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会战
在接近法国东北边境的默兹河上,有一座名叫凡尔登的小城。这座小城人口不到3万,在地图上要费很大的劲儿才能找到。别看凡尔登城小,但它的名气却大得很。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它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公元前的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这里便建造了坚固的碉堡;在此后的历史上,普法两国曾多次在此展开激战。
1916年,德国新任参谋总长法尔根汉(接替小毛奇),拟定了一个称为“处决地”的行动计划,旨在在西线给法军以毁灭性的打击,然后再在东线消灭俄军。这个“处决地”就是凡尔登要塞。德国人认为,凡尔登是协约国西线的突出部,对德军威胁很大,同时又是通向巴黎的坚固据点;法国会在那里投入几乎全部兵力。如果拿下这个据点,将成为“碾碎法军的磨盘”,“使法国将血流尽”。
德军第五集团军的17个师,约27万人,是这个行动计划的执行者,装备大炮千余门,其中重炮近700门,另有飞机160余架。
殊不知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却忽视了凡尔登要塞。他认为,在德军的16.5英寸巨炮前,凡尔登要塞已经失去“要塞”的作用。因而,当时守卫要塞的法军仅4个师,约10万兵力,火炮不到300门。显而易见,两军实力相当悬殊。
1916年2月21日7时15分,德军向要塞发起攻势。德军炮火极其猛烈,每小时10万发,12小时内共向凡尔登一带狭窄的三角地带发射百余万发炮弹和燃烧弹。13门16.5英寸的巨型攻城榴弹炮的吼声,更是震天动地!当时的报纸是这样描述这场炮轰的情形的:“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强烈的炮火,法军第一道防线完全被浓烟烈火笼罩了,交通壕完全被摧毁,附近森林被炸光,山头完全改变了面貌……”
当天晚上,德军的6个步兵师,在10公里宽的战线上像潮水一般凶猛地向法军阵地冲去,不到一天时间就突破、占领了法军第一道防线。法军尽管在奋勇抵抗,但终究挡不住德军的强大攻势。在两天的激战中,法军万余人被俘,65门大炮被缴。
直至次日清晨,霞飞才得到德军猛攻凡尔登及法军失利的报告。霞飞大为震惊,他这才意识到凡尔登要塞不可丢失!2月23日,霞飞派总参谋长卡斯得诺前往凡尔登传抵他的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经过激烈的肉搏战之后,2月25日,德军又突破了法军第二道防线,并占领了要塞东北角的都奥蒙炮台,同时,法军阵线被德军切成数段。
2月25夜,法第二集团军司令贝当,奉调率部赶来凡尔登增援。他同时被霞飞任命为凡尔登地区司令官。贝当到达后很快即清醒地意识到情况紧急,法军有被包围的危险!他当机立断,马上给前沿部队划定一条督战线,要求将士们用生命抵挡德军前进,绝对不可退过这条督战线。法军将士严格执行命令,顽强地阻击德军。
为了及时运送援军、军火物资和给养,霞飞命令贝当抽调一支部队,在附近百姓协助下加紧抢修并拓宽一条通向后方的公路;然后调集3900辆汽车,昼夜不停地向前线运兵运货。在短短一周时间内,19万援军和2500吨军火及军用物资,沿着这条公路运达凡尔登。这条公路,后来被法国人誉为“圣路”。
当时法军提出了“决不让德军通过凡尔登”的口号,鼓励法军誓死保卫凡尔登。由于双方兵力渐趋平衡,而且攻与守的决心又都很大,所以形成势均力敌的对峙局面。尽管德军先后发动两次强大攻势,并占领了另一座炮台,然而别无重大突破性战绩。德军进攻达6个半月,但纵深推进不过7—10公里而已。显然,“处决地”行动计划难以实现了!
从10月24日开始,法军转入战略反攻,陆续夺回失地和两座炮台。德军再也无法组织强大的攻势了。12月18日,凡尔登大战结束,德军企图一举歼灭法军主力、最后迫使法军投降的“处决地”行动计划,宣告破产了。
在凡尔登战役中,法德双方参战兵力共百余个师,双方损失兵员近百万!由于这次战役伤亡空前惨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