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心愉:“稳息差”的内功

发布日期:2022-09-01 08:54:42

 ੊ 意见领π袖/Í夏心愉

­  ‰上篇

  ⓗ“愉见财经”这两天都在看银行半年报,也听了几ઞ场业૜绩说明会,发现了一条“稳息差”的经营逻辑。

 Λ 1,半年报看下来,全银行业经营层ⓡ面压力普遍都大的,还是近两年老生常谈Τ的:息差。

  有的行领导在业绩发布会上也直言不讳,Ø说息差੉接下来的趋势还是继续收窄,他们能做的只是收窄得慢一些,比同业平均水平好上⊄几个BP就算胜利了。

  2,要稳஻息差ý,理论‎上可以搞两头。

  但贷款这头,实话实话更难搞。一是现阶段的市场情况੏不太支持,很Ë多客户的贷款需求都疲弱了,信用收缩不想贷款了‹,除非已经有资金链断裂风险的,否则谁还愿意提高成本贷款?再加上,银行还得贴息支持实体呢。

  你不降贷款成本,其他银行降了,直接价格战把你手上好客户给营销走了Ë,信不«信。

  所以我私੭下觉得,贷款既然要让利,就别傻让。要么干脆拿着补贴当营销,直接去兜售名Δ单优质客户,抢一抢;要么让贷款资源给派生优质存款留下空间呗。你શ懂的。

  ——所以‡贷款这头如果想撑住价格,又不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那只有一条路,长期深度经营中小客群,有真本事去识别和定价他们的风险。且还不能玩高收益覆盖高风险那一套,否则政⌊治不&#260e;正确、不普惠不支持小微。)

  3,再换到负债这头看看,压压▧存款成本?这倒是可以ਰ,政策上也默默支持了。但压存款成本的终极心Ε诀在哪里呢?为啥有的银行,价一压,量就跑了。有的银行则压得下去呢?

  ©——说白了,要走Ψ出“价格战”的死胡同,最有效的办法是:客户的综合经营∇能力。

  存、贷,说到底都是同હ质化的,如果不拼价格,不拼“关系”,那只有ç一样东西好拼:差异Â化的、综合化的经营能力。

ï

∞  这是≡客户黏性之本。

  比方说吧,有一家银行,觉得&#266b;自己同业存款价格高了,想降,但降不了,降了别人就跑了。于是他们就ϒ研究某股份制银行翘楚,说为啥人家那么傲娇,想降就降了,有段时间只欢迎同业活期存款,定期的都挑挑拣拣。Î

  遂发现,人家傲娇的“底气”∫,就是综合化经营能力,其它ૉ同业业≠务做得好,有同业结算作为基本盘撑着,才能顺手“捎”来便宜钱。

  很多事情Ã是有前后逻辑的,没有前面那些“内功”、“底气”,ϖ光要后面的免࠹费午餐,是没有滴。

  比如,«存管做સ得好,托管量大了,拉高客户数量,那才加速‰沉淀了资金。

  比如,长期跟“弟弟”们合作密切,提高小∧行结算规模,提−高接入CIPS的银行客户ૡ数量,资金就来了。

  再比如做对公客户,银团是你给牵的,债是你给发的,算薪系统是你给提供的,最好整个财资系ⓗ统都是深度合作的,那自然人家集团从对公到ૠ高管私行、员工工资卡,都在你这儿了,你就是人家ખ的主办行了。

  我一中小૙行朋友,说他前阵子去营销一国企客户,人家领导理都不搭理他,财务â总监也见不着,只找了一小小财务经理随便打发了他一下,末了请他去食堂吃顿午饭算有点礼貌。结果你猜怎么招,他跑去跟人家说,你们单位这么大个食堂,用餐量τ和采购挂钩的精确统计、供销存清结算啥啥的,系统用得不行啊,我们行服务过某某公司,用了一套更好的系统,我们免费给你们也搞一套吧?

  哎,结果人家觉得试试无妨,就用了੬,一用,果然还挺好,更高效了。然后我这朋友隔了两个月,再联系对方◐领导,说૩带科技部门同事过来回访系统使用情况,看看哪里还可以改进。哎,人家见他了,还谈进一步合作了。

  我&#25c8;就在想哈,要提高客户的产品渗透率,让他们产品十个八个地用你家的,黏性就大了,转换成本就高‰了,那当然对Σ存贷价格也就不那么敏感了。

  ⌊‹下篇

  光说概念૧太空▧泛,下面੡来举两个例子。

  -正&#263d;面例子,看¡综合化经营是怎么ⓦ形成生产力的;   

  -反面例子,也看行内“一盘棋”如果没下好,部门竖井林立,Ε是ù如何&#25a1;被客户反套利,把银行当成“地主家的傻儿子”的。

👽  0મ1

Â

ੑ  先说个Ï反面例子吧。

  事情是这样的。A银行,做૯了一笔在各家银行都很常见的“包销池”业务&#25bd;,也就是银行为企业提供债券全额包销服ρ务。

  就当前的市场环境而言,有两点。第一,这种业务,银行੬是相对的甲方啊,那是企业找着银行÷为他们提供服务;第二,给企业争取到的利率定价也很低,现在不是讲究金融支持实体嘛,听说利率只有2点几∞。

  按理说,这是妥妥的“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啊,是最时兴的“投行+商行”联动概念啊,那👽企¸业后面资金进账ੑ派生成存款,就是这家银行获取低息负债的来源啊。

  结果你猜怎么招,这企业最终吃透了你ⓠ下头分行想拉存π款的心,≥你九龙治水,我就一一攻关,居然谈了个3以上的存款利息。

  也就是说,好不容易搞了单有难度的业务,还给人利息“倒挂੉”了,算是吃力不讨好赔本赚吆喝。要放在管理更精细的银行,这每年≈上千亿的信用债投资资源,就该把它当成自己压降企业存款成本的筹码。而不是反 而被企业包抄,自己甲方干成乙方了都。

  “愉见财经”的第一个小案例就说到这里。之所以记录下来,是因为我觉得像这种“合成谬误”,在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其实具有代表性,屡见不鲜。上述案例੭中,业务分开看都没问题,缺的是ë,总分行之间的统筹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25bd;作——也就是活生生的“部门竖井”。

  如果说ય“稳息差”的内功在Ö于综合化经营;那么综合化经营的内功,就要看有没ó有“协同”的真功夫,能不能打破“部门竖井”。

  02û  

  再Å来说◘个χ正面例子。

  有一家银行,在前端用投行业务营ó销客户时,其实是被行业内卷到的。因为涉及到一单大的并购,Ð客户不止看方案,自然ú还要比价。

  B银行其实是通过能力过硬+部分让利,拿到了这单业务的。此处略过过程中“投商行一体化”的服务机制不再展开了,૨只谈一点。我当时采访时私下问过投行部门的人,为啥宁愿少赚一点也৻要拿૝住客户。

  ੖他说了一点,因⊗为他们行此前始终做不到这家客户的主办行,眼睁睁看着这家公司有大几千家的下游,这些结算却都和B银≡行无缘。客户只是有个不重要的账户开在他们行而已,没多少业务量,银行也没多大议价能力。

 ઝ 但是,客户一旦通过投行业务为“入口”进入B银行的服▩务体系后,业务બ的重心就偏移过来了。你说这银行一大笔并购融资下去了,那贷后自然是要审查,才能更好地追踪客户经营变化。再一方面,客户也会“将心比心”,大单子考验过银行的服务能力了,后面其它业务自然会挪过来。

  几千家下游的结算,就这样被B银行收入囊中。还有客户的主要存款、Ù高管财富管理等一系列业务,都∏搬ψ了过来。

  仔细想想,这里头还有一点值得推敲的地方——那位投行部门的负ϒ责人,为啥要去管综合业务拓客?ઘ后面的存款、Π结算,在不在他的KPI里,如果不在,他的动能在哪里?

‏− ′ 03 

  所以吧,“部门竖井”这事&#25b2;儿往深里说呢,永远¹绕不开“价值观”VS“KP&#25bd;I”的原命题。如果“KPI”是依照着部门边际划江而治的,而整个银行的管理文化与考核认定又是唯“KPI”论的,那“部门竖井”是打不破的。

  传统的科层制和区域利润中心组成了“&#25c8;井字状”的条块架构,各个业务单元就会被限制在这横横竖竖的“井”⇓框框中间,画地为牢、盲人摸象。就算底下干事儿的有人看出了什么端倪,也没必要多嘴啥,传统科层制之下,管好自己的KPI、奖金、饭ણ碗就是了咯。

Ç

  于是,局部利益的合理,集બ成到客户界面,੡就会形成上述反面案例里的冲突或谬误。

  而这种带着“合成谬误”的经营文化,却会以一种微妙但有效的方式决定着一个⊗组织▨¨的成败。

  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银行开始重视开放与融合,重视从顶层设计开始就组织变阵,打૩破“部门竖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综合化服务好客户的复杂需求,解决客户产业链和投资链૤上的延伸痛点,也才能防止上文中的“合成谬误”。

  往小里说,也能靠综∑合服î务能力,撑住♣息差。

  (本文作者介绍:财Ü经评论员、主持ਫ਼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委会研究员,上海金融青联委员。微信公众号:愉见财经。)

Π
♦ Ξ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25b3;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Κ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263c;的微信号ρ“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财经评论员、主持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委会ν研究员,上海金融青联委员。微信公众号:愉见财经。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05π2-0066 欢迎批评👽&#256d;指正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Ö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Αl Rý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25b3;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