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易(生卒年未详),字希白,宋临安人。为吴越王钱倧子。钱俶归宋,钱氏宗室、大臣,大都封官,唯钱易与兄钱昆不被录用,遂发愤读书,立志科举入仕。17岁举进士,但因在殿试时,三道题不到半天答完,而被斥之为“轻俊”,不仅御试通不过,连进士资格亦被免去。而钱易却由此闻名于世,博得“才子”美名,有人称其诗才不在李白之下。咸平二年(999),复举进士,他自觉可得第一,但主考官不公,将他列为第二。钱易不平,上书朝廷,对本朝科举多有讥讽。宋真宗阅后不快,又将他降为第三名。次年为光禄寺丞、通判蕲州。他为官能体察民情,对官吏滥用酷刑深恶痛绝,奏请废除非法之刑,受到真宗嘉奖。景德二年(1005),举贤良方正,除秘书丞、通判信州。宋真宗东赴泰山封禅,钱易进献《殊祥录》一书,遂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后曾受命修《车驾所过图经》。又为知制诰,天圣三年(1025)为翰林学士,不久去世。钱易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几千字文章,挥笔即就。他爱读佛经,曾为《道藏经》校文,并著《杀生戒》,佛学功底深厚。又善行、草书,当时流行的书法佳作有绛帖、潭帖、临江帖三种,以钱易临摹的潭帖为最优。主要著作有《金闺瀛洲西垣制集》150卷、《青云总录》、《青云新录》、《南部新书》、《洞微志》130卷。其中现存仅《南部新书》10卷,共800余条,为笔记体著作,未经编次,杂乱无章,但所载“朝野掌故”、“遗闻轶事”等有关唐初以来职官置废、政制变迁、官场仪式等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