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洲 正文

十七世纪欧洲大陆唯理论伦理学

扫码手机浏览

筒称“大陆唯理论伦理学” ,亦称为“唯理论伦理学”。是指十七世纪欧洲大陆国家——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崇尚理性思维的唯理论哲学家的伦理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十七世纪欧洲大陆的法国和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资产阶级也还软弱,而荷兰资本主义则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了。由于历史条件和思想传统的不同,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哲学思想,在十七世纪的法国、德国、荷兰采取了唯理论的形式。唯理论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感性经验的实在性,认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性经验是靠不住的。唯理论者推崇演绎法,推崇数学几何学的证明方法。唯理论者的这些观点,对于伦理思想有很大影响,使得他们的伦理思想与美国经验论者的感性主义伦理思想路线不同。他们都以理性代替神性,从 “人性在于理性” 出发来论证道德的起源、内容和标准。他们认为,伦理学建立在自然观和认识论基础上,是最高级最完善的科学,应当指导人生达到最大幸福; 人的本性是有思想、有理性,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人的心灵和肉体由于自然的必然性或者 “上帝” 的作用,是和谐一致的。心灵的基本情感是欲望、快乐和痛苦,感情的正确运用可以推动人们 “自我保存” ,使身体的活动更加完善。理性是判断感情或事物善恶的标准; 意志本性上说是自由的。理性支配感情,意志支配欲望就是美德。理性要求人不仅要爱自己,还要兼顾社会利益。人按照理性命令行事,就是根据善恶的正确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行为最符合人性,就能成为感情的主人,有道德的人。在理性指导下,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生活。达到美德、幸福的正确道路是求得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事物的本质,也就认识了人的本质; 人对外部事物的认识越多,就越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达到道德的 “至善” 境界。求善和求知是统一的,道德修养的途径就是认识真理的途径。十七世纪唯理论伦理思想,把道德从神移到了资产阶级理性主义人性伦的基础上,起了反对宗教道德的启蒙作用,程度不一地表达了资产阶级追求现实物质利益的愿望,也表达了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要求。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斯宾诺莎的伦理思想。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原创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1.117.224.231:1009/ouzhou/2020067744.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