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英荷战争
荷兰是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荷兰地区原是西班牙的属地,1609年宣布独立。它的造船业久负盛名,仅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几十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而且,船只造价比技术先进的英国还要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荷兰很快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当时,世界各国间的贸易交往主要依靠海上交通。荷兰的商船队拥有1.6万余艘船只,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世界运输船只的三分之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荷兰,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超过许多欧洲国家,成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均由荷兰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由它运往北欧。荷兰商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偷来了远航东方的航海图,旋即组织商船到达印度的果阿、爪哇和摩鹿加群岛等地。
1602年,荷兰商人和贵族联合建立东印度公司,在南亚迅速扩张,建立起一批武装商站。
1603年在爪哇,1606年在马六甲,荷兰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并于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然后,由爪哇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岛,向东从葡萄牙手里夺取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还相继侵占了马六甲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在亚洲东部一度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在日本九州岛的长崎取得了商业据点。
1648年,荷兰占领了好望角,在非洲南端建立起一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殖民据点。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16世纪晚期,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海上霸权,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垄断局面。脱颖而出的英国,逐渐发展为强大的殖民国家。这也昭示着英国同荷兰的斗争无法避免。荷兰此时也加紧在俄国和波罗的海各国,在北美殖民地和东亚各国,在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区发展经济。荷兰人倚仗资本雄厚,基本垄断了各国的海上贸易。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国内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开辟新的海外殖民地、拓宽海外市场,而荷兰对于海上贸易的垄断成了这种需求最大最直接的阻碍和威胁。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制定了控制海洋的战略。他非常重视海军的组建,专门成立了“海军委员会”负责建造为海战设计的新型战舰。英国海军从1649年的39艘猛增至1651年的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层甲板、并拥有60至80门炮的巨型战舰。克伦威尔还加强海军训练和管理:改善水兵的薪饷膳食;制定所谓的“奖金”制度,犒劳俘虏或击沉敌舰有功的士兵;还专门从陆军中选出兵士担任职业海军军人,并任命经验丰富的职业军官指挥海军。
同年,英国与丹麦签订条约,获得货船免税通过松德海峡的权利,从而掌握这一地区的贸易优势。最令英国人不能容忍的是,荷兰竟然在英国水域肆意捕捞鱼虾等水产品,甚至把这些水产品拿到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牟取厚利。这些情况早已激起英国资产阶级的愤怒。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与英国之间的斗争空前激化起来,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导致英荷海上大战。
1652年5月,英国海军将领布莱克率领20多艘舰船在多佛尔海峡巡逻,与荷兰海军上将特罗普率领的42艘为商船护航的军舰不期而遇。布莱克要求荷兰海军下降军旗向英国国旗致敬,遭到拒绝。(13世纪以来,英国要求其他国家的船只在经过多佛尔海峡时必须向遇见的英国军舰行“升旗”礼。以示敬意,承认英国的所有权。)英国开炮轰击,于是,双方互射4个多小时,荷兰损失了2艘战舰,布莱克的旗舰“詹姆斯”号被射穿了70多个弹孔。这成为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导火索。7月28日,双方正式宣战。
第一次英荷战争由一系列规模空前的海战组成,主要集中在多佛尔海峡,以及包括北海在内的战区。其中,由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多佛尔海峡战区成为双方作战主要区域。这次海战,双方都投入2-3万名水兵,6000-8000门大炮,期间作战次数之多,是历史罕见的。据统计,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英国方面制定的战略主要是控制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迫使荷兰人投降。为此,海军舰队司令布莱克采取了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的战术,以确保其的绝对制海权。他大胆地在海军作战中引进了陆军作战注意队形和整体效果的战法,发展了海军战术。战争的伊始,英国便将自己的舰队分成红、白、蓝三个支队以便于指挥。并颁布了“第一个海军纪律条令”,整顿军纪。另外,他还派出舰队到苏格兰北部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到北海击沉或捕获荷兰的捕鱼船,甚至进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和北欧、东欧方面的海上贸易。毫无疑问,这种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荷兰经济方面的打击是致命的。
荷兰方面制定的战略是以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通过多佛尔海峡,确保与外界的联系。决定于海军实力的对比,这本就是多少有些消极的战略,然而战略部署的不当却更使之陷入劣势的境地:荷兰在次要战场,即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从而使其在海峡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虽然,荷兰海军将领马顿·特罗普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具有很高的统率艺术,荷兰水兵的战斗素质也比较高,但各舰常常缺乏协调能力,加之装备、数量方面的欠缺,以致在军事方面仍处于劣势,使得英国的海上封锁达到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效果。
1652年8月26日,荷兰舰队护航商船通过英吉利海峡时受到英国舰队(约40艘军舰和5艘纵火船)拦截。荷兰著名指挥官米歇尔·阿德林森·德·奈特在普利茅斯港外投入了30艘军舰和6艘纵火船与英军作战。此战双方实力相近,在舰队指挥、舰船运转技术、海战技术、炮术方面都堪称优秀,被认为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海战。此役双方互有伤亡,但是,荷兰商船队成功地通过了海峡。
普利茅斯海战之后,荷兰方面认为英国海军战斗力不如其海军,便在没有从地中海抽调援兵的情况下,忽视兵力和火力都弱于敌方的现实,贸然发动攻击。
1652年10月8日,英国共和国与荷兰联省共和国之间又爆发了一次海上较量,这就是肯梯斯诺克海战。海战发生海域位于泰晤士河口30公里以北的肯梯斯诺克沙洲。
威特·德·威斯一开始想把旗舰设在荷兰舰队最大的战舰布雷得罗德号上,她也曾是老特罗普的旗舰,可是布雷得罗德号的全体水手一致抵制德·威特,水手们不许他登舰,并戏称这位海军司令为“鲜奶酪”,泽兰海军部下属舰队司令赶紧前往布雷得罗德号去斡旋,试图说服船员们接受这位新任海军总司令的指挥,但是,斡旋失败了。德·威特无奈的只好在东印度公司的威廉王子号升起他的将旗,可笑的是,威廉王子号的水手也不配合这位新任指挥官的差遣,当德·威特登上战舰时,大部分喝醉的船员以这种不礼貌的方式欢迎新任海军总司令的到来。
10月2日,德·威特与完成了商船护卫任务的德.鲁伊特尔会合在比利时西北的奥斯坦德,他计划在10月5日发动一次攻击行动,目标是英国战舰锚地,62艘战舰在他的率领下出海。然而,他的计划从开始就遭到挫折,由于风向变化,突袭没有成功,反而让英国战舰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10月8日,荷兰舰队出现在肯特诺克沙洲,他们看到了由68艘战舰组成的英国舰队,指挥官是荷兰人的老对手:罗伯特·布莱克,他的旗舰是威力强大的“金色魔鬼”海上君主号。英国舰队位于荷兰舰队的南面,他们占据了有利的风向。
10月8日下午17时,英国舰队发动进攻。坐镇海上君主号上的布莱克率领火力强大的舰队冲向荷兰人的阵线,并形成了突破,德·威特向南抢风航行以期望获得风向的优势,不料遭到了佩恩海军中将的分队的截击,战斗很快就陷入了混战,两边都无法有效的控制队型,事先商定的作战协同全都被抛诸脑后。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船体,英国人在混战中处与优势,但是荷兰人良好的操舰技术和近战技巧部分了抵消了英国人的优势。19时,荷兰人有一艘战舰被俘获,另一艘被击沉,损失不算严重。战斗只持续了2个小时就因为黑夜的降临而终止。
第二天早上,15艘隶属泽兰海军部的战舰不愿在德·威特的指挥下战斗而擅自撤退了,荷兰舰队只剩下40多艘战舰了,数量上与英国舰队的差距增大了。而布莱克也于天亮过后重新率领舰队压了过来,德·威特还想坚持战斗,但是经过昨天的激战,许多战舰受伤不轻。最终,荷兰舰队开始有次序的撤退,在德·威特出色指挥下,尽管布莱克全力追击,荷兰人还是全身而退,撤退过程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两天后,当他们返回港口后,跟在后面的布莱克才放弃了追赶。
这次战役使得英国将分散的海军力量重新集中,加之国内又新建了多艘战舰,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1653年2月28日至3月2日,重新上任的特罗普率领80艘战舰护送约180艘商船在返回荷兰的途中与英国舰队(约70艘战舰)遭遇。荷兰舰队投入攻击,掩护商船前进,双方在海上激战了整整3天,特罗普才突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将大部分荷兰商船安全送回本国。但此役荷兰海军损失惨重,11艘战舰与30艘商船或被击沉或被缴获,阵亡人员近2000。英国方面仅损失1艘战舰,伤亡1000多人。
1653年6月12日至13日,荷兰人卷土重来,特罗普指挥荷兰舰队(约军舰104艘)从本土基地出发,试图打破英军的海上封锁。蒙克、迪恩指挥115艘英国战舰迎战。初时,双方力量接近,相持不下。暮色已下之时,布莱克率18艘军舰赶来增援,荷兰舰队在数量上居于劣势,于13日开始撤退到佛兰德浅滩,英国军舰无法追击。(荷兰船只吨位较小,船底较平,吃水不深,能够停靠在像荷兰海域那样的浅水滩;英国军舰则大多吃水很深,无法进入浅滩。)荷兰此役有9艘军舰被击沉,11艘被俘,损失兵力1400多人。英国仅损失了1艘军舰和400多人,舰队司令迪恩海军上将阵亡。荷兰完全丧失了制海权。
1653年8月8日至10日,不甘心失败的荷兰人在老将特罗普的率领下,决定进行一次自杀式的决战,他重新扩充军队,和英国海军在斯赫维宁根海面展开决战。8月10日,战斗正式开始,荷兰海军拥有战舰106艘(其中特罗普指挥82艘,德·奈特指挥24艘),英国拥有战舰100艘(蒙克指挥)。据说战斗从早晨7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战况十分激烈。特罗普中途中弹身亡,荷兰人士气大为受挫,25名舰长脱逃。这次海战以荷兰的惨败告终,荷军损失了15艘战舰,伤亡4000多人,而英军仅损失了2艘军舰,伤亡1000多人。
在英国海军绞杀式的封锁下,荷兰过度依赖对外贸易的经济模式暴露出致命的弱点。封锁几乎使荷兰处于国破民穷的境地,于是,荷兰被迫与英国进行和谈。
1654年4月15日,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同意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