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生卒年不详,即文王。文王是后稷的后代。前1084—前1042年商纣王封为西伯,又称伯昌。任周族首领50年。前1042—前1033年继父亲季历之位,自号文王共9年。为创建西周奠定了根基。周文王时未建立周朝,故他在位时间不列入西周纪年。
周族是生活在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部落。其始祖名弃,是帝喾的后裔。弃善于农业,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史记·周本纪》)从弃开始到古公亶父,十代人都生活在豳(兵bin)(今陕西栒邑县)地,改善农业,部落兴旺。后来古公亶父因遭戎狄的侵略,迁居到歧山下的周原(陕西歧山县),此地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周族在此定居,并筑城廓、立官司、改戎狄习俗,建立了国家的雏形。此时与商往来正多,于是从商文化中吸取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字,并掌握了铸造青铜的技术。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周原的一组宫殿遗址中,发现占卜用的甲骨一万五千余片,其中有文字的为170片,计580字左右,字数最多的一片有30字。还发现一批器物,内有铜镞、玉削、青釉硬陶豆、及其它陶器。由于社会经济有较快的发展,私有制发生了,阶级也在形成中。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
古公亶父生太伯、虞仲、季历三子、季历排行最小。季历继位后,周族日盛,先后征服了余吾戎、始呼戎和翳徒戎,势力发展到今山西境内。商王文丁认季历为西方霸主,号曰西伯,但又惧怕他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威胁到商王朝的统治,最后把他杀死了。
季历生子名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他十分聪明,龙颜虎骨,身长10尺,胸有四乳,少时喜欢农牧劳动。当姬昌得知其父为商王文丁所杀,积极准备报仇。文丁死后,帝乙继立为商王。忙于对东夷的战争,帝乙惧怕姬昌叛商,造成东西受敌。帝乙即位后十多年,便对周族采取和亲政策,把他的妹妹嫁给姬昌为妻,封姬昌为“西伯”,位列“三公”之一。此时商周关系得到改善。
姬昌任“西伯”后,笃仁好善,敬老慈幼,关心民间疾苦,礼贤下士,宽厚对人,深得民心,许多人前来投奔于他。商纣王继位后,暴虐无道,“三公”中的九侯、鄂侯,都被纣王处以醢脯之刑,姬昌闻讯,只在暗中叹息,被崇侯虎告密,结果被囚禁在羑(有you)里(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北)。姬昌在狱中镇定自若,潜心研究八卦,演化成64爻,写了64卦的卦辞,成为中国第一部经书《周易》。又发明了七弦琴,创作了一首名为《拘幽操》的琴曲,经常弹奏。后来,闳夭、散宜生等给纣王献美女、珠宝、良马等,救出了姬昌。姬昌获释后仍任“西伯”,又给纣王献出洛水以西的地方,其条件是纣王必须废除炮烙的酷刑,纣王为了这一大块地方,也就答应了。这样,姬昌便回到了周。献洛废刑这件事的消息传到各诸侯、方国,大大提高了姬昌的政治威望。
孔子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论语·泰伯》)。这就是说,他占有天下三分之二,仍臣服商纣王,尚未自立为王。姬昌称为周文王,是在羑里出狱之后。司马迁说:“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史记·周本纪》)。西伯因能主持公道,诸侯因争界纠纷打官司不找商王,而找姬昌。如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与芮(瑞rui)国(今陕西潼关西北)都是商王室诸侯国,因予界纠纷,双方都找上了西伯,西伯进行了园满的解决。二国君入周地,见“耕在者让畔(界),民俗皆让长,”十分惭愧,说:“吾所予,周人所耻。”回国后双方将土地问题作了妥善的处理。故事传开后,诸侯归服者四十国。《尚书大传》说:“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讼。”可见他是在这一年即位为周文王的。周文王灭崇之后,遂迁都于丰邑(今陕西西安南)。掘得死人之骨。西伯命吏安葬,吏以为无主枯骨,可以不葬。姬昌说:“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国者,一国之主。寡人固其主矣。”于是殓以衣冠,为之更葬。人们知道了,相与议论说:西伯德其枯骨,更何况话着的人呢!闻风归服者又三十国。至此,人心服周,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了。
姬昌为西伯时就注意礼贤下士,四处寻访能统筹全局的文武之才。姬昌发现姜太公上明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天下形势,胸怀大志,就立他为师。姜太公就是姜子牙,又称姜尚,吕尚、吕望、太公望、师尚父等。此外文王还有“文王四友”、即姜子牙、散宜生、泰颠、宏夭等。周的勃兴,就得力于一班贤臣的辅佐,一批批辅弼之士都是西伯通过各种方式罗致的。姬昌继位为文王以后,更注意敬老尊贤,于是四方贤人都来投奔他,他整天忙于接待各地贤士,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如商王的老臣鬻(玉yu),熊、辛甲大夫前来投奔文王,姬昌亲自出迎,并封为公卿。商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也先后前来投奔,文王都亲自出迎。甚至连商王室的乐师大师、少师也带祭祀器乐前来投奔周室。左邱明说:“文王率殷之叛国,以事纣。”(《左传 ·襄公四年》)此时,文王事纣,实际上只留下名义上的关系,商王室已危在旦夕。
周族这时的社会性质,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文王时,有“有亡荒阅”的法令;(是说有奴隶逃亡,就要进行大搜捕。)《孟子 ·梁惠王》(下)记载:文王时有“罪人不孥”(奴nu)的法令。(是说不把罪人的家属籍设为奴隶)。看来当时是有奴隶存在。“昔者,文王主治歧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左传·梁惠王》)。可见奴隶是放在一个不很重要的地位,主要剥削方式是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劳役地租剥削,这是封建领主制时期的地租形态。“耕者九一”就是地租率约为“九分而税其一。”这就是最早的“井田”制度。《诗·大雅·灵台》在描述文王建造灵台时的情况说:“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这也不象奴隶制度,只能是农奴制度。这时周族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即封建领主制时期。
在姜子牙的策划下,周族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提倡礼仪,做到国泰民安,兵强马壮,然后伐大戎(西戎的一支),征密须(今甘肃灵台西),攻耆国(即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取邘国(今河南沁阳西北),讨崇侯虎(今河南嵩县),势力深入到商朝腹地,姬昌晚年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土地。西至今陕西、甘肃一带,东北至今山西黎城,东到河南沁阳,南达长江、汉水,汝水流城,对商都朝歌已形成进逼之势,为攻灭商朝奠定了基础。可是,姬昌最后准备灭商时,却得了大病,他自知不行了,就叮嘱儿子姬发三句话:一是“看见好事,不要懒散,要赶紧去做。”二是“时机来了,不要犹豫不决,要赶忙抓住。”三是“看见坏事,要赶快避开,别去做。”教育姬发要厚德施惠,戒骄去靡,不杀小牛,土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天下不失时,以成万材。万材已成,牧以为人,天下利之而勿德,是谓“大仁”。史称“文王戒子”。
《史记正义》说:“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十三年克殷。”戴圣说:“文王九十七而终。”(《礼记·文王世子》)死后葬于毕原(今陕西咸阳市西北18里处)。被追尊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所立名号)为文王。
文王死后,次子姬发继位(长子伯邑考,在文王被囚释放后,作为人质留在殷都,后来被纣王杀死,烹以为羹。)是为武王,商朝亡,西周王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