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战谋略 正文

如何挖掘“第一桶金”

扫码手机浏览

如何挖掘“第一桶

“塑胶花大王”李嘉诚是如何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成为一家让世界同行侧目的大公司呢?这里讲述了李嘉诚艰辛的奋斗史。他的成功除了他勤恳、睿智、富有探索精神之外,还与他始终信奉的当今商界一直唱响的“诚信”信条不无关系。

偷师学艺开发新品

1957年春天,李嘉诚怀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他深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也许应该名正言顺地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情急之下,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录取后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他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因此,老板给他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负责清除废品废料,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由于李嘉诚十分勤劳,工头夸他“好样的”。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个“下等劳工”,竟会是“国际间谍”。

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李嘉诚又心生一计。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自己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通过眼观耳听,李嘉诚大致悟出了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最后,他到市场去调查塑胶花的行销情况,验证了塑胶花市场的广阔前景。为了分秒必争地抢占市场,李嘉诚回到香港后便四处寻访,重酬聘请塑胶人才。李嘉诚把样品交他们研究,要求他们着眼于三处:一是配方调色;二是成型组合;三是款式品种。

塑胶花实际上是植物花的翻版,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种植和喜爱的花卉也不尽相同。李嘉诚要求产品顺应香港和国际大众消费者的喜好,设计出全新的款式,并且不必拘泥植物花卉的原有模式。

李嘉诚洞察先机,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他又明察秋毫,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很快,塑胶花风行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塑胶花的倩影。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主动出击 进军北美

“信誉是不可以金钱估量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李嘉诚对此笃信不移。长江公司的塑胶花牢牢占领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1000多万港元,纯利100多万港元,李嘉诚因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军北美。

李嘉诚主动出击,把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寄到北美各贸易公司。没多久,果然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贸易商S公司,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报价颇为满意,并表示他们将会考察香港整个塑胶行业,从中选一家作为合作伙伴。这将又是一次竞争,比信誉,比质量,比规模,斗智斗力,方能确定鹿死谁手。李嘉诚只有短暂的一周时间做准备。他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令人惊愕而振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

他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了一套占地约1万平方英尺的标准厂房。无法想象一周之内形成新规模难度有多大。旧厂房的退租,可用设备的搬迁,购置新设备,新厂房的承租改建,设备安装调试,新聘工人的培训及上岗,工厂进入正常运行……都得在一周内完成。一道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计划前功尽弃。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最大最仓促的冒险。他孤注一掷,几乎是拿多年营建的事业来赌博。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奋斗了7昼夜,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

S公司购货部经理到达那天,李嘉诚带领他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他感到非常满意。

这家北美公司就此成了长江工业公司的大客户。李嘉诚通过这家公司获得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为进军海外架起一道桥梁。

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

http://1.117.224.231:1009/shangzhan/202004911.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