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通用相继“瘦身”

发布日期:2022-07-11 17:46:49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欢迎î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Κhsina&nbsp੣;

  文/ઙHernan&#222e;d∈erz

  来源:∋Hernanderz (ID↔:jiazhiyanj»iusuo)

  裁®员潮汹涌而至,许多站在风口上的行业和企业都难逃厄运Ξ。最近几µ个月,一直被视为资本宠儿的自动驾驶行业,成为了新的灾区。

  7月初,福特和大众投资的Argo AI宣布裁员150人,原因&#263e;是&#25b3;为未来的增长计划做筹备;6月份,特斯拉位于加州的自动驾驶部门近200个岗位被裁撤,马斯克在邮件中宣布全公司裁员10%的决定;将时间再往前推一个月,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宣布ü解雇近8%的员工,其中包括极为重要的激光雷达工程师团队……

  在裁员潮背后,自动驾驶行业研发成本高企、赛道过于拥挤以及商业化遥遥无期等深层次矛∃盾也愈发突出。而特斯拉等头部车企带头瘦身,或ⓤ许能给市场发出一个全新的信号:自动驾驶行业需要回归理性经营、告别烧钱增长,狂热的资本੎也应该冷静下来别再盲目鼓吹泡沫。

  然而,节省成本不是自动驾驶企业最大的难题,赚钱才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是它们ਠ迈向盈利的ર最后一道ñ坎。

  巨头与初创企业同步裁员♠,ⓣ自动驾驶驶进“减€速带”

  7月7日,自动驾驶技术ⓩ企业Argo AI宣布裁员,涉及约150名员工。官方发∪言人表示,Argo AI此次裁撤人手是为未来的增长计划做筹划,不得不“谨慎调整现有业务”。公开信息显示,Argo AI目ⓖ前在全球拥有近2000名员工,本轮裁员比例并不算高。

  但考虑到Argo A‏I幕后的资本背景,以及自动驾驶行业近期不断ç出现的负面报道,此次裁员还是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公开信息显示,Argo AIત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美国匹兹堡,两位创始人Bryan Salesky和Peter Rander分别为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硬件开发总监和Uber高级技术¹集团工程主管,拥有极ϑ强的技术背景和自动驾驶行业人脉。

 Ù 而Argo AI专攻的虚拟驾驶员系统、传感器、软件、计算平台和高精地∉图等技术领域,也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刚需,拥有极高的投资潜力。因此,从成立之初Argo AI就是资本的◘宠儿,福特和大众两大车企则是其坚定支持者。

  2017年2月份,成立不到一年的Argo AI收获了福特的10亿美元注资,成为当ઞ时美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获ñ得的最高单笔投资。2020年,大众强势入局,为Argo AI注入26亿美元资金。这轮注资之后,大众和福特分别拥有Argo AI 40ψ%的股权及2个董事局席位,成为该公司幕后东家。

  在巅峰时期,Argo AI的市场估值接近75亿美元,较完成首轮融资时翻了接近三倍。Bryan Salesky还在去年出席The Information的自动驾驶汽车峰会时透露,Argo AI有2022年上市的初步计ࢵ划。彼时,Argo AI正在进行新一轮私ψ募融资,前景ë看起来一片光明,谁能料到如今也陷入了裁员漩涡之中。

  不过在价值研究所看来,Argo AI走到今Τ天这一步也并不让人意外——这不过是自动驾驶行ચ业੪大环境恶化的缩影,最近陷入裁员泥淖的远不止Argo AI一家。

  上一个因裁员♬传闻遭到外界热议的,是新能α源车老大特斯拉。6月份,彭博社报道称特斯拉计划裁撤位于加州圣马特奥的自动驾驶系统部门,涉及近2ⓑ00个岗位。

  早੡在6月初,马斯克就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宣布了裁员10%并暂停全球招聘的决定,但没有人想到Ê一直颇受重િ视的自动驾驶部门也会进入裁员名单。据外媒爆料,特斯拉自动驾驶部门被裁的员工主要负责系统数据标注工作,这是检验摄像头和传感器捕获效果的重要环节。

  不过和核心›研发团队相比,这部分员工的可替代性相对更强,不少车企也会选择将♣数据标¦注工作交给外包团队负责。因此,在成本压力下特斯拉首先对该团队开刀,也是常理之中。

੒  相比之下,向激光雷达工程师等核心岗位动手的通用,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今年5月份,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也通过内部邮件宣布裁员消息,约8%的员工遭到解雇,人数约为140人。虽然Cruise声称为了保障被裁员工及⊥公司的权益,不会公开具体裁员人数和涉及的岗位,但路透社还是扒出了不少内幕。

  据悉,部分被裁的员工来自Cruise位于加州帕萨迪纳的工程师团队,该团队主要ઝ负责激光雷达的研发工作。众所周知,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也是识别周围环境、智能测距的基础,对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来说必不可少。而如此重要的技术团队遭到裁撤,Ë可见Cruise这一轮裁员š有多“狠心”。

  5月份的Cruise,6月份是特斯拉,7月份又轮到Argo AI,头部È车企纷纷加入裁员大Å军,不禁令人对自动驾驶行业的未来增添了一丝ક担忧。对此,价值研究所就认为,自动驾驶行业研发成本高企、赛道过于拥挤以及商业化遥遥无期等深层次矛盾,是裁员潮背后的根源。

  连头部车企都难堪重压,成立时间尚µ短、资本实力并不雄厚的中腰部初创企业们,处境就更加艰难了。一场席卷自动驾驶行业的裁员潮,或许也是一次行业大洗牌和੊优â胜劣汰的开始。

  成੎本高居不下,行业洗牌在“所难ધ免?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仍然成为过去几年最¿热门的创ડ业风口,诞生了大量初创企业Ξ和明星独角兽。

ⓡ  以国内◐市场为例。截止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拥有4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自动驾驶独角兽。仔细一看可以χ发现,在榜单中名列前茅的独角兽的业务,大多集中于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芯片、高精度地图和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不俗的增长前景。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这份榜单并未包括各大巨头尚未分拆的自动驾驶业务,比如百度εApollo——而Apollo当前估值可是高达400亿美元。如果将Apol&#263a;¿lo等加进榜单,国内的自动驾驶企业的估值规模可能比数据里展示的更加强大。

  然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自动驾驶独角兽们,普遍逃Ņ不过烧钱、亏损的命运ϖ。

  自动驾驶行业很烧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早在2012年,自动驾驶研发先驱谷歌就对外宣称,一辆L4级别ડ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成本高达30万美元,是当时热销的特ℜ斯拉Model S起售价的6倍有ρ余。

  虽然随着产业链的日渐成熟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²生产、研发成本已经有效降低❄,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仍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一批新玩家能在市场上立足,靠的是资本的慷É慨输血。

  零壹智库统计ø的数据ü显示,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股权融资总额超过700亿,红杉中国、高瓴资本、五源资本等大鳄,“蔚小理”和吉利、比亚迪为首的头ϒ部车企,还有腾讯、阿里、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入局。

  根据IⓛCVCity研究院统计的数据,2021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共有46笔,中、美两国合计占据44笔,包揽整条赛道90%以上的融资,是名副其实的资本热土。∪

  ੥但资本的馈赠从来都是明码标价的:拿了融资的独角兽们必须不断ε加速研发进程、扩大√市场份额,以推高估值。随之而来的,则是人力成本和研发成本的飙升。

  去年6月份,小米以高达数亿的股权+超高薪待ϖ遇挖角吉利研究院&#25d0;院长胡峥楠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下场之后,自动驾驶优质工程师、研发人员供δ不应求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抢人大战则导致市场薪资水平水涨船高。

  翻看各大头部车企的官方招聘信息以及猎聘等第三方招聘网站ⓕ可以发现,诸如车载系统研发工程师、计算加速平台研发工程师、自动驾驶架构师等热门职位,薪资水平都相当恐▤怖。其中,滴滴和º美团为系统开发工程师提供了40K月薪和15薪的基础offer,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工程师岗位薪资普遍在20-40K之间。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自动驾驶这条赛道之所以变得如此狂热,独角兽一边亏损一边拼了命推高估值,和背后的资本有很大关系。但长期亏损经营,੫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不是好事,过去两年新消费、社区团购等赛道泡沫破裂,就是Φ最好的证据。

  过去一年,Drive.ai、Starsky Robotics等一大批烧钱严重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的融资之王Zoox寻求卖身ਊ并聘请▒独立投行Qatalyst Partners物色潜在买家,更是给仍在苦苦支撑的同行们敲响了警હ钟。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巨头‏们带头收缩业务、转入理性经营જ模式,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个转变的信号——它们正试图让狂热的资本冷静下来,不要再盲目投资、吹大泡沫。

  事实上,一级融资市场的风向已经悄然生变,资本开始向头部ખ企业聚集વ,或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及重塑竞争格局⊂。

  同样来自ICVCity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超40%的融资被地平线、Momenta和文远知行三家头部企业获得。在美国,Cruise、Waym♧o和Nuro共获得128.5亿美元融资,占全行融资总额的90%以上。其中ઘ,光是Cruise就在202&#261c;1年完成了三轮融资。

  如今,就连Cruise都在裁员瘦身,自动驾驶行业挤泡沫已是∈无可避免。但节省成本不是Cruisથe们最大的难题,赚钱才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是它们迈向盈利的最后一道坎。

  商业化落地,自ß动驾ષ驶企业的终ƒ极难题

  在自动驾驶技术最完善、社会接受度也最高的美国,商业化已经被ˆ不少头ℜ部车企提ο上日程表。

  从Alphabet(谷歌母公司)分拆出来的自动驾驶企业Waymo过去两年就进行了多轮商业化探索,包括在菲尼克斯推出无人驾驶打车服务以及对部分试&#260e;点出行服务收取服务费,并开始着手制定定价模式。੓值得一提的是,Waymo也是全球第一个在没有安全员⊥的情况下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企业。

  在国内,百度、滴滴、文远知行也先后开始商业化探索。其中,滴滴和AutoX先后在上海્推出自动驾驶打车业务,小马智行则在多个城市上线Robota♧xi服务。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服务平台萝੭卜快跑也加紧跑马圈地,目前已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全面铺开。

  然而,从目前的运×营效果来看,Waymo们的收费业务依然带Û有明显的实验性色彩,尚未具备全面推广的基础Ξ。

  总的来’说,合规化和场Υ景化,是摆在自动驾驶企业面前的<两道难题。

  在合规化方面,无论国内国外,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都仍在不断修改、完善的阶段,距离监管全面落实,还∅有很长છ一段距离。♪

  7月5日,深圳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对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准入等环节提出了全面规范。这当中,对于L3等级智能汽车的事故责任划分规定表明有关部门对自动驾驶બ汽车上路仍然相当谨ટ慎。

  缺乏商☺业化场&#25d0;景,则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另一个痛点。&#25bc;

  自动驾驶想在各个道路场景普及,就需要先完જ成足够的路测,收集大量测试数据。兰德智库曾统计过一个数据:੏在美国,一个拥有100辆路测汽车的自动驾驶团队,需要24小时不间断测试近⊄百年,才能积累到场景化普及所需的170亿英里里程测试数据。

  起步最早的Waymo,当前积累的测试里程″不过2000万英里,距离兰德智库的标准相去♡甚远。如果说2000万英里和170亿英里之间的距离,就是自动驾驶∠行业和全面商业化之间的距离,那有多少企业能等到商业化那一天?相信答案不会太乐观。

  都说2021年是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但在现在看来,Robotaxi等商业模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价值研究所就认为,考虑到现实条件,比´起大规模普及☺及全面商业化⌉的勃勃野心,落地于专属场景,或许是一个更现实的选择。

  目前,自动驾驶主要在高速干线、末端配⊄送、矿区等有限场景应用,在道路系统复杂、人流及车流量大的城市道路场景,还停ઍ留在试验阶段。上汽和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就重点开发特定商用场景,前者和洋山港区推广探索智能驾驶重卡,后者则和Nuro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末端配送车ય。

૤  自动驾驶商业化是一³个宏大的命题,每往前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只希望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进步,能让处于困境&#25d0;中的自动驾驶企业们活下去。

  ૠ写在ë最后þ

  ‰马斯克在今年6月份接受&#ffe1;媒体采访时,曾&#263d;谈过自动驾驶对特斯拉的重要意义:

  “能否›解决自动∂驾驶问题,直接决定特斯拉价值到底是¨高不可攀还是几乎一文不值。”

  今年二季度,由于交付量环比大跌18%及再次出现大规模召回,特斯拉股价也从万亿美元φ的高位回落至如今的约Õ78&#25d0;00亿美元。市值和股价的滑坡,给马斯克带来了沉重压力,自动驾驶则是他缓解压力的最后法宝。

  除此之外,Õ§马斯克近期也再次强调,会在今年年底前让100万人加入FSD Beta测试项目,该测试结果将为特斯拉自动驾驶技ગ术的升级提供参考。

 ³ 可以肯定的是,在特斯拉、大众等头部车企的眼中,自动驾驶技术汽车行业最重‹ⓟ要的风口,也是它们不可能舍弃的增长点。而当前的裁员、降速,更像是为未来积攒实力,厚积薄发。

  特斯拉如ò此,通用Τ、大众、福特们相信也会如此。围绕商业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难题,相信它们会尽快找到解决之Ζ道。

  ’每„日话അ题

  自动驾驶想实现商业化,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安全、合法性还઩是性价比?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所长每期会评选出3个高质量观点,∀赠θ送(优/爱/腾)任一包月会员(注:精选留言≠中奖留言ਯ,所长会主动联系中奖者领奖)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256d; 网છ络文化

用微信扫Þ描二&#256f;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Ó

\’ + _substr(uids[i].n਩ame, 0, 14▒) +&#260f; \’

\’ + _substr੆(uids[i].v_˜re⇓ason, 0, 16) + \’

ñਯ

新浪È科技意见反馈留μ言ζ板

400-052-006ਲ਼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મon

Alઙl Rigગ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