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秦朝 正文

从秦王到秦始皇

扫码手机浏览

从秦王到秦始皇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秦王朝只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浪花。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它走完了自己由盛到衰,直至灭亡的全部历程。这期间,它不仅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而且用血与火的征伐和屠杀,勾画出了我国版图的初步轮廓。

秦始皇于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95年)正月,生在赵国的首都邯郸,原名叫赵正,后来才改为嬴政。他的父亲叫异人,是秦国的公子,作为“人质”来到邯郸,娶了“赵豪家女”为妻,这就是他的母亲。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孝文王继承了王位。异人从邯郸回到秦国,并被立为太子。孝文王在位1年就去世了,异人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在位4年就去世了,接着便是嬴政接位。那是公元前238年。他在清除了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巩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后,便集中精力,对关东六国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争。他重用李斯、尉缭、王翦等一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秦始皇生活在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统一与分裂的决战,中央集权制与分封世袭制的决战。

历史造就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踌躇满志的嬴政,觉得自己成了王中之王,功劳比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如果再用王的称号,就有些不合时宜了。于是,他召集群臣商议,想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尊号。

丞相王绾(wǎn)、御史冯劫、廷尉李斯等提议说:“古时候的五帝,不过统治方圆千里的地方;陛下荡平了六国,统一了海内,使天下臣服,八方来朝,功绩远非五帝可比。臣等听说古时候有天、地、泰三皇,其中又以泰皇最尊,不如就以此为号。”

秦王听了十分高兴,便说:“大家议得很好!三皇的‘皇’字固然不可缺少,但是,我觉得,五帝的‘帝’字也不能丢掉。最好把‘皇帝’两个字合在一起,那就含有‘德配三皇,功高五帝’的意思了。卿等以为如何?”

群臣听了,不觉暗暗吃惊,心想:这秦王未免太狂妄了。但又不便反对,只得齐声叫好。

为了记数方便,嬴政便自称为秦始皇帝。还规定:后来的子孙,要按照次序命名。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代万代。

全国统一了,又该怎样去治理这个泱泱大国呢?

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绾向皇帝建议说:“六国灭亡不久,人心尚未归服,特别是燕、齐、楚三国,离京城甚远,鞭长莫及。如不采取封国措施,恐怕日后难以控制。”

王绾的建议,立刻遭到廷尉李斯的强烈反对。他说:“周朝初年,封了不少同姓诸侯,本意是想增强团结,共同拱卫朝廷。可是,时间一久,他们便像冤家一样相互残杀,相互攻击,就连周天子也无法控制局面。所以,我觉得还是在全国设立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度,免得贻害后世。”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说:“几百年来,天下苦战不休,都是由分封诸侯所造成的。现在天下一统,我们再也不能作茧自缚,重蹈覆辙,为后代子孙留下战乱的祸根。我觉得廷尉的意见是正确的。”

他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统一管理一郡的重大事务。另设郡尉和郡监,分别管理治安和监察方面的工作。

秦始皇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战国时期秦国的中央官制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官僚统治机构。皇帝之下设立掌管政务的左右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文书、监察的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中央还有掌管司法的廷尉和掌管财政税收的治粟内史等重要官职,称为“九卿”。这些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从国库中领取薪俸,一概不得世袭。

秦始皇建立的这一套地方和中央政治机构,对后世影响深远。除了由于时势的变化,在某些方面作了必要的完善和改进外,它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直到清王朝灭亡,方为进步的政治制度所代替。

战国时期,六国各自为政,割据的局面长达250多年。在这段岁月里,各国都按照自己的传统习俗,建立适应本国社会生活的各种交流手段。就拿交通来说吧,各国的车辆大小不一,因而车道也就有宽有窄。能在齐国跑的车子,到了楚国就寸步难行。秦国统一了,各地区间的往来自然增多,大小不一的车辆和宽窄不一的道路,给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政府便下令全国,规定新造的车子,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一律定为6尺,各地必须按照这一规定整修驿道。这在中国的史书上叫做“车同轨”。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统一的。同一个字,笔画有繁有简,形状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极大地妨碍了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传播。秦始皇下了“书同文”的诏令。所谓“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的意思。政府规定以秦篆为基础,第一次规范了汉字,废除各国的异体字,统一了偏旁的形态,规定了字体的笔数。全国一律使用小篆和隶书。隶书已经跟现在的楷书很接近了。

战国时各国货币的大小、轻重、形状、质地都不相同,计算单位也各行其是。各国的尺寸、升斗、斤两等各有各的长短、大小、轻重。货币和度、量、衡的这种混乱状态,不仅妨碍了民间的正常商贸往来,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混乱。政府采取果断的措施,统一了货币,制定了度、量、衡的全国同一标准。如货币分为二等:黄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尺、升、斤都规定了重量和长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废封建、设郡县,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都是有利于加强全国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的,而且为后世所公认。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国家,把一些冶铁大贾迁离本土,更把“天下豪富”12万户迁到咸阳;没收天下兵器,毁坏城防,以免各国贵族据以反抗;北筑长城,防止游牧民族侵扰;南戍五岭,使越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五次巡视全国,扩大了中央政府的影响。

但秦始皇也是有过错的。更确切地说,他后来成了一个人人切齿的封建暴君。特别是“焚书坑儒”,一直被后人痛骂了几千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正当秦始皇致力于国内的改革、推行各项有利于统一和社会进步的措施时,北方的匈奴又趁机打了过来,给新兴的秦帝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他以蒙恬为大将,率领30万大军出击,把河套地区收了回来。

为了防御匈奴再次入侵,秦始皇在国内强征民夫,把原来燕、赵、秦三国的城墙连接起来,凭借地形,修筑了很多关塞和城墙。这样,便连成了一条西起临洮(tá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历代帝王也利用长城作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后来它还成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可为了修建这条长城,当时不知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又不知有多少人血洒城头,尸横旷野。

秦始皇为了满足骄奢淫逸的生活,还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离宫别馆,光咸阳就有270座,关外400座。最有名的是阿房宫。他为自己修建陵墓,征发全国刑徒70万人。沉重的赋税,无休止的徭役,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北方的战火还没有停息,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又全然不顾百姓的疾苦,征调50万大军远征百越。战士们的累累白骨,换来了3个郡的土地;加上打败匈奴后河套地区增设的一个新郡,秦朝就有整整的40个郡了。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庆祝开疆拓土的伟大胜利。一个叫周青臣的博士(官名)举酒向他祝贺,把秦始皇的功绩大大颂扬了一番,从荡平六国、废除分封、设立郡县,一直讲到战败匈奴、开疆拓土。他谄媚地说:“凡是看得见太阳和月亮的地方,都蒙受了皇上的恩泽。”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个叫淳于越的博士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霍地站了起来,指责废分封、设郡县的害处。他说:“殷、周两代的国运所以长久,全靠了分封制度。如今中原一统,而您的子弟却无寸土之封,更不能调动一兵一卒,何以拱卫中央?请陛下三思!”

淳于越重提分封的事,引起朝廷上下的议论。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

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有关国家政治体制的大事,秦始皇不便独断专行,还得听听李斯的意见。

李斯说:“古今时代不同,我们的治国方法也要改变,怎么能因袭古人的制度呢?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政策法令统一,老百姓要努力从事生产,读书人应该研究现行的法令。却有那么一批迂腐的学人,不正视变化了的现实,动辄搬出古人来吓唬今人。这些人不知天高地厚,妄议国家大政,在群众中制造思想混乱。如不加以禁止,势必降低皇上的威信。”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下了一道诏令:除了秦国的历史和医药、种树、法令等书籍外,凡是私藏的儒家经典以及百家的言论,全部收缴上来,集中加以焚毁;今后,谁敢妄谈诗书,厚古非今,轻者惩罚,重者满门抄斩。

焚书令发布后,郡县官吏哪敢怠慢。于是,焚毁诗书的烈火,便在全国燃烧起来了。许多重要的前代史册和学术思想著作,从此永远消失,不再留传于世。毋庸讳言,“焚书”是秦始皇禁锢人民思想、践踏中国文化的野蛮行径。千百年来,人民对它的严厉指责是不无道理的。

秦始皇既迷信,又骄横。有一次,他横渡湘江,没想到来到江心祠时,江面狂风大作,白浪滔天,船夫相顾失色。嬴政心里很不痛快,以为是湘君在同自己作对。后来,他听说湘君是尧帝的两个女儿,陪大舜南巡时死在这里,于是勃然大怒,认为冒犯了他的尊严,命人把君山上的树木砍得精光,以示对湘君的惩罚。

秦始皇不仅相信鬼神的存在,还妄图使自己得道成仙。他派方士徐巿(fú)到东海寻找不死之药。他身边还有一批专门装神弄鬼的术士,整天在宫里求神炼丹,骗取皇帝的宠幸。

始皇三十五年,有两个方士,一个叫卢生,一个叫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说他残暴成性,独断专行,贪图权势,不恤民生。秦始皇听到这些言论,便派人去问罪。谁知这两个人早已逃走。他非常生气,决心刹住这股歪风。

后来,秦始皇又发现咸阳有一批儒生也在背后诽谤过他,便叫御史查办。被抓去审问的人,受不了残酷的刑罚,又胡乱牵扯出一大批人来,总共有460多人。除少数方士外,绝大多数是读书人。秦始皇盛怒之下,也不问是真是假,就命人在咸阳城外挖了一个大坑,将他们统统活埋了。此举自然是对知识分子的残酷镇压,也是秦始皇又一桩惨无人道的暴行。

秦始皇焚书坑儒,用意是巩固统一政权,防止复辟势力的反抗。然而,他行动过激,手段残暴,超过了人们心理承受的极限。这样做的结果,既毁灭了秦以前人们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又杀害了许多有知识的儒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太子扶苏也因苦口劝谏被秦始皇赶出了京城,派往北方戍边,后来就死在那里。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

http://1.117.224.231:1009/qinchao/2020066250.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