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名为《虚实篇》。“虚”,空虚;“实”,充实。在此“虚实”就是指军队的坚强与虚弱。本篇将这对矛盾提到标题地位,是因为“虚”与“实”是解决用兵问题的关键。作战必须掌握敌我双方的“虚实”情况,做到避“实”而击“虚”。
所谓“致人”,就是调动敌人;所谓“致于人”,就是被敌人调动。高明的将领,应该去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
孙子说:凡先到达战地等待敌军的就精力充沛、安逸从容,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就被动疲劳。所以,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动进入我预设战场,是用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点,是我方阻止的结果。当敌人安逸时要设法使它疲劳,粮食充足的敌人应设法使它饥饿,敌人静止时要使它骚动,出击敌人无法到达的地方,奔袭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行军千里而不觉疲劳,是因为行走在没有敌人阻碍的地区;攻打敌人必然得手,是因为攻打的是敌人没有防守的地点;防守而固若金汤,是因为设防于敌人必会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能使敌人不知道应该怎么防守;善于防守的人,能使敌人不知道应该如何进攻。深奥啊,精妙啊,竟然见不到一点我军的形迹;神奇啊,玄妙啊,居然能不漏出一点我军的消息。所以能够把敌人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手中。
进攻时,敌人无法抵御,那是因为攻击的是敌人兵力空虚的地方;撤退时,敌人无法追击,那是因为我军行动迅速敌人根本无法追上。所以如果我军要出兵决战,敌人就算垒高墙挖深沟,也不得不出城来与我军交战,这是因为我军攻击了它非救不可的要害之处;我军不想与敌军交战,哪怕只是在地上画出界限权作防守,敌人也无法与我军交战,这是因为我已设法改变了敌军进攻的方向。
所以设法使敌人显露形迹而使我军隐蔽得无影无形,这样可使我军的兵力集中而使敌军兵力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就使我能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打敌人,从而形成敌众我寡的绝对优势。既然造成了以众击寡的态势,那么我军所攻击的敌军就必然势单力薄。我方计划与敌人决战的地点,敌人是不可能知道的,敌人不知道决战的地方,敌人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了;敌人设防的地方越多,那么我军进攻所面对的敌人就少了。所以前面设防则后面薄弱,后面设防则前面薄弱,左面设防则右面薄弱,右面设防则左面薄弱,处处设防则处处兵力薄弱。兵力不足,全是因为被动分兵防御敌人;兵力充足,是由于只要迫使敌人防御我方。
所以,只要预先知道交战的地点和时间,即使行军千里也可以去与敌人交战。预先不知道交战的地点和时间,就会左翼不能救右翼,右翼也不能救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也不能救前面,更何况远的相距十里,近的也要相隔好几里呢?依我对吴国所作的分析,越国虽然兵多,但对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帮助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努力争取的,敌人虽然兵多,却可以使敌人无法有效地参与战斗,从而丧失战斗力。
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判断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通过挑动敌人,可以了解敌方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诱敌来了解敌人的有利条件和致命弱点;通过试探性进攻,可以探明敌方兵力布置的强弱多寡。所以,伪装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是极其巧妙时,就能一点破绽也没有。到这种境地,即使隐藏再深的间谍也不能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智慧高超的敌手也想不出对付我们的办法。根据具体敌情采取灵活的制胜策略,即使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所在。人们都知道我克敌制胜的方法,却不能知道我军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制胜的。所以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次都是不一样的,而是针对不同的敌情灵活运用,变化无穷。
用兵打仗的规律就像水的流动规律一样,水的流动从高向低;用兵打仗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进攻其薄弱之处。流水的方向是由地势的高低所决定的,军队作战也是根据不同的敌人而选择不同的制胜方法。所以说,用兵打仗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流水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形状。能够根据敌人变化而采取相应战术取胜的,就可以说是“用兵如神”了。所以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行可以永远占优势,四季轮回更替也没有哪一个季节可以永远固定不动;一年之中,白昼有时长有时短;一月之中,月亮也是有满有亏。
阐释
“虚”与“实”相对成义。“虚”,空虚;“实”,充实。在此“虚实”就是指军队的坚强与虚弱。本篇将这对矛盾提到标题地位,是因为“虚”与“实”是解决用兵问题的关键。作战必须掌握敌我双方的“虚实”情况,做到避“实”而击“虚”。唐太宗说:“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
孙子开篇便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所谓“致人”,就是调动敌人;所谓“致于人”,就是被敌人调动。孙子认为,高明的将领,应该去调动敌人而不能被敌人所调动。换言之,就是“争取主动,先发制人”。
关于“致人”,孙子还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先处战地而待敌”。就是抢在敌人前面占领阵地、做好准备、搞好休整、完成作战部署,以逸待劳,这样便能居于有利地位,就能从容作战。对于防御之敌,则要设法使他由安逸变得疲劳,由饱食变成饥饿,由安处变成奔命。
“以一击十”。即运用某种手段分散敌人的兵力部署,将敌人分散于十处,而我方兵力却集中于一处,这样,我方的兵力就相当于敌人的十倍,从而形成以相对优势兵力战胜劣势兵力的局面。
“夫兵形像水”。用兵打仗就好像流水一般,无常势、无恒形、没有固定的规律,只有依据敌方、战场的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才是取胜之道。
活学活用
《虚实篇》之一——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
致人而不致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