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本 正文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的幕藩改革

扫码手机浏览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的幕藩改革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德川幕府为了维护行将崩溃的封建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即1841—1843年的天保改革、1854—1858年的安政改革、1861—1864年的文久改革和1866—1867年的庆应改革,统称幕藩改革。

天保改革

十九世纪上半叶,在德川幕府统治晚期,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阶级分化严重;城市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增长,商人势力增大;武士,特别是下级武士俸禄日减,债台高筑,往往被迫舍弃武士身份或到商人家当养子,致使封建等级制度紊乱;加上饥荒连年,农民、市民暴动、起义不断,从幕府到各封建藩国的财政赤字累累,日本封建统治已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①。

德川幕府在加紧镇压农民、市民起义的同时,一再进行改革,以图整顿封建秩序,压制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挽救垂危的封建制度。1841年(天保十二年)开始的天保改革,则为诸次改革之首。

1841年闰1月30日①,幕府将军德川家庆和幕府老中②水野忠邦掌握幕府实权后,一方面清除幕臣中的保守派分子数十人,一方面集结亲信,破格提拔一大批中下级开明官吏组成新幕阁,为全面改革幕政打下了基础。5月15日,德川家庆召开幕臣会议,宣布实行幕政改革的旨意。会后,水野忠邦以首席老中身份向将军上书,强调要“以禁止奢侈为第一义”,现在“奢侈颓废之风”已达到顶点,犹如患了痼疾,这次改革“将不惜施以猛剂剧药”,除掉“积弊”。将军的旨意和老中的上书,实际上就是天保幕政改革纲领。天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点。

第一,不断发布《俭约令》,“禁止奢侈,整顿风纪”,以限制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剥夺民众的自由。从1841年5月22日至1843年12月,共发布《俭约令》布告178件,其内容涉及广泛,规定严格、具体:婚丧祭祀、节日活动必须从简;妇女衣着饰物及生活用品,不得使用高级质料,尤其禁止使用银制品;不得买卖高级食品;不准建造华丽庭院;禁止一切有伤风化的娱乐场所和娱乐活动;取缔说书馆、歌舞伎、净琉璃等传统艺技场所和传统剧种,等等。在贯彻《俭约令》名义下,推行摧残文化的政策,对文化人进行打击和迫害:1842年江户(现东京)著名的世袭歌舞伎演员市川团十郎被驱逐,著名作家为永春水、柳亭种彦、寺门静轩等均遭笔祸;许多剧院被查封,1841年大阪仅幸存5所。为实行《俭约令》,幕府四处查封高级装饰品和日用品商店,派大批暗探监视市民生活。

第二,对武士的武艺实行奖励政策。为救济日趋穷困没落的武士,强行减免其积欠的债务,以维护和强化日益解体的封建等级制度。

京都居民的祭典,它反映了江户幕府末期日本人民的生活状况

第三,解散“株仲间”①。幕府于1841年12月13日和1842年3月2日,两次发布株仲间解散令,其主要内容为:收回株仲间营业执照和特权;任何商人均可买卖任何地方生产的任何产品;各藩国诸侯也可将本藩国产品直接运往江户,由商人自由买卖。但商人须向幕府交纳巨额捐税,物价亦由幕府控制。这是欲通过废除城市工商业行会垄断组织,压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恢复封建自然经济秩序。

第四,强迫外出做工、流入城市的农民重返农村。1843年3月26日发布的《遣返令》规定:今后严禁农村居民到江户落户;各地官吏应劝导农民务农,以保持充分数量的农业人口;临时外出做工或因公到江户劳动者,必须由村长出面申清,经过批准;已迁入江户的农民,除已有妻子儿女及固定工商业者外,一律返回原籍;禁止以高额工资雇佣女织工。幕府还在1843年11月,发布流浪儿《归乡令》,在江户、大阪、京都等地均设立流浪儿收容所,被收容者,或强制送回原籍,或强制其去开荒。

第五,发布征收土地的《上知令》,扩大和集中幕府将军的直辖领地。1843年6月1日和9月14日,幕府连续发布两道《上知令》,规定将江户、大阪周围10日里②方圆的土地收为将军直辖领地;将军以贫脊和离城远的土地与之进行交换,按这两个命令,在江户、大阪就损害了21个大名(诸侯)、76个“旗本”(将军直属家臣)以及老中土井利位等人的领地利益。

水野忠邦推行的幕政改革,遭到广大农民和市民的抵制和反对,也受到城市商人的反对。特别是《上知令》的颁布,激起了幕府内部大名、旗本的强烈反对,很快形成了一股反《上知令》的潮流,连最初支持《上知令》的老中土井利位也成了反对派的代表人物。水野忠邦的左右臂鸟居耀藏、涩川六藏也给反对派提供反他的材料。将军德川家庆慑于反对派的压力,在1843年9月13日罢免了水野忠邦,17日被迫宣布撤销《上知令》。幕政改革宣告失败。

在幕府实行幕政改革前后,长州(今山口县)、萨摩(今鹿儿岛县)、佐贺(今佐贺县)、土佐(今高知县)、水户(今茨城县)等藩也先后程度不等地进行了藩政改革。在天保年间各藩的改革中,凡仿效幕政改革的,都同样遭到失败,而在长州、萨摩、佐贺等少数几个藩,由于采取了不同于幕政改革的一些措施,因而有一定成效。

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于1838年破格提拔富有经济管理才干的中级藩吏村田清风管理藩政,开始实行藩政改革。村田清风于1840年向藩主提出一份名为《革除流弊意见》的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整顿纲纪、登用人才、改革教育、改革兵制、革新文武、振兴产业等6个方面,尤以整顿财政为中心。

长州藩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恢复和加强商业管理体制。1839年村田着手恢复和加强藩的专卖机构,购销藩内各类产品并同外藩船商进行交易。1840年11月,他又改组设在下关的藩营仓库和金融机构“越荷方”,由向藩内放款改为向藩外放款,即向来自四国、九州等地过路船商发放高利贷,为其设立货栈,“以国(藩)外之利息,培养国内”。1841年10月,实行“免札制”,对现存的各类商业、手工业和商船进行登记,发给许可证,但不承认新开业者。这些既承认商品经济发展现实,又限制其继续发展的政策,有别于幕府和其他藩采取的措施,因而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受到本藩保守势力的反对,特别是在幕府禁止对外贸易和专卖法令的压力下,被迫从1843年下半年开始放弃,最后夭折。2.整顿武士债务。1843年4月实行《37年分期偿还债务办法》,规定债务在37年分期偿还,实际上以强制手段减轻和免除武士的债务,因而引起富商们的不满。3.奖励文武,加强军备。1840年藩主毛利敬亲视察藩校明伦馆,并开设医学馆,奖励西方学术兰(荷兰)学。他还派藩士向长崎西洋炮术家高岛秋帆学习炮术,视察大炮生产情况。1843年3月在萩城北部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高岛派炮术演习,参加总人数达1万4千多,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4.毛利和村田提出“登用人才,洞开言路”口号,打破门阀障碍,将一些中下级武士提拔起来陆续参与藩政改革,甚至让商人中野半左卫门、白石正一郎参政。这一措施是长州藩改革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原因。长州藩的改革,不仅使财经实力增强,下级武士改革派在藩政中的发言权也得以扩大,而且在医学和军事方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大大增强了藩的实力。

地处日本西南的萨摩藩,财政困难,藩债累累,1827年达500万两黄金,而年收入仅14万两。到三十年代财政更加恶化,藩统治集团被迫实行财政改革。藩主岛津齐兴提拔富有理财手段的下级武士调所广乡主持藩政改革。调所广乡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实行强制种植甘蔗制度和砂糖专卖制度。1830年,调所广乡收买了藩内产糖中心奄美大岛、德之岛、鬼喜界岛三岛的全部砂糖,运到大阪、江户出售,仅此一项就获得相当于藩贡米收入40倍的巨额利润。从此他把掠取砂糖利润作为财政改革的“第一根本”措施。为确保砂糖收入,他建立了几项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立管理三岛的专门机构“三岛方”,强制岛民按耕地数量分摊种植甘蔗,实行砂糖专卖,偷卖者处死刑,以米券或日用品换取岛民的余糖。三岛成了萨摩藩的巨大财源,从1830至1839年(天保一—十年),共获利235万两。以砂糖专卖为起点,藩政府对米、菜籽、药材、胡麻、硫磺等都相继实行专卖制。还从外藩引进良种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其次,整顿藩债。调所广乡采取了两种偿还藩债的办法。一是实行250年分期偿还法,每千两本金,每年偿还4两,藩债500万两每年只须偿还2万两,250年全部还清。这种办法主要用于江户、大阪、京都的债权人。另一种办法是对本藩商人的债务的偿还法,用授予商人藩士身份的办法收回借据,不付分文即一举抵消债务。采取这种变相出卖武士身份的形式,使不少商人取得了武士的身份。

最后,冲破幕府禁令,进行对外贸易。当时幕府严禁各藩对外贸易,调所广乡却利用琉球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关系为掩护,从中国输入丝绸、药材,输出银、铜、干鱼等。1838年,幕府严厉追究萨摩藩对外贸易的责任,迫使调所广乡于12月18日服毒自杀。

经过这次改革,萨摩藩扩大了蔗糖生产,开展了对外贸易,改善了财政状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佐贺藩,也在天保年间进行了藩政改革。1831年锅岛直正任藩主后,首先把藩校弘道馆出身的少壮派藩士加以提拔,委以重任,从而削弱了保守派势力。与此同时,又在农村实行均田政策,没收地主出佃的土地和城市商人在农村的全部土地,分配给佃地农民耕种。他还禁止地主从事商业活动,夺回藩内仅有的掌握在豪商手中的陶器生产和出售权,实行专卖制度,并联合长崎、兵库商人经商,开发高岛煤矿,实行“殖产兴业”政策。锅岛直正还注意学习西方技术,采用西洋军事技术改革藩军,使佐贺成为较有势力的强藩。

土佐藩主山内丰资也于1841年着手藩政改革,采取紧缩财政、严禁农民经商、严禁商人买地等措施。1843年新藩主山内丰熙联合中级武士组织“虎鱼组”,反对门阀保守势力,企图进一步推进改革,由于保守势力强大,山内丰熙被迫下台,改革失败。

水户藩则从德川齐昭于1830年任藩主后,推行了藩政改革。德川齐昭的改革三策是整理财政以富国、寓兵于农以强兵,兴办学校以培养人才。他起用著名学者藤田东湖和会泽正志斋实行改革:首先整顿武士风纪,减少建筑藩邸经费;1839年实行新农政,采取均田政策,重新丈量土地,没收地主的“黑地”,禁止以土地抵押债务,采取增收地主地税、减轻农民地税等措施;1840年,废除家臣债务,裁减冗员,整顿财政;在1841年,建立藩校弘道馆,藤田东湖在著名的《弘道馆记》草稿中提出了“尊皇攘夷”口号,对日本幕末尊王攘夷和倒幕维新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1843年起,没收寺院免税土地,并实行神道与佛教分离政策,提倡神道和儒教;与此同时,还命令藩士驻守海防,强征沿海农民到海防线上服役,并制造大炮,招请有西洋知识的人传授西方军事知识。德川齐昭批评幕府的某些禁令,建议幕府解除不许建造大船的禁令。1844年5月,他受到幕府的处分,水户藩的改革宣告失败。

天保年间(1830—1844年),幕府的幕政改革和各藩的藩政改革,除少数几个(长州、萨摩、佐贺)藩由于采取了某些适应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取得一定成效外,均以“全未适应新形势,也未讲究新方法,专门开历史倒车”而遭到失败。幕府的封建统治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资本主义列强频频叩击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日本国门,终于从1854年起迫使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国门①。从此,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更使腐朽的德川幕府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幕府统治集团在内忧外患面前,力图继续维持和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地位,于是开始重新调整对内对外的政策,又接连不断地实行一系列幕藩改革。

安政改革

从1854年(安政元年)开始到1858年(安政五年)结束的安政改革,是由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弘倡导和推行的。

阿部正弘于1843年出任幕府老中,1845年接替水野忠邦①,任首席老中。1854年6月,阿部起草了一份37条的幕政改革方案,向有关幕臣和藩主征询意见。改革方案的中心思想有三点:调整幕府、各藩国和天皇朝廷三方的相互关系,力图建立一个“举国一致”的政权;加强海防,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整顿财政,加强幕府的经济实力。

阿部的改革,从实行“广开言路,登用人才”开始。他打破门阀限制,提拔了一批门第卑微但有才能的下级武士充实幕府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外事部门。他将永井尚志、岩濑忠震、大久保忠宽、胜海舟、江川英龙等下级官吏提升为重要幕臣,掌握内政、外交、军事的实权。与此同时,罢免保守派老中松平乘全、松平忠优及一些幕臣。他不仅向大名、旗本和陪臣们征询对外政策的意见,甚至还向部分下级武士和平民百姓征询对策。阿部的这些做法,起了缓和下级武士对门阀等级制度强烈不满和稳定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

1853年,美国培里率领舰队闯进日本江户湾,从浦贺港登陆,强行要求日本开国、通商②,阿部将美国国书译文上奏天皇。这是自德川幕府统治日本250年来的第二次将政事上奏天皇朝廷③。不久,朝廷派三条实美为敕使到江户会见阿部,共同讨论日本海防问题。从此打破了天皇朝廷不问政事的传统。阿部还新设官职“禁里附”,专门进行疏通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的活动。为了改善与各藩的关系,阿部早在1849年就解除了对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处分,允许其参与藩政,1853年又请德川齐昭出任幕府海防机构顾问,参与幕政。阿部还在培里叩关后,通令各藩诸侯们为拟定对策出谋献策,破例让过去不能参与幕政的藩主一起商讨海防对策,并且主动与有较大影响的主张改革的强藩藩主德川胜恕、松平庆永、岛津齐彬等接近,征询对外交政策的意见。阿部的这些做法,使过去一直被排斥在中央决策之外的天皇及宫廷贵族、旁系诸侯都获得了发言权,进而使一般武士和一部分庶民也有了在政治上发言的机会。过去一直幽闭于冷宫的天皇朝廷,从此门庭若市。天皇不时发布诏书敕命,对幕府发号施令。诸侯也改变了过去只能受幕府摆布的地位,开始插手幕府的政治问题,并通过天皇的干预,迫使幕府改变强加给他们的各种限制。他们出入于幕府与朝廷之间,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使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更加激化。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阿部打破幕府几百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祖法”,无异于宣告幕府统治的破产。

阿部为加强海防建设,十分注意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制度。1855年幕府成立了学习和翻译西方科学技术、军事技术书籍的洋学所,后改称为蕃书调所。1855年创办长崎海军传习所,聘请荷兰籍教官,讲授航海、造船等课程,培养和训练幕府海军官兵。1855—1857年建造了炼钢反射炉和铸炮工场;起用具有西方军事知识的高岛秋帆等洋式炮术家和知识分子,担任幕府的技术官吏。

在阿部的影响之下,一些强藩藩主也在藩内进行改革,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工场,加强军事建设。如萨摩藩主岛津齐彬就在藩内兴建军事工场,进行海军建设,学习西方新技术,使萨摩藩成为后来日本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

阿部还废除形式主义的赐献,取消虚饰礼仪,实行节俭开支、整顿财政的改革。

阿部的各项改革,受到幕府统治集团中保守派的反对。1857年6月,阿部病逝。翌年,岛津齐彬病逝。幕藩改革派势力锐减。以井伊直弼为首的保守派乘机夺取了幕府大权。井伊担任幕府大老①后不久,就在1858年(安政五年),制造“安政大狱”②,杀害了一批改革派志士如明治维新的先驱吉田松阴等人,逮捕和处分了改革派公卿贵族、大名、志士100多人。井伊还于1858年签订了日美“通商条约”,日本被迫向西方列强开放港口。井伊总揽政务,废弃阿部的各项改革。这样,安政改革就以井伊出任大老而告终。

井伊的专横行径,大大激怒了开港后因民族矛盾不断激化而日益增长的反幕派势力。他们打着“尊王(拥护天皇)攘夷(驱逐洋人)”的旗号,加紧开展反幕府活动。1860年3月3日,井伊直弼被反幕派志士刺死于江户樱田门外,史称“樱田门之变”。井弼之死,其保守派政权也随之宣告寿终正寝。

文久改革

井伊直弼死后,幕府组织了由原阿部正弘幕阁的老中安藤信正和久世广周组成的新幕阁。安藤掌握幕府权力中枢后,恢复了阿部的改策,于文久年间(1861—1864年)推行幕政改革,一些强藩也在此期间进行藩政改革,统称为文久改革。

安藤为稳定统治秩序,首先从调整幕府和天皇朝廷关系入手。1862年1月,他说服天皇朝廷将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嫁给德川家茂将军,用和宫下嫁为手段搞政治婚姻,标榜“公(朝廷)武(幕府)一合”,推进“公武合体运动”,以对抗反幕的“尊王攘夷”运动。

安藤推行的公武合体是文久改革的中心,不仅幕府和天皇朝廷中有一批支持者,而且也得到许多强藩藩主的支持。长州藩提出“航海远略策”,倡导“海内一和”,主张国内团结一致,开展海外联系,并奔走于京都(天皇朝廷所在地)与江户(德川幕府所在地)之间,推动朝廷与幕府实行妥协。后因长州藩内尊王攘夷派势力增强,掌握了藩政权,长州藩的公武合体派失势,其公武合体活动才随之停止。此时以萨摩藩主之父、掌握藩政实权的岛津久光为首的公武合体派开展了广泛的活动。岛津久光联合几个强藩藩主主张进行幕政改革,建立朝廷、幕府、强藩诸侯的联合政权,以加强强藩在幕府中的政治地位。1862年6月5日,岛津久光率1千多名萨摩藩兵陪同天皇敕使大原重德东下江户,向幕府传达天皇改革幕政的诏书。诏书主要内容有三点:德川将军到京都商定国事;幕府任命沿海五大藩(萨摩、长州、土佐、仙台、加贺)藩主为五大老,执行防御夷狄(指西方列强)措施;任命德川庆喜为将军监护人、松平庆永为政事总裁,行幕府大老之权。幕府被迫接受了诏书的旨意,组成了以德川庆喜、松平庆永为首的幕府政权。

松平庆永担任政事总裁之职以后,贯彻幕府、朝廷、强藩协调方针,倡导“天下一致”、“万民安定”。为此,他首先撤销以往的天皇朝廷任命宫廷大臣时须事前征得幕府同意的规定;为了缓和各藩藩主对幕府以往种种规定的不满情绪,对“参觐交代”制①进行了修改,允许诸侯妻子回藩居住;变更参觐期限,将隔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1863年2月,德川庆喜和松平庆永先后到京都,与天皇朝廷共商国事。同年12月,组成了有朝廷、幕府、强藩三方代表参加的朝议参予会议,德川庆喜、松平庆永、岛津久光和藩主山内丰信、伊达宗城等任参予,迈出了公武合体体制的第一步。

但是,朝议参予会议组成后,代表们意见不一,甚至连德川庆喜与松平庆永对幕府体制改革问题也存在很大分歧,庆永强调“公共政治”,庆喜强调“幕威幕权”,各执一端。1864年3月,各参予辞职回藩,参予会议建立不到3个月就宣布解散。文久改革也随参与会议的解散而结束。

庆应改革

1866年7月,德川家茂将军病死。德川庆喜继任为将军。为了重振幕威幕权,他勾结法国,于1866—1867年(庆应二—三年)进行“改革”,史称庆应改革。

法国支持幕府,是为了扩大殖民权益,变日本为自己的殖民地;幕府为了维持专制统治,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不惜卖国。早在1864年,幕府计划建立海军工厂和炮兵工厂,就向法国驻日公使罗什乞援。在法国技师的指导下建立了横须贺制铁所。接着幕府和法国签订了在横须贺和横滨建立海军工厂和炼铁厂的合同。1865年又签订了法国向幕府贷款240万洋银的合同,同时儿家法国巨商计划和日本富商成立“日法贸易公司”,以垄断日本的生丝贸易,加强对日本经济的控制。法国还出钱,出武器,派陆军教官训练幕府的洋枪队。同年,幕府又从法国买来16门拿破仑式大炮。幕府还请求法国军队继续驻在日本,幕府亲法派露骨地说:“不管对于爱国的日本人民说来是多么痛苦的事,但直到我们君主(幕府将军)的权威完全巩固的一天为止,我们不仅忍受外国军队在我国出现,而且希望他们继续驻扎下去。”1866年,法国派经济代表团到日本,同幕府谈判提供新“援助”问题。最后签订法国向幕府贷款3,500万法郎的合同,以便从法国购买武器和军舰。

德川庆喜就任幕府末代将军后,加紧与法国勾结。1866年9月2日,德川庆喜提出8条政纲: 1.以仁为本,爱怜众民;2.善选人才;3.赏罚严明,纠正刑法;4.去虚务实;5.节省冗费;6.加强陆海军;7.讲究外交信义,严正商法;8.整顿货币。他又在8条政纲的基础上草成《国律一篇》,作为幕政改革的具体方针,其主要内容是:1.改革幕府机构,参照西方国家内阁制,幕府机构分为五局,分掌内政、外交、军事等各方面,每局各设总裁一人; 2.登用人才,破除门阀制度;3.尊奉天皇朝廷,将山城地区的幕府领地献给朝廷,并营造皇宫,将庆喜的妹妹嫁给有栖川宫亲王为妻;4.改革海陆军,参照西方军事制度,改革幕府军队体制,扩大海军传习所,建筑横须贺、横滨制铁所及兵器火药制造所;5.淘汰冗员,节俭经费,简化礼仪制度;6.制订新税,增加财政收入;7.聘请外国人员,办实业、开矿山、发展交通运输等。德川庆喜的这个改革计划,是在罗什直接指导下拟定的,为实行改革计划所需经费主要乞望法国提供贷款,军事改革将在法国教官团指挥下实行。

由于法国外交部唯恐因幕府问题而遭到英国反对(英国当时是支持反幕派势力的),未积极支持德川庆喜的改革计划。而且国内反幕派结成了讨幕军事联盟,并制订了武力推翻幕府的行动计划。于是德川庆喜在1867年10月14日,接受了土佐藩主山内容堂的建议,放弃重振幕威的改革计划,实行了“大政奉还”①。德川庆喜的应庆改革计划未能实行而流产。

德川庆喜的“大政奉还”,得到天皇批准。但激怒了准备武装推翻幕府的改革派武士,经过紧张的准备后,在1867年12月9日(公元1868年1月3日),倒幕派发动政变,推翻260多年的幕府封建统治,建立明治新政权,揭开了明治维新的新篇章。

注释

① 详见《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一分册《日本大盐平八郎起义》和第二分册《日本明治维新》二文。

① 本文月、日,均用阴历。

② 老中是幕府常设的最高执政官。

① “株”,指发给证明其营业权利的执照,“仲间”,同业公会、 行会。“株仲间”,职能较广泛,包括生产和流通两大领域,是十七、十八世纪后经幕府批准成立于江户、大阪、京都等地的同业行会。它垄断营业,追求专利,限制会员人数,不准局外人加入,也禁止局外人经营本行业。

② 1日里合7.848华里。

① 详见《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二分册《日本开国》一文。

① 水野忠邦于1843年被罢免,1844年重新被任用,1845年再次被罢免,受隐居处分,1851年死去。

② 详见《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二分册《日本开国》一文。

③ 第一次是阿部正弘于1846年8月,在西方列强要求日本开国通商时,将情况上奏天皇。

① 老中的首席代表,是非常设的幕府最高执政官。

② 1858—1859年(安政五一六年),井伊直弼对改革派残酷镇压的血腥事件,因发生在安政年间,史称安政大狱。

① “参觐交代”,是德川幕府监督各藩诸侯的制度。“参觐”,指朝见将军,要诸侯离开领地,住在江户;“交代”,是轮换的意思。“参觐交代”制度规定,各地诸侯须将妻子留在江户作人质,诸侯按时轮流去江户居住,一般是一年住在领地,一年住在江户。

① 即将“大政”(政权)“奉还”(交还)给天皇朝廷,借天皇权威继续维持幕府封建统治。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原创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1.117.224.231:1009/riben/2020078352.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