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舜生,谱名学训,别号仲平,党号谔公,笔号黑头、阿斗。湖南长沙人。生于1893年10月13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初四)。
左舜生8岁入私塾读书,1908年考入长邑高等小学。1912年春,入长沙县立师范,秋季转入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英语,选习日语。1914年秋,赴上海入震旦学院学习法语,与曾琦、李璜同学,并从此结交。1917年因家中经济困难中途辍学,到南京当家庭教师。
1919年初,在民族危亡日益严重,广大青年奋起救国的形势下,左舜生经王光祈介绍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曾与北京学生代表黄日葵、许德珩等会友去南京金陵大学进行发动工作。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后,他被推选为学会评议部评议员。 8月曾琦出国留学,次年由他接任评议部主任职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左舜生受到各种新思潮的影响,而以日本武者小路的新村思想为最深。1919年夏,他在《时事新报》上发表的《小组织的提倡》中,提出了由少数青年组织一种“学术、事业、生活的共同集合体”的主张,企图以这种乌托帮的办法来改造中国社会。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革命的深入发展,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分化。左舜生与曾琦、李璜等成为学会中的右翼代表,站到了反动方面,极力阻挠和反对李大钊等力图把少年中国学会改造成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他一方面以“多研究些学理,少叙述些主义”为帽子,来抵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另一方面却大力贩卖反动的国家主义。1920年春,他到上海中华书局编译所任职,不久任该所新书部主任。他将旅欧的曾琦、李璜等人在国外编辑的《国家主义的教育》小册子由中华书局在国内出版。还乘李大钊等忙于社会斗争的时机,夺取了少年中国学会的领导权。1924年7月,左舜生操纵了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召开的年会,重新审议了《一九二三年苏州大会宣言》,取消了其中“含有浓厚的唯物史观之色彩”,①使苏州大会宣言的革命性遭到削弱。
1923年12月2日,曾琦、李璜等旅欧的少年中国学会中的少数右翼分子在巴黎正式成立了以鼓吹国家主义、反苏反共反马列主义为职志的中国青年党。1924年9月,曾琦、李璜等回到上海,将青年党的活动中心移到国内。左舜生立即与他们结合起来,于10月10日在上海共同创办《醒狮》周报,任总经理,负责发行工作。他经常在该报上发表文章,大肆叫嚣: “吾人反对苏俄在华宣传共产;对所谓中国共产党之行动,更绝对不赞成”②。胡说,在中国宣传共产主义“是列强想共管中国的唯一原因。”③进行反苏反共反革命的宣传。
1925年春,左舜生正式加入中国青年党。同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召开最后一次年会,左舜生与曾琦、李璜等绝对主张国家主义,企图将少年中国学会变成青年党的一个外围组织,遭到学会中恽代英、沈泽民等左翼坚决反对,致使学会宣告解体。同年冬,青年党中央党部由巴黎移到上海。1926年7、 8月,在上海召开青年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左舜生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秋,他去法国留学,次年秋返回上海,继续在中华书局任职。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左舜生的反共气焰更加嚣张,但同时也不满蒋介石的一党专政。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占长沙,使反动势力极为震惊。左舜生遂与陈启天在上海创办《铲共半月刊》,刊登各地的所谓“匪情调查”,恶毒地诬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蒋介石“围剿”工农红军出谋划策。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浪潮。青年党企图趁机取得合法地位,以便与蒋介石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共。为此,左舜生与陈启天又在上海创办《民声周报》,提出与国民党休战的主张,并支持蒋公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叫嚣“在共产党未解除其武装以前,全国人不应有反对剿共之举”①。在青年党与国民党“合作”企图未能实现之后,他们又设法与反蒋势力靠拢,进行投机。1933年11月,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联合国民党李济深等以及第三党黄琪翔等一部分抗日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公开宣布反蒋。左舜生便带领一批青年党员前往福州,后见形势不妙,又悄悄潜回上海。1934年春,左舜生在上海《时事新报》上以“仲平”名义发表《时事诤言》,替国民党反动派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的卖国罪行开脱罪责。由此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垂青,立即被黄郛邀至莫干山密谈。次年7月,在庐山受到蒋介石的接见。不久应邀到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达三年半之久。由于左舜生在青年党长期乞求与国民党沟通关系问题上的功劳,在1935年7月召开的青年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掀起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左舜生则完全站在国民党反动派一边,在《国论》上发表《非常时青年自处与指导》的文章,攻击和诬蔑学生的爱国行动。
1936年而安事变发生后,左舜生先后发表了《彻底反对容共联俄》和《写在西安事变之后》等文章,攻击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诬蔑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动,阻挠和反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月,左舜生陪同曾琦前往浙江奉化拜谒蒋介石,讨论了青年党与国民党“合作”问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设立了国防参议院,左舜生被聘为参议员。1938年4月21日,他以青年党中央执委员委员长名义致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副总裁汪精卫,表示竭诚拥护《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抗战建国纲领》。至此,青年党取得了公开合法地位。同年,国民党政府迁至武汉,废国防参议院,成立国民参政会,左舜生又以青年党代表资格被指定为参政员。在抗日战争期间,青年党作为中间党派的右翼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左舜生在武汉创办了《新中国日报》, 曾任经理,利用该报偏袒国民党,反对中共在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积极配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和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在加紧反共的同时,也加紧了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迫害。为了争取民主和加强团结合作,黄炎培、张君励、左舜生等于同年3月在重庆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青年党参加,左舜生任总书记。由于青年党在“同盟”组织中央机关中比例最大,左舜生又担任要职。因此,青年党实际上把持了“同盟”的一切事务。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左舜生任秘书长。民盟从此摆脱了青年党的控制,一些青年党分子退出了民盟,左舜生也从此不再参加民盟的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青年党于1945年12月在重庆举行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左舜生被选为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在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期间,青年党从民盟分裂出来,以独立单位参加政协,公开投靠国民党。此后,左舜生作为青年党“东南党务复兴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去上海,恢复东南地区的青年党组织,并在上海创办青年党的报纸《中华时报》。同年11月,国民党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左舜生以宣传部长名义发表谈话,宣布青年党参加“国民大会”。1947年4月,青年党积极参加了国民党的改组政府,左舜生出任农林部长。在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左舜生于4月逃离大陆,在香港创办利物《自由阵线》,继续从事反共宣传,并先后在香港新亚学院和清华书院讲授中国近代史。1969年9月,左舜生去台湾调解中国青年党的内部纷扰。同年10月16日因病在台湾死去。
注释
① 《五四时期的社团》 (一),第198页。
② 《醒狮》周报第48号,1925年9月5日。
③ 《醒狮》周报第8号,1921年11月29日。
① 《民声周报》第32期,193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