一所山边的小屋里。后来,受到王明“左”倾错误打击和排斥的毛泽东 也来到这里,同陈、周同住一室。那时,他们同遭“左”倾机会主义者的打 击。患难之中,革命友谊更加可贵、深厚,三人经常一起散步、谈心,互相 鼓励,一起看书、学习,总结革命经验教训。1933年3月以后,陈正人随医 院迁至瑞金、于都等地治病,又同毛泽东在一起。

1933年初,“左”倾机会主义代表开始批判福建省委的所谓“罗明路线”。 不久,又发展到在江西批判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 说“他们是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同时,是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 袖。” [2] 中央组织局通知陈正人,说他亦属“同伙”,勒令写检查,发声明。陈 正人拒绝写检查和声明,坚定地支持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

正因为陈正人坚持了党的正确路线,他在苏区受到了“左”倾机会主义 代表的种种打击、迫害。先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包办特委”、“副书记专 政”的罪名,留党察看一个月;后又以“邓、毛、谢、古”“同伙”而受株 连。更有甚者,当时团中央报纸还公开点名,对陈正人进行攻击。直到中共 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才给予重新审查,并决定将此批判取消。中共中央书记处 于1938年为此还专电告知正在新疆养病的陈正人 [1] 。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正在病中的陈正人和周以栗要求随 军远征。中央组织局表示:“你们不能随军队走,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于是 陈正人被留下。彭儒已随军长征,后因疟疾发高烧,经董必武动员,将她送 回中央分局。红军主力开拔后,苏区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负责。陈毅十分 关心陈正人,劝他按中央意见转移到白区治病,并介绍了一些自己的兄弟和 好友,要陈正人有困难时可找他们帮助。

1935年2月,中央分局派了一个排部队,护送陈正人、周以栗和彭儒转 移。转移途中遇敌,周以栗不幸牺牲。事后,中央分局再次决定,陈正人随 独立三团行动,相机向外突围。2月下旬独立三团分两路突围,陈正人、彭儒 随政委张凯率领的一路行动,由三田渡之间渡河,遭数倍之敌追击堵截,渡 河未成,折回安远、寻乌以南,在古陂、安远之间打了一仗,后到安远九龙 嶂一带。这次行动前后1个月,经过好几次战斗,部队损失较大,陈正人的 马也丢失,只好拖着病体步行。此后,他们在安远以南的孔田、鹤岗山地, 又遇粤军邓龙光部堵截,部队被打散,彭儒失踪。3月下旬,张凯收集打散的 少数部队,与敌周旋于安远南面山区。在桐子富村,部队遇上中共安远县委 书记林慕南及其游击队,后又与二十四师师长周建屏、七十一团团长李天柱 会合。他们商量共同照顾陈正人,寻机突围出去。4月间,张凯率部队护送陈 正人至寻乌县南部山区,又遇广东兴宁特委书记罗屏汉及寻乌县委书记陈侃。 经商议,由兴宁特委设法护送陈正人去白区治病。

在兴宁特委帮助下,陈正人化装成商人,陈一新化装成伙计,雇了一名 挑夫,买了一担茶叶,作为贩茶叶行商,经广东梅县、汕头等地,安全转移 到香港。

陈正人到香港,肺病发作,盘缠无几,幸闻彭儒已脱险住在广州她哥哥 家里,即抱病赶到广州。在彭儒哥哥彭瑛一家的掩护、帮助下,陈正人化名 胡思义,在广州郊外治病。1936年2月,他又转至湖南宜章县碕石村彭儒的 家乡,以教书为名,隐蔽下来,继续治病。这期间,陈正人虽远离了组织和 同志,但他对革命仍充满信心,经常翻阅报纸,四处探听红军下落。他还写 了不少诗词,表达自己的心志,其中二首如下:



息影湘江已半年,

纷纭世事与时增。

遥望南天空渺渺,

青云有路可寻源。

国事险危谁作主?

欲郊班超志已坚。

且看他年云雨降,

敢教仇寇尽心寒。



南天漫道逞腥风,

北斗高悬照太空。

壮志凌云终有日,

盛花时节定重逢。



在乡间,陈正人经常利用教书、谈天的机会,向当地农民群众、青年学 生讲国内外时事,谈革命道理,深受大家尊敬。他还秘密地联合了一些青年, 打算发展革命组织,准备时机一旦成熟,就开展革命斗争。

西安事变爆发后,陈正人病体也略有好转。他怀着急切的心情,离开湖 南宜章去找党。他经广州到达上海,原想通过鲁迅先生找党,不幸鲁迅已病 故。陈正人与鲁迅素不相识,闻讯后竟痛哭一场。在上海,他从书摊上看到 艾思奇写的书,讲的是马列主义,觉得这个人可以信任,有可能是共产党员。 于是,他从该书标明的出版单位,找到了读书生活社,并见到了艾思奇。当 时,陈正人不敢暴露自己的身分,只是说自己是个要求进步的青年,希望他 给予指教和帮助。艾思奇因不明陈正人身份,也只是对他表示同情,未敢深 谈下去。

党的关系没有找到,路费也快用完了。陈正人只好去南京找彭儒哥哥昔 日的好友李奇中。李奇中曾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与周恩来也很 熟悉。经他引荐,陈正人结识了从西安救国会来的李木庵,才得知周恩来、 叶剑英等正在西安。在李奇中的帮助下,陈正人搭车到洛阳,又转车到达西 安,很快与李木庵介绍的谢华(中共西北特支负责人)取得了联系,终于找 到了红军驻西安联络处,见到了分别很久的周恩来、叶剑英等。周恩来紧紧 地握住陈正人的手,高兴地说:“太好了,正人同志,我们还以为你们是很难 活下来了……”陈正人找到了党组织,见到了亲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周 恩来安排他先在宣侠父家好好治一下病,然后再去延安。同时,又给还在湖 南的彭儒寄去了100元路费,让她也能及时赶到延安。

1937年6月,陈正人夫妇来到了日夜思念的革命圣地——延安,见到了 毛泽东,心情十分激动。毛泽东为他们能活着回来,感到非常高兴。在听完 陈正人汇报主力红军转移后中央苏区的情况以及他们突围找党的过程中,毛 泽东给了陈正人以很大的安慰与鼓励。他深沉地说:“你们这些留在苏区的同 志能冲破艰险,战胜敌人,来到延安,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许许多多优秀 的同志都牺牲了,但是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它的党员,它的干部,是不怕任 何艰难困苦的。你看,你们不是又回到这里来了吗?” [1]



1937年7月,由于陈正人急切要求工作,适徐特立从教育厅调出去办师 范学校,陈正人就接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1938年又调任中央军委 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不久,因工作劳累过度,肺病复发。按照党中央和毛 泽东的决定,他与任弼时等一起去新疆养病,并准备相机去苏联治疗。1939 年7月,陈正人病情好转,遂乘飞机回到延安,一边继续治病,一边在中共 中央宣传部领导整理中国苏维埃运动史的工作。1940年冬,中央正式分配陈 正人到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任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41年9月,边区中央 局改为中共中央西北局,陈正人仍任原职。

陈正人到西北局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西北局各地、 县组织工作座谈会。中央派任弼时、陈云等和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若飞、 中共中央组织部王鹤寿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对西北局干部队伍、党的建设作 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于会后着手筹备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

西北局高级干部会召开之前,陈正人先后起草准备了许多文件和材料。 毛泽东很关心重要文件的起草,曾于1941年8月19日写信给陈正人,说: “我要朱理治写了一报告书,很有些价值,……请向他索一份,以作你们起草 财经纲领的参考。在起草此文件前,请与南汉宸、高自立、叶季壮、朱理治 及粮食局贸易局诸人加以研讨,他们是实际经手人员,从他们收集各方面确 实的材料与意见,起草的东西方更准确。” [1] 高干会在思想上的准备工作是开 展全边区的整风学习运动。这次整风学习运动,从1942年4月开始,到10 月间高干会召开为止,历时半年多。边区党、政、军、民、学各系统干部(包 括许多非党干部),都参加了这一学习运动。陈正人带头学好整风文件,亲自 向干部作辅导报告,并深入基层参加讨论。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 报》专门报道了西北局组织部整风学习情况,特别提到陈正人深入小组,辅 导学习,使学习搞得生动活泼的事迹。

1942年5月,西北局组织部在陈正人的领导下,组织了一个考查团下到 安定,调查了3个乡的社会状况和乡政府的工作,并进行了一个乡支部的党 员登记。考查团所搜集到的基层材料,为高干会的召开作了很好的准备。

西北局确定高干会的任务是:整党、整政、整军、整民(人民群众团体 的领导机关)、整关(党、政、军、民之间的关系)、整财、整学,在“七整” 中贯彻整风与精兵简政。1942年8月19日,毛泽东在给谢觉哉、陈正人的信 中,又强调了精兵简政和整风问题:“此事(指精兵简政——引者)应在整风 学习完后来一个如像整风这样的大举,方能普遍、深入与切实见效,过去还 只是耳边风。” [2]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和西北局确定的“七整”任务,组织了七 个整风准备委员会,分别进行了高干会的具体准备工作。在整风准备会议上, 详细地分析与研究了党的各种组织问题,由陈正人组织起草了提交高干会讨 论的整党草案及各种附条。整政准备工作由林伯渠主持,整军准备工作由贺 龙主持,整民准备工作是与整党问题一起在组织部长联席会上进行的,以后 又由小委员会专门讨论,并由陈正人领导起草了提交高干会讨论的整民要点 及各种附件。整关及整财问题,委托陆定一和小委员会进行准备工作。

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是在思想、组织以及材料上都作了充分而切实的准 备工作基础上召开的。10月19日高干会举行开幕式,20日各小组阅读整党 文件,21、22两日陈正人在大会上做整党整民问题报告 [1] 。会议历时3个月, 是一次对边区党的历史和现状的大讨论,对陕甘宁根据地的创建人刘志丹的 功绩作了充分的肯定,批判了打击、错捕刘志丹等革命同志的“左”倾错误。

陈正人在西北局任职期间,承担着繁重的具体工作任务,如边区民主改 革,实行“三三制”,召开学习党的历史会议,以及大量的干部选拔、调配等。 这对久患肺病的陈正人来说,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尽管如此,他还是充满 着革命朝气,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从不被困难所压倒。他在《给任弼时同 志的信》中写道:“对于工作中某些困难,我从来不大提,我认定只要于党的 利益有必要,一个党员任何困难是应该忍受与努力克服的。这种精神我过去 有,现在还是一样,越是困难的工作,越是能锻炼自己。” [2]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准备内战,疯狂抢夺 胜利果实。党中央发出号召,要集中全力,夺占东北。为此,党中央组织动 员了2万干部和10万部队,奔赴东北开展工作。陈正人也被派到东北,担任 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为把东北地方抗日武装力量与解放区革命武装 力量统一起来,陈正人担负起了繁重的思想动员与组织建设工作。1946年东 北局召开7月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七七决议”,即《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决 议》。这个决议正确地分析了东北的斗争形势,全面地总结了东北党的工作经 验和教训,批评了部分同志在敌我形势、和平与战争、城市与乡村等重大问 题上的错误观点,基本上澄清和结束了党内军内的混乱思想,为深入贯彻毛 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和坚持长期自卫斗争的战略思想和指示 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农村,陈正人被调到地方,任吉辽省委(后改吉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

陈正人来到地方后,遵照党的指示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村,转移到建 设巩固的根据地上来。1946年7月10日至24日,吉林省委在敦化召开了县 团以上干部参加的省委扩大会议,即敦化会议。会上,陈正人首先传达了毛 泽东的有关指示和东北局“七七决议”,接着作了《对形势与今后方针》的发 言,还代表省委作了总结报告。他的发言与报告,全面地分析了吉林省的斗 争形势,既指出了面临的严重困难,要求全省准备以长期艰苦的斗争去努力 克服,争取胜利;又指出了困难是暂时的,经过全党的努力,我们完全能够 战胜困难,扭转局势,取得胜利。

陈正人主持召开的敦化会议,为加速建设东满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可以 说是东满工作进一步发展的转折点 [1] 。谭政代表东北局对会议作了充分的肯定。

敦化会议后,省委立即动员和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实行 土地改革。1946年7月到11月,全省以180多名老同志为领导骨干,共抽调 1698名干部,组成工作团(队),深入吉东、吉北、吉南等地区,开展工作。 一场以反奸清算、分粮分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在叶林解放区很快地开 展起来了。

土地改革开展不到半年时间,在吉林解放区一半以上的地区,初步发动 了群众,分配了30余万垧土地,给封建地主和敌伪残余势力以政治上经济上 的有力打击,开始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发现和培养了一批 积极分子和基层干部;建立和发展了农会和群众武装等组织,为进一步发动 群众,深入土地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然而,刚刚兴起的土改运动,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半生不熟”的 现象。10月21日,东北局及时发出了《关于解决土改运动中的半生不熟的问 题的指示》,具体地分析了造成“夹生”的原因,确定“煮夹生饭”为土改工 作的中心任务。12月10日,陈正人根据吉林群众运动的实际情况和东北局的 指示精神,主持召开了吉林省第一次县团级干部一会议(即群众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历时1个月,陈正人在会上作了《关于群众工作的总结》报告。他 全面地回顾了半年来的群众工作,肯定成绩,检讨缺点,总结经验教训,比 较深入地批判了土改中的右倾思想和包办代替作风,明确规定了今后继续发 动群众和加速根据地建设的任务。1947年6月间,以“煮夹生饭”为特征的 土改斗争,终于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叶林解放区220余万人 口中,有107万多农民共分得土地52.4万垧。分配房屋2.78万多间,分配粮 食2.1万石。此外,农民还分得了牛、马等生产资料和不少副产品。

1947年10月以后,吉林土改工作和全国其他正在进行土改的地区一样, “左”的错误有所发展。不少地方大搞什么“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和“搬石 头”、“扫堂子”、“挖浮财”,过分强调“贫雇农说了算”,以致侵犯中农利益, 影响城市工商业发展,给革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种错误,陈正人是负有 一定责任的。幸而,东北局、吉林省委及陈正人都较及时地发现这一问题, 开展“纠偏”工作。不到半年,偏差得到纠正,土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进行土地革命的过程中,陈正人还十分注意解决广大贫苦农民迫切需 要解决的生活困难问题。他要求全党采取一切有效办法,帮助群众生产自救 渡过难关。各工作团(队)根据陈正人的意见,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各 种生产,以求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有的地区发动群众上山打猎、砍柴、 采集野生植物和药材,向大自然索取财宝;有的地区组织群众纺织、编席、 打草鞋,进行生产自救。

在困难大、时间紧、军需供给量增多的情况下,为了不增加人民群众的 负担,陈正人和省委其他同志狠抓精兵简政、机关部队实行自给生产和厉行 节约这一环节,重新规定了各机关部队的供给标准和自给任务。当时,菜金、 津贴一律停发,延长被服着用年限。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大大教育和锻炼了 干部和战士,也教育了广大群众,加深了群众对我党的信任和了解,增强了 党政军民的团结。

由于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加上北满、南满等解放区的有力支援,吉林 解放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渡过了难关。但是,陈正 人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困难并没有完全克服。彻底克服经济困难,创造支持 长期自卫战争的物质基础,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生产。于是,他根据毛泽东 提出的“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成功地发动和领导了吉林解放区军 民的大生产运动。1947年,在农业上,吉林解放区共扩大耕地面积九万余垧, 获得了大丰收;在工业上,也获得了显著的成绩;机关部队除大力帮助群众 生产外,实现了粮食、蔬菜、烧柴、烟草以及其它用品的部分自给。大生产 运动的开展,使吉林解放区基本上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保障了战争供给 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建设巩固的东满根据地这一基本任务 的完成,并为支持长期斗争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也为1948年吉林解放区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吉林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是一项十分突出、重要 的工作。东北地区110万朝鲜族人民,60%—70%居住在吉林省吉东地区;吉 林解放区的220万人口中,有66万多朝鲜族人民,占31%以上。而且由于历 史原因,日本占领期间实行反动的民族离间政策,造成民族间的误会和隔阂, 曾长期影响汉、朝两族部分人民之间的关系。

陈正人来到吉林以后,很重视吉东的民族工作,并在他主持的敦化会议 上,作出了尽快正确解决吉东所特有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决定。在陈正人提议 下,省委成立了民族委员会,并作出决议,强调“加强民族团结,这是战胜 敌人,创造与坚持根据地的基本保证之一,也是当前继续深入群众运动的重 大任务。” [1] 在土改运动中,陈正人十分注重发动和依靠朝鲜族贫雇农。经过 调查,他发现朝鲜族贫雇农多,而汉族地主多,因而提出必须把两族贫雇农 都发动起来,一致向地主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坚决贯彻民族平等团结的原 则,平等分配土地,正确解决两族人民的土地问题。经过严重激烈的土地改 革斗争,两族人民的团结大大加强,误会与隔阂逐渐消除,开始形成了“不 管汉、朝人,穷人是一家”的民族团结局面。

在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权中,陈正人特别注意培养选拔少数民族 干部。他说:“必须尊重朝鲜民族少数民族地位,……在村选的领导成分上必 须照顾汉、朝民族的人口比较,……在朝鲜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应尽一切可 能争取选举朝鲜族劳动人民中的进步的优秀分子,担负主要领导责任,应该 相信这种优秀分子是不少的。” [2] 此外,陈正人还很注意延边地区朝鲜民族文 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的支持下,延边创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所大学——延 边大学,为朝鲜族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和干部。

由于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贯彻,朝鲜族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在解 放战争时期,延边地区有30余万青壮年和19200余辆车次参战,有近6万人 直接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纵队基本上是东满的,主力师都是 延边朝鲜族人民的子弟兵。

陈正人十分重视妇女工作。在战争年代里,男同志大量上前方,后方根 据地的支前、土改、反霸、工农业生产,大多要靠妇女来做。而吉林在伪满 时期,妇女受到多重民族与阶级的压迫,长期没有政治、经济地位,也不愿 抛头露面参加社会工作与生产。陈正人提议省委加强妇女工作,设立妇委会, 选调一批久经锻炼的妇女老同志领导妇女工作,并提出号召:跳出锅台炕头, 参加生产,开展斗争,支援前线。在土改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组织发动妇 女积极参加,扭转东北妇女过去的旧习惯。在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中,他强调 大胆任用妇女干部,曾经出现了颇有成绩的女区委书记,女县委书记。

1947年冬,在“三下江南”战役中,陈正人和军区参谋长钟人仿带领一 个骑兵警卫班,乘雪爬犁奔赴前线。途中,他们在松花江上,被敌机发现。 敌机低空盘旋,疯狂扫射,而陈正人一行,毫不畏缩,冒着弹雨,勇往直前。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陈正人很重视做瓦解敌军的工作。海城守敌一八四 师潘朔端部,就是在我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率先起义的。当潘朔端来 到延吉,陈正人设宴欢迎,并将从延安带来的警卫员方伟英派去为他服务, 潘深受感动。1948年3月,在解放吉林市时,省委和陈正人派秘书长李初黎 去做吉林守敌工作,在敌军内部地下党的配合下,取得了保卫小丰满水电站 的胜利。这对东北工业的恢复、发展和支援前线,都有很大意义。

1948年10月20日,长春市重获解放。毛泽东来电指示:“令萧劲光、萧 华迅即结束长春工作,一切交陈正人接管” [1] 。当时面临的紧迫任务是,集中 全力恢复和发展生产,迅速改善人民生活,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 胜利。陈正人一面抓农村,一面重点抓城市工业,工作搞的很出色。1948年 12月,陈正人召集各县县委书记会议,着重讨论1949年农业生产问题,提出 扩大旱田5万垧、水田1.1万垧,精选良种,发动群众积肥,购买肥田粉9300 吨等措施,并成立水电局,建立气象站,号召全省农民为增产20万吨粮食而 奋斗。

省委根据陈正人的建议,拨出大量资金,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同时, 省委还选调一批优秀得力的干部,转移到工业战线加强领导。经半年努力, 大部分厂矿恢复了生产,其中有些企业,如延吉化学厂、和龙煤矿、吉林亚 麻厂等,还扩大了生产规模。对当时被称作东北电力命脉的小丰满水电站, 陈正人亲临视察,并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同志达成协议,共同努力, 及时恢复和发展了生产,保证了东北地区工业用电之急需。

与此同时,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所急需的干部,陈正人参加干部的选调和 培养工作。1949年1月,他召集组织部长会议,制定了抽调干部、培养干部 的计划。之后,分配抽调进关支援新解放区的干部有1500名,培训干部达2. 0573万人,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新解放区工作的开展。



1949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任命陈正人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兼省 军区政委。陈正人奉命先到北京,听取毛泽东、周恩来等对江西工作的指示, 接着,便与邵式平陈奇涵等一道,率领南下的干部队伍,日夜水陆兼程, 向江南挺进,于6月6日赶到阔别近15年的故乡——南昌。

当时,虽说江西全省已经解放,但敌人的残兵败将和散兵游勇尚未肃清。 他们勾结地方反动武装到处兴风作浪,小股土匪躲在大山野岭里,经常窜出 来烧杀抢劫,活动十分猖獗。面对这种情况,陈正人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 提出剿匪平乱的主张,接着省委作了剿匪决定。

初期,敌匪和我们“捉迷藏”,也搞游击战术,剿匪成绩不大。7月上旬, 省委、省军区联合召开了四十八军和三个独立师的剿匪会议。陈正人在会议 上强调指出:“土匪在农村、山区为非作歹,欺压人民,扰乱治安,破坏生产, 这些祸害不清除,工作就无法开展,江西人民的彻底解放也等于一种空话。 对于残敌和土匪,我们一定要狠狠打击。”他提出,不能让土匪牵着我们走, 要打主动仗,要采取打歼灭战的方针,“把他们一股一股地全部消灭,决不能 让这些作恶多端的祸害到处流窜,和我们捉迷藏!”会议从江西的实际情况出 发,决定剿匪分3期进行。会后,陈正人起草了致全省各地党委的紧急电报, 要求各地一定要抓住解放大军刚刚过境的有利时机,深入发动群众、组织群 众、武装群众,把地主、土匪隐藏的枪支挖出来,集中全力,打一个军民联 合清剿顽匪的歼灭战。由于省委的正确指挥,全省上下的通力合作,仅1个 月时间,一举歼灭了南昌、九江、抚州3个分区的几股土匪,同时也沉重地 打击了赣东北地区的部分残匪。

8月中旬,在陈正人的提议下,省军区召开会议,总结第一期剿匪斗争的 经验,部署第二、三期剿匪任务。此后不到两个月,分布在赣东北、赣西南 的残敌、土匪、特务,都被我消灭;赣东北的李逢春、赣西南的熊杨英、永 新的贺赞、万安的郭明达、闽赣的卢兴等作恶多端的土匪头子,都在第三期 剿匪中先后被我捉拿或击毙;残害陈正人母亲的遂川县有名的土匪头子肖家 璧,也在这时被我活捉。

在剿匪中被我击散的顽匪头子黄镇中,窜逃至宁都,招兵买马,囤粮积 草,企图凭借宁都翠微峰悬崖陡壁、四周无通路之天险,继续负隅顽抗。陈 正人亲自指挥独立师配合四十八军作战,把黄镇中围困在翠微峰山巅上,并 派人打入匪穴劝降,黄仍坚持顽抗到底。陈正人遂指挥独立师和四十八军日 夜奋战,终于击破了翠微峰所谓的“天险大门”,活捉了黄镇中。经过3个月 的紧张战斗,共消灭土匪4万余人,缴获枪支9.8万多支,轻重机枪2000多 挺,基本上完成了江西的剿匪任务。

10月初,省委召开了各地委、军分区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在全省开展 “以清匪反霸、减租减息、恢复生产、发展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陈 正人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在明年春耕以前,要组织一个群众运动高潮,其目 的是打倒乡村封建恶霸统治,继续消灭散匪特务,发动农民减租减息,搞好 春耕……在完成春耕生产后,要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结合深入反霸斗争, 进一步组织农民,培养农村中的积极分子,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明年秋后 转为以土改为中心的群众运动新高潮作准备” [1] 。省委的工作部署经与会同志 讨论通过后,由陈正人起草了致中南局、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电报,不久,得 到了党中央和中南局的正式批准。

为领导好全省清匪反霸、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省委决定在南昌地区丰 城抓点。工作团在丰城二区首先发动群众开展诉苦运动。通过诉苦,群众斗 争如火如荼,很快掀起了高潮,斗争并处决了恶贯满盈的大恶霸地主熊国英, 当地群众无不扬眉吐气。丰城的典型经验,进一步促进了全省群众运动的蓬 勃开展。

1950年秋季,江西和全国许多新解放区一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深入土地 改革运动在全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省委为加强对土改运动的具体领导, 决定把原省委政策研究室改为省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印内部刊物《土改消息》, 以交流情况,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全省的土地改革运动。陈正人对《土改消 息》十分重视,把它视为土改运动指挥部的耳目之一,每期清样出来,都要 详细审阅修改,有时为了一个数据或一个词语,还深夜到省土改委员会办公 室查看来自全省各地的原始电话记录,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1951年1月2日,《土改消息》刊登了新建县大塘程家村土改“走过场” 的报道。陈正人曾到过大塘程家村调查,这里的恶霸地主利用家族关系对农 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压迫,当地农民很难摆脱这种封建势力的束缚。陈 正人认为,农村中,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当 晚,他赶写了一个长篇报告,即《如何分乡分村深入土改斗争》 [1] ,阐述了自 己的看法。1月4日,他又向全体机关干部作了土改运动初期的总结报告,针 对有些地区土改出现“走过场”、图形式、赶时间以及过高地估计前段运动成 绩的情况,结合全省土改运动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如何分乡分村深入土改的 具体要求。

1月底,省委召开了有各地委书记、专员参加的全省土改总结会议。会 议根据陈正人提出的“分乡分村深入土改斗争”的基本精神,部署了第二期 土改运动。第二期土改运动在总结了前一段运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得既快又 顺利。仅五个月时间,基本完成了全省72个县、375个区范围内的土地改革, 使137万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实现了“土地回老家”、“耕 者有其田”。

1952年春,全省土改基本结束。3月底,省委及时提出了“以大量发展 临时季节性互助组为主,重点试办常年互助组”的方针,引导农民走组织起 来发展生产的道路。陈正人曾带领工作队深入到九江地区作调查研究,领导 互助合作运动。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决定选择萍乡的彭光贤、 易瑞生,永修的陈翊科,永新的李页里这三个地区各具不同特点的互助组为 典型,并注意总结、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到年底,全省各种形式的 互助组已有1376万多个,参加互助组的劳动力达132万多人,约占全省劳动 力的20%。这一年,由于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互助,广大农民群众在土地改革 中激发起来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干部群众齐心合力,终于战胜 了各种自然灾害,夺得了全省农业生产空前的大丰收。

解放初期,江西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如何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 是一项极端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陈正人对这个问题处理得特别慎重。 他在各种会议上,再三强调江西是老革命根据地,广大苏区和游击区的干部 群众对我们党有着深厚的感情;红军北上后,留下来的苏区干部大部分是好 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失去了组织关系,有的被国民党强迫登记过, 但自首叛变的是极少数,对他们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在工作上要注 意依靠他们。他还说,在旧政权的保甲人员中,大多数是乡里推举的,有的 甚至是轮流或抽签担任的,还有“白皮红心”为老百姓干好事的,真正死心 塌地为国民党卖命、欺压百姓的人总是极少数,要注意团结那些为民办事或 没有办坏事的保甲人员。在陈正人的主持和领导下,一大批苏区老干部得到 了合理安排和使用,许多南下干部也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很快 适应了新解放区的工作。以后在历次运动中,陈正人都反复强调:“搞革命, 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共产主义就是要解放全人类,搞‘左’的政策,把自己 囿于狭小的天地里,成了孤家寡人,什么事也办不成。” [1]

陈正人刚到江西任职时,曾收到群众来信,反映当年苏区肃反扩大化的 情况。他当即把来信转给省委其他领导成员传阅,并沉痛地说:那时我党处 于幼年时代,缺少斗争经验,马列主义水平又低,加之戴着“左”倾有色眼 镜看事物,就走了样,结果错杀了自己队伍里的许多好同志,这是必须记取 的血的教训,现在要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时过不久,陈正人到中央开会, 把当年苏区肃反扩大化问题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同意陈正人的意见: 凡是被错杀的同志都要平反昭雪,作为革命烈士;凡按自首自新处理的,一 律摘帽子,彻底平反,恢复名誉。从中央开会回来,陈正人和省委的同志正 式研究了这个问题,给王佐、袁文才、王怀等被错杀的同志平了反 [2] ,坚持了 党历来所遵循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提高了党在老苏区人民 中的威望。

1951年的隆冬腊月,陈正人到上饶农村,了解土改情况,住在一个贫苦 农民的小阁楼上。他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白天走家串户,同基层干部座谈, 吃的家常便饭;晚上就睡在加点稻草的木板床上。就这样,他顺利地完成了 调查工作。

无论工作多么紧张,他总要设法挤时间读书学习,而且是博览群书:哲 学、政治经济学、文学、历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学。到农村调查,他也要把 厚厚的县志、府志借来读一读,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状。在江西时期,他曾 多次在八一礼堂给机关干部作学习辅导报告,先后辅导过《矛盾论》、《实践 论》的学习,也讲过政治经济学。陈正人无论写文章、写报告,还是起草重 要文件,从来都是自己动手。他的写作态度极为严肃,一篇文章或一个文件, 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肯轻易放过,总是一改再改,改好了,又自己亲手抄清。 有人曾劝他像誊清稿件这种事可以找秘书代劳,他却说:“自己动手好处说不 完” [1] 。他听工作汇报,坚持边听边记,待汇报完毕,他也就有了自己的见解 了,所以他对工作的指导总是迅速而中肯。

1952年底,陈正人调任建筑工程部部长兼党组书记。

国家决定由比较大型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工业建设结构,以形成我国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其中重点项目145项。五年内,我国经济文化 建设总投资额为550亿元,这种经济建设规模,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1953 年国家基本建设任务达3000多万平方米,而由建工部担负的就有2300万平 方米(包括跨年度工程,约占整个基本建设计划的80%)。为了完成国家的基 本建设任务,陈正人到任后召开了部委会议,一面开始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 一面听取有关汇报,并亲自下到基层了解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接触和 深入实际的调查,陈正人逐步摸清了我国建筑工业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他认 为,我国建筑工业部门普遍存在队伍混乱,建筑力量的使用、分布不合理和 设计质量低劣等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陈正人的主持下,建工部多次召开部委会议及 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讨论会,和大家一块寻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研究解 决问题的办法。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建筑系统存在的问题,有的属于刚转为 国营基础薄弱和缺乏经验所致,有的则由于建筑业本身的特点和某些历史原 因产生的。只要领导思想端正,看准方向,并制定出一整套工作方针,这些 问题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陈正人决定从整顿入手。在 部党组的领导下,整个建筑工业系统各企业,围绕着“提高质量,改善经营 管理”这个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整顿工作,使我国建筑工业系统的组 织领导、指导思想和企业管理得到很大改进。到1953年秋,我国建筑工业初 具规模,改造和组织起一支有相当技术力量的建筑队伍,并建立了一整套适 合我国建筑行业实际的施工管理、企业管理责任制,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劳动 生产率,使我国建筑工业逐步走上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这一年,共完成国 家交付的1000万平方米面积的建设安装任务及一部分重大国防工程,随后又 完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及其他一些大型工厂的建设设计安装工程任务, 为后来国家基本建设任务创造了条件,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了一定 的基础,因而开拓了我国建筑工业发展的新道路。

1953年7月22日,陈正人在给党中央政治局作了口头汇报后,又亲自 起草给中央写了一个书面报告——《关于目前工作情况和今后的任务》。8月 4日,中共中央对陈正人的报告作了批复,批文写道:“中央政治局会议听了 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部长陈正人同志关于目前工作情况和今后任务的报 告。政治局认为:陈正人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的建筑工程部的工作方向,是正 确的……” [1]

在保障和加快我国各项基本建设、建筑工程的进程中,陈正人还组建了 基建工程兵,把作战部队改为生产大军;同时,根据各地建筑工程设计的经 验,特别是通过向专家学习,初步为我国建筑工业设计提出了“经济、实用、 美观”的六字方针 [2] 。这对当时及以后我国建筑工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

陈正人担任着国家的建工部部长,但他自己的家却住在一个破旧的集体 大院之中。房屋基础不稳,他让人用两根木柱加固了一下,不让大修。他说: “一百多项工程还没有搞起来,我这个管建筑的怎能先修自己的房子呢?”

在建筑工程部工作期间,陈正人以党的事业、革命的前途为重,注意关 心和培养年轻干部,经常给他们压任务,大胆的提拔和使用他们,为我国建 筑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青年骨干。陈正人发现万里年轻有为,工作有魄力, 很有培养前途,就亲笔写报告给中央,建议将万里提为第一副部长。中央很 快批准了这个建议 [3] 。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注意倾听同志们的批评意见。 部里的一位干部曾尖刻地批评过他,他不但没有计较,而且后来还注意提拔 和重用了这个干部,使这个干部深受教育,工作热情更高,工作干得很出色。

由于工作的劳累,陈正人在建工部工作期间,又再度吐血,肺病复发, 治病休养了近一年。1955年上半年,他被调到了农业战线,担任中共中央农 村工作部副部长,与邓子恢等一道,肩负起全国农村工作领导的重任。

陈正人刚到农村工作部时,正逢中央召开省市委书记会议,会上展开了 对所谓“小脚女人”的批判,特别是对浙江“坚决收缩”、“限制发展”的所 谓“右倾”做法,进行了过火的不切实际的批评。当时农工部部长的处境很 不好,后来一段时间,邓子恢不大出面,很多工作主要是由陈正人主持的。 在工作中,他和王观澜事事尊重邓子恢,主动向邓子恢请示汇报,领导成员 之间一直处得融洽无间。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他们坚持实事求是,在 整个农工部内只划了一个右派(现已平反),还是在万不得已的被迫情况下批 的,为此甚至被批评,他们仍是意见一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 也是“光明磊落,真诚相见”,始终保持亲密、真挚的战友情谊。陈正人当年 对邓子恢的态度,博得了农工部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 [1] 。

陈正人到农工部后,继续保持和发扬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到任不久,他 就带领调查组先后到山东、江西、湖北等省的广大农村进行调查,了解合作 化运动的情况。调查回来之后,他即向党中央、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根据 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进程,他认为:“建社容易巩固难”,农业合作化 运动发展太快,许多遗留问题尚待解决;盲目地主张“发展”,搞“高指标”, 其结果必然会违反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要求,违反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 规律。毛泽东赞同他的意见,决定由他起草一个巩固合作社的文件,以指导 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巩固工作。1957年3月25日,陈正人主持起草的《关 于民主办社几个事项通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至全国。在这个文件的指 导下,以民主管理为中心的巩固和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作,在全国农村 开展起来。

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村刮起了“一平二调” 和瞎指挥、说假话等歪风。陈正人先后到广东、新疆、湖南、江西、甘肃、 内蒙古等地农村调查,对“浮夸风”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后来在福建,他还 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阐明了他对农村中“浮夸风”等“左”倾做法的一些 看法。

1959年,我国第一个生产拖拉机的大型企业——洛阳拖拉机厂胜利建成。 8月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上,毛泽东提议国家设立农业机械部。9月10 日,中央农业机械部正式成立,陈正人被任命为农机部部长、党组书记。

如何办好农机工业,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当时国内还没有自己的经验。 这种工作跨于工业与农业之间,工作面宽、量大,而基础又十分薄弱。对陈 正人来说,这是一项陌生而全新的事业。可他满怀信心,决心为实现我国农 业机械化干一番事业。他说:“干三年不懂这一行,就老老实实卷铺盖搬行 李。”

陈正人上任后,即向中央建议,在省、区、市设立农业机械工业厅(局), 并建议充实中央农机科学院、农机设计院,特别是要求建立各专区、县的农 机科研所,以形成全国农机科研网 [1] 。

同年10月,在陈正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工业会议。他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仔细研究了世界上农业机械化较发达的一些国 家的经验,指出:东北、西北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以参考美国、苏联和加拿 大等国家的情况;华北一带地区类似欧洲,可以参考德国法国的经验;南 方水田和丘陵山区,又可以参考借鉴日本等东方一些国家的经验。在实现农 业机械化的步骤上,他认为不能强求统一,要因地制宜。

1961年3月,党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和制定《农村人民公社 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对社队规模的大小、民主制度和公社 经营管理制度等,都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从而纠正了“三风”,稳定了 农村现行的基本政策。陈正人参加了《六十条》的起草工作。此后,他按照 中央统一拟定的调查题目,到四川等西南地区,围绕着农村中的食堂问题、 粮食问题、自留地自留山问题、三包一奖问题、耕牛农具归大队所有是否好 和山林分级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于5月1日 在四川简阳给毛泽东写信作了汇报。毛泽东在上海看了陈正人的信“很高兴”, 当即于5月6日复信,希望他“再去简阳做一星期,最好是两星期的调查, 极为有益”。毛泽东在信中还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区市党委的第一书记,“下 苦功夫去农村认真做一回调查研究工作,并和我随时通信。” [2]

60年代初期,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是,我 国国民经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恢复过来。这时,陈正人正在河南新乡地区调 查,有人曾提出要10年功夫,国民经济才能恢复。陈正人不同意这个说法, 他断言,只要党的政策能够落实,“经济工作的恢复是快的,顶多三年。”

陈正人是全国水土保持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对我国农业生态平衡问题十 分关注,经常向专家请教,到黄土高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水土流失情况和 解决的办法。他认为开展水土保持应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必须有全面的观点; 二是必须有长远的观点,这就是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集中治理,连续治理, 沟坡兼治,以治坡为主,治理与保护并重的方针。他积极主张黄土高原应先 种草以固土,后种树以涵养水分。“大跃进”时期,到处乱砍滥伐,破坏山林, 破坏水土保持。他极力反对这种做法,认为我国森林覆盖面不能再下降了, 这样乱砍下去不得了,不仅把子孙的饭吃光了,而且会影响农业生态平衡, 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前途。陈正人所到之处,都大力宣传和提倡种草种树, 绿化祖国大地,搞好农业生态平衡。同时,他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极为关 心,在总结各地开展水利基本建设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一书,对推进和加快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1] 。

1961年4月,陈正人积极响应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发出的“大兴 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和农机部主要领导人黎玉、张逢时、徐斌州,各带 一个调查组,先后分赴洛阳拖拉机厂、天津内燃机厂和唐山动力机厂等7个 大中小不同规模、不同专业的工厂,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调查。调查研究 的结果表明:几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是快的,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 问题。比如只注意多快,忽视好省;重数量,轻质量;在技术革新上,有的 产品不经过反复试验,就急于投产,甚至技术上不过关也盲目生产;在改革 制度方面,破的多立的少,等等。

1961年8月13日,陈正人全面综合了各调查组反映的情况和根据部党组 草拟的两个《管理条例》的主要精神,给邓小平、彭真和中央书记处写了一 个报告,汇报他们的调查并提出如何加强农机企业管理的一些初步意见。这 些意见,尤其是陈正人执笔草拟的两个《管理条例》,为同年在庐山召开的中 央工作会议上由邓小平主持制订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 业《七十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在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进行企 业整顿中,农机部曾多次召开会议,探讨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陈正人指出: “对定型产品,需不惜时间反复试验,直到产品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用户满意 为止。” [2]

在农机部工作期间,陈正人还十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于工人群 众的来信,他有时指定机关工作人员去办,有时就自己动手写回信,或作批 示处理。

1964年10月上旬,陈正人到洛阳拖拉机厂蹲点,拜工人、技术人员和专 家为师,学技术、学手艺、学管理。在近一年的时期里,他住在精密铸造车 间,以装配车间的故障排除工段作为劳动基地,一日三餐都与工人一道排队 在大食堂吃。通过劳动和学习,他不仅掌握了一般的机械原理,还初步学会 了开拖拉机并排除故障以及机床操作等技术。

陈正人不仅重视自身学技术、学手艺,而且积极鼓励和支持干部学技术、 学业务,为他们学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他经常请来吉林工业大学的老师、 专家给干部上课,要求部里的干部特别是司局长以上的干部,都要掌握一般 的业务知识,由外行变内行。

在陈正人主持农机部工作的7年当中,我国农业机械工业初步建立了一 个较完整的坚实的工业体系。农机产品从单纯靠进口一跃而为完全由国内生 产供应,还开始援外出口,有的产品的经济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当时世界同类 产品的先进水平。农机企业、技术队伍、科研事业和农机院校等各项事业都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陈正人作为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常务 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八机部部长——国家农林口主要负责人之一,毫无例 外地受到猛烈的冲击。大会小会批斗,挂牌子游街示众,他都泰然处之,每 天批斗完毕,摘下牌子,拍拍身上灰尘,照样又去上班。江西“造反派”把 省委书记押到北京,要炮打江西省委。陈正人得知,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跑 到江西“造反派”住处,再三劝阻,为江西省委和几位书记评功摆好,结果 招来江西“造反派”的“炮打火烧”。后来,对陈正人的批斗,加尺加码,搞 罚跪、坐“喷气式”,甚至秘密地拷打逼供。周恩来得知,将陈正人接到中南 海住下,保护起来。1967年2月间,陈正人又被指控参与了所谓“二月逆流” 的翻案活动,农林口“造反派”通宵达旦地在中南海西门静坐示威,要求交 出陈正人。在这种情况下,陈正人被迫回到八机部。周恩来和李先念、李富 春亲自向军管会及群众再三交代不准搞武斗,要保证陈正人休息好等,可陈 正人一回到八机部,就被“造反派”批斗,一月之内竟被斗了六十多次。特 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深夜多次拷打,致使陈正人本来久病虚弱的心脏受 到了严重损伤,发生几次休克。

陈正人刚离开中南海时,将两箱保存多年的重要文件、工作记录和与毛 泽东等人的来往书信,郑重的交给了女保管,并对她们说:“我可能被‘造反 派’关起来,这两箱材料关系党的机密,被‘造反派’抄走对党的事业不利。 如果情况严重,你们就交给总理的联络员。”198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书 信选集》中,有两封毛泽东致陈正人的信,就是当时保存下来的。

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摔死后,国家开始转机。陈正人由 于心脏病严重发作,从正在劳动的五七农场回到北京治病。数年的内查外调, 专案人员满天飞,甚至对彭儒的嫂嫂、亲友拳打脚踢地逼供,但仍无法把陈 正人定为叛徒、走资派。周恩来多次指示要给陈正人治病。1972年初,毛泽 东亲自要看陈正人等三人的材料。陈正人要解放出来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 1972年1月,陈毅不幸去世。陈正人用他那苍劲娴熟、力透纸背的行书写道: “老战友老同学陈毅同志不幸逝世了,我和每个同志一样,内心感到万分悲痛! 党和人民给我们的这位老战友生前的评价是:优秀党员、忠诚战士。是的, 陈毅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是我们人民的忠诚战士。他的革命精神,值 得我们学习。一个党员,共产主义者,获得了党和人民的评价‘忠诚’二字, 就是最大的荣誉”。 [1]

由于过度疲劳,陈正人已自感心脏不支。1972年4月5日,他到医院进 行了检查,医生诊断后说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必须立即住院治疗。而且, 身边不能离人。可是在当时环境下,陈正人住院治疗竟然成了不能解决的问 题。他默默无语,回到家中,照样接待来人,照样写着“检查”。就在当日深 夜,陈正人趴在桌子上写材料时,心肌梗塞突发。由于得不到及时抢救,于4 月6日凌晨不幸逝世。

周恩来闻讯十分悲痛和气愤,他严厉批评了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并责成 他们对此作出深刻检查。当时周恩来正陪外宾要去广州,他明确指示:陈正 人同志还是部长,中央没有免他的职务嘛,他的后事由国务院处理。追悼会 等我回来开,我要亲自参加,并且要登报,新华社要发消息,骨灰盒要放进 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4月11日,周恩来从广州回到北京,赶到八宝山参 加了陈正人追悼会,亲自对悼词作了修改。在当时困难的环境下,悼词中仍 加上了:陈正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 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由于陈正人,后来还有曾山的突然不幸逝世,引起国内很大的震动。周 恩来下决心不顾“四人帮”的阻挠,指示全国各地,对所有老干部,不论是 否“解放”,一律立即接回城市检查身体,凡有病患者,一律保证住院认真治 疗。后来不少老干部说,他们就是这次保住了性命。陈正人在九泉之下若能 有知,也会因自己的死换来那么多同志改善健康状况而感到欣慰的。

1979年4月23日,中共中央为陈正人重新作了政治结论,这是对陈正人 一生的客观而又公正的评价:

“陈正人同志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 始人之一。几十年来,跟随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南征北战, 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作出了 重大贡献。陈正人同志的一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一生。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襟怀坦白,实事求是,光 明磊落,坚持真理,威武不屈;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身体力行;他艰苦朴素,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他工作一丝不 苟,严于律己,高度负责,忘我为公,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和 方针政策;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终身,是我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我 国农业战线和农业机械战线的卓越领导干部。” [1]

注释

[1] 陈正人:《自传》(1940年)。
[2] 陈正人:《自传》(1940年)。
[3] 陈正人:《自传》(1940年)。
[1] 陈正人:《自传》(1940年)。
[1] 彭儒:《共同战斗的岁月》,载《红旗飘飘》,第21集。
[2] 《遂川县革命斗争史》,存中共遂川县委党史办公室。
[3] 即1924年北洋军阀鲁军复占遂川时,在县城大肆抢劫,江西督军方本仁因遭群众反对,被迫拨款 36000块银元,作为赔偿遂川人民的财产损失。这笔款却被官绅罗普权、谢际可、李应策、张砥安 等“四大金刚”所贪占。
[1] 《追悼陈赞贤烈士告农友书》、《遂川各界人民追悼陈赞贤同志宣言》,原件存中共遂川县委党史办公 室。
[1] 张世熙:《万安工农斗争及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八年一月大暴动经过情形》(1928年7月12日),未 刊稿。
[1] 张世熙:《万安工农斗争及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八年一月大暴动经过情形》(1928年7月12日),未 刊稿。
[2] 张世熙:《万安工农斗争及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八年一月大暴动经过情形》(1928年7月12日),未 刊稿。
[3] 引自兴义、赵荣、游胜华等的回忆(1959年),存中共万安县委党史办公室。
[4] 张世熙1928年7月12日报告,存中共中央党校。
[1] 《江西工农革命的记录》(1928年1月),载《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2] 瞿秋白:《蒋介石上台与肃清共产》,载《布尔什维克》,第14期。
[3] 谭震林:《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载《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9年12月版。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81页。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81页。
[1] 曾山的回忆,存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2] 罗迈:《为党的路线而斗争》,载《斗争》,第12期(1933年)。
[1] 以上几段文字参见陈正人:《自传》(1940年)。
[1] 彭儒:《共同战斗的岁月》。
[1]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4,199页。
[2]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4,199页。
[1] 《关于陕甘宁边区高干会经过及其经验的总结》(1943年6月),存陕西省档案馆。
[2] 陈正人:《给任弼时的信》(1943年12月16日),存中央档案馆。
[1] 1946年7月敦化会议记录,谭政、陈正人的讲话及1947年第2次敦化会议记录,均存吉林省档案 馆。
[1] 吉林省委《关于一九四七年上半年任务的指示》,存吉林省档案馆。
[2] 《关于村选建设工作指示》,存吉林省档案馆。
[1]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488页。
[1] 刘俊秀:《忠心耿耿为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载1980年4月6日《江西日报》。
[1] 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土改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受到中央、中南局的重视,后被转发全 国。
[1] 刘俊秀:《忠心耿耿为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
[2] 刘俊秀:《忠心耿耿为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
[1] 杨立功、项南:《忆陈正人同志二三事》,载1980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1] 原件存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2]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档案。
[3]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档案。
[1] 王观澜、李友九、郑重等的回忆。
[1] 陈正人:《中国五省农业规划中调查报告》。
[2] 《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80页。
[1] 农机部等:《威武不屈壮志不移——记陈正人革命战斗的一生》。
[2] 陈正人:《农业机械部向中央主席的第一次报告》。
[1] 手迹存彭儒处。
[1] 存中共中央组织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