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远古时代帝王 正文

四嶽是个什么官?四嶽是个什么人物?

扫码手机浏览

四嶽(? ——?)的生卒年、死因、葬地均不可考。四嶽在尧舜时代担任大祭司和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有权推举帝位继承人。尧曾有意把帝位禅让给四岳。四嶽曾佐助大治水。其后裔在周朝建立了齐、吕、申、许四国。

四嶽历来具有与帝王相同的地位。四嶽死后成嶽神,历代帝王都将嶽神当做皇天上帝来祭祀,特别是祭泰山乃是每个皇朝建立后不可少的盛典。

四嶽的祖先是共工的侄孙伯夷,曾担任帝顓顼的大祭司。

四嶽的来源是这样的:炎帝姜姓之裔都崇拜天神,自命为天神之子。他们也崇祀山岳,因为高山接天可通天神。于是他们也把山岳当做祖先来崇拜。

上古时代的太岳和四岳并非现在所指的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等。当时所谓太岳乃本氏族境内最高的山,四岳指以本氏族为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最高峰。上古炎帝氏族见识不广,其活动范围仅限于岐山下姜水流域,他们所知道的最高峰是陕西陇县北的岳山,该山离炎帝姜姓的发源地不远,居于岐山的西方,故又称西岳,因黄帝的军师吴权早期曾隐居此山,后来又称吴岳。吴岳山有峰十七,最高的有五座,即镇西峰、大贤峰、灵应峰、会仙峰、望辇峰,其中又以镇西峰为第一高峰。因此,炎帝部落的先民把镇西峰称为太岳,其余诸峰称为四岳,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还有比这更高的山。

炎帝后裔中有一个部落世代居住在陇县吴岳山的脚下,很早就有焚燎木柴祭山神的习俗,并创造了一套祭祀山神的礼仪。如用羊做牺牲献祭等等。这种焚烧木柴的祭礼往往引起山火,山火烧过的地方是极佳的耕地。这个部落无意中发现了刀耕火种的方法,很快由畜牧转向定居农业。由于这个部落在农耕定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步,给本部落以及周邻部落带来了许多好处,因此燔祭岳神的隆重习俗,便被尧、舜、夏、商、周各代所继承和发展。而住在太岳山下的部落的酋长往往担任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该部落也取名为太岳部落,其酋长也名叫太岳。第一代太岳是神农氏,姜姓之裔共工的侄孙伯夷,伯夷曾担任帝顓顼的大祭司。其他的太岳都是伯夷的子孙。

后来,炎帝姜姓之裔由崇拜太岳而发展到崇拜四岳、五岳,而太岳部落也由于族众繁衍,分为四支部落或多支部落,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事宜。因此产生了东岳部落、西岳部落、北岳部落和南岳部落等。但这些部落有一个总名称——四岳部落。四位酋长虽各自称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也有一个总名字——四岳。根据《书·尧典》,在尧统治的年代,四岳除担任大祭司外,还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代的内阁成员。四岳的下属是诸牧,牧为中央遣派的大员,分区监视诸侯。岳有四位,牧有十二位。一岳管辖三牧。牧以下为君长,君长为所封的世袭诸侯,永守其土。

四岳佐助尧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尧晚年谘询四岳的意见,有意把帝位禅给四岳。四岳认为自己德行不够,推举地位寒微的虞舜作继位人。舜受各种试验后,摄位行政。尧死,舜正式即位。舜也照样谘询四岳,选出禹来摄行政事。舜死,禹继位。由此可见,四岳在禅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岳佐助禹平水土,功绩卓越。因此,四岳的子孙被分封在吕国为侯。中国是个大陆国家,因而对山神的崇拜要超过海神。

太岳和四岳部落由于人口繁衍,在陕西陇县的吴岳山附近住不下了。尧、舜时代以前,其分支部落就沿渭水向东迁徙。迁徙途中他们有许多地理发现,使他们眼界大开。他们发现有不少高山,其高度都远远超过吴岳山。他们首先发现的是华山,华山有1997米,于是他们把太岳的桂冠转给了华山。不久之后,他们沿渭水东迁到山西汾水、浍水和洓水流域,他们发现了一群比华山更高的山岳——霍山。霍山在今山西省中部汾河东岸,长二百公里,主峰在霍县东,高2551米,于是他们便称霍山为霍太山,或太岳山、岳山、中岳山等。在霍山上建岳庙以祀太岳之神,历代不衰。《水经》上说:霍太山上有庙甚灵,鸟兽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庭,又有灵泉以供祭祀。

太岳部落的支系每迁徙到一个地方,总是发扬他们的崇拜山岳的传统。他们往往依傍一座最高的山岳定居下来,凭借高山替他们抵御严寒霜雪,选择山南一块佳地营建定居点。他们把依傍的高山称为太岳,称自己的定居点为岳阳。因此,他们迁到的地方总会出现太岳、岳阳等地名。霍山南面的岳阳县(隋置)就源于此。尧舜时建都山西南部,当时的四岳即指霍太山。担任四岳官职的人也就是住在霍太山脚下的太岳部落酋长。唯有这样尧舜才有可能就近祭祀太岳。

太岳和四岳部落在山西霍太山一带住了若干世纪,他们的子孙后来繁衍成姜姓的齐、许、申、吕等国。商灭夏后,中原政治中心转向河南。于是,太岳族人也南迁到河南嵩山一带,把太岳、四岳、中岳等地名也移植过来了。嵩山高1440米,比霍太山要矮,但河南海拔较低,故嵩山显得格外高峻。《诗经》上说:“嵩高维岳,骏极于天。”形容嵩山之高可以达于天际。嵩山因此被称为四岳或中岳。其主峰被名为天室山或太室山。

太岳族的后裔在河南除发现嵩山外,还发现了三塗(在河南嵩县西南)、阳城(在河南登封县东南)、荆山(在河南灵宝县)、中南(即终南山,今陕西西安市南,但终南山脉西起昆仑、尾衔嵩岳)诸山。所以左传上说:“四岳、三塗、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地。”这些高山大致位于今豫西黄河以及伊、洛、颖、汝河谷盆地的四周。周武王灭商后,观察伊洛一带的优越地势,原有定都洛阳的想法,便使周公营建洛邑,成为周朝的陪都成周,后来又成为周平王东迁后的京都。周初营建洛邑时,以该地为天下中心,于是洛邑之南的嵩山,也称为中岳。

太岳氏族的支系申、吕等也由山西南部迁到河南,依傍这些险要名山而立国。建立了齐、许、申、吕等国。除齐国后来远迁山东外,其余三国皆立国于阳城、太室(即嵩山)的南面。《诗经》、《国语》称道这件事说:“维岳降神,生甫(即吕)及申。”其意思是山岳之神显现了神异,就降生了甫侯(即吕侯)和申伯。“祚四岳国……申吕虽衰,齐许犹在。”四岳国指太岳族后裔的四大强宗:申、吕、许、齐四国。到春秋时,申国和吕国虽然衰落了,但许国和齐国仍维持强势。齐桓公还是春秋五霸之一。

吕国支裔吕尚,又名姜子牙,曾帮助周武王灭商,又讨伐东夷等国,为周王朝立下了丰功伟绩,故被封于东海之滨。姜太公在那里建立了姜姓的齐国。由于齐国是四岳的后裔,便选择齐国全境最高的山——泰山当做岳神来祭祀。把太岳的名称从山西、河南移植过来,称泰山为太岳、泰岳或泰岱。泰山高1524米。周朝初年,周成王封泰山。从此以后,凡得天下者,易姓之后,必祭告泰山。把泰山的岳神比做皇天上帝。东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随着周王朝版图之扩大,分封广泛,把五岳推广到现在的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原创收集发布,转载请注明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1.117.224.231:1009/ygsddw/2020065787.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