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ý机会!
如何推动全国碳市场走上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有序推ઘ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接下来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ਨ。
♫
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一周年。
∃时间回到2021年7月16日Ã,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同时启动,全球最大碳市â场鸣锣上市。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位于Ο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武汉,企业在湖北注册登记账户,在上海进行交易,两者共同承担全国碳交易体系的支柱作用。北京提出承建全国温પ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是对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
生态环境部公ąc;布,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基本达到预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Õ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ù4.92亿元。
▧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运行期间,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
多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第二个全国碳市场履约期是碳市场走上正常运行的重要阶段,也是“查缺补漏”的重要时期,有效发挥碳市场功能,是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如何推动全国碳市场走上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接下来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
∀
市场覆盖范围有待扩大♪
今年4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要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明确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
Σ 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Ý海、重Þ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地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自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后,我国碳市场工作重心已由地方试点示范转向建设完善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已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Ρ放单位,将不再参与地方碳市场,避免企业既参加地方碳市场又参加全国碳市♡场的情况,也确保全国碳市场的统一、完整和公平。依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试点碳市场将在继续为全国碳市场探索路径的同时,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
据国家ਠ部署,“十૪四五”期间将逐步推动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有序纳入碳市场。现阶段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了2162家发电厂,接近全国一半的碳排放量。除电力行业外,其他七大重点行业何时纳入碳市场交易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下੧一步,我们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Œ的工作定位。”李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建设全国碳市场监管平台,加强数据质量日常监管等;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全面提升市场相关参与方的综合能力水平。
发挥碳价∼格定价功能થ
实现“双碳”目标需ä要明晰的碳价格Ë信号作为指引,碳定ú价主要包含碳市场、碳税两种机制。
碳ι定价机制的核µ心是通过释放合理બ的价格信号将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激励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脱碳转变。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如果碳价格偏低,对减排的鼓励程度不够;如果碳♬价格过高,可能进度会过快而过多下拉GD▥P。碳市场应该是一个规模尽可能大的统一大市场,其所产生的价格也是一致的价格,并且以资源配置最优化为目标。
⇒
目前我国碳市场碳价基本维持在50-60元区间,根据上海环交所最新行情,6月以来碳价基本维持在58元左右。而国际市场的碳价长期维持高位震荡的状态,甚至达到每吨80欧അ元。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全国碳市场多数交易日的挂牌交易量跌至10吨,交易金额不足600元,5月和6月的大宗交易总量也仅有不足300万吨。从上海环交所公布的数据看,去年进入履约季后,12月当月的交易量占全年交易量的75.82%,而其他5个月d0;的交易量仅占24.18%。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认为,第一个履约季顺利完成各项工作,达到Ο预期目标,但整体上表现出以履约为目&#ffe1;的的特征,是较为典型的履约性碳市场。
ઐ我国碳市场在流动性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宾晖提到,在过去一年的交易中,企业整体交易受阻,交易频次较低,交易意愿不强烈。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很多,直接原因是第二个履约周期的多项ਨ政策尚未明确。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全国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存在参与主体少、♬交易产品单一等问题。
广州碳排放交易中心董事、总经理孟萌认为,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全国碳સ市场只是刚刚起步ä,仅仅进行了第一个履约期,且处于只有现货市场的情况下,对它的流动性不能太苛责。
全国碳市场离不Ö开金ø融支持›
Āe;“双碳”目ν标背景下,金融在碳中和转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碳市场是联系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实现的纽带,建设全国碳市场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国央行发力已久,去ਗ਼年还创新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近来,碳金融也成为绿色金融的关键词。2021年12月1¯4日,生Œ态环境部、央行等九部门编制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在碳金融领域,鼓励试点地方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包括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
碳金融产品包括交易产品、融资产品、支持产品。与欧ત盟成熟的碳市场相比,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主要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SG投资以及绿色基ળ金为主,创新性碳金融产品较少,各类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阶段、规模差距显著,整体上碳金融融入碳市场的程度还比较低。
多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需探索符合国情的碳市场金融化路径,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产品仍ો“在路上”。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动碳市场的发展,³也预示着中国的绿色转型要坚持激励创新与市场驱动的道路。
碳金融在地方城市已开始先行先试。6月28日,武汉市出台《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提出„2025ε年末建成支撑碳市场和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中心,辐射全国的碳金融生态圈,碳市场核心节点、结算枢纽及碳定价中心。
(作者:李德尚૪玉,江孜琦,张旭,卢欣ì怡 编辑:Æ李博)
’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财经Ð意见Γ反馈留言板
All Rig∴hιts RΑ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